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纖紡織發展與環保 - 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依照中華徵信所徵信資料庫之人織紡織業近五年排名,除東隆興業近年排名提升,前10名中第1名南亞塑膠工業、第3名福懋興業、第4名台灣化學纖維皆隸屬於 ...                 【專題列表】 人纖紡織業   智慧、永續、機能新領域 2019/05/21 分析研究員:簡芷珊 瀏覽人次:5512 關鍵字:人纖紡織;循環經濟;智能;智慧型紡織品;中美貿易戰 人纖紡織發展與環保  據歐洲未來紡織服裝技術平台(TextileETP)預測今後10年人織紡織領域重點在於智能化、高性能材料,智能化加工生產及循環經濟。

首先,材料領域包含高性能纖維材料、功能性織物、可穿戴系統,如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與Inov-8公司合作的新式復合材料,混合橡膠及石墨烯,使鞋體強度、彈性、穿著力皆大幅提高;TheNorthFace近期更推出新行防水透氣材料FutureLight,除保有完全防水性,更創造奈米級孔隙,增加空氣流通性。

  在工業4.0的全球趨勢下,傳統工具機結合人工智慧(AI)、機器人、物聯網(IoT)、大數據分析、雲端等智能科技,除可解決人力成本提升及缺工問題外,亦提升效率以配合少量多樣化、生產週期短等市場需求。

  而紡織品染整工業是使用化學物質最多的產業,對於水源的污染僅次於農業,且據世界銀行估計,全球約有17-20%的工業廢水汙染來自紡織品染整產業,故環保、永續、溫室效應等議題逐漸受到重視,各大廠牌皆積極投入改善產業現狀,如Nile自2010年開始已回收再利用超過60多億個寶特瓶,2019年為女足盃贊助球隊設計之球衣皆使用寶特瓶再製的環保紗製造;2018年IKEA產品中約70%之材料為可再生或可回收的,日前更宣布將在2030年將此比重提升至100%。

台灣紡織業現況  而台灣紡織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從簡單加工出口轉型至以石化工業為基礎之人造纖維產業,目前已為全球紡織業研發重鎮,機能性布料全球市佔率達七成,UnderAmour、ZARA、Adidas、TheNorthFace、Nike、Victoria'sSecret等國際知名品牌背後皆有台灣紡織業的參與,在2018年世界杯足球賽前16強隊伍中,有75%使用台灣機能布料。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徵信資料庫說明:本表係根據公司之年度個體營收排名  依照中華徵信所徵信資料庫之人織紡織業近五年排名,除東隆興業近年排名提升,前10名中第1名南亞塑膠工業、第3名福懋興業、第4名台灣化學纖維皆隸屬於台塑集團,而力麗集團之力鵬企業及力麗企業則分別奪下第2名及第6名,遠東集團的遠東新世紀則位居第5。

  南亞塑膠工業、福懋興業、台灣化學纖維為台塑集團紡織及纖維事業體,產品包含三大合成纖維:尼龍、聚酯纖維和壓克力纖維及相關紡織材料、製品,產值持續擴展,近年亦配合「永續環保」、「智慧紡織」及「機能應用」之趨勢,研發出抗紫外線纖維、舒適彈性纖維及PP纖維等產品。

  力麗企業為力麗集團旗下紡織事業重要主幹,與力鵬企業共同整合兩公司之聚酯、尼龍、長纖梭織布產品;此外,力麗的專利環保紗也進入3C應用領域,先是在2017年進軍蘋果,獨家供應智慧音箱HomePod外層3D網布用紗線與3C充電線包覆材,成為紡織業首例,而後再打入Google、Sony智慧音箱供應鏈,並已在2019年第一季正式出貨。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單位:新台幣億元  雖國內紡織工業因工廠陸續外移,國內總產值自2005年新台幣3,026.01億元降至2018年新台幣2,753.82億元,整體呈下滑趨勢,但紡織業營業額卻顯示上升趨勢,每年出口值皆超過美金百億元,並居台灣重要貿易順差產業。

而因中美貿易戰之影響,2017年中國大陸雖為居全球第一成衣出口國,但2018年上半年中國大陸服裝市占率已降至30%以下,越南則升到15%以上,外資成衣廠亦陸續撤離中國大陸,國內相關廠商則部分轉移至東南亞、部分回台投資工廠,並朝智慧化製造、提高附加價值等方式分散風險,工業局已陸續協助宏遠興業、力麗企業、力鵬企業、遠東新世紀、弘裕企業等紡織業者媒合資訊技術業者,建置智慧工廠示範場域、數位轉型。

智能紡織將成亮點  根據美國MarketsandMarketsAnalysis預估智慧型紡織品(智慧布料)將是繼智慧型手機後下一個市場發展亮點。

美國GrandViewResearch亦預估,智慧型紡織品於2016年至2024年複合成長率將超過35%,且在2024年達到美金93億元的市場規模。

儒鴻企業早在2010年就開始將智能與紡織結合,成立智慧衣研發小組,鎖定醫療照護市場,並與工研院、林口長庚醫院合作,研發智慧病人袍測量病人夜間呼吸心跳。

  台灣智慧型紡織品協會理事長、南緯實業董事長林瑞岳表示,台灣兩大創匯產業──紡織業及電子業,分別擁有完整的產業價值鏈,如能強強結合,將有可能創造出新的「典範轉移」,並創造出台灣下一世代產品的優勢。

      Copyright©CHINACREDITINFORMATIONSERVICE,LTD.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