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 - 维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臺北市天主教靜修高級中學,簡稱靜修高中、靜修中學,舊稱靜修女中。

是一所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同區的私立學校、設有高中部與國中部。

內含普通科、技術類科、國中部。

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 語言 監視 編輯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2年4月29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臺北市天主教靜修高級中學,簡稱靜修高中、靜修中學,舊稱靜修女中。

是一所位於台灣台北市大同區的私立學校、設有高中部與國中部。

內含普通科、技術類科、國中部。

為天主教教會(道明會)設立之中學。

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地址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59號其它名稱BlessedImelda'sSchool暱稱靜修高中、靜修中學、BIS類型私立完全中學創辦日期1916年大正5年學區臺北市大同區校長蔡英華校別國中部為男女兼收高中部為收國中部直升男生以及所有女生電話號碼+886-2-2557-4345學校網址www.bish.tp.edu.tw 目次 1校史 2校訓 3學校特色 4歷任校長 5籃球隊 6校友 7參考資料 8外部連結 校史編輯 創校於1916年(大正5年),提供日人及台灣籍優良之女子教育,是台灣最早設立的天主教女子學校。

當時,台北天主教道明會首任宗座監牧西班牙神父根禮孟德,鑑於台灣女子受教育的不平等,於是力排萬難,在當時的台北大稻埕蓬萊町,購地興建校舍。

1917年(大正6年),正式招生,兼收臺、日籍學生,校名「私立靜修高等女學校」,根禮孟德斯神父任第一任校長,並委任道明傳教修女會處理校務。

1945年(民國34年),二戰後,改為初中及高中兩部,並改校名為「臺北市私立靜修女子中學」,委任修女洪奇珍為第六任校長。

1968年(民國57年),增設日間部商科會計事務科,及夜間部商業補習學校。

1990年(民國79年),加設商業文書事務科。

1996年(民國85年),再設夜間部商業經營科,成為國中、高中、高職、日夜間部兼備的完全中學,達到多元化的教育目標。

2007年(民國96年),開放招收男生,但只限定國中部,為甄試入學。

2018年(民國107年),國中部男女皆可直升高中。

2018年(民國107年),國中部開設加拿大ESL雙語班。

2020年7月6日(民國109年),由原先校名「臺北市私立靜修女子高級中學」正式更名為「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

校訓編輯 靜心修身 靜:靜肅常思自己的過失 心:專心攻讀自己的學業 修:努力修養自己的品德 身:勤謹鍛鍊自己的身體 學校特色編輯 靜修為綜合型學校,普通高中附設職業類科(應用英語科、應用日語科、商業經營科)及國中部(男女兼收,均可直升)。

[1]歷任校長編輯 創辦人:根禮孟德斯神父 首任校長:根禮孟德斯神父 第二任校長:根禮孟多神父 第三任校長:多瑪斯神父 第四任校長:小宮元之助 第五任校長:鈴木讓三郎 第六任校長:陳若瑟神父 第七任校長:洪奇珍修女 第八任校長:潘採薇修女 第九任校長:蘇嬰珠修女 第十任校長:歐陽台英校長 現任校長:蔡英華校長籃球隊編輯 該校的籃球隊,曾經與台元女子籃球隊建教合作,在高中籃球聯賽的成績為,78學年度:亞軍、79學年度:季軍、80學年度:亞軍、81學年度:第六名、82學年度:第四名、83學年度:第四名、84學年度:第六名、85學年度:第八名。

校友編輯 參見: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校友 第一屆傑出校友獎(90週年校慶)—民國95年 王文驊 林南西 邱大環 邱罔市 梁秀中 連方瑀 陳冠穎 葉紫華 劉碧嬅 蕭美鈴 第二屆傑出校友獎(91週年校慶)—民國96年 王秀蘭 姜蕙英 第三屆傑出校友獎(95週年校慶)—民國100年 李秀蓮 金周春美 張小燕 第四屆傑出校友獎(100週年校慶)—民國105年 方綉媚 王德蘭 李兆環 李彥秀 林玉春 張吳玲玲 盛賜民 陳良娟 黃秀婉 詹鳳春 參考資料編輯 ^臺北市教育入口網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11-03. 靜修高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靜修女中百年特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靜修女中百年校慶網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外部連結編輯 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靜修官方粉絲專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文化協會創始地:靜修導覽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oldid=7270946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