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語言好不好學?先看看它跟你的母語距離有多遠 -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林若望認為,我們也許未必能重現嬰幼兒時期的語言學習效率,但只要找到語言學習的某些「開關」,學習外文其實沒有這麼困難。

標籤: 語言學, 語意學,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日本版新上線EnglishEdition簡體/正體2018/03/03,生活PhotoCredit:Depositephotos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中央研究院盼以具體的研究案例、真實的研究員生活,帶您前往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社會三大領域研究現場,揭開中研院神秘的面紗,看見研究員各種挫折與努力,了解研究成果如何應用生活中,繼而體會研究的價值與重要性。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採訪編輯:黃楷元美術編輯:張語辰為什麼研究「語言學」人類能成為「萬物之靈」,「語言」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透過語言,我們累積知識、傳遞文化,逐漸形成多元繽紛的文明體系。

研究語言學,從深層的角度看,是對於人類本質的探究;而從務實面,語言學從不同語系的異與同之間找出邏輯與規則,更有助於外語的學習。

在文章開始之前,請先給你自己拍拍手。

為什麼?因為你正在進行一件高難度的任務──閱讀中文。

許多正式或非正式的排名中,「漢語/中文/Mandarin」都被列為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

光是中文裡的平上去入聲調、同音字、破音字,就已經夠讓外國人頭大了,更別提中文字的一筆一畫,看在他們眼中簡直就是不聽話的外星蚯蚓。

所以我們可以輕鬆流利地使用中文,真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對吧?中文這麼難,是不是顯示我們比外國人聰明呢? PhotoCredit:研之有物中文學習對於許多外國人來說是件艱難任務,坊間甚至流傳一則網路謠言,假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義,把中文封為「最難學習的語言」。

雖然實際上聯合國不曾做過這份調查,但以「thehardestlanguagetolearn」為關鍵字,的確可以找到許多嚴謹程度不一的心得或資料,支持這個論點,例如這份和這份資料。

(圖說設計│黃楷元、張語辰)語言沒有難不難端看找不找得到「開關」很可惜,不是這樣的。

世界上並不存在「最難」的語言。

因為語言的學習困難度是相對的,要看它在族譜上,跟你的「母語」距離遠近而定。

比方說,母語為台語的人學習客家話或是國語,因為同樣是漢語方言,語法結構較相近,就會比較容易;又比如,因為日語在漢字上借用中文字,以日文為母語的人,學習中文字也會比英文為母語的人來得快速。

而且,「母語」的學習,可能根本就沒有「難易度」的問題。

「一個小嬰兒,不管他的血統人種是什麼,你讓他從小聽英語、他就會講英語;從小聽中文、他就會講中文;你讓他在非洲部落長大,他就會說流利的非洲話。

」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的林若望所長說,「世界上有4,000至6,000種語言,以可能性來說,他可以學會任何一種語言。

」 PhotoCredit:研之有物擔任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所長的林若望,研究語言學已經將近卅年,是國內少數精研「語意學」領域的學者。

(攝影│張語辰)  兩三歲的幼兒認知能力尚未成熟,也許左邊右邊不會區分、加法減法算不清楚,但在母語的掌握度上,卻能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四歲以前,我們每個人都當過一段時間的語言天才。

這種「奇蹟」的成因,語言學大師NoamChomsky認為,這是嬰兒的「語言本能」,就跟視覺聽覺這些感官能力一樣與生俱來。

不過這樣的語言學習效率,在我們長大後反而不復存在。

於是,我們學習外語時,總會有些環節頭痛萬分。

可能是背不起來的英文單字、複雜瑣碎的文法問題、或是那些永遠發不標準的西語彈舌音。

林若望認為,我們也許未必能重現嬰幼兒時期的語言學習效率,但只要找到語言學習的某些「開關」,學習外文其實沒有這麼困難。

鏡中倒影:中文與英文的對稱句法結構林若望先從多數人最熟悉的外文──英文,開始談起。

中文和英文是南轅北轍的兩種語言:拼寫上,中文是表意文字、英文是拼音文字;聲音上,中文是聲調語言、英文是重音語言。

其他還有很多語序和文法上的差異,例如姓名的順序,就剛好相反:中文的姓名,我們會先講家族姓氏、然後才是個人名字;但英文相反,先名後姓,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多數人被問到這個問題,最先聯想到的答案應該是:「華人的家庭觀念較重,所以家族姓氏放前面;西方社會重視個體,因此反過來。

」這說法聽似合理,畢竟語言的確會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

那麼,如果這個邏輯成立,林若望繼續追問,中文和英文在「日期」和「地址」的寫法上,又有何差異?PhotoCredit:研之有物姓名、日期、以及地址在中英文中的寫法對照。

(圖說設計│黃楷元、張語辰)從上方表格可以看出,中文和英文順序相反的不只是姓名,日期和地址的寫法也是。

若前述「比較重視家庭觀念」的原因成立,那麼難道英美語系的人重視「日」勝過於「年」?重視門牌多過城市國家?看來,「重要性」這個邏輯,無法類推到日期和地址的順序上。

接著,林若望繼續舉了個句子為例:PhotoCredit:研之有物中英文句法結構的對照,同意義的字詞以相同顏色顯示,可以比對出句法的結構順序。

(圖說設計│黃楷元、張語辰)這兩個句子,除了主詞之外的所有詞語,順序又剛好相反。

連續幾個範例看下來,我們大概可以猜出個端倪了。

原來,中文和英文雖然差異很大,但在句法結構上,它們就像是鏡子裡外的兩人,彼此對稱。

從語言學的角度,每個句子都是一齣戲,裡面最核心的「劇本」,就是動詞。

林若望繼續用前面的句子為例,「讀書/study」就是核心劇本(動詞),「約翰/John」是主角,其他用來補充動詞的就是配角(修飾語),跟動詞配在一起形成「動詞片語」。

好玩的來了,英文句子中,動詞是領頭走在最前面,所有配角跟在後頭;而中文的句型,卻是先讓配角們出場,核心的動詞在最後壓軸。

PhotoCredit:研之有物動詞是句子中的核心,也就是「中心語」。

從圖中可以看出,中文與英文的中心語位置剛好是相反的。

(圖說設計│黃楷元、張語辰)語感關鍵:「中心語在前」vs.「中心語在後」林若望解釋,語言學中,有一種語言分類方式,是依照「中心語的位置」。

英文就是一種相對於修飾語,「中心語在前」的語言,重要的元素打頭陣,後面再補充說明;中文剛好相反,是「中心語在後」的語言,所以語序上反而是修飾語先出場,然後才是中心語。

這種基本「中心語在前」或是「中心語在後」的規則差異,就能夠用來解釋姓名、日期、和地址在中英文裡的相反順序了。

以姓名來說,姓氏只是縮小範圍用的修飾語(例如:周家人),名字才是準確指涉特定身分的中心語(例如:周家的杰倫)。

中英文的姓名先後順序,就是決定於中心語的位置。

中文「中心語在後」,所以先姓後名,英文「中心語在前」,所以先名後姓。

英文日期、地址的概念,也是如此。

林若望表示,套句語言學的專業術語,中文和英文擁有不同的「中心語參數(headparameter)」。

在不同的語言中,找出類似這樣的參數規則,就是語言學家致力研究的面向之一。

「就好像一個語言裡面有一整排開關,當我們掌握了一項參數,就打開了其中一個開關。

你打開的開關越多,學習這種語言就會越事半功倍。

」 一般人談到語言學習時常提到的抽象詞彙──「語感」,其實就是如此。

理出規則、舉一反三、類推適用,什麼希臘文、非洲語,一下子好像也沒那麼可怕了。

加把勁,也許你也可以重現自己四歲前「語言天才」的光輝榮景。

所以您的研究是找出語言規則、幫大家學好外文嗎?(笑)其實不是這樣的。

找出這些規則固然是件有趣的事,不過以「中心語位置」這個參數來說,其實是語言學中「句法學」這一支的關注面向。

句法學是我碩士以前的領域,從博士學位開始,我真正鑽研的領域是「語意學」,特別是「邏輯語意學」。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 最新發展:【專訪】語言學家戴浩一的手語拓荒之路:靜默無聲中,仍有傳達無限意義的方法5月前【專訪】辛靜婷:教小孩的方法百百種,如何挖掘原住民學童的「多元讀寫素養」與「知識基金」?6月前是三「粒、顆、個」蘋果?語言學家何萬順破解看似廢話的「分類詞」1年前Tags:語言學語意學語言規則林若望中心語語感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香港晚報:72%安老院舍染疫,業界認已「全軍覆沒」1則觀點東歐疫苗覆蓋率偏低,俄國入侵烏克蘭引發的逃難潮恐使疫情擴散1則觀點【TNL沙龍本週議題】烏俄戰爭開打,你有什麼看法?1則觀點俄烏戰爭對世界局勢的影響:普亭的入侵行動高度不合理,美中兩國或成最大贏家1則觀點普亭放話三大訴求:俄烏第一輪談判沒有結果,雙方相約波蘭邊境進行第二輪談判1則觀點【書評】譚松《血紅的土地》:中共的暴力土改,是一場規模超過納粹屠猶的階級屠殺3則觀點亡國之君的另一面:宋徽宗的極品文青生活1則觀點日本9月30日全面解除緊急事態宣言,東京餐廳符合條件即可販賣酒精飲料1則觀點職場版《Tinder大騙徒》:設計公司Madbird招聘了50多位員工,結果從辦公室地址到創辦人身分都是假的1則觀點(更新)為拍「俄羅斯入侵」紀錄片入境烏克蘭,西恩潘加入逃命行列,徒步前往波蘭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