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有多少日本人留在臺灣? - MPlu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於「常住人口」愈來愈偏離實際人口,臺灣總督府於1944年7月15日做了一次臨時戶口調查。

結果顯示實際在臺日本人為319,808人[5]。

戰後,因應遣返作業, ... Article 全部 影 樂 書 ⓧ 地圖會說話 搖滾世代 影集共和國 愛科學 公開說名書 詩通訊 樂手巢 伊斯塔的房間 戰後有多少日本人留在臺灣? 葉高華  of 【地圖會說話】 2017/01/0612:05         最近,《灣生回家》引發爭議,於是有人把田中實加與杜正宇發表於《歷史臺灣》的〈灣生回家:日本人的歸國與鄉愁〉寄給我評斷。

看過之後,我發現這篇文章有一段內容誤導視聽。

兩位作者指出:「1942年時在臺的日本平民(不含軍人)達384,847人」、「自臺灣遣返的日本人共計322,156人。

……可見未返國的日本人應達數萬人。

」這個計算犯了兩個明顯錯誤。

    384,847人取自1942年度《臺灣人口動態統計》附錄的「常住人口」[1]。

首先,這個數字包含軍人。

從「內地籍ノ職業(中分類)別轉入者數及轉出者數」一表就可看出,這份統計包含「陸海軍現役軍人」[2]。

再者,「常住人口」並非實際居住人口,尤其戰爭期間差異更大。

許多日本人離開臺灣、遠赴戰場,但只要其戶口沒有遷走,仍然算在臺灣的「常住人口」裡。

    我們比較一下1940年人口普查結果與當年度「常住人口」,就能看出其中差異。

前者顯示臺灣有312,386名日本人[3],後者顯示為346,663人[4]。

人口普查比較接近實際居住情形,而「常住人口」多出三萬多人。

這個差距到了戰爭末期會更大。

    由於「常住人口」愈來愈偏離實際人口,臺灣總督府於1944年7月15日做了一次臨時戶口調查。

結果顯示實際在臺日本人為319,808人[5]。

    戰後,因應遣返作業,臺灣總督府於1945年10月1日針對日本人做了一次臨時戶口調查。

結果顯示實際在臺日本人為323,269人[6]。

兩位作者指出「餘數萬人未受訪」,問題是那些人根本不在臺灣。

他們直接由戰場遣返日本了,不必經由臺灣。

    那麼,戰後究竟有多少日本人留在臺灣呢?根據《臺灣省日僑遣送紀實》,截至1947年5月3日,分三期遣送日僑與琉僑合計321,272人[7]。

在此之後,政府僅留用日本人(含琉球人)260人,連同其家屬495人,合計755人[8]。

讓我們做個簡單的算術:     323,269-321,272-755=1,242     由此可見,大約有一千出頭的日本人未被遣返,也不屬於政府留用。

這大概就是歸化為臺灣人的日本人數量。

孤證不舉,有沒有其他證據呢?1956年,臺灣舉行戰後第一次人口普查。

針對本省籍者,特地調查其祖籍。

結果有1,233名本省籍者的祖籍為「外國」,其中男性73名、女性1,160名[9]。

以前我覺得很納悶,祖籍外國怎麼會算成本省籍呢?反正數量不多,就當成「雜訊」吧。

直到最近我才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歸化為臺灣人的日本人嗎!     這批祖籍外國的本省籍者幾乎都住在都市。

臺北市就占了200人,其次依序為高雄市92人、臺中市70人、臺南市59人。

大於20人的地方有基隆、新竹、彰化、嘉義、南投縣仁愛鄉。

大於10人的地方有北投、苗栗、豐原、員林、北斗、埔里、屏東、臺東、花蓮、玉里。

附帶一提,岡山為0人。

      總而言之,戰後歸化為臺灣人的日本人頂多一千出頭,大多是嫁給臺灣人的女性。

臺灣從1905年起就建立嚴密的戶口制度,沿用至戰後。

怎麼可能有讓數萬名日本人冒籍、裝啞巴、躲在深山裡的空間呢?       作者註釋 [1]臺灣總督府總務局編,《昭和十七年臺灣人口動態統計》(臺北:該局,1943年10月),頁251。

[2]《昭和十七年臺灣人口動態統計》,頁245。

[3]臺灣省政府主計處編,《臺灣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表》(臺北:該處,1953年3月),頁2-3。

[4]《昭和十七年臺灣人口動態統計》,頁254。

[5]《臺灣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表》,頁157。

[6]《臺灣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表》,頁170-171。

[7]臺灣省日僑管理委員會編,《臺灣省日僑遣送紀實》(臺北:該會,1947),頁154。

[8]《臺灣省日僑遣送紀實》,頁157。

[9]臺灣省戶口普查處編,《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書》第二卷第一冊(南投:臺灣省戶口普查處,1959年10月),頁321-608。

苗栗縣三義鄉的數字異常,疑似誤植。

若扣除三義鄉,祖籍外國者計1,159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1,123人。

  圖片credit: 首圖\中央社、圖表\作者提供 支持MPlus→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

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

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 1976年,當碧玉只有11歲時上電視的萌畫面 MumuDylan 2017/01/0610:00 不要逃避屬於自己的戰鬥:大江健三郎《個人的體驗》 M.F.Huang 2017/01/0710:00 你可能會喜歡 民國時代創造的日式地名 每個人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敗戰物語:《永遠的台灣島》 令人「出戲」的台灣口音:論濱口龍介的《在車上》 並未涉案、卻保持緘默的那些老師,又是怎麼回事?《沉默: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新版) 更多推薦 討論 最新文章 主題總覽 成為粉絲 在IG上追蹤 RSS訂閱 合作提案 贊助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