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倫理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規範倫理學(英語:normative ethics)研究人類在日常生活的道德行為中所遵守的規則。
規範倫理學的各種理論試圖給出「當人思考對於某件事情應該怎麼做才對」時的行為 ...
規範倫理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規範倫理學(英語:normativeethics)研究人類在日常生活的道德行為中所遵守的規則。
規範倫理學的各種理論試圖給出「當人思考對於某件事情應該怎麼做才對」時的行為指南,即解答這些問題的程序。
[1]這些理論對於決定正確或錯誤行為的道德規則提出建議,總體而言就是給出人應該遵守什麼樣的道德行為準則。
這就好似交通法規:按照常理,只要遵守交通法規,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大街小巷到處行駛;但是實際而言又不是這麼簡單,因為規範倫理學主要分為三種理論,每一種有其獨特的道德觀,對於很多論點存在互不相容之處,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該遵從何者。
這三種理論分別為目的論、義務論、德性倫理學。
[2]:11-12
目次
1理論縱述
1.1目的論
1.2義務論
1.3德性倫理學
2註釋
3參考文獻
理論縱述[編輯]
任何行為都涉及到三個部分:行為本身(包括動機)、主體(行為的推動者)、後果。
目的論強調的是後果,行為的對與錯是決定於後果的好與壞;義務論主要關注的是行為本身,特別是促使行為發生的動機,行為本身的動機決定行為的對錯;德性倫理學聚焦於道德主體,即行為的推動者,道德主體的性格為倫理行為的推動力。
[2]:11-12
目的論[編輯]
主條目:目的論
目的論表明,行為是否合乎道德規範,要視後果而定。
每一種不同的目的論都有其表徵的價值觀。
以下列出幾種目的論:
功利主義表明,能導致最多人獲得最大幸福的行為是對的行為。
功利主義有三個特色:[2]:13
功利主義強調後果的重要性,行為的後果決定了行為是對還是錯。
功利主義認為,就本質而言,幸福是好的;金錢、權勢、健康等等,只是獲得幸福的好工具或好手段。
功利主義視功利原則為最基礎的道德原則,是檢驗任何行為對錯的判據。
根據「功利原則」,人們應該持續不停地促使最多人獲得最大幸福。
國家後果主義(stateconsequentialism)或墨家後果主義(Mohistconsequentialism)主張,通過管理有序、物質富裕、人口成長等等現象導致增加國家利益的行為才是對的行為。
這種倫理理論按照行為對於國家利益的貢獻來評估其道德價值。
[3]:60
倫理利己主義認為,有道德的人會注重自我利益,能夠獲得最大自我利益的行為才是對的行為。
這與心理利己主義不同,心理利己主義聲稱,人所做出的任何行為都只是為了自我利益,人的最終目標是自己的利益。
理性利己主義堅持,為了自我利益而行為是理所當然的。
[4][5]
義務論[編輯]
義務論表明,在道德方面做抉擇時,必需將義務納入考量。
本質而言,有些行為是對的,有些行為是錯的,因此,這些行為的對與錯不是由後果如何決定,而是由「義務」決定。
例如,自殺是錯誤的,因為它違反了人對自己應盡的義務。
義務論給予主體很大的活動空間,只要不違反義務,主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生活。
[6]:202以下列出幾種義務論:
在伊曼努爾·康德的絕對命令裏,任何行為的理由都必需加以普遍性檢視,假若這行為是對的,則對於每一個人,這行為都是對的,沒有任何例外;否則,對於每一個人,這行為都是錯的,沒有任何例外;行為必需符合普遍性原則,從是否出現任何自我矛盾可以分辨出行為的對與錯。
應用絕對命令,人們可以判斷甚麼是對的行為,甚麼是錯的行為。
[2]:36-37
契約主義主張,道德行為是建立於生活在社群裏的人們以某種方式共同達成的社會契約。
[7]
柏拉圖所寫的著名對話克力同篇表達了希臘版本的契約主義。
在對話中,蘇格拉底表示,儘管他有機會逃亡至其他地方,但他已經接受了當地的社會契約所意味的法律責任,即使他被不公正地定罪,他也不能違反這些法律,因此他心甘情願地留在雅典的監獄面對即將來臨的死刑。
[8]:574-575[9]
近期,約翰·羅爾斯的著作《正義論》(1971年)貢獻出契約主義的重要現代版本。
羅爾斯假設一種「原初狀態」,其特徵為無知之幕。
在這無知之幕的後面,每一個人都不知道他自己的社會地位、財富、能力、智慧、健康等等,每一個人都明白他可能會是任何其他人,由於自我利益驅使,他必需為自己與所有其他人著想,因此形成一種公平無私的狀態。
羅爾斯主張,處於這種「原初狀態」的一群理性人士,他們達成的社會契約所允許的行為才是道德行為。
[10][11]:33-34[12]:36-38總括而言,道德行為是人們都贊同的行為,前提是每一個人都公正無偏。
德性倫理學[編輯]
主條目:德性倫理學
亞里斯多德與湯瑪斯·阿奎那等等所主張的德性倫理學聚焦於人內秉的個性,而不是特定行為。
過去半世紀,由於哲學家伊莉莎白·安斯康姆、斐立帕·傅特(PhilippaFoot)等等的貢獻,德性倫理學又重新成為許多哲學家的偏好。
註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Cavalier,Robert.Meta-ethics,NormativeEthics,andAppliedEthics.OnlineGuidetoEthicsandMoralPhilosophy.[2014-02-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2).
^2.02.12.22.3NoelStewart.Ethics.Polity.2009.ISBN 978-0-7456-4067-9.
^Ivanhoe,P.J.;VanNorden,BryanWilliam.ReadingsinclassicalChinesephilosophy.HackettPublishing.2005.ISBN 978-0-87220-780-6."headvocatedaformofstateconsequentialism,whichsoughttomaximizethreebasicgoods:thewealth,order,andpopulationofthestate
^Sanders,Steven.Isegoismmorallydefensible?.Philosophia(SpringerNetherlands).July1988,18(2-3):191–209.doi:10.1007/BF02380076.
^Shaver,Robert.Egoism.StanfordEncyclopediaofPhilosophy.Oct4,2010[2014-03-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5).
^ConciseRoutledgeEncyclopediaofPhilosophy.PsychologyPress.2000.ISBN 978-0-415-22364-5.
^Ashford,Elizabeth;Mulgan,Tim.Contractualism.StanfordEncyclopediaofPhilosophy.Aug2,2012[2014-03-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7).
^GeorgeKlosko.TheOxfordHandbookoftheHistoryofPoliticalPhilosophy.OxfordUniversityPress.26May2011.ISBN 978-0-19-923880-4.
^Friend,Celeste.SocialContractTheory.InternetEncyclopediaofPhilosophy.[Mar1,2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16).
^Alexander,Larry;Moore,Michael.DeontologicalEthics.StanfordEncyclopediaofPhilosophy.Dec12,2012[2014-03-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5).
^WilliamRichardBowen.EngineeringEthics:OutlineofanAspirationalApproach.Springer.27November2008.ISBN 978-1-84882-224-5.
^KimberlyHutchings.GlobalEthics:AnIntroduction.Polity.17May2010.ISBN 978-0-7456-3682-5.
閱論編倫理學(道德哲學)相關條目應用倫理學 ·規範倫理學 ·元倫理學 ·描述倫理學 ·醫學倫理學 ·數學倫理學 ·工程倫理學 ·專業倫理學 ·環境倫理學 ·生物倫理學 ·性倫理學
概念
自由 ·自主 ·權利 ·良心 ·價值 ·道德 ·責任 ·關懷 ·人性 ·正義 ·原理 ·美德 ·幸福 ·準則 ·痛苦 ·平等 ·信任 ·自由意志 ·共識 ·自然權利 ·人權 ·正義戰爭 ·價值論/價值觀 ·善惡(善 ·惡) ·商業倫理理論
功利主義 ·歸結主義 ·義務論 ·關懷倫理學 ·德性倫理學 ·情緒主義
哲學家
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孔子 ·孟子 ·荀子 ·奧古斯丁 ·阿奎那 ·斯賓諾莎 ·休謨 ·康德 ·黑格爾 ·叔本華 ·邊沁 ·密爾 ·齊克果 ·西季威克 ·尼采 ·摩爾 ·羅爾斯 ·威廉士 ·麥基 ·麥金泰爾 ·辛格 ·帕菲特 ·斯坎倫 ·內格爾 ·泰勒 ·阿蘇爾門迪(英語:JoxeAzurmendi)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規範倫理學&oldid=65653168」
分類:倫理學人生哲學倫理理論規範倫理學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বাংলাCatalàČeštinaDeutschEnglishEsperanto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Հայերեն日本語한국어LatinaBahasaMelayu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為了避免屠殺,可以處死一個無辜的人嗎?道德哲學的「義務論」
... 良好的態度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權利,以及最小限度地侵犯權利。 標籤: 道德, 義務論, 效益主義, 後果論, 道德可以建立嗎, 倫理學, 道德哲學, 思想實驗.
- 2既然道德對錯本質上不存在,那為何還要遵守呢? - 哲學新媒體
倫理學有不同的範疇,除了我們經常討論的一些規範倫理學理論(theories of normative ethics),如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康德的義務論(deontolog...
- 3道德論證問題在基本倫理學上—目的論與義務論之爭 - Devil Red
由此看來,意志的善惡並不能決定行為本身的道德品質,因此也不能決定哪一種道德論證主張是正確的。既然如此,若不加詮釋地便將康德這段思想理解為反目的論,便有斷章取義之 ...
- 4道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慾望論
- 5道德情感論(3版) - 博客來
書名:道德情感論(3版),原文名稱: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1195438,頁數:584,出版社:五南,作者:亞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