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通稱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西亞—中东地區的共和國。
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 ...
伊拉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伊拉克共和国」重定向至此。
關於1968年至2003年期间的伊拉克共和国,請見「伊拉克复兴党政权」。
伊拉克共和国جمهوريةالعـراق(阿拉伯語)
كۆماريىعێراق(庫德語)
国旗
国徽
格言:اللهأكبر(阿拉伯語)“真主至大”国歌:"موطني"(Mawtini)(《我的家乡》)首都及最大城市巴格达33°20′N44°26′E/33.333°N44.433°E/33.333;44.433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库尔德语认可的地方语言亚述新阿拉姆语(英语:AssyrianNeo-Aramaic)土库曼语宗教伊斯兰教(60.6%)政府联邦制议会制共和国• 联邦总统巴尔哈姆·萨利赫• 政府总理穆斯塔法·卡迪米
立法机构国民议会自英国独立• 王国建立1932年10月3日 (1932-10-03)• 成立共和国1958年7月14日• 现行宪法2005年10月15日
面积• 总计437,072平方公里(第59名)• 水域率1.1%人口• 2019年估计40,871,000(第36名)• 密度82.7/平方公里(第125名)GDP(PPP)2022年估计• 总计5,129.26亿美元[1](第46名)• 人均12,141美元[1](第111名)GDP(国际汇率)2022年估计• 总计2,973.41亿美元[1](第48名)• 人均7,038美元[1](第97名)基尼系数0.295[2](2012年)低人类发展指数▼ 0.674[3](2019年)中 · 第123名货币伊拉克第纳尔(IQD)时区UTC+3(阿拉伯标准时间)行驶方位靠右行驶电话区号+964ISO3166码IQ互联网顶级域.iq网站gds.gov.iq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العراق;库尔德语:كۆماریعێراق),通稱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西亞—中东地區的共和國。
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
伊拉克所在的地區在歷史上也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類文明摇篮中歷史最早的一個。
目录
1語源
2歷史
3地理
4經濟
4.1农业
4.2资源
4.3旅游业
5人口概况
5.1宗教
6政治
6.1行政區劃
6.2外交
7军事
8相关主题
9参考文献
10外部链接
語源[编辑]
伊拉克(阿拉伯语:العراقal-ʿIrāq)一詞自六世紀前就在使用。
對其來源有許多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認為這名稱來自於蘇美城邦烏魯克(蘇美語:Unug;阿卡德語:Uruk;阿拉伯语:وركاء或أوروك,Warkāʼ或Auruk;亞蘭語/希伯來聖經:אֶרֶךְʼÉreḵ)之名,在蘇美語中uru是城鎮的意思[4][5]。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詞源自阿拉伯語`araqa,涵蓋出汗、根深蒂固、水源充足等意思,這或許是出於阿拉伯人對兩河流域土地肥沃的印象[6]。
歷史[编辑]
主条目:伊拉克历史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正面
伊拉克地域至少在二十萬年前已經有人類活動。
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富饶的土地曾经孕育了几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和加爾底亞(新巴比倫)文明。
656年该地区被阿拉伯人占领。
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里都是波斯帝國的一部分,但幾乎所有政權首都皆建於兩河流域,如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的巴比倫、塞琉古王朝的塞琉西亞、安息帝國、薩珊王朝的泰西封。
762年,哈里发迁到安息帝國、薩珊王朝首都泰西封北郊的巴格达。
此后,巴格达一直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直到1258年被蒙古人攻陷为止。
随后被奥斯曼帝国统治数百年,期间成为鄂圖曼-萨菲战争的主战场。
19世纪初的中东,今伊拉克地域被奥斯曼土耳其分为三个州
1915年,英国军队占领美索不达米亚,1920年成为英国的“美索不達米亞託管地”,以国联的名义对其进行统治。
1921年,英国人从麦加哈希姆家族中选送费萨尔到巴格达建立费萨尔王朝,直至1932年伊拉克独立,成為以哈希姆王朝為統治者的君主制國家。
1958年7月14日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赛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哈希姆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1963年2月8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推翻卡賽姆,建立以該黨為主的政權,但由黨外人士阿里夫任總統。
同年11月,當時總統阿里夫大舉緝捕復興黨人於是復興黨轉入地下活動。
1968年7月17日,以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联合阿卜杜勒·拉扎克·纳伊夫青年军官集团推翻了阿里夫的哥哥,复兴党再度掌权,推行阿拉伯“统一、自由、社会主义”的纲领,贝克尔出任总统。
1979年7月贝克尔因病辞职,逊尼派萨达姆·侯赛因成为该党的领袖并接任总统。
在萨达姆执政其间对什叶派穆斯林实行严酷的独裁统治,大肆打击并杀害持不同政见者。
在1980年代,萨达姆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其邻国伊朗(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进行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
因为此时伊朗经过伊斯兰革命以后,成为敌视美国的政教合一国家,美国在两伊战争中军事支持伊拉克攻打伊朗。
1990年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科威特由于军事抵抗能力太低而迅速沦陷,萨达姆宣布“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的一个省”,不过迅速遭到了联合国的谴责,以美英为首的多国部队展开沙漠風暴行動,对伊拉克地面部队实施空中打击。
次年1月伊拉克被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击败并逐出科威特。
这導致了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伊拉克实行長期制裁。
美军占领下的巴格達綠區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组织联军進攻伊拉克,此舉非经过联合国表决通過,伊拉克戰爭爆發。
在几周后复兴党政权就被美英联军擊敗,其间伊拉克军队并未对美军有大的抵抗,大量的伊拉克军人投降,时任伊拉克总統萨达姆·侯赛因也被美军逮捕并被伊拉克法院判处死刑。
伊拉克很快处于美国及其盟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但是美军並未找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毀滅性武器的证据。
由美国任命的行政长官保罗·布雷默为美国负责伊拉克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担任伊拉克首脑。
一个由各派政治力量组成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在商讨起草宪法和基本建设计划。
2004年6月1日,联合国、美、伊三方协商推选产生以阿拉维为总理的伊临时政府。
6月28日,美英联军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
2005年1月30日,伊拉克举行大选。
4月6日,贾拉勒·塔拉巴尼当选伊拉克过渡政权总统。
2006年5月20日,战后首届正式政府在经议会表决批准后宣誓就职。
总理为贾瓦德·马利基。
[7]
汽車炸彈的攻擊
然而恐怖分子和前政府势力为对抗美英的军事占领,进行了针对伊拉克警察、政府机构以及驻伊美军的汽车炸弹袭击。
什叶派和逊尼派穆斯林在伊拉克境内的暴力冲突升级也成为伊拉克政府棘手的问题。
另外,戰後伊拉克北部的亚述基督徒等宗教少数派由于地区动乱而被迫大量外迁,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忧。
駐伊美軍於2011年全面撤出伊拉克,結束美國在伊拉克長達八年的軍事行動。
[8]
2014年遜尼派極端恐怖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趁着中东局势混乱向伊拉克大举进攻,导致伊拉克战火重燃。
2014年6月,伊斯兰国攻陷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區,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和中部大城提克里特以及北部城市泰勒阿費爾在內的數個伊拉克城市,並進迫首都巴格達。
[9]ISIL(或ISIS,即伊斯蘭國,ISIL是比ISIS更精確的地理描述)和伊拉克政府军、北方的库尔德武装在幼发拉底河沿线展开拉锯战。
ISIL前锋甚至一度逼近巴格达机场。
在美國和伊朗的支援下,伊拉克政府在隨後三年裡陸續收復失地。
2017年11月17日,伊拉克联合行动司令兼发言人拉苏尔(YahyaRasool)表示,在当地时间星期五(11月17日)黎明时分,部队和部落战士挺近安巴尔省的拉瓦市(Rawah)西部,经过五个小时的战斗,收复了拉瓦市。
当天下午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声明,伊拉克将继续军事行动以夺回伊拉克西部沙漠地区。
2017年12月9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宣布收复被恐怖极端组织占领的全部领土,取得反恐战争的重大胜利。
期间2017年9月25日,库尔德地区举行独立公投。
伊拉克中央政府强烈反对库区公投,联合伊朗、土耳其等邻国采取系列反制措施。
大规模示威活动于2019年10月1日开始,抗议者对16年的腐败,失业和低效的公共服务表示不满。
示威者的诉求逐步升级为推翻政府和停止伊朗对伊拉克的干预。
伊拉克政府作出了严厉的反应,到12月12日造成500多人死亡。
2021年時任教宗方濟各拜訪伊拉克,成为首位访问阿拉伯国家的天主教教宗。
地理[编辑]
主条目:伊拉克地理
摩蘇爾大水壩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海岸线长度为58公里[10]。
伊拉克的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
但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宜于农耕,物产丰富。
两条大河每年将7千万立方米的泥沙送入河口三角洲地区。
伊拉克东南部有海岸线与波斯湾相接。
临海地区和阿拉伯河沿岸都曾是沼泽湿地,但很多湿地在1990年代被排乾。
伊拉克的北部主要是山地,最高点为HajiIbrahim,海拔3600米。
伊拉克航拍,大部分国土地处两河流域
当地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冬季凉爽,夏季干热晴朗。
7、8月气温最高,日平均气温24℃-43℃,1月气温最低,日平均气温4℃-16℃,6-9月降雨最少,月平均降雨量1毫米,3月降雨最多,月平均降雨量28毫米。
北部山区冬季气温较低,偶尔会有大雪,甚至会由此引起水灾。
首都巴格达位于国家的中部,底格里斯河穿城而过。
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南部的巴士拉和北部的摩苏尔。
伊拉克的国花为月季。
經濟[编辑]
在魯邁拉油田的油火
农业[编辑]
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6%,农业用地严重依赖地表水,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和椰枣等,粮食不能自给。
资源[编辑]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探明石油储量达1530亿桶,居世界第5位。
天然气储量约3.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2位。
磷酸盐储量约100亿吨。
石油工業是伊拉克的经济支柱,传统上提供95%的国家外汇收入。
1980年代,由于两伊战争大量的战争开销以及石油生产能力的破坏,伊拉克政府不得不紧缩开支,大量借款,并拖延还款时间。
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00亿美元。
1988年战争结束后,随着采油和管道设施的重建,石油出口逐步恢复。
伊拉克在1990年8月出兵占领科威特,随之受到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
1991年1月开始的海湾战争造成的破坏严重打击了伊拉克的经济。
伊拉克政府开支对军队、保安部队和支持政权的力量倾斜,无助于经济的恢复。
自1996年12月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计划有限度的改善了普通伊拉克平民的生活条件。
在该计划下,伊拉克被允许出口限量的石油以换取食物、药品和一些基础设施备件。
1999年12月起,联合国安理会准许伊拉克在该计划下出口尽可能多的石油以满足人道救济的需求。
石油出口达到了战前四分之三的水平。
不过,28%的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被用于联合国赔偿基金和支付联合国的相关管理开支。
2001年,由于全球经济疲软和油价下跌,造成伊拉克国民生产总值下降。
在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以后,伊拉克通过和国际石油巨头合作,拍卖国内的大小油田开采权得以使其石油经济快速恢复[11],迄今已举行4轮油气田开发招标。
2019年原油日产量约460万桶,石油日均出口量约346万桶。
旅游业[编辑]
主条目:伊拉克旅游业和伊拉克签证政策
主要旅游点有乌尔城(公元前2060年)遗址、亚述帝国(公元前910年)遗迹和哈特尔城遗址(俗名“太阳城”),位于巴格达西南90公里处的巴比伦是世界著名的古城遗址,“空中花园”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巴格達底格里斯河岸
伊拉克沙拉
巴格達商業區
伊拉克難民
庫德族商鋪
巴士拉大學
derrick油田
中央銀行
人口概况[编辑]
伊拉克的人口
年份
萬
1971
970
1980
1320
1990
1810
2000
2270
2009
2890
2019
4087
伊拉克人口於2019年估計約4087萬人,於1878年時僅約200萬人[12],大约75%-80%的伊拉克居民为阿拉伯人;居住在北部山区和东北部的库尔德人是另一个主要民族,占总人口大约15%-20%;其他少数民族包括:亚述人,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高加索人和波斯人等,組成了5%的伊拉克人口[13]。
阿拉伯语和库尔德语是国家的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全国通用,库尔德语则在北方广泛使用。
现代阿拉米语则在亚述人聚集区内使用。
宗教[编辑]
主条目:伊拉克宗教
伊玛目阿里清真寺
伊拉克的国教为伊斯兰教,大多数为穆斯林,其中逊尼派占35%左右,什叶派占55%,在伊拉克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大部分都属于什叶派穆斯林,而逊尼派在人口中也占很大比例,大多数库尔德人是逊尼派穆斯林,但他们的语言服装习俗都与阿拉伯人不同。
伊拉克有许多东儀的基督徒,分属于东方亚述教会、迦勒底天主教会、叙利亚正教会、叙利亚天主教会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等各个东方基督教派,其人口一度非常可观。
但自从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以后,伊拉克安全局势不断恶化,大量亚述基督徒被迫离开伊拉克,逃往邻国或西方国家,导致伊拉克基督徒人口锐减。
现在伊拉克的基督徒人口仅剩餘60万左右。
此外,伊拉克北部还有雅兹迪教派、沙巴克教派(Shabak)和阿里哈克教派(Ahl-eHaqq或Yarsan),伊拉克南部还有曼达教。
这些宗教少数派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后处境不断恶化,大量信徒逃离伊拉克。
尤其是伊拉克南部的曼达教徒,在伊战以后其大多数人口逃到了伊朗西南部的胡泽斯坦地区。
政治[编辑]
伊拉克警察
伊拉克直至2003年前都是由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控制的一党执政专制独裁统治,特别是萨达姆成为总统之后。
在2002年总统选举中,萨达姆获得了99%以上的选票;而他是唯一的候选人。
伊拉克议会为一院制,称为国民议会或“Majlisal-Watani”,拥有250个议席,议员任期四年。
2003年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被推翻后,伊拉克开始政权重建工作。
2005年5月3日,在美國的佔領下,伊拉克过渡政府正式宣誓就职。
2005年12月15日,2010年3月7日,2014年4月30日及2018年5月12日均以民主公民投票方式投票實行议会选举。
伊拉克党派众多,目前约有200余个政党和政治实体,组成多个政党联盟,主要包括:
胜利联盟:由前总理阿巴迪领导,联合31个政治实体。
法治国家联盟:由前副总统马利基领导。
开拓联盟:由巴德爾組織领导人阿米里领导,以什叶派民兵为主,联合18个政治实体。
民族主义联盟:以萨德尔运动领导人萨德尔和全国智慧运动领导人哈基姆为首。
国家阵线:由前议长朱布里、前总理穆塔拉克联合什叶派前副总理阿拉维组建,包括16个政党。
伊拉克决定联盟:由前副总统努杰菲领衔,包括11个党派。
库尔德斯坦民主党:库尔德地区两大执政党之一。
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库尔德地区两大执政党之一。
国土联盟:由库区变革运动联合民主正义联盟、库尔德伊斯兰集团组成。
行政區劃[编辑]
主条目:伊拉克行政區劃
伊拉克包括19个省(المحافظة;muḥāfażah),其中第19個省哈莱卜杰省於2014年初設立:
代胡克省(دهوك)
尼尼微省(نينوى)
埃爾比勒省(أربيل)
基尔库克省(كركوك)
蘇萊曼尼亞省(السليمانية)
薩拉赫丁省(صلاحالدين)
安巴爾省(الأنبار)
巴格達省(بغداد)
迪亞拉省(ديالى)
卡爾巴拉省(كربلاء)
11.巴比倫省(بابل)
12.瓦西特省(واسط)
13.納傑夫省(النجف)
14.卡迪西亞省(القادسية)
15.米桑省(ميسان)
16.穆薩納省(المثنى)
17.濟加爾省(ذيقار)
18.巴士拉省(البصرة)
哈莱卜杰省(حلبجة)尚未標記於圖中
外交[编辑]
1990年出兵吞并科威特前,伊拉克有106个邦交国,但吞并科威特后,陆续有至少50个国家与伊拉克断交,或撤除大使馆的形式实质中止与伊拉克的邦交。
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伊拉克迎来一波复交、建交高潮,外交环境不断改善,至2019年10月,已有170个国家和伊拉克建立外交关系。
军事[编辑]
主条目:伊拉克军事和涉及伊拉克的战争列表
实行募兵制,包括军队和警察,分别隶属国防部和内政部,包括预备役部队在内目前共有约77.8万人。
库尔德地区有自己的卫队“佩什梅格”。
相关主题[编辑]
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重建和人道救援办公室(联盟驻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
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
伊拉克临时政府
伊拉克通讯
伊拉克交通
伊拉克国王列表
伊拉克总统列表
伊拉克总理列表
伊拉克庫德斯坦
参考文献[编辑]
^1.01.11.21.3Iraq.WorldEconomicOutlookDatabase.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April2022[2022-06-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3)(英语).
^WorldBankGINIindex.Data.worldbank.org.[2016-08-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HumanDevelopmentReport2019(PDF).UNITEDNATIONSDEVELOPMENTPROGRAMME.[2019-12-22].(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20-01-18).
^OnlineEtymologyDictionary.Etymonline.com.10December1979[23March200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Halloran,JohnA.SumerianLexicon.2000[2020-02-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ThenameoftheveryancientcityofURUK-CityofGilgameshismadeupfromtheUR-cityandUK-thoughttomeanexistence(a-ku,a-Ki&a-ko.TheAramaicandArabicrootofIRQandURQdenotesriversortributariesatthesametimesreferringtocondensation(ofwater).
'^"oftensaidtobefromArabicaraqa,coveringnotionssuchas"perspiring,deeplyrooted,well-watered,"whichmayreflecttheimpressionthelushriver-landmadeondesertArabs.etymonline.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seealso"Rassam,Suha.ChristianityinIraq:ItsOriginsandDevelopmenttothePresentDay.GracewingPublishing.31October2005:9.ISBN 978-0-85244-633-1.
^存档副本.[2006-05-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6).
^美軍舉行降旗儀式結束在伊軍事行動.BBC.[2011-12-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3).
^伊拉克危機:遜尼極端武裝逼近巴格達.BBC.[2014-06-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1).
^存档副本.[2017-11-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6).
^伊拉克油田项目竞标数据.[2011-08-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2).
^"TheFertileCrescent,1800–1914:adocumentaryeconomichisto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CharlesPhilipIssawi(1988).OxfordUniversityPressUS.p.17.ISBN0-19-504951-9
^CIAWorldFactbook.2021-12-03[2021-12-1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伊拉克(分類)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伊拉克
伊拉克政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伊拉克的照片可以查看城市利用其卫星图像
伊拉克的美食
庫德地區政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伊拉克新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入侵伊拉克中的平民伤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美軍在伊拉克的死傷人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世界概况》上有关Iraq的条目(英文)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伊拉克相关的内容(英文)
維基媒體的伊拉克地圖集(英文)
叙利亚
土耳其
约旦
伊朗
伊拉克
沙烏地阿拉伯
科威特
查论编亚洲东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1
日本
韩国
朝鲜
蒙古
东南亚
越南
柬埔寨
老挝
缅甸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文莱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
南亚
印度
巴基斯坦
孟加拉
斯里蘭卡
尼泊尔
不丹
马尔代夫
中亚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西亚
阿富汗
伊朗
阿塞拜疆
阿尔察赫(纳卡)1
亞美尼亞
格鲁吉亚
南奥塞梯1
阿布哈兹1
沙特阿拉伯
巴林
卡塔尔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曼
也门
科威特
伊拉克
叙利亚
黎巴嫩
约旦
以色列
巴勒斯坦1
土耳其
賽普勒斯
北賽普勒斯1
埃及
北亚
俄罗斯
海外屬地與其他特殊政區
阿克罗蒂里和泽凯利亚
英屬印度洋領地
圣诞岛
科科斯(基林)群島
香港
澳門
註1: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世界政區索引
非洲
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各国首都列表
查论编亚洲各国家和地區聯合國會員國
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巴林
孟加拉國
不丹
文莱
柬埔寨
中华人民共和国
賽普勒斯
埃及
格鲁吉亚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日本
約旦
哈萨克斯坦
朝鲜
韩国
科威特
吉尔吉斯斯坦
寮國
黎巴嫩
马来西亚
馬爾地夫
蒙古
缅甸
尼泊爾
阿曼
巴基斯坦
菲律賓
卡塔尔
俄羅斯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斯里蘭卡
敘利亞
塔吉克斯坦
泰國
東帝汶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阿联酋
乌兹别克斯坦
越南
葉門
聯合國观察员
巴勒斯坦
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阿布哈茲
阿尔察赫
中華民國(臺灣)
北賽普勒斯
南奥塞梯
属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阿克罗蒂里和泽凯利亚
英属印度洋领地
圣诞岛
科科斯(基林)群岛
香港
澳门
查论编阿拉伯世界亞洲美索不达米亚
伊拉克
阿拉比亚
沙烏地阿拉伯
科威特
巴林
卡塔尔
阿联酋
阿曼
葉門
沙姆地区
叙利亚
黎巴嫩
约旦
巴勒斯坦1
非洲尼罗河流域
埃及
苏丹
马格里布
摩洛哥
阿尔及利亚
突尼西亞
利比亞
西撒哈拉2
毛里塔尼亚
非洲之角
索馬利亞
吉布提
索馬利蘭3
印度洋
科摩罗
注1:包括約旦河西岸地區、东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带,大部分领土由以色列实际控制。
详情参见巴勒斯坦问题。
注2:约五分之四的领土由摩洛哥实际控制,其余领土由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实际控制,不被阿盟承認。
详情参见西撒哈拉问题。
注3:單方面從索馬利亞獨立,不被阿盟承認。
参见: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厄立特里亚、乍得、以色列,阿拉伯旗帜列表、泛阿拉伯顏色,阿拉伯民族主義、泛阿拉伯主義。
查论编联邦制国家目前实行联邦制
阿根廷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比利时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巴西
加拿大
葛摩
衣索比亞
德国
印度
马来西亚
墨西哥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尼泊尔
奈及利亞
巴基斯坦
俄罗斯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伊拉克
索马里
苏丹
南苏丹
瑞士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美国
委内瑞拉
过去实行联邦制
波蘭立陶宛聯邦
苏联
教皇國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西印度群島聯邦
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
法屬印度支那
利比亞王國
荷蘭共和國
肯亚
叙利亚
羅德西亞
坦桑尼亚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由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组成)
阿拉伯聯邦共和國(由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组成)
奥匈帝国
北德意志邦聯
哥伦比亚(格拉納達邦聯 ·哥倫比亞合眾國)
巴西合众国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東德
西德
乌干达
刚果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
喀麦隆
马利联邦
馬來聯邦
马来亚联邦
马来亚联合邦
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
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聯邦
南非(南非聯邦 ·南非共和国)
短暂存在的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
参见:联邦制
國際組織成員查论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海湾 沙烏地阿拉伯· 阿联酋· 科威特· 伊拉克· 伊朗非洲 奈及利亞· 安哥拉· 利比亞· 阿尔及利亚· 加彭· 赤道几内亚南美· 委內瑞拉观察员国 玻利维亚· 苏丹· 巴西前成员国 厄瓜多尔· 印度尼西亞· 卡塔尔
查论编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員國
阿尔及利亚
巴林
科摩罗
吉布提
埃及
伊拉克
约旦
科威特
黎巴嫩
利比亞
毛里塔尼亚
摩洛哥
阿曼
巴勒斯坦
卡塔尔
沙烏地阿拉伯
索馬利亞
苏丹
突尼西亞
阿联酋
葉門
觀察員國
巴西
厄立特里亚
印度
委內瑞拉
亞美尼亞
停權中
叙利亚
查论编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
阿富汗
阿尔巴尼亚
阿尔及利亚
阿塞拜疆
巴林
孟加拉国
贝宁
布吉納法索
汶莱
喀麦隆
乍得
科摩罗
科特迪瓦
吉布提
埃及
加蓬
冈比亚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圭亚那
印尼
伊朗
伊拉克
约旦
科威特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黎巴嫩
利比亚
马尔代夫
马来西亚
马里
毛里塔尼亚
摩洛哥
莫桑比克
尼日尔
尼日利亚
阿曼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國
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
塞内加尔
塞拉利昂
索馬里
苏丹
蘇利南
塔吉克斯坦
土耳其
突尼斯
多哥
土库曼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也门
暂停成员身份
叙利亚
观察员观察员国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中非
俄罗斯
泰国
北塞浦路斯
桑給巴爾
穆斯林社区/组织观察员
菲律宾摩洛民族解放陣線(MNLF)
伊斯兰机构观察员
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议会联盟(PUOICM)(英语:ParliamentaryUnionoftheOICMemberStates) 伊斯蘭會議對話與合作青年論壇(ICYFDC)(英语:IslamicConferenceYouthForumforDialogueandCooperation)
国际组织观察员
联合国
不结盟运动
阿盟
非盟
规范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18646205(data)
GND:4072920-5
HDS:003409
ISNI:0000000121814095
LCCN:n79077342
NARA:10035696
NDL:00564211
NKC:ge129392
SUDOC:026389428
VIAF:8055148947783454950004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伊拉克&oldid=73554245”
分类:伊拉克西亚国家阿拉伯国家聯邦制國家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文明古國亚洲前社会主义国家联合国会员国反同性戀國家隐藏分类:含有非数字formatnum参数的页面CS1英语来源(en)使用ISBN魔术链接的页面含有阿拉伯語的條目含有庫德語的條目使用未知infoboxcountry参数的页面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HD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AR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维基新闻维基导游
其他语言
АԥсшәаAcèhАдыгабзэ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PangcahAragonésÆngliscالعربيةܐܪܡܝܐالدارجةمصرىঅসমীয়াAsturianuАварKotavaअवधी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asaBaliBoarischŽemaitėškaBikol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Bislamaပအိုဝ်ႏဘာႏသာႏবাংলাབོད་ཡིགবিষ্ণুপ্রিয়ামণিপুরীBrezhonegBosanskiᨅᨔᨕᨘᨁᨗБуряадCatalàChavacanodeZamboanga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CebuanoᏣᎳᎩکوردیCorsuQırımtatarcaČeštinaKaszëbsczi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Dolnoserbskiडोटेलीދިވެހިބަސް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EstremeñuفارسیFulfuldeSuomiVõroFøroysktFrançaisArpetanNordfriiskFryskGaeilgeGagauz贛語KriyòlgwiyannenGàidhligGalegoAvañe'ẽगोंयचीकोंकणी/GõychiKonknni𐌲𐌿𐍄𐌹𐍃𐌺ગુજરાતીGaelgHausa客家語/Hak-kâ-ngîHawaiʻiעבריתहिन्दीFijiHindiHrvatskiHornjoserbsce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lokanoГӀалгӀайIdoÍslenskaItalianoᐃᓄᒃᑎᑐᑦ/inuktitut日本語PatoisLa.lojban.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QaraqalpaqshaTaqbaylitАдыгэбзэKabɩyɛKongoGĩkũyũҚазақшаភាសាខ្មែរಕನ್ನಡ한국어कॉशुर/کٲشُرKurdîКоми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LadinoLëtzebuergeschЛезгиLinguaFrancaNovaLimburgsLigureLadinLombardLingálaLietuviųLatviešuMadhurâमैथिलीМокшеньMalagasyMāoriMinangkaba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ꯃꯤꯇꯩꯂꯣꯟमराठीBahasaMelayuMaltiMirandés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مازِرونیDorerinNaoeroPlattdüütsch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vialDinébizaadOccitanLivvinkarjalaOromooଓଡ଼ିଆИронਪੰਜਾਬੀKapampanganPapiamentuPicardDeitschपालिNorfuk/Pitkern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ArmãneashtiTarandíne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Ikinyarwandaसंस्कृतम्СахатылаᱥᱟᱱᱛᱟᱲᱤSarduSicilianuScotsسنڌيDavvisámegiella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ၽႃႇသႃႇတႆး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سرائیکیSlovenščinaGaganaSamoaAnarâškielâChiShona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iSwatiSeelterskSunda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Sakizayaதமிழ்TayalతెలుగుTetun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Leafaka-TongaTokPisinTürkçeSeediqТатарча/tatarçaChiTumbukaTwiУдмурт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Vepsänkel’TiếngViệtWest-VlamsVolapükWalonWinarayWolof吴语Хальмг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YorùbáVahcuenghZeêuws文言Bân-lâm-gú粵語IsiZulu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伊拉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北接土耳其,東鄰伊朗,西毗敘利亞、約旦,南連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東南瀕波斯灣,海岸線長度為58公里。 伊拉克的大部分國土 ...
- 2伊拉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通稱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西亞—中东地區的共和國。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 ...
- 3伊拉克 - 中国领事服务网- 外交部
- 4伊拉克_百度百科
伊拉克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庫爾德語:كۆماری عێراق;英語:Republic Of Iraq),簡稱“伊拉克”(Iraq),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
- 5伊拉克| 搜尋標籤| 聯合新聞網
搜尋{伊拉克}共找到83篇新聞。udn.com 提供即時新聞以及豐富的政治、社會、地方、兩岸、國際、財經、數位、運動、NBA、娛樂、生活、健康、旅遊新聞,以最即時、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