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 -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左護龍除了禪房外,還有客堂、父母堂、以及供祀眾多靈位的空間﹔右護龍最後1間上有匾額「禪堂」,為祖師殿,供奉禪宗的開山祖師「菩提達摩」。
開元寺所崇拜的不單是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宗教百景
TempleStay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
語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臺灣宗教百景
TempleStay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
宗教愛玩咖
英語友善寺廟
時間地圖
影音專區
資源下載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語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臺灣宗教百景
TempleStayinTaiwan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
宗教愛玩咖
英語友善寺廟
時間地圖
網站導覽
資源下載
影音專區
回首頁
:::首頁>文化資產查詢結果>開元寺
開元寺
指定/登錄理由
發展源流
主要特色
文獻資料
條目參照
周邊資訊
開元寺山門於修復時特別著重正立面,面寬廣五開間,為六立柱式,前廊有步口、屋簷延伸為「出簷」,兩側內牆在前廊上段繪彩畫佛教故事、中下段為彩繪泥塑、浮雕。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南市北區北園路89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08月19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康熙29年(公元1690年)
攝影者:
藍星球資訊
經緯度:
120.22282,23.01187
指定/登錄機關:
内政部
公告文號:
74臺內字第338095號
資產保存者:
開元寺
指定/登錄理由
臺南開元寺原為明鄭時期所建「北園別館」,清康熙29年(1690年)創建,初名「海會寺」,清咸豐9年(1859年)訂名「開元寺」,係為七開間五落雙護龍之合院建築,佔地遼闊,寺內遺存跨越明鄭、清代、日治及民國等時期。
格局完整、建築高雅、環境清幽,襯托出佛家淨土氛圍,為臺灣最具歷史之古剎之一。
寺內文物包括鄭經井、七弦竹、匾額及碑記等珍貴史料,以及多位重要名家之作品(書法、詩作、彩繪、木雕、古鐘、畫作、石碑等),具歷史、文化及藝術價值,表現各時期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以及稀少性。
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3、4、5款。
發展源流
開元寺原為鄭成功嗣子鄭經(1642-1681)於明永曆34年(公元1680年)建造之園亭,稱之為北園別館。
當時因為鄭軍於金門、廈門一帶戰事節節敗退,老臣部將陳永華(1634-1680)、柯平(?-1680)等人又相繼過世,被迫撤軍退守臺灣。
鄭經在當時稱洲仔尾的海邊建造亭園樓閣,一說為使其母董氏於園林中居住安享晚年,另一方面則立庶出的兒子鄭欽(1662-1681)為監國掌管政事,自己也退居於此,故亦稱為「承天府行臺」。
鄭經後來在此離世。
清領臺後,別館因乏人管理而逐漸荒廢,直至清康熙29年(公元1690年),總鎮王化行(生卒年不詳)、臺廈道王效宗(?-1691)有鑑於臺灣未有佛寺,因而就北園別館故址改建為寺宇,稱之「海會寺」,此即為開元寺建寺的開端。
開元寺肇建至今,寺名屢經更改,初始稱之為海會寺,在清康熙33年(公元1694年)高拱乾(生卒年不詳)修的《臺灣府志》和清康熙49年(公元1710年)周元文(生卒年不詳)的《重修臺灣府志》中均以海會寺稱之;開元寺1名最早出現在清康熙59年(公元1720年)陳文達(生卒年不詳)修的《臺灣縣志》中,而後乾隆42年(西元1777年),臺灣知府蔣元樞(1738-1781)加以大規模修建,增築各殿、妝塑雕像,定下從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到大士殿的中軸建築規制及左右廂房等,修後冠稱「開元寺」,並留有碑圖及文字說明。
直至清嘉慶1年(公元1796年),臺灣掛印鎮總兵哈當阿(?-1799)重修時,為慶祝皇帝登基,遂取「聖天子緩靖海疆至意」,更名「海靖寺」。
鎮總兵哈當阿並題3匾:「三寶殿」、「彈指優曇」、「不二法門」。
其後因此寺規模宏大,為臺灣之冠,因此在咸豐9年(公元1859年)重修時,孝廉陳乃嘉(生卒年不詳)所作「代募官修郡北開元寺序」即以開元寺稱之,而後即均以開元寺稱之。
日人治臺後,明治36年(公元1903年),由住持玄精上人(1875-1921)邀請永定禪師(1877-1939)為監院,重修三寶殿(大雄寶殿),採取傳統修葺技術。
大正元年(公元1912年)由得圓和尚(1882-1946)主持,重修山門、後又陸續增設僧伽學堂、圓光寶塔。
昭和7年(公元1932年)信徒鄭玉記捐修天王殿,後又改稱彌勒殿。
政府實施「三七五減租」時期,擁有大片土地的開元寺發生寺產風波,民國47年(公元1958年)5月欠稅寺產險遭查封,讓開元寺陷入動盪。
數年後印明和尚方集資修理佛像、重修山門。
民國49年(公元1960年)募捐重修大雄寶殿,並雕塑十八羅漢像,增建外山門,同時修理3丈餘高的大士殿,於民國52至56年間(公元1963-1967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建築。
民國58年(公元1969年)悟慈和尚(1925-2005)繼任方丈後重修寺院,於民國59年(公元1970年)開辦開元幼稚園,並且增建2層樓鋼筋混凝土廂房。
民國61年(公元1972年)左右,委由藝術家楊英風(1926-1997)修理大雄寶殿兩側房為鋼筋混凝土樑頂,並由潘麗水(1914-1995)、洪鐘山(生卒年不詳)、蔡草如(1919-2007)等人進行彩繪。
被中央政府指定為古蹟之後,民國86年至89年(公元1997-2000年),進行古蹟整修。
主要特色
乾隆42年(公元1777年)蔣元樞的修建工程不僅定名此寺廟為「開元寺」,也奠定格局基礎:增築各殿,妝塑佛像,寺中從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到大士殿的中軸。
這樣的建築形制仍維持典型佛寺的「伽藍格局」,為前後五進,左右各2道廂房,五進順序依次為外山門、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及大士殿。
各進間以庭院相分隔,在整體空間組織嚴謹,院落間層次分明,在臺灣的佛寺中殊屬少見。
山門於修復時特別著重正立面,格外精美,面寬廣達到五開間,為六立柱式,前廊有步口及並且屋簷延伸為「出簷」,兩側內牆在前廊之上段繪彩畫為佛教的故事;中下段均為彩繪之泥塑、浮雕;正立面共有6面門神,為彩繪名匠師蔡草如之作品。
中門上繪製的是伽藍及韋馱菩薩,此為佛寺特有的門神,不同於其他寺廟常見的秦叔寶與尉遲敬德。
技法上蔡草如也以間色的色彩處理,少了墨線勾勒,衣帶飄揚有動感但不失規律,紋飾繁複華麗但不失莊嚴。
兩側邊門繪有「封神演義」裡的四大天王,分持寶劍、琵琶、傘及花貂,頭上一樣也加上1圈頭光以代表其神職。
人物表情莊重,神情威嚴。
山門門上懸有清朝嘉慶年間的府城名文人林朝英(1739-1816)的三體對聯(蟲草體、香篆體及竹葉體),蔚為一絕。
蟲草體蜷曲而形體流線:「元宗妙道色相俱空,開闢真機細縕無滯」;香篆體束圓為字:「開化十方壹瓶壹鉢,元機參透無我無人」,蘊含佛理並將「開元」2字藏於對聯中。
竹葉體擬竹葉之姿態而為詩文,並且佐以竹枝裝飾:「寺古僧閒雲作伴,山深世隔月為朋;修心須悟存心妙,煉性當知養性高。
」,呼應著古寺幽遠情懷。
彌勒殿:和大雄寶殿同樣為具大跨距的空間,但因彌勒殿分隔為前廊、前廳、後廳、面闊三名間,中央放置彌勒佛座,左右又置四大金剛,兩側室又分隔為地藏王菩薩及延平郡王殿,後室均為禪房。
與彌勒殿稍寬進深的大雄寶殿,整體面寬橫向原為五開間六立柱式,公元1972年修護時改為三開間前簷柱四柱而室內僅四金柱而已。
開元寺內供奉的神像多於中國大陸傳統佛寺。
彌勒殿供彌勒佛,開山堂供延平郡王神位、日本的弘法大師塑像、歷代祖師神位,牆上掛的是鄭成功夫婦和第6任住持玄精上人(1875-1921)的肖像。
左護龍除了禪房外,還有客堂、父母堂、以及供祀眾多靈位的空間﹔右護龍最後1間上有匾額「禪堂」,為祖師殿,供奉禪宗的開山祖師「菩提達摩」。
開元寺所崇拜的不單是佛教之佛祖、祖師,還有鄭成功及其家人等,這種歷史人物死後被認為成神、為「王爺」,帶有濃厚的民間信仰色彩。
崇祀鄭成功,也同時反映了開元寺過往曾作為鄭家居所的歷史事實。
而在側面的大小功德堂中奉祀諸多過往信眾祖先牌位,則加入了儒教崇敬父母、祭祖的傳統。
單就佛教本身而言,開元寺也是包容並續多個宗派。
開山住持志山法師是來自泉州承天寺的臨濟宗僧人,寺內右護龍奉祀禪宗達摩祖師,而在民國68年(公元1979年)所創辦「慧光圖書館」中的南山堂,則是紀念佛教南山律宗創始人道宣而建。
而歷史傳承上,開元寺作為臺南府城最古老的佛寺,頗具社會影響力,在入世利他與出世修道之間都有特出的事例。
得圓法師不惜力抗佛教的商業化的壓力、其徒證峰法師更是致力於佛教改革與關懷社會弱勢之舉。
入世濟人的路線自證光法師被處決的「高執德事件」之後影響力式微,但證光法師為佛教所做的改革,在檔案逐漸解密的現在,這段歷史也漸被重拾與重視。
開元寺的包容,也顯現於容納文學的異議抵抗。
日治初期連橫(1878-1936)、陳渭川(1879-1912)、趙雲石(1863-1936)及謝石秋(1879-1921)等人聚議而起,以古典漢語詩文為交流媒介的詩社「南社」最常以開元寺為聚會場所。
今於大士殿左側禪房北邊七弦竹旁有座詩魂碑,即是昭和5年(公元1930年),因當時推行皇民化運動,在寺中活動的南社哀痛於漢文將被日本政府壓制禁止,將長年以來的詩稿皆埋於地下,立碑以誌。
在佛教多方限制的清代,僧人要獨立建寺是困難重重,即使透過士紳官宦的協助,建寺募資仍是一大挑戰。
如今在大雄寶殿中存有1座康熙34年(公元1695年)為募化鑄成的古銅鐘,重11,600臺斤(約6,960公斤),為開山住持志中法師當年募緣所鑄,是臺灣年代最古的銅鐘。
鐘面上字跡依然清晰可見,是少見的極品珍物。
開元寺還保存許多明鄭時期的遺物,功德堂裡有北園別館時的古井,因鄭經的生活起居用水來自此井,故名鄭經井。
另外,在牆上有鄭成功像和海戰圖數幅,以及當年鑿井挖出的白色海螺化石,乃鎮寺之寶,同時也是研究鄭氏家族的重要史料。
建築形制仍維持典型佛寺的「伽藍格局」,為前後五進,左右各兩道廂房,各進間以庭院相分隔,整體空間組織嚴謹,院落間層次分明。
此圖為彩繪名匠師蔡草如於中門上繪製的伽藍及韋馱菩薩,為佛寺特有的門神,不同與其他寺廟常見的秦叔寶與尉遲敬德。
在山門之上外掛有「開元寺」匾,內則掛「小西天」匾,「小西天」意指佛門勝地,此匾為清光緒18年(公元1892年)所置。
文獻資料
1.王見川(1999)。
〈略論日治日治時期的臺南開元寺(1896~1924)〉,圓光佛學學報4,頁279-291。
2.范勝雄(1988)。
《府城叢談(2)》。
臺南:原臺南縣政府文化處。
3.毛紹周(2009)。
〈《臺灣開元寺誌略稿‧歷代住職》待補錄的世代缺空〉,《文史臺灣學報》創刊號,頁339-372。
4.劉致平(1984)。
《中國建築類型及結構》。
臺北:尚林。
5.黃蘭翔(1998)。
〈臺灣傳統佛教建築空間的儒釋道混合特質--以臺南開元寺,法華寺,大天后宮,祀典武廟為例〉,《佛教建築設計與發展國際研討會會議實錄暨論文集》,頁63-83。
6.李乾朗、俞怡萍(1999)。
《古蹟入門》。
臺北:遠流。
7.傅朝卿(2001)。
《臺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臺南:臺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8.江日昇(1995)。
《臺灣外記》卷8【康熙43年版】。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9.林謙光(1995)。
《臺灣紀略》【康熙29年版】。
臺北:宗青。
10.闞正宗(2010)。
《物華天寶話開元:臺南市2級古蹟開元寺文物精華》。
臺南:臺南開元寺。
條目參照
白河大仙寺
臺南法華寺
周邊資訊
TGOS電子地圖
:::
中華民國內政部版權所有|隱私權與
安全政策|
版權宣告|Copyright©AllRightsReserved
100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5號|總機:1996|Chrome,Firefox,IE9.0以上版本最佳解析度1280x1024
瀏覽人次:
6348250更新日期:2022.03.22
網站諮詢服務專線(02)2923-0520(維護廠商)
延伸文章資訊
- 11.三川殿 - 開元寺
- 2中華名匾——泉州開元寺「紫雲屏」「桑蓮法界」 - 每日頭條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匾額遍布神州大地。匾額是中華民族一種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其語言簡練,寓意深長,文采激揚,趣意盎然。
- 3開元寺 -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左護龍除了禪房外,還有客堂、父母堂、以及供祀眾多靈位的空間﹔右護龍最後1間上有匾額「禪堂」,為祖師殿,供奉禪宗的開山祖師「菩提達摩」。開元寺所崇拜的不單是 ...
- 4【台南府城景點】開元寺。台灣第一座官建佛寺
地點:開元寺開放時間:9:00 ~ 17:00 地址:台南市北區北園街89號門票:免費參觀一走 ... 清代康熙年間在原址興建佛寺,取名開元寺 ... 三川殿掛著「小西天」匾額.
- 5開元寺匾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開元寺-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寺內文物包括鄭經井、七弦竹、匾額及碑記等珍貴史料,以及多位重要名家之作品( 書法、詩作、彩繪、木雕、古鐘、畫作、石碑等),具歷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