台灣蜂業-蜜蜂主題館 - 農業知識入口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國在3 ~ 4 千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蜜”字,在《神農本草經》一書中,“蜂蜜”被列為藥中〝上品〞;據考証至少在1500 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開始飼養蜜蜂,而在元、明 ... 跳到主要內容 農業知識入口網 首頁蜂業總說台灣蜂業 台灣蜂業 刊登日:2007-09-20 錯誤回報 推薦詞彙 友善列印 收藏文章 我要發問 11378 9 我國在3~4千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蜜”字,在《神農本草經》一書中,“蜂蜜”被列為藥中〝上品〞;據考証至少在15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開始飼養蜜蜂,而在元、明期間已有整套養蜂取蜜的記載。

台灣地區的養蜂起源於清朝康熙年間,呂、賴、林三姓家族自大陸移居到嘉義關仔嶺附近,開始捕捉棲息在石縫、樹穴營巢的野生蜜蜂來飼養,而後養蜂就漸漸傳佈到全臺各地,此時所飼養的都是本地種的〝中國蜂〞,稱為〝野蜂〞或〝土蜂〞,都飼養在非常簡單的蜂箱中,蜂箱以竹片編織成圓筒狀,外敷上泥土或與石灰混合物,有時樹幹或其他容器都可當成蜂箱利用。

至1910年,日本人自日本引進歐洲種的〝義大利蜂〞,在南部地區以經過改良的巢箱飼養,這才開啟了台灣養蜂業。

台灣地區養蜂業邁向專業化、大規模的經營,關鍵期在民國64~65年間,此時日本高價向台灣大量購買新鮮蜂王漿(高達每公斤120美元),蜂王漿外銷成功,為蜂農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並賺取外匯年四億元以上,風光一時,蜂農也因此繼續擴大養蜂經營規模,並吸引眾多的新養蜂戶加入養蜂事業,使台灣地區養蜂者高達2,000戶,飼養箱數達26萬箱,由於利潤高,使得蜂農不斷的改進蜂群管理與王漿生產技術,使原來以採收蜂蜜為主的生產方式轉變為以生產蜂王漿外銷為主的經營方式,使養蜂逐漸邁進企業化經營。

隨後10餘年,台灣的養蜂業呈現大起大落,極不穩定的變化狀態,主要是受蜂王漿外銷日本的價格和數量變動的影響,自67年起中國大陸積極介入競爭,由於價格偏低,已漸漸取代台灣蜂王漿,至72~73年間,外銷數量大幅銳減,至75~76年間,外銷價格大幅滑落,甚至跌至生產成本邊緣,養蜂戶數及蜂箱數也因此大幅銳減,根據77年調查當時養蜂戶為711戶,總養蜂數為12萬箱。

部分蜂農則轉移到泰國泰北地區,建立養蜂基地,所生產蜂蜜多數回銷台灣,也給台灣養蜂業帶來另一波影響。

至近年來養蜂呈較穩定狀態,總戶數為700~800戶,總養蜂箱(群)數約10萬箱,每年生產約3,000~4,000公噸蜂蜜、300多公噸蜂王漿及100多公噸花粉,主要養蜂分佈在中南部地區,主要蜂產品為蜂蜜、蜂王漿、花粉三種,蜂王漿逐漸轉變以內銷為主。

蜜蜂為大部份農作物提供了重要的授粉昆蟲,為台灣農業生產及植物繁衍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生態保育上有極大貢獻,近年來由於農藥的普遍應用,導致野生授粉昆蟲銳減,有些作物嚴重授粉不足,產量偏低及畸形果率高,農民不得不依賴人工授粉,費時費工,生產成本不斷提高,最近設施溫網室瓜類、果樹類栽培擴充快速,因阻隔授粉昆蟲進入,藉助蜜蜂授粉,可有效解決授粉問題,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及擴大經營規模,提升農業競爭力。

  分享: FacebookMessengerTwitterLine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1% 我喜歡:28%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11% 一級棒 我喜歡 很實用 夠新奇 普普啦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投票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9則留言 回覆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TanYa(入門級會員)發表於109/07/31 資訊豐富 阿秀(達人級會員)發表於108/08/08 GOOD 小豬(達人級會員)發表於108/08/08 GOOD 菜妹(達人級會員)發表於108/08/08 good 阿倫(達人級會員)發表於108/08/08 good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108/04/15 GOOD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106/10/17 GOOD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106/03/11 很好 Klein(達人級會員)發表於104/06/29 Good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