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福建道教廟觀與職業道士始自唐代,發展於南宋,衰落於清乾隆年間,有道士數千人。

道士信奉的神明有不少,著名的有:媽祖,福州及閩江流域的臨水夫人,閩南地區的開漳聖王、 ... 福建文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12月14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福建文化"—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6年12月14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福建省擁有福州、泉州、漳州及長汀等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土樓等。

由於山嶺阻隔,福建的文化,特別是語言極其多樣化。

福建的語言中以閩南語通行範圍較大,閩東語次之。

來自不同語言區的人往往需要透過中介語言才能進行交流,在如今,普通話成為最常用的中介語言。

目次 1語言 1.1閩語 1.2客語 1.3贛語 1.4吳語 1.5官話 1.6軍話 1.7畲話 2宗教 2.1佛教 2.2基督新教 2.3天主教 2.4道教 2.5伊斯蘭教 2.6本土信仰 2.7已消亡宗教 2.8宗教院校 3戲曲 4飲食 4.1閩菜 4.2工夫茶 5工藝品 6建築 6.1古墓葬 7參考文獻 語言[編輯] 主條目:閩語 福建以其高度多元的文化著稱。

這裡長期居住著漢、畲兩個主要民族,在福建漢族內部還分化為許多族群,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

福建的畲族多使用畲話(又稱山哈話,與客家話相近)。

在經歷了同漢族人長期的共存和交流之後,大多數福建畲民的母語由非漢語的畲語轉化為與客家話相近的畲話(即山哈話),僅保留一些畬語詞彙。

福建的畬族人都能說當地漢族所使用的漢語方言。

現在仍在使用畲語的畬族人口多集中在廣東。

福建漢族主要由閩民系和客家民系組成,此外在西北部與江西交界的地區居住著以贛語為母語的人口,在東北部與浙江相鄰的地區居住著少量以吳語(吳方言)為母語的人口,省會城市福州長樂區一帶有少量以北京官話為母語的人口。

閩語[編輯] 閩語通常分為六片:晉安方言、閩南方言、建州方言、沙陽方言、興化方言、邵將方言。

晉安方言:即指閩東方言,在福建境內主要分布於福州和寧德兩地市,分為南北兩片。

南片以福州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州十邑地區、即:福州市區、閩侯、永泰、閩清、長樂、羅源、連江、福清、平潭、屏南和古田等十一個地方;北片以福安話為代表,分布於福安、福鼎、霞浦、壽寧、周寧、寧德、柘榮。

此外,尤溪縣和南平東部地區方言亦屬於該區南片。

這一片所在的地區在南朝時屬晉安郡範圍,相當於後世的福州府,故晉安方言(閩中方言)又稱為福州語。

建州方言:主要分布於福建北部的南平地區武夷山市、建甌市、建陽市、政和縣、松谿縣、順昌縣等,以建甌話為代表。

沙陽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中東部的三明、永安、沙縣等地區,現在以永安話為代表(舊以沙縣為代表),使用人口約35萬,是閩語中使用人數最少,適用範圍最窄的一種地方語言。

邵將方言:分布於福建西北部南平的光澤、邵武、順昌、三明的將樂、明溪,以將樂話為代表。

興化方言:分布於莆田、仙遊、福州市的福清南部、永泰部分地區,以及泉州泉港的部分地區,以莆田話為代表。

閩南方言:在福建境內主要分布於南部的泉州、漳州、廈門,以及龍巖和漳平兩縣市。

海外方面廣泛分布於台灣地區和東南亞各國。

客語[編輯] 客家話主要分布於西部和南部的龍巖、漳州等地區。

漳州客話:福建漳州的詔安、南靖、平和、雲霄、華安等縣。

汀州客話:龍巖的長汀、武平、上杭、永定、連城和三明的寧化、清流、明溪等縣。

贛語[編輯] 贛語主要分布於福建西北部的建寧、泰寧乃至邵武等地區。

吳語[編輯] 吳語主要分布於福建北部的浦城等地區。

官話[編輯] 官話主要以方言島的形式分布於福建各地,如長樂旗下話、延平官話等。

軍話[編輯] 軍話主要以方言島的形式分布於福建各地,如武平軍話等。

畲話[編輯] 宗教[編輯] 福建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五大宗教和眾多本土民間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登記教徒約為112萬人,除此外還有大量未登記在籍的信徒。

佛教和媽祖,清水祖師等信仰人群占多數,佛教寺廟數量和僧尼人數居全國首位;國務院首批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有14座,占全國總數約10%。

此外有三所宗教學校:福建佛學院、福建神學院、閩南佛學院。

福建本土民間信仰活動場所眾多約2萬多座;信徒眾多、影像深遠、所供奉神靈龐雜、海外聯繫密切、為國內之最;最有影響的三大民間信仰為:媽祖、臨水夫人、保生大帝。

佛教[編輯] 早在西晉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福建即有了紹因寺;唐代以來,福建高僧輩出,有三坪祖師、扣冰祖師、定光祖師、顯應祖師、慚愧祖師等諸祖師大德,最有名的是安溪縣的大善知識——後來被奉為神明的清水祖師。

目前全省有寺、庵、廟、堂等2000多座,僧、尼約7000人。

福州閩江金山寺,JohnThomson攝於1871年 基督新教[編輯] 基督新教在1842年傳入福建,美國歸正會在廈門設立的新街堂,被稱為中國第一教堂。

有近40個縣市有基督新教教堂近300座。

著名教堂有建陽天福堂(福建最大的基督教堂)、莆田堂、福州花巷堂、天安堂、中洲堂、蒼霞堂、鋪前堂、福清福華堂、西大堂、廈門三一堂、竹樹堂、泉州泉南堂等。

在正式登記的教堂里聚會的基督新教徒有68萬人,其中福州市在籍信徒人數超過20萬人,莆田市、泉州市和福州下屬的福清市在籍信徒約有10萬。

天主教[編輯] 天主教16世紀末傳入福建,清光緒九年(1883年)成立福州、廈門兩個教區;有20多個市縣的天主教堂進行正常宗教活動。

其中以福州市泛船浦聖多明我主教座堂和長樂城關天主堂最為著名。

全省天主教徒集中分布在福州和寧德兩市,1994年福州市天主教友人數突破20萬人,其中長樂市約8萬人,福州市區、福清市和平潭縣約3-4萬人。

道教[編輯] 福建道教廟觀與職業道士始自唐代,發展於南宋,衰落於清乾隆年間,有道士數千人。

道士信奉的神明有不少,著名的有:媽祖,福州及閩江流域的臨水夫人,閩南地區的開漳聖王、青山王、保生大帝、法主公。

伊斯蘭教[編輯] 福建的穆斯林主要分布在泉州、廈門、福州、邵武等4個城市及其周圍一些縣,多為歷史上留居福建的外國穆斯林的後代以及近年來移居福建的中國外省穆斯林。

這4個城市各有一座清真寺,泉州靈山有聖墓。

本土信仰[編輯] 海神媽祖崇拜屬於道教的範疇,誕生於北宋時期福建沿海,全球信徒有一億多人,主要分布在華南沿海的福建、廣東一帶及台灣和東南亞。

福建莆田的湄洲島是媽祖聖地,每年都有各地大量信徒來拜山朝聖。

臨水夫人是福建閩江流域最廣的信仰。

因源於福州,故福州信徒視其為鄉里的守護神;其他地區的信徒,以其能護佑生產,則多視其為婦女、兒童的保護神。

隨著福州人傳到海外,其信眾遠播世界各地。

臨水夫人祖廟位於福州十邑,今寧德市古田縣的大橋鎮。

每年都有大量的台灣、港澳、美洲等地區的信眾前來朝聖。

清水祖師、保生大帝、雙忠神、法主公、青山王、顯應祖師、廣澤尊王、霞海城隍等閩南各地鄉土神信仰,亦隨著閩南人的播遷,在台灣與南洋等地都得到相當大的發展。

已消亡宗教[編輯] 摩尼教(又稱:明教)在福建已經消亡。

唐代曾有摩尼教法師在福州、泉州等地活動,農村中教眾較多,並以其「光明與黑暗戰鬥」的理論,在農民起義中起過一定作用,故為歷代統治者所不容,被視為「邪堂」、「異端」而遭鎮壓。

泉州附近尚保存中國僅有的摩尼光佛石雕和有關石刻3方,中國現存兩座摩尼教寺廟一座位於泉州晉江華表山之麓草庵,一座則為福州台江區的「浦西福壽宮」。

宗教院校[編輯] 福建佛學院 閩南佛學院 福建神學院 戲曲[編輯] 福建的戲曲包括閩劇(福州)、薌劇(漳州)、梨園戲、高甲戲(泉州)、莆仙戲(莆田)、木偶戲(傀儡戲、布袋戲)及漢劇等24個劇種。

飲食[編輯] 閩菜[編輯] 主條目:閩菜 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其中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但民間也有根據地域而劃分為分為泉州菜、漳州菜、廈門菜、三明菜、邵武菜等類型。

由於福建地處東南沿海、盛產多種海鮮,使其長於烹飪海鮮。

閩菜除了一般調味料外,還有蝦油、蝦醬、酸杏等;又較突出『糟』味,有紅糟、白糟、糟等之別,味道方面,注重清鮮、酸、甜、鹹、香,在宴席中最後一道菜一般都是時令青菜,取「清菜」之意。

製湯則有『一湯十變』之譽,烹調方法上以溜、蒸、炒、煨、燉最為常見,著名的菜餚有佛跳牆、荔枝肉、魚丸、紅糟雞、閩生果、淡糟香螺片、雞湯汆海蚌等。

福州菜:古來閩侯縣為中心,口味清淡,偏於酸甜,其湯鮮味美,富於多種變化。

閩南菜:即台灣菜之經緯,善用甜香,講究佐料,尤其使用醬料沾食之菜色較多。

閩西菜:稍偏鹹辣,具有濃厚山區的風味。

工夫茶[編輯] 主條目:工夫茶 英語中茶葉一詞「tea」,以及德語「Tee」、法語「thé」、西班牙語「té」和義大利語「tè」,即來源於閩南語「茶」字的白讀發音(白話字:tê),與宋元時泉州為「東方第一港埠」有密切關係。

福建的茶類,以安溪鐵觀音茶,福安坦洋工夫茶及武夷山大紅袍,最為著名。

工藝品[編輯] 福州脫胎漆器 福州壽山石刻 福州軟木畫 泉州惠安石雕 泉州德化陶瓷 建築[編輯] 特色建築如南靖,永定土樓、壽寧廊橋等。

古墓葬[編輯] 參見: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福州市 黃干墓│南宋│晉安區嶺頭鄉江南竹村 張經墓│明│福州市郊洪山 嚴復墓│清│福州市倉山區陽歧 福州戍守台灣將士墓群│清│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 閩王王審知墓│五代│福州市晉安區戰坂 林紓墓│1924年│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過溪村 謝肇淛墓│明│長樂市營前鎮下洋村大象山麓 陳修園墓│清│長樂市江田鎮環山村 李綱墓│宋│閩侯縣荊溪 黃乃裳黃乃模墓│清、民國│閩清縣坂東湖頭村 鄭僑墓│南宋│永泰縣梧銅鎮潼關村 林森藏骨塔│1926年│連江縣琯頭鎮青芝山 陳第墓│明│連江縣浦口鎮官嶺村戈沃山 江繼芸墓│清│平潭縣北厝鄉田美村 廈門市 陳化成墓│清│廈門市思明區金榜路 莆田市 鄭樵墓│宋│莆田市白沙 李富墓│宋│莆田市城廂區常太鎮長基山 林兆恩墓│明│莆田市城廂區華亭鎮苦溪村 蔡襄墓│宋│仙遊縣楓亭 三明市 岩前百階塚│元│三明市三元區岩前鎮岩前村 楊時墓│宋│將樂縣水南 黃慎墓│清│寧化縣翠江鎮北郊 伊秉綬墓│清│寧化縣曹坊鄉上曹村 泰寧尚書墓│明│泰寧縣梅口鄉水際村長灘人形山 泉州市 王用汲墓│明│豐澤區東海街道法石社區海印山南 陳慶鏞墓│清│豐澤區北峰街道北峰社區塔後村後山 李光地墓│清│安溪縣蓬萊鎮新坂村柏葉林 泉州明代丁氏回族墓群│明│泉州市豐澤區聖墓村 王審邽墓│唐│泉州市豐澤區新鋪村皇績山 弘一法師舍利塔│1952年│泉州市洛江區清源山上 俞大猷墓│明│晉江市磁灶鎮蘇按村 豐州古墓群│西晉-唐│南安市豐州鎮旭山村、桃源村等 吳仁祿墓│唐│惠安縣螺陽鎮盤龍村 王潮墓│唐│惠安縣螺陽鎮盤龍村 施琅墓│清│惠安縣黃塘鄉虎窟村 施世綸墓│清│惠安縣黃塘鎮頂庭山 回族郭仲遠墓│明│惠安縣百崎鄉下埭村 劉錡墓│宋│安溪縣參內鄉員潭村 太王陵│五代│安溪縣金穀鎮河美村蜈蚣山麓 太子墓塔│清│安溪縣湖頭鎮湖二村妙峰山南麓 漳州市 陳元光墓│唐│薌城區浦南鎮石鼓山 李伯瑤墓│唐│薌城區浦南鎮渡東村虎形山 閱論編福建省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州市 華林寺大殿 林則徐墓 瑞岩彌勒造像 馬江海戰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 曇石山遺址 陳太尉宮 崇妙保聖堅牢塔 鼓山摩崖石刻 福建船政建築 名山室 聖壽寶塔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築群 福州文廟 棲雲洞造像 顯應宮泥塑 靈濟宮碑 嚴復故居和墓 海壇海峽水下遺址 龍江橋 羅星塔 九頭馬民居 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及造像 亭江炮台 林則徐宅與祠 福建戍守台灣將士墓群 殼丘頭遺址群 永泰莊寨建築群 廈門市 陳嘉庚墓 青、白礁慈濟宮 胡里山炮台 陳化成墓 鼓浪嶼近代建築群 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早期建築 廈門破獄鬥爭舊址 泉州市 安平橋 清淨寺 開元寺 鄭成功墓 崇武城牆 洛陽橋 泉州天后宮 清源山石造像 九日山摩崖石刻 屈斗宮德化窯遺址 伊斯蘭教聖墓 草庵石刻 蔡氏古民居建築群 泉州府文廟 磁灶窯址 德濟門遺址 泉州港古建築 陳埭丁氏宗祠 安溪文廟 施琅宅、祠和墓 庵山沙丘遺址 五塔岩石塔 惠安青山宮 安海龍山寺 清水岩寺 亭店楊氏民居 南安林氏民居 南安中憲第 李光地宅和祠 西資寺石佛造像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苦寨坑窯遺址 百崎郭氏墓群 崇福寺應庚塔 安溪土樓 泉港土坑村古建築群 坂埔古厝 永春文廟 南安桃源宮陀羅尼經幢 魁星岩摩崖造像 觀山李氏民居 安禮遜圖書樓 永春福興堂 景勝別墅 漳州市 東山關帝廟 漳州石牌坊 福建土樓 漳州府文廟大成殿 江東橋 趙家堡—詒安堡 南勝窯址 南山宮 漳州林氏宗祠 漳浦文廟大成殿 德遠堂 林氏義莊 天一總局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領導機關舊址 蓮花池山遺址 陳政墓和陳元光墓 鎮海衛城址 平和城隍廟 藍廷珍府第 仙字潭摩崖石刻 五更寮土高爐群 福建戍守台灣將士墓群 東溪窯遺址 黃道周講學處 東美曾氏番仔樓 歪嘴寨閩粵邊區烏山游擊隊指揮部舊址 南平市 城村漢城遺址 建窯遺址 北苑御焙遺址 武夷山崖墓群 朱熹墓 寶嚴寺大殿 建甌東嶽廟 寶山寺大殿 池湖遺址 貓耳山遺址 浦城土墩墓群 雲峰寺大殿 建甌文廟 武夷山閩贛古驛道 建甌值慶橋 張山頭紅軍墓群 三明市 泰寧尚書第建築群 萬壽岩遺址 安貞堡 正順廟 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 南山遺址 中村窯遺址 大田土堡群 玉井坊鄭氏大厝 永安抗戰舊址群 岩仔洞遺址 水美土堡群 龍巖市 古田會議會址 長汀革命舊址 四堡書坊建築 培田村古建築群 西陂天后宮 福建土樓 奇和洞遺址 汀州城牆 官田李氏大宗祠 臨江樓 閩西工農銀行舊址 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群 紅九軍長征出發地 芷溪宗祠建築 采陔公祠 中央紅色交通線舊址注1 莆田市 木蘭陂 釋迦文佛塔 元妙觀三清殿 天中萬壽塔 鎮海堤 無塵塔 媽祖廟 平海天后宮 寧海橋 龍華雙塔 仙遊文廟 荔城報恩寺塔 寧德市 閩東北廊橋 獅峰寺 觀音亭寨 林公忠平王祖殿 古田臨水宮 漈下建築群 鳳岐吳氏大宅 福建戍守台灣將士墓群 寶豐銀礦遺址 白鶴嶺福溫古道 福安黃氏祠堂 霍童灌溉工程 注1:中央紅色交通線舊址由龍巖市和廣東省汕頭市共享 參見: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編輯] 閱論編福建專題省會:福州市總體 歷史 經濟 交通 地理 九龍江 閩江 武夷山 東海 南海 台灣海峽 海壇島 教育 高校列表 福州大學 廈門大學 華僑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 集美大學 福建中醫藥大學 閩南師範大學 文化 福州文化 閩南文化 閩劇 歌仔 福建南音 閩王 媽祖 臨水夫人 白馬尊王 五福大帝 福州民系 閩南民系 客家民系 蜑民 福建土樓 閩東封火牆 圍龍屋 地術拳 工夫茶 龜殼墓 拗九節 閩菜 福州菜 佛跳牆 荔枝肉 肉骨茶 扁肉燕 光餅 板麵 線麵 五香滷肉 蚵仔煎 福州魚丸 潤餅卷 沙茶醬 沙縣小吃 旅遊 三坊七巷 柔遠驛 福州文廟 福建土樓 廣化寺 南山寺 湄洲媽祖祖廟 清源山 開元寺 清淨寺 羅星塔 鎮海樓 林則徐故居 特產 鐵觀音 大紅袍 片仔癀 壽山石 脫胎漆器 河田雞 德化白瓷 分類 共享資源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福建文化&oldid=68369996」 分類:​福建文化隱藏分類:​自2016年12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自2016年12月缺少來源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Bân-lâm-gú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