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近代人物 -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課程擬以日治時期的歷史人物為中心,探討其間世代、族群、階級與性別歷史 ...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臺灣近代名人誌》,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7年。

臺灣近代人物 Mon.1400-1600/百年330212                                                 授課教師:歷史系呂紹理   課程目標: 人是歷史的主體。

人有異於其他生物,乃在於人具有時間感與歷史意識,是以人是歷史的主體。

傳統正史之紀傳體正展現了這種以人為核心的歷史觀。

人的一生,成長茁壯、迭宕起伏、困頓飛揚,其中既有個人的生命意志,也與時代機運密不可分。

透過歷史人物,我們更能照見鮮活的歷史軌跡。

本課程擬以日治時期的歷史人物為中心,探討其間世代、族群、階級與性別歷史變遷的軌跡,期能藉由人物歷史觀微知漸,體會個人生命與時代變遷之間的幽微關係。

  導論:人物歷史與國家社會史 第1單元:李春生 第2單元:後藤新平 第3單元:林獻堂 第4單元:蔣渭水 第5單元:謝雪紅 第6單元:杜聰明 第7單元:莫那魯道   作業要求: 1.        個人作業:由本學期所挑選人物中擇一人物之傳記撰寫書評。

2.        集體作業:閱讀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第1~6冊,並由其中自行設定主題撰寫集體報告。

集體報告之內容,將於開學時於課堂中共同討論決定。

  參考書目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臺灣近代名人誌》,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7年。

李明輝,《李春生的思想與時代》,臺北:正中書局,1995年。

陳艷紅,〈後藤新平在臺殖民政策之研究〉,臺北:淡水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張隆志,〈後藤新平──生物學政治與臺灣殖民現代性的構築〉,國史館印行,《20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2年,頁1235-1260。

張正昌,《林獻堂與臺灣民族運動》,臺北:作者自行,1981年。

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第1-6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2003年。

楊玉齡,《一代醫人杜聰明》,臺北:天下遠見,2002年。

杜聰明,《回憶錄》,臺北:龍文,1989年。

黃煌雄,《蔣渭水傳:臺灣的先知先覺者》,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

王曉波編,《蔣渭水全集》,臺北:海峽學術,1998年。

陳芳明,《謝雪紅評傳:落土不凋雨夜花》,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

鄧相揚,《霧社事件》,臺北:玉山社,1998年。

藤井志津枝,《理蕃:日本治理臺灣的計策》,臺北:文英堂,1997年。

個人作業 此份作業為optional,亦即同學可選擇不做此分作業,但若同學時間精力許可,我鼓勵各位可加選此一作業。

為達鼓勵效果,凡加選此一作業之同學,學期總成績將以75分起算。

本學期共選出七位近代臺灣人物,除開林獻堂之外,每一位人物可容納至多二名同學選擇撰寫傳記書評,名額有限,請於三月中旬時決定所欲撰寫之書評書目。

  集體作業 每一位修課同學均須參加此項作業,凡參加者學期成績以65分起算。

目前修課同學共計九人,以三人一組共為三組,可設定家庭、地方社會、政治參與、經濟活動等四個面向。

家庭:可談夫妻、親子、家庭生活、兄弟與族親、家庭糾紛、婚姻網絡、家庭財務,萊園建築等。

地方社會:林家與霧峰,林家與台中、彰化、草屯、南投、豐原的關係,林獻堂與中部地區地方士紳的人際網絡;林家在地方的社會、教育、慈善事業。

政治參與:林獻堂與臺灣民報、臺灣文化協會;林獻堂與其他同時代政治團體及人物之關係;林獻堂與殖民政府的互動。

經濟活動:林獻堂與林家的經濟投資、政商關係、經商手段與策略…..   以上四個主題,每一小組可擇一進行,藉閱讀《灌園先生日記》及其他相關史料與研究,撰寫集體報告。

請於四月中旬確定小組的主題方向與目標,並與我討論報告大綱與進行方式。

集體報告於期末時於課堂中口頭報告,並繳交書面報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