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 今周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後真相時代,人們不再思考並重視事件的真實性,「真相」究竟如何已成次 ... 我再舉一個例子,今天總統府特別澄清一則假新聞:因為日本要倒核廢水 ... 在今天看見明天 × 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梁永煌/《今周刊》發行人 政治社會 吳東岳 2021-05-3112:04 +A -A 加入收藏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

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

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 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 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

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 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

「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 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提出寶貴見解,我們該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從關西機場事件來看,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成為假訊息的受害者。

如果將此事件放大格局來看,這可說是這個時代存在的普遍現象。

所以我希望每個人都應該對假訊息問題要有基本的認識:該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避免成為共犯結構的一部份?   個人情感優先於事實的「後真相」時代   回顧本事件發展之初,早在9月6日就有本地的主流媒體(聯合報)作了查證報導,但卻沒得到國內媒體的重視。

其實這就是所謂「後真相」時代問題:每個人的個人情感、信念都優先於事實。

例如,持某特定立場者,對於某個政黨、政治人物的負面消息就比較容易接受。

在後真相時代,人們不再思考並重視事件的真實性,「真相」究竟如何已成次要,主要是在發洩個人的想法而已。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受到自己的情感、信念而影響對人、事、物的判斷,我自己從事媒體工作更是如此,所以一定要有這樣的警覺;這是後真相時代,每個人都要自我提醒的。

  我從事新聞工作、進入財訊傳媒集團已邁入第34年了,以前當記者的時候,要開一個記者會要準備很久,別人要開記者會我們才會去。

也就是說,在沒有網路的年代,你有重大訊息要發佈、澄清,都是要透過記者會,但現在任何人只要FB一貼,假如有人廣泛轉貼,甚至有人蓄意造假,它可能馬上就變成一條新聞了。

以前的記者會是有記者把關的記者會,記者會的內容還要帶回去再整理成文字,再經過編輯才會成為一條新聞,但現在不用,我只要在我的FB一貼,也不用發新聞通知,就馬上會有同樣的效果。

  這個時代與我們當時實在相差太遠,所以現在整個訊息的品質是嚴重被扭曲、甚至失控。

所有閱聽人一定要有這個認知,否則很容易就會成為假訊息的接收者、甚至成為其傳播者。

  一間不存在的第一名餐廳   我舉一個大家或許也知道的國外案例,來說明假訊息現象:   杜爾維治小屋(TheShedatDulwich)是一家位於倫敦杜爾維治一間小屋裡的「假冒餐廳」。

一位名為巴特勒(OobahButler)的媒體工作者為《Vice》雜誌策劃了這場惡作劇,通過虛假評分的方式,使一家不曾存在的餐廳成為了貓途鷹(Tripadvisor)上倫敦地區排名第一的餐廳。

貓途鷹在事件被揭發後將該餐廳從排行榜中撤下。

  巴特勒運用各種家居用品拍攝出虛構的食物照片,偽造的菜單以心情為主題,提供了六種「心情」供食客選擇,其中包括剃鬚泡沫膏與洗碗機洗滌劑。

  巴特勒曾經從事撰寫假評論的工作,寫出一個假評論能為他賺取10英鎊的收入。

他稱自己「看著菜單,選個食物,然後開始撒謊」。

為了讓杜爾維治小屋成為貓途鷹上倫敦地區排名第一的餐館,他讓自己的朋友在貓途鷹上撰寫極多虛假的評論,並給予5顆星的評價。

  貓途鷹網站是全世界非常有名的旅遊網站,所以大家都沒有警覺竟然有人會在上面貼出假訊息,巴特勒的推文、照片.所有都是假的,而且在地球表面上根本沒有這家餐廳!他有個電話,你若打電話,他就說我們現在都客滿,已經排到六個月後——這樣更引起很多人說這個餐廳很好。

結果,他變成倫敦排行榜一萬九千家餐廳裡面的第一名!   這是假訊息非常經典的案例,這說明在網路時代要造假是很容易的:所有評論都可能是被造假的。

有人說這個節目很好看、或這個餐廳很好吃,這都可能是花錢買的,這種現象,以前幾乎是不存在的。

過去你要買一個報紙(媒體)來造假相對困難,到了現在,媒體中出現的資訊幾乎都有造假的可能。

  案例中的這家虛擬餐廳,最後還真的開了實體店面,有人去了就覺得很好吃——你覺得很好吃,因為感情影響了你的判斷,因為你已經受網路的潛移默化了。

所以餐廳亂買一個調理包去做,你還覺得很好吃。

  沒有警覺,就會被騙   我再舉一個例子,今天總統府特別澄清一則假新聞:因為日本要倒核廢水入海的事,就有網路流傳說政府要支持,還假造一份「政府引進日本污水」的總統府公文(2021/4/15)。

其實若我們稍加細看這份假公文,便可發現其造假的素質並不高,但如果我們沒有警覺,很可能就會被騙。

  由此可知,回到關西機場事件中,事發當時最早被國內媒體廣為引述的那篇《觀察者網》的報導,通篇文章兩千三百七十八個字,卻都沒提到當事人的名字,稍有點新聞專業的人應該都可以看出這並不尋常,因為當事人完全沒有匿名的必要。

所以正常的判斷,這則新聞可信度並不高,這是新聞工作基本的ABC。

但為何台灣的媒體會爭相引用?答案很可能就是台灣的媒體得了新聞饑渴症。

  在這種媒體生態下,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可能受假訊息之害。

民眾應如何自保?我建議以下兩個處理原則:   (1)立即向相關人士或單位反應。

因為訊息流動速度太快,不立即處理或更正,往往已經擴散至不可收拾,或講不清楚了。

  (2)要採取法律行動。

畢竟我們是法治社會,自己的權益受損還是要尋求法律途徑解決,方為正辦。

但在關西機場事件中,當假訊息的「被害人」是政府、或駐日代表處時,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

因為如果駐日代表處據此採取法律行動,控告國內媒體或名嘴妨害名譽,那是不容易成立的,因為媒體或名嘴講的都很模糊,而且你說他有沒有根據,他不認為沒有,他只要認為報導確有根據,但卻很難查證,罪名要成立也不容易;況且我駐日代表處在民怨沸騰的氛圍下,也未必敢採取法律行動。

所以政府該怎麼回應?當假訊息的來源不是一個很具體的個人或單位時,當政府只能啞巴吃黃連時,就可能會造成類似的悲劇!   延伸閱讀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總統府資政 從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胡元輝/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從事實查核看假訊息的民主挑戰   媒體應善盡查証責任,大眾應心存懷疑   而對後真相時代假訊息瀰漫的現象,台灣社會可從這個事件學到什麼?我認為媒體與社會大眾應有之作為,分別列舉如下:   首先,是新聞媒體的自律。

新聞的第一步就是查證,這是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職業倫理。

例如,本事件之初,如果記者向關西機場求證就會知道,所有的遊覽車都不能進去,媒體也不至於看到一個網站上的訊息就馬上轉貼。

其次,如果有相關的當事人,一定要平衡報導。

從關西機場事件的報導可以發現,查證與平衡這兩件事情都沒有做到,報導中幾乎沒有找到一個旅客,所有旅客都是網路的,沒有一個旅客有名有姓。

  許多國內主流媒體都因此事件飽受批評,我認為,如果事涉公共利益,國內新聞媒體的自律組織:台灣記者協會,應該有所作為。

記協有個調查委員會,如果懷疑某新聞是假的,該協會應有義務、責任去調查,且媒體也應該配合調查:記者報導根據為何?若有違反專業倫理,媒體內部要怎麼懲處?記協應該扮演這個角色,而不能不了了之!   其次,對於社會大眾,我覺得所有人對於網路新聞一定要抱著質疑的態度!先懷疑它假的,再慢慢看是不是有真的素材在裡面,這是非常基本的,你如果沒有這概念,就容易上當。

再來就是,我們要養成不要亂發、亂轉貼的習慣。

我們自己貼的新聞一定要有根據。

這是網路時代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亂發、亂轉貼,這個社會的新聞就會是真的。

  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有假訊息,但哪一個國家假訊息比較少,就顯示這個社會的公民素養比較高。

後真相時代的良性傳播環境,要靠媒體和閱聽大眾攜手共創,作為一個台灣資深的新聞工作者,我對於媒體的自律還是有信心。

    延伸閱讀   沈伯洋/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蔡玉真/資深媒體人 我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分享   林麗雲/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     訊息 媒體 新聞 事件 台灣 時代 關西機場 餐廳 貓途鷹 延伸閱讀 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 2021-05-31 我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分享 2021-05-31 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2021-05-31 從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2021-05-31 從事實查核看假訊息的民主挑戰 2021-05-31 台股大盤概況走勢 熱門: 熱門話題 /HOTARTICLES/ 最新文章 /HOTNEWS/ 熱門推薦 /HOTRECOMMEND/ x Omicron已經殺到香港了...我境外移入3例「來自非洲國家」 待基因定序確定病毒株 台股大盤走勢 熱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