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風水入門(一) @ 紫玄坊命理:: 痞客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通常情況下,入水之口多在西北,出水之口在東南。

風水術以西為尊,西來之水為吉,出水之口在、東南亦為吉。

風水羅盤上巽位表示東南 ... 紫玄坊命理 跳到主文 紫玄坊命理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321號A29室 部落格全站分類:星座命理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l16Wed200813:00 基本風水入門(一) 基本風水入門 氣 氣在古代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

唯物論者認為它是構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唯心論者認為它是客觀精神的派生物。

先哲普遍認為,氣無處不存在,氣構成萬物,氣不斷運動變化。

《老子》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宋張載在《正蒙•太和》云:“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

”氣,在風水術中是一個很普遍、很重要的概念。

有生氣、死氣、陽氣、陰氣、土氣、地氣、乘氣、聚氣、納氣、氣脈、氣母等等。

氣是萬物之源,氣變化無窮,氣決定人的禍福。

人要避死氣、乘生氣,就得請風水師“理氣”。

“理氣”是十分複雜的,要結合陰陽五行、實地考得“旺象”,才能得到“生氣”,有了“生氣”就能富貴。

因此,風水術實際是“相氣術”。

風水術以氣為萬物本源,《管氏地理指蒙》卷一《有無往來》云:“未見氣曰太易,氣之始曰太初。

……一氣積而兩儀分,一生三而五行具,吉凶悔吝有機而可測,盛衰消長有度而不渝。

”這就是說,世界是從無(未見氣)到有(氣之始),氣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陰陽(兩儀),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五行),這些物質的盛衰消長都有不可改變的規律(有度而不渝),並且有了禍福(吉凶悔吝),這些禍福都是可以預測的。

這段話,是對《周易》“太極說”的發揮,有樸素的唯物辯證法色彩。

風水術認為,氣是無窮變化的,它可以變成水,也可以積澱為山川。

明代蔣平階在《水龍經》論“氣機妙運”時說:“太始唯一氣,莫先于水。

水中積濁,遂成山川。

經云:氣者,水之母。

水者,氣之子。

氣行則水隨,而水止則氣止,子母同情,水氣相逐也。

夫溢於地外而有跡者為水,行於地中而無形者為氣。

表裏同用,此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氣趨東趨西,即其水之或去或來而知之矣。

行龍必水輔,氣止必有水界。

輔行龍者水,故察水之所來而知龍氣發源之始;止龍氣者亦水,故察水之所交而知龍氣融聚之處。

”由此可知,山脈和河流都可以統一於“氣”中,尋找生氣就是要觀察山川的走向。

風水術還認為,氣決定人的禍福。

有土就有氣,人生得於氣,人死歸於氣。

郭璞《古本葬經》論述得很詳細:“葬者,乘生氣也。

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云,降而為雨。

行乎地中而為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

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內骨,以蔭所生之道也。

經云: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木華于春,栗芽於室。

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

丘隴之骨,岡阜之支,氣之所隨。

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這一段話,可謂風水的總綱,而這個總綱的核心是氣。

由手段話,我們可知風水師對氣的總看法:生氣是一元運化氣,在天則周流六虛,在地則發生萬物。

天無此則氣無以資地,地無此則形無以載。

生氣藏於地中,人不可見,唯循地之理以求之。

葬者若能知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則能得福。

父母骸骨為子孫之本,子孫形體乃父母之枝,本與枝相應,得吉則神靈安、子孫盛,這叫作“氣感而應鬼福及人”。

不論是陰宅還是陽宅,都要注意乘生氣、避死氣。

《黃帝宅經》云:“每年有十二月,每月有生氣死氣之位。

……正月生氣在於癸,死氣在午丁;二月生氣在丑艮,死氣在未坤;三月生在寅甲,死氣在申庚;四月生氣在卯乙,死氣在酉辛,五月生在辰巽,死氣在戌乾;六月生氣在已丙,死氣在亥壬;七月生在於丁,死氣在子癸,八月生氣在未坤,死氣在丑艮;九月生氣在申庚,死氣寅甲;十月生氣在酉辛,死氣在卯乙;十一月生在戌乾,死氣在辰巽;十二月生氣在亥壬,死氣在已丙。

”這是說,每個月都有生氣和死氣,具體的方位,則是羅盤上用八卦、天干、地支表示的方位。

風水先生看地時,手持羅盤,首先看清本月中生氣和死氣所在的方位,以生氣方位動土為吉,以死氣方位動土為凶。

因此,“理氣”是風水術的關鍵之一。

風水師認為,理寓於氣,氣固於形。

形以目觀,氣須理察。

天星卦氣,為乘氣之法則。

以伏羲先天八卦配合陰陽,以文王後天八卦推排爻象。

以內卦為天地日月,六十卦為陰陽氣候。

以各卦之下配分六十花甲子,並納五行,取其旺相,以合卦氣,這樣可以推知萬事萬物只要理氣適宜,乘生出煞,消納控制,精辨入神,就可達到相的目的。

實際上,“理氣說”是虛無飄渺的,誰又能看得見氣?只能靠“意會”,這就憑風水師任意解釋了。

此外,又有望氣說。

宋黃妙應《博山篇》云:“既明堂,要識堂氣。

一白好,五黃好,六白好,八白好,九紫好,此為五吉。

又忌四凶,二黑宜忌,三碧宜忌,四綠宜忌,七赤宜忌。

”這種吉凶劃分,不知依何為據。

明繆希雍《葬經翼》有《望氣篇》,云:“凡山紫氣如蓋,蒼煙若浮,云蒸藹藹,四時彌留,皮無崩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膩,石潤而明,如是者,氣方鐘而未休。

云氣不騰,色澤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零落,水泉乾涸,如是者,非山岡之斷絕於掘鑿,則生氣之行乎他方。

”據風水師說,望氣可以知道朝代更替、官場人事、家業興衰。

卦建社會的統治者很相信望氣說,其實,這是毫無依據的。

陰陽 陰陽本指日照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用以說明萬物的本源,說明相互對立和相互消長的情況。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本府也。

”人們將萬事萬物都歸於陰陽兩個方面: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至為陽,去為陰;動為陽,靜為陰;速為陽,遲為明;晝為陽,夜為陰;等等。

風水術以陰陽解天地,《管氏地理指蒙》卷八《陰陽釋微》云:“混沌開闢,江山延衰。

融結陰陽,磅礴宇宙。

岡骨既成,源脈已透。

以鐘形勢,以通氣候。

以清以濁,以奇以偶。

精積光芒,呈露星宿。

以孽衰微,以孕福壽。

”又說:“東南方,陽也。

陽者,其精降於下。

西北方,陰也。

陰者,其精奉於上。

”並且說陰陽之氣不得有損傷:“陰陽之氣出於天造,非人力所能成。

一有增損,不但無益,且所以傷之也。

膚腠割之,小者耳鼻傷之,大者傷至於丹元,則無用矣。

”依照這個觀點,風水先生很忌諱挖山開塘,以為傷了陰陽之氣。

風水先生又認為,人是由陰陽二氣派生出來,因此,人要適從於陰陽,不得違背陰陽,順者昌,逆者亡。

俗語云:“大門朝南,子孫不寒;大門朝北,子孫受罪。

”南為陽,北為陰;住宅朝南,為陽,有吉。

住宅朝北,為陰,有凶。

相地點穴離不開陰陽。

空石長者《五星捉脈正變明圖》指出:“太極既定,次又分其陰陽。

暈間凹陷者為陰穴,暈間凸起者為陽穴。

就身作穴者為陰龍,宜陽穴。

另起星峰作穴者為陽龍,宜陰穴,反此皆有凶咎。

” 風水以陰陽交感為吉。

謝和卿《神寶經》云:“陽作必借陰氣一吸,陰作必借陽氣一噓,即陰來陽作,陽來陰作之義。

若陽來陽受者,則見福舒徐;若陰來陰受者,則見禍慘急。

”這就將人事禍福與陰陽聯繫在一起了。

不僅如此,陰陽還可以作為各種術語的本義詞,如逆順即陰陽的別名。

看地形時,“逆中取順者,因脈逆轉而求。

順中取逆者,因脈順流而出。

三陽從地起為逆,三陰從天降為順。

陽脈為逆,陰脈為順。

” 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先哲認識世界的比較正確的思維方式。

可是,風水將它與人事吉凶相附會,必然墮於詭辯的泥坑。

四象 “四象”一詞最先出自《易•系辭》,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即太陽、太陰、少陰、少陽。

先哲在天文學中也有“四象”一詞,不過,這與《易》中的概念完全不同。

先哲在觀察星辰時,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座標。

東南西北各有七宿,每個七宿聯繫起來想像很象一種動物。

如,東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象龍角,氐房象龍身,尾宿象龍尾,它們連起來象一條騰空而起的龍,於是先哲稱東方為蒼龍;南方的並、鬼、柳、星、張、翼、軫七宿,柳為鳥嘴,星為鳥頸。

張為嗉,翼為羽融,它們連起來象一隻展翅飛翔的鳥,於是先哲稱南方為朱雀。

此外,北方有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象一隻緩緩而行的龜。

因位於北方放稱玄。

因身有鱗甲,故稱武。

合稱玄武。

西方有奎、婁、胃、昂、畢、觜、參七宿,象一隻躍步上前的老虎。

白虎是已經絕種的大毛蟲之長,《山海經•西山經》記載盂山“其獸多白狼、白虎”。

這四種動物的形象,稱為四象,又稱為四靈。

“四象”作為方位,先秦的《禮記•曲禮》已有記載:“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

”《疏》:“前南後北,左東右西,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

”這裏,朱鳥即朱雀。

“左東有西”的概念與我們看地圖有區別。

現在的地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古人的地圖是倒過來的,下北下南,這樣就成了“左東右西”。

風水先生將“四象”運用到地形上,以“四象”的形象及動作譬喻地形,又附會吉凶禍福。

《三國志•管輅傳》記載:“格隨軍西行,過毋丘儉墓,倚樹哀吟,精神不樂,人間其故,輅曰:林木雖茂,開形可久。

碑言雖美,無後可守。

玄武藏頭,蒼龍無足,白虎銜屍,朱雀悲哭,四危以備,法當滅族。

不過二載,其應至矣。

”這就是根據四象處於四危狀態,判斷毋丘儉二年之內滅族。

郭璞在《葬經》中也宣揚這一套,他說:“經曰地有四勢,氣從八方。

故葬以左為青龍,有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

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頫。

形勢反此,法當破死。

故虎蹲謂之銜屍,龍踞謂之嫉主,玄武不垂音拒屍,朱雀不舞者騰去,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遐邇。

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跡乎岡阜,要如肘臂,謂之環抱。

以水為朱雀者,衰旺系形應,忌夫湍流,謂之悲泣。

” “四象”對民俗有很深的影響。

如果我們到北京中山公園去看社稷壇,就會發現壇中的土色各有不同。

由於東方是青龍。

土色為青;西方是白虎,土色為白;南方是朱雀,土色為紅;北方是玄武,土色為黑。

中間的土色是黃的,象徵人。

這些土,是明清時期由四方的府縣專程運來,表示四方朝貢,天下祥和之征。

五行 五行學說,最早見於《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愛稼穡。

”五行之間相生相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見圖,圓圈線表示相生。

五角線表示相克。

五行學說具有樸素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它貫穿于我國古代思維現象的各個領域。

風水術認為,相地奧妙,盡在五行之中。

山川形勢有直有曲,有方有圓,有闊有狹,各具五行。

概其要,惟測其氣驗其質而已。

質以氣成,氣行質中。

地理千變萬化,關鍵在五行之氣。

風水五行有許多分類: 正五行,其訣云: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

正五行用以定方位。

八卦五行,其訣云:震庚亥未巽辛木,乾甲兌丁巳丑金,坎癸申辰水,離壬寅戌火,坤乙艮丙土。

八卦五行以司形局。

這是以八卦配合干支而論其所屬。

震屬木,庚納配於震,亥朱合於震,故庚未俱屬木。

冀屬木,辛納配于冀,故辛亦屬木。

乾屬金,甲納配於乾,故甲屬金,兌屬金,丁納配於兌,巳丑合於兌,故丁巳丑亦屬金。

坎屬水,外陰而內陽,故坎之外三爻癸配之,而癸亦屬水,申辰以合於坎而屬水。

離屬火,外陽而內陰,故乾之外三爻壬配之,而壬亦屬火,寅戌以合於離而屬於火。

坤屬土,乙納配於坤,故乙亦屬土。

艮屬土,丙納配於艮,故丙亦屬上洪範五行,又名宗廟五行、大五行。

其訣云:甲寅辰巽大江水,戌坎申辛水亦同,震艮巳三原屬木,離壬丙乙火為宗,兌丁乾亥金生處,丑癸坤庚未土中。

洪範五行以窮山音。

它以八卦交通,演而伸之為二十四位五行變化之情。

所謂八卦變通,十分複雜,是由爻變而成:甲本屆木,納于乾宮與坤交,以坤之上下二爻,交換乾之上下二爻,化成坎象,甲隨坎化,遂屬水。

乙本屬木,納于坤宮,與乾交,以乾之上下二爻,交換坤之上下二爻,化成離象,乙受離化,遂屬火。

丙本屬火,納于艮宮,艮與兌對,以兌之下爻,交換良之下又,化成離象。

丙隨離化,遂屬火。

丁本屬火,納配艮宮,兌與艮對,以兌之上爻;交換良之上爻。

化成乾象。

丁受乾化,遂屬金。

庚本屬金,納配於震,震與巽對,以巽之下爻,交換震之下爻,化成坤象。

庚受坤化,遂屬土。

辛本屬金,納配於巽,巽與震對,以震之上爻,交換巽之上爻,化成坎象。

辛受坎化,遂屬水。

壬本屬水,納配於離,離與坎對,以離之中爻,交換坎之中爻,化成乾象。

壬受乾化,本當屬金,因納於離火,火焰金消,不能自立,退而附於離,遂屬火。

癸本屬水;納配於坎,坎與離對,以離之中爻,交換坎之中爻,化成坤象。

癸受坤化,遂屬土。

以上三種是最常用的五行,此外又有: 四經五行。

木居東,火居南,金居西,水居北,各有其位,惟土不屬四方而居中宮,風水術講究坐山、向上,捨棄中宮。

所以,五行實際上只用了四行,故稱四經五行。

三合五行。

由四經中以類合而得名。

寅午戌合成火局,已酉丑合成金局,申子辰合成水局,辛卯未合成木局,由生旺墓三方結合而成,故名之三合五行。

四生五行。

四隅有四長生,甲木長生在亥,丙火長生在辰;庚金長生在巳,壬水長生在申,乙木長生在午,丁火長生在酉,辛金長生在子,癸水長生在卯。

雙山五行。

兩字同宮合干支,以納音五行為標準。

如民丙辛合寅午戌為廉貞火,巽庚癸合巳酉丑為武曲金,坤壬乙合申子辰為文曲水,乾甲乙合辛亥卯為貪狼木,俱屬二字合為二宮,故名之雙山五行。

玄空五行。

取生入克入,生出克出,以定吉凶。

玄為神明變化,空為無所倚著。

立穴定向,全憑虛靈之水法,水性玄空。

有訣云:丙丁乙酉原屬火,乾坤卯午金同生,亥癸艮甲是木神,戌庚丑未土為真,子寅辰巽辛兼已,申與壬方是水神。

此外,又有向上五行、納音五行、星度五行‘渾天五行、河圖五行、宿度五行、甲子五行、天干五行、地支五行,不勝枚舉。

風水中對五行的運用一直很混亂。

宋代的褚泳在《祛疑說》指出:“向為先子蔔地,遍叩日者,就參地理之學,雖各守其師說,深淺固朱易知。

但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兩說,莫之適從。

自古所用大五行,雖郭璞《元經》亦守其說,謂之山家五行。

然先輩皆謂莫曉其立法之因,既無可考之理,古今豈肯通用而不疑者哉?近世蔣文舉只用正五行以配二十四位,壬癸亥子為水,丙丁已午為火,一如三命六壬之說,自謂得楊人參筠之學。

又有蜀中一家,謂是希夷先生之傳,亦以子亥為水,已午為火,與蔣說同,而獨以壬位為火。

”希夷先生即陳摶,他傳授的五行與楊筠松傳授的五行有同有異,沒有完全統一。

清朝康熙年間,湯若望、杜如預等人在選擇榮親王葬期時,不用正五行,而用洪範五行,使山向、年月俱犯忌煞,得罪了皇帝,險些殺頭。

可見,選擇五行是很嚴肅的事情。

風水師認為,五行是陰陽之綱領,造化之權衡。

拔砂、放水、辯方;立向都得依靠五行。

劉基在《堪輿漫興》敘述:“金星形體淨而圓,弓起渾如月半邊。

秀麗罵生忠義士,高雄威武掌兵權。

木星身聳萬人驚,倒地人看一樹橫。

有水令人身貴顯,歌斜不正反遭刑。

漲天水星浪交加,或落平洋曲似蛇。

智巧聰明多度量,蕩然無制敗人家。

火星作祖似蓮花,貪巨相承宰相家,只有開紅堪作穴,亦須平地出萌芽。

土星高大厚而端,牛背屏風總一般,若在後龍兼照穴,兄弟父子並為官。

火南水北木居東,西有金星土在中。

此謂五星來聚講,天壤正氣福無窮。

”五星中,金星頭圓而足闊,木星頭圓而身直,水星頭平而生浪,火星頭尖而足闊,土星土平而體秀。

用圖可表示為:不僅是地形取決於五行,風水術中的所有理論都要以五行為指導。

《管氏地理指蒙》說:“推星必由於五行,言天必由於五土,仰佑善之五音。

”此書又說:“五行之五位,五方之五色,五性之五神,五正之五德,五象之五獸,此皆不可差而不可易。

”為什麼風水要如此重視五行?此書論述說:“葬者乃五行之反本還元,歸根複命,而教化之達變也。

嗣續因之,而盛衰消長。

”子孫的禍福,取決於葬者的五行。

五行盛,子孫長;五行衰,子孫消。

八卦 八卦是由陰陽派生出來。

《易•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分別是≡乾、坤、震、艮、離、坎、兌、巽。

它們代表許多自然現象,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

以之推衍,乾又可以作為君、宗、門、首、德等;坤又可以作為臣、城邑、田、宅、陸;震又可為主、坦道、善、左;冀又可為女、風俗、床;坎為江河、大川、淵、井、寒泉;離為戶、牢獄、灶;臣為石、廟、宮室、穴;兌為妹、右、西等。

八卦主要用於表示方位。

先哲把空間分成四維四隅,共八個方向,以八卦分別代表八個方向。

《周易•說卦》指出:“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

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

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勢也。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響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

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戰乎乾。

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

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依照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畫出方點陣圖,這就是文王後天八卦。

據說是西周初年周公所制。

在這個圖中,乾在西北,代表天,最吉利,這大概是因為周代倔起於西北的緣故。

民間還流行伏羲先天八卦,方位於後天八卦不同,這也是根據《周易•說卦》中的一段文字推演而出,其文;“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氣相薄,水火不相錯,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據此,宋代大儒陳摶畫出了先天八卦圖。

在這個圖中,乾坤定上下之位,離坎列左右之門。

艮與兌對立,巽與震對立。

乾、兌、離、震為陽,坤、坎、巽、艮為陰。

從乾一、兌二、離三、震四、為順,象徵天左旋。

從器五、坎六:艮七、坤八為逆,象徵陰陽相錯。

按照這個順序可畫出中間的太極圖曲線,這個曲線表示陰陽消長的旋轉運動。

風水先生在使用羅盤時,有的用後天八卦,有的用先天八卦,因此,我們應該對這兩個圖形所代表的方位都背熟,否則就會被搞糊塗。

風水先生以為每個住宅都有自己的屬性,就將後天八卦中的乾、兌、艮、坤作為西四宅,以離、震、巽、坎作為東四宅。

具體的判斷方法是依據住宅的朝向,如子山午向就是坎宅,坎宅屬於東四宅。

風水先生又認為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宅命,凡東四命就適宜住東四宅,西四命就適宜於住西四宅,否則有凶。

至於如何推算主人的宅命,那是很複雜的,類似於八字算命;我們不必去學這一套。

風水先生常以八卦論述都城的吉凶。

明清時代的風水先生為了說明北京建都的合理性,就依後天八卦說:天之象以北為極,則地之勢亦當以北為極。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今之京師,居乎良位,成始成終之地,介乎震坎之間,出乎震而勞乎坎,以受萬物之所歸。

自古建都之地,上得天時,下得地勢,中得人心,未有過此者。

八卦每卦有三爻,以棗代表陽、一一代表陰。

八卦相重可以組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

卦有勢名、卦形、卦意。

如乾卦,乾是卦名,是卦形,它的卦意是元亨利貞,這可以作多種解釋,有人說表示美德、吉祥,有人說表示春夏秋冬、東南西北。

卦形是六條陽爻,每條陽爻都體現一定的意義。

古代的風水先生常常根據卦形相地。

如,他們對長安城的地形,就是按乾卦的六五劃分,以別貴賤。

張禮在《游城南記•永樂坊》說:“宇文愷城大興,以城中有大土崗,東西橫互,象乾之六爻,故於九二置帝王之居,九三置百司,以應君子之數,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元都觀,大興善寺以鎮之,元都觀在榮業坊,大興善寺在靖善坊,其崗與永樂坊東西相宜。

”宇文愷是隋代的建築家,隋文帝營建新都大興城(今西安)命宇文愷總體規劃,他把土崗譬如成六條陽爻,由下往上,在第二條土崗修宮殿,第三條土崗修衙門,第五條土崗修寺廟。

這樣的市局能與乾卦的卦意達到一致。

龍脈 脈,本義是血管,《素問•脈要精微論》:“夫脈者,血之府包。

”引伸為事物的連貫性。

《國語•周上》:“農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廟,土乃脈發。

”指土壤開凍,如人身脈動。

後人常喻地勢有條理和聯繫,《史記•蒙恬傳》:“(長城)起臨挑,屬之遼東,成塹萬餘裏,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

”可見,先民限早就習慣稱山川之間的聯繫為脈。

山川高低起伏、綿延盤豆,如龍伏、龍舞、龍騰、龍飛。

所以,風水先生稱山川為龍脈,我國大陸有2/3的地帶都是山川;這樣,處處都有龍脈。

風水先生對我國的山勢走向有一套獨特的看法。

他們認為:我國在昆侖東南,而天下山脈成祖於昆侖,外國亦不例外。

其河北諸山,自北寰乘高而來。

山脊以西之水,流入龍門西河;脊東之水,流入幽冀,入於東海。

其西一支,為壺口奉嶽,次一支包汾晉之原。

另一支為恒山,又一支為太行山。

太行山一千里,其山甚高。

最長一支為燕山,盡于平樂。

大河以南諸山,則關中之山,皆為蜀漢而來。

一支至長安,而盡關中。

一支生下幽谷,以至嵩少,東盡泰山。

一支自漢水之北,生下盡揚州。

江南諸山,皆祖於岷江,出岷山,岷山夾江兩岸而行。

左邊一支,去為江北,許多去處。

右邊一支,分散為江南閩廣,盡於兩浙建康。

其一支為衡山,盡於洞庭九江之西。

其一支度桂嶺,包湘沉而北,盡於廬阜。

其一支自南而東,則包彭蠢之原,度歙黃山,以盡于建康。

又自天目山分一支,盡於浙。

江西之山,皆自五嶺贛上來,自南而北。

閩廣之山,自北而南,一支則又包浙江之原,北首以盡會稽,南尾以盡閩粵,此中國諸山,祖宗支派之大綱也。

風水先生將這些山脈分為三龍,認為:昆侖的東南支流布於中國,又分為三支。

左支環陰山賀蘭,入山西起太行,渡海而止,為北龍。

中文循西蕃入趨岷山,沿岷江左右,出右江者敘州而止;江左者北去,趨關中,脈系大散闕;左渭右漢為終南太華。

下泰岳起高山,右轉荊山,抱淮水,左落平原,起泰山入海為中龍。

右支出吐番以西,下麗江,趨云南,繞沾益、貴州關索,而東去沉陵。

分其一由武關出湘江,西至武陵止。

又分其一由桂林海陽山過九疑衡山,出湘江東趨匡廬止。

又分其一支過庚嶺,渡草坪,去黃山天日三吳止。

過庾嶺者又分仙霞關,至閩止;分衢為大拌山,右下括蒼,左為天臺四明,渡海而止,總為南龍也。

對於這種劃分,風水先生的觀點不一致,各人又有解釋。

如,《古今圖書集成•堪輿部•樂郊私語》介紹明代劉基對“南龍”的闡述:“中國地脈俱從昆侖來,北龍、中龍人皆知之,唯南龍一支從峨眉並江而東,競不知其結局處,頃從通州泛海至此,乃知海鹽諸山是南龍盡處。

……天目雖為浙右鎮山,然勢猶未止,蜿蜒而來,右束黟浙,左帶苕云,直至此州長牆秦駐之間而止,於是以平松諸山為龍,左抱以長江淮泅之水;右繞以浙江曹娥之水,率皆朝拱於此州,而後乘潮東出,前後以朝鮮、日本為案,此南龍一最大地也。

”這就是說,“南龍”出自峨眉,不是吐番以西,“南龍”渡海後,以朝鮮、日本為朝拱的案山。

明繆希雍在《葬經翼》云:“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

冀州者,太行之正,中條之幹也。

洛陽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

燕都者,北龍之盡,鴨綠界其後,黃河挽其前,朝迎萬派,擁護重複,北方一大會也。

”這段話,將天下之脊說成是關中,連基本的地理知識都沒有。

又為了奉承明都北京,將鴨綠江和黃河作為前後相擁之水,這都是信口雌黃。

每個地方都各有龍脈,清代桂馥在《晚學齋集》有《答周書昌論山東地脈書》,對山東地勢有全面的說明:“龍入山東有分水三:其一為峰之陰平嶺,二為泅水之陪尾,三為蕪萊之原山。

過此三峽,則東嶽插天矣。

祖襪,嶽之幾案也。

岳即起祖,遂多分披。

其正脈轉西南,經東阿、肥城,逆涕水而盡于東平,非大幹安能逆此大水?若取其遠勢,今黃河入海處即水口也。

收其近局,巨野澤即水庫也。

蓋泰山以北之水,盡歸丑艮;以南之水,盡歸辰冀。

其趨未坤者,惟有隨龍之汶水。

龍氣即止于東平,背乾面巽,其水纏戌,乾元武而去,然後與大清河眾水同歸丑良以入海。

山東地脈,起止如此。

” 我國的山勢到底應怎樣表述?山勢走向如何?是怎樣劃分的?科學的觀點是: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以青藏高原為基點,呈階梯狀至太平洋。

這種態勢,早在二千年前的《史記•天官書》就作過說明:中國山川東北流,其維首在隴蜀,尾沒於勃碣。

我國陸地可分成三級階梯,這三級階梯是由東、西兩列山脈呈現出來。

西列山脈是昆侖山、祁連山、岷山、邛崍山、大雪山,它們從西南方向的青藏高原向東傾斜,構成一級階梯,海拔在四千米左右。

東列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東、西兩列山脈之間有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海拔在一千至二千米,構成二級階梯。

東列山脈以東,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五百米以下,構成第三級階梯。

第三級階梯與海洋之間是大陸架和島嶼帶。

在宏觀的地形中,各種山勢並不是都由西而東。

我國有東西向山脈,如北有天山、陰山;中有昆侖山、秦嶺;南有南嶺。

我國也有南北向山脈,如北有貿蘭山、六盤山;南有橫斷山。

我國還有東北棗西南向山脈,如西有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山;東有長白山。

此外,我國又有西北棗東南向山脈,如阿爾泰山、祁連山等。

這些山脈相互交織、縱橫羅列,呈網格狀。

造成這地勢的原因是由於太古時期的兩次大的造山運動。

一次是中生代的燕山運動,奠定了高低起伏的格局。

另一次是新生代的喜馬拉雅運動,產生了明顯的地勢高低差別。

將風水先生所說的“三龍”與科學的觀點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風水中堿龍的是對中國山勢的模糊認識,他們注意到山勢之間的聯繫,注意到西北比東南地勢要高,這說明他們具有較全面的地理知識。

介是,暈種知識是不科學的全正確的的,沒有真實地反映我國山勢的實際情況。

可笑的是,他們基於這種一知半解的地理知識,大談山勢與人事的關係,預測未來的吉凶,居然還有許多人願意相信,這未免太愚蠢了。

附:《龍法》 龍者何,山脈也。

山脈何以龍名,蓋因龍妖嬌活潑,變化莫測,忽隱忽現,忽大忽小,忽東忽西,忽而潛藏深淵,忽而飛騰云霄,忽而現首不現尾,忽而興云而布雨。

而山脈亦然,踴躍奔騰,聚散無定,或起勤務仗,或高或低,或轉或折,或則迤逶千里,或則分支片改,或則穿田而過水,或則截斷而另起。

龍不易令個全見,而山脈過峽處,亦必有掩護。

龍有須角頸眼,而地之結處,亦必有砂案。

山脈之結美穴,亦猶龍之得明珠,二者開一不相類似,用是以龍定名,山脈直呼之曰龍脈,遂為萬古不易之美稱。

龍脈要細嫩活潑,空落傳變者為好龍。

粗蠢硬直、劫煞翻花者無論矣。

但是,龍脈千變萬化。

欲知龍穴之吉凶,先審龍脈之真偽,此為追本求末之要道。

欲知真偽,先辨龍之幹枝,幹者大龍也,猶樹之本身。

枝者小龍也,猶樹之枝葉。

樹身大者,枝葉必繁。

故論龍之大小,當先取象於此。

然而,枝幹有大小,枝葉有橫直,故龍有大幹龍、小於龍、大枝龍、小枝龍、橫龍、直龍等區別。

名目雖多,看法當先審定其來龍之祖山,則龍脈之大小可辨,力量之輕重可知矣。

審辨之法,以水源為定。

大幹龍必以大江大河夾送,小幹龍則大溪大澗夾送。

大枝龍則以小溪小澗夾送,小枝龍則以田源溝渠夾送者也。

然而,審辨枝幹,僅識來脈之大小與興衰耳。

欲知龍之貴賤與真假,當先看入局與入首。

看入局入山,先尋水口。

水口者,辰戌丑未四墓庫也。

四局之生旺死絕,由水口而分,下羅盤測定,即古云先看金龍動不動之法也。

如水口在辛在乾是乙龍,在癸在艮是丁龍,在乙在冀是辛龍,在丁在坤是癸龍。

四局既明,次看入首生旺與豐肥。

從乾方入首,而形象又肥豐圓滿有生氣,便是到頭一節,發富發貴之真龍。

龍脈來得綿遠者,發福亦綿遠。

龍脈來得短促者,發福亦短促。

倘若入首與前四局生旺相反,適當死絕,反犯八煞。

如坎龍坐戌、艮龍坐申,震龍坐寅、巽龍坐卯、離龍坐巳、坤龍坐酉、兌龍坐亥、乾龍坐子,乃是犯龍上八煞。

任他形象豐滿之真龍,皆成假矣。

既受八煞之克制,輕則減富貴,重則破家絕嗣。

同一前朝後拱之美地,一則入首逢生旺,官祿丁財俱旺。

一則入首犯八煞,飛災橫禍頻來。

是則只知以形象定吉凶,不從入首處審慎詳察,差以毫釐,謬以千里,遺害有不可勝言者。

所以研究龍法,當以入首為前提。

水龍 “山水為乾坤二大神器,有山之龍,亦有水之龍。

只看山,不看水,算不上是好的風水師。

”風水先生如是說。

《管氏地理指蒙》卷三對我國的水龍作了宏觀的介紹:“龍探其祖,水溯其源,探其祖固貴,其入首之興宗,溯其源尤嚴。

夫出口之歸替,北以河汾為宗,東以江海為宗,西以川洛為宗,南以閩浙為宗。

謂山不獨貴承其宗,水亦各有其祖宗也。

河水出昆侖山,汾水出太原,晉陽山,江水出眠山,洛水出家嶺,浙水出歙縣玉山。

”這些提法雖然不確切,但卻勾勒出我國水勢的來龍去脈。

風水先生又認為,天下之水,唯有黃河之水發源最遠,但河水洶湧,造化不可妄測。

河水四時皆濁,五百年一澄清,明主應之。

這是一種歷史循環論的觀點。

又認為長江為四瀆之長,其勢浩蕩,九曲腸回,所以南京成為天下都會。

這又是地理決定論觀點。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為什麼從宜昌至武漢一段如此屈抱,而武漢怎麼沒能成為都會。

而長江一瀉不止,在南京也不回顧,南京卻成了六朝故都。

山龍和水龍是什麼關係呢?山有行止,水分向背,乘其所來,從其所會。

尋龍點穴,先觀水勢。

觀水之法,凡兩水之中必可觀山。

水會即龍盡,水交則龍止。

水飛走則生氣散,水融注則內氣聚。

水為龍之血脈,穴之外氣。

龍非水送,無以明其來;穴非水界,無以明其止。

凡屬龍穴,端賴水為證應。

山管人丁水管財,山水都造福於人。

這裏,水即水龍,龍即山龍。

談到龍,就必然扯到穴。

《管氏地理指蒙》卷十云:“產龍長者水會于江湖,龍短者水會於溪澗……以千百里之勢為襟帶者,其氣概自可見矣。

然亦有穴結于此而水媚於彼者,穴上雖不見水,暗拱之勢為力更大,不可謂非將相之穴也。

” 水龍有分有合有聚。

水自穴前一分合,至龍虎所交二分合,少祖山處三分合。

小合為小明堂,大合為大明堂。

合聚之水,又有許多分類,十分複雜。

如: 太極暈水,遠看則有,近看則無,圓暈在微茫隱顯之間。

天心水,穴前明堂正中的天心處有融聚不涸之水。

真應水,穴前應真龍結作之水。

緣儲水,穴之四周的積水。

朝懷水,層層投入穴懷之水。

此外,又有聚面水、衛身水、蕩胸水、穿臂水、割腳水、淋頭如繞帶形,不但榮華及富貴,滿門和順世康寧。

屈曲之玄號水城,盤桓故宅似多情,貴人朝堂官極品,更誇世代有名聲。

峻急直流號本城,勢如沖射最有凶,軍賊流離及少死,貧窮困苦又伶汀。

破碎尖斜號火城,或如交劍急流爭,更兼湍激聲澎湃,不須此處覓佳城。

方正圓平號主土城,有吉有凶要詳明,悠揚深漲斯為美,爭流響峻賊非輕。

這五城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由風水先生任意指劃解釋,沒有一定標準。

五城為什麼與人的吉凶有關係?也說不出所以然。

“五城說”的作用無非是使風水術更加迷信罷了! 水口 水口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來讀讀晉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晉朝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漁民劃著一條小舟沿溪而行,忘記走了多遠,忽然逢到一片桃林。

那桃林夾岸而生,桃林的盡頭在溪水發源之處,這兒有一座小山,山上有個不大的山口,漁民便舍船登岸,由山口鑽入。

開始口內十分狹窄,剛能擠過一個人。

又走了幾十步,突然明亮開闊了。

眼前出現了平曠的土地,整齊的房舍,肥沃的良田,清澈的池塘。

田間小路縱橫,雞鳴大吠,人們身閒心安,自得其樂。

漁人在此受到感情樸實的款待,住了幾天才回家。

等再想到桃花源中去遊玩,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路。

這個故事雖然有些離奇,但卻是我們瞭解水口的最好注腳。

水口是相地的重要內容。

所謂水口,就是在某一地區水流進或水流出的地方,一般指出水口。

凡水來之處謂之天門,若一來不見源流謂之天門開。

水去處謂之地戶,不見水去謂之地戶閉。

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關閉。

去口宣關閉緊密,最怕直去無收。

水流去處的兩岸之山,稱為水口砂。

水口若無砂。

則水勢直奔而出。

砂要周密交結,狹塞高拱、犬牙相錯、群鵝相攢、高峰特立、異石挺拔。

其形如印笛、禽獸、龜蛇、旗鼓。

其勢如猛將當關、衛士護駕、車馬盈塞、劍戟森立。

凡重疊不計其數、迂回至數十裏,有羅星、華表、捍門、北表、關砂排列的,屬於水口砂的貴格。

為什麼說這樣的水口砂為貴格呢?這是以山水喻人情。

山水情意顧內、橫截逆轉,猶如人步步回頭,戀戀不捨。

山水層層排列、密密集集,猶如人團團朝拱、簇簇擁擁。

從生活需要看,四周的水越多,資源越豐富。

所以風水先生說:水主財,門開則財來,戶閉則財用不竭。

水口的範圍有大有小。

從水入至水出,水所流經的地區即是水口的範圍。

《入地眼圖說》卷七《水口》云:“自一裏至六、七十裏或二、三十餘裏,而山和水有情,朝拱在內,必結大地;若收十餘裏者,亦為大地;收五、六裏、七、八裏者,為中地;若收一、二裏地者,不過一山一水人財地耳。

”這就是說水口範圍與富貴成正比例。

水口包容的地面越大,所能承受的容積越大,造福的涵蓋面越大。

水口的概念是相對的,大水口內有小水白,許多小水口的面積構成大水口面積。

每村有村裏的水口,每縣有縣裏的水口,每省有省裏的水口。

有水就有水口,有水口就圈定出一特定地圍,依地圍而討論吉凶,討論人與環境的關係,這種方法是可取的。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通常情況下,入水之口多在西北,出水之口在東南。

風水術以西為尊,西來之水為吉,出水之口在、東南亦為吉。

風水羅盤上巽位表示東南,屬吉方,我國農村鄉鎮的出水之口多在東南,並且有特定的標誌。

一般有橋樑、大樹、詞廟立在水口,這些標誌是不能損壞的,它關係吉凶。

不僅風水先生,即使是村民亦如是說。

以橋樑為例。

橋樑不僅是交通設施,也是村鎮居民進出的咽喉;反映村鎮面貌的窗口。

橋樑內是一個小世界,橋樑外又是一個大世界。

橋樑如果被大水沖壞了,預兆著不幸的事將要發生。

因此,農村中修宗譜都要記橋樑,把橋樑作為地理的重要標誌。

徽州休甯古林《黃氏重修族譜》記載地形說:“東流出水口橋,建亭其上以扼要沖,而下注方塘以入大溪為村中一大水口,橋之東有長堤綿豆裏許,上有古松樹十株。

”民間常常為橋樑設置引起糾紛,福建蓬島《郭氏宗譜》記載一件訴訟案:“安民橋,我蓬島之關鍵也,左收新橋龍州諸水而過於面,右收後寮新宮諸水而入于懷,蓋以東北之水澗而沖,東南之大澗最有關係于我郭之風者也。

……鄰鄉聽地師之訛言,以為此橋利於郭不利於鄰,遂以逼近伊鄉為嫌,力阻擋,致訟公庭。

” 何曉昕在他的《風水探源》一書對水口理論和營建作了充分肯定,認為“它類似現代建築中的給排水,但作用與象徵意義又遠非給水排水所能比及。

水口很值得現代建築學、建築美學、建築心理學、建築環境景觀學乃至建築衛生學來共同探討和發掘。

”他這是從建築角度提出了研究水口的重要性。

我們認為,水口營建是我國農村普遍採用的村鎮建設模式。

由於我國是一個多山多水的農業國,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人們採取水口營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人們為了生產和生活的方便,必然要考慮人與山水的關係,這樣,就有了水口營建。

人們不能任意建立村落,村落要發展下去,必然要選擇最佳環境。

因此,水口營建的理論和實踐對我國農村建設是發揮過積極作用的。

幾千年來,我們的先民以小生產的生產方式生活在“小國寡民”的水口範圍內,一村一姓,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愛護一山一水,熟悉一草一木,尊老愛幼,傳宗接代,不與人爭,少與人往,心理穩定,民風純樸,怕然自樂,構成了封建社會的細胞,創造了封建社會的繁榮。

但是,這種水口營建無疑是把人們圈圍起來,建立起相互隔絕的高牆。

它妨礙了人們的視線,束縛了人們的雙腳,影響了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

它使人們的知識停滯不前,科技得不到傳播,思想頑固、僵化、保守。

桃花源中的人只知道秦朝,向漁人打聽外面是秦朝的第幾代皇帝,根本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知道魏朝和晉朝,這是多麼的閉塞二按照系統論觀點,一個村就是一個關閉的黑箱,或者說是半封閉的灰籍,這樣的社會細胞是不利於社會前進的。

因此,我們在研究水口時,既要看到它對封建社會所起的作用,看到它在建立村落所主張的合理觀點,又要看到它所造成的保守性和局限性,使水口的理論和實踐在社會生活和社會進步中推陳出新,發揮作用。

泉 我國是一個多泉的國家,東南西北,到處有泉。

風水以泉為水龍的進出口,水龍運行的路線為泉脈。

《水經注•河水》:“涅水又東運允街縣故城南,……縣有龍泉,出允街穀,泉眼之中,水文成交龍。

”我國云南騰沖縣有黑龍泉,西疇縣有瘋龍泉。

瘋龍泉或稱瘋龍潭,當洪水來臨時,井水就變渾,起泡,並有隆隆吼聲。

風水對泉水進行了分類。

認為:湯泉,即溫泉,有硫磺在下,水上出而沸騰,冬燙夏涼,主富貴。

礦泉,即紅泉,水呈紅色,其下有礦,早晚必然開掘,毀傷龍脈,不宜作葬地。

冷漿泉,味淡、色渾、氣腥。

又有湧泉、濺泉、漏泉、龍氵秋泉、瀑布泉之分。

凡泉水冷冽異常,如竊如射,則屬凶泉。

風水以泉為穴,作為墓穴的代名詞,如泉下、泉路、泉壤、黃泉。

唐孟郊在《悼亡詩》云:“泉下雙龍無再期,金蠶玉燕空銷化。

”老百姓常說“九泉之下”“黃泉路上”,這些都是受了風水觀念的影響。

風水又認為,有龍脈就有泉,點穴就是要善於識泉。

這樣,葬者才會得到生氣。

其實,風水這一套都是錯誤的。

泉與山脈確實有關聯。

大自然的造山運動往往會拉裂山岩,形成縫隙,雨水或雪水滲入地下,蓄積或潛行在裂縫之中,這就是泉水。

如福建福州市處於山岩的沖積層之上,周圍儘是花崗岩,所以處處可以掘得溫泉。

又如臺灣、云南、福建、廣東、河北經常發生地震,岩層褶皺斷裂,也導致泉眼增多。

泉水的溫度與山脈有關。

凡在地下表層,水經岩層裂躥而流出,水溫就不高。

凡由地層深處,加上地下高熱物質如岩漿上升,或是火山活動衰歇後,水從地下湧出,則溫度很高。

泉水與人的吉凶沒有直接關係。

但是,飲用泉水,或用泉水休浴,對身體有一定影響,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由於泉水在地下運行,必然內含著硫磺、鹽等礦物質,對人有療效。

我們可以舉出不少這樣的例子,如:廣西鳳凰山有眼乳泉,終年不涸,顏色似乳汁,以之泡茶,茶水一星期不會變味;以之泡醃肉,肉能保鮮。

江西永豐縣富溪鄉九峰嶺腳下有個一平方米的泉,泉水有鮮啤酒那種酸、辣、苦、清、甜的味道,人稱五味水。

廣東汕尾市陸河縣有一天然礦泉水,含鈉、鈣、鉀等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可口服、沖洗、浸浴。

福建省發現一千多處礦泉,可供醫療、飲用的泉水有八百多處。

這些都是有科學道理的。

而風水觀念認為泉“主富貴“‘不宜作葬地”等,都是迷信的說法。

明堂 上古,明堂是天子理政、百官朝見的場所。

風水中的明堂是穴前之地,諸山聚繞,眾水朝拱,生氣聚合。

明堂有內明堂和外明堂之別,亦稱大小明堂。

穴前是小明堂,龍虎山裏是中明堂,案山內是大明堂,凡山勢緩和,平平結穴,龍虎環抱、近案當前,就稱為內明堂。

怎樣的內明堂為好呢?不可太寬,寬則近乎曠蕩,曠蕩則不能藏風。

又不可太窄,太窄則氣局促,局促則穴不顯貴。

須要寬窄適中、方圓合格,不歌側,不卑濕,無圓峰內抱,無流泉衝破,不生惡石,這就是最好的內明堂。

外明堂在內明堂以外,山勢急迫,垂下結穴,龍虎與穴相登,前安較遠。

對外明堂的要求是不可狹窄,四山圍繞而無空缺,外水曲折,遠遠朝來。

凡稱得上是大富貴墓地的,都有內外明堂。

內明堂欲其團聚,不欲其廣闊。

外明堂欲其開暢,不欲其逼窄。

內明堂寬則氣不融聚,外明堂窄則局不開展。

明堂又有吉格和凶格。

交鎖、周密、朝進、寬暢、大會、廣聚諸明堂為吉格。

交鎖明堂最吉,因明堂中兩邊有砂交鎖而得名。

周密明堂因四周因西四圍拱固無得名。

朝進明掌因堂前有特朝之水而得名。

寬暢明堂因穴前開廣明暢而得名。

大會朋堂因眾水歸堂而得名。

廣聚明堂因眾山眾水團聚而得名。

此外,劫殺、反背、傾倒、曠野、破碎諸明堂為凶格。

劫殺明堂因尖砂順水而得名。

反背明堂因悖逆之象而得名。

傾倒明堂因水傾砂飛而得名。

曠野明堂因穴前空曠而得名。

破碎明堂因窟竇尖怪而得名。

黃妙應《博山篇》指出:“水上堂,穴即是。

低平窪,方是處。

要藏風,要聚氣,良可喜。

……堂內聚水,名蓄內氣。

潔淨為佳,塞塊為病。

增高就卑,謬妄自若。

您意穿鑿,傷殘真氣,反惹禍基。

堂之廣狹,隨龍長短。

龍遠堂寬,斯為正法,龍近堂小,形勢乃宜。

”又云:“忌有土山,忌有巨石,忌有土堆,忌長荊棘,忌作亭台,忌多種植。

” 附:《明堂入式歌訣》 尋得真龍與的穴,須把明堂別。

明堂貴乎能聚氣,散氣卻非宜。

凡是穴前平垣處,便是明堂位。

明堂區別本有三,取用必須相參。

小明堂在圓暈下,立穴辨真假。

中明堂在龍虎裏,交會要推詳。

大明堂在案山內,必須四水舍。

小明堂詳入門篇,入式不重宣。

中明堂不重形體,妙在雌雄喜。

大明堂要水口欄,真氣聚其間。

辟欄譬如為紉鎖,勾廉亦其內。

或是山腳亦田壟”,鎖結喜重重。

更有橫龍來作穴,背後要堂塞。

須把三堂一齊看,禍福一般論。

明堂光明照萬方,寬闊始為良。

好砂好砂常聚面,種種皆可見。

若然狹窄豈能容,猶如坐並同。

明堂寬闊人軒豁,聰明且特達。

若然狹窄人蠢頑,畏袁更貪堅。

古云堂寬容萬物,亦忌廣且野。

外欄若在渺茫間,雖蘭如未蘭。

萬山取寬為正法,平洋則取狹。

萬山若狹平洋寬,此格不須看。

先賢于此分公位,長房居左,二房居中,三房居右,此理最優長。

水居左位長房興,聚中諸子富。

若居右位小房發,經旨要分明。

明堂龍穴俱是凶,永世不興隆。

龍真穴正堂氣聚,富貴必非細。

龍穴若凶堂熬好,二紀尚溫飽。

龍穴若好明堂凶,初葬便貧窮。

一紀之餘堂氣遇,發福必然大。

我今著歌名入式,句句無差失。

若能熟讀悟玄微,賽過得名師。

會傷地脈,脈傷了就不會有好水。

怎樣的水不好呢?凡水之來,若直大沖射、急溜有聲、反跳翻弓都不好。

水若無情而不到堂,雖有若無。

如果是視之不見’水,踐之鞋履盡濕,或掘坑則盈滿,冬秋則枯涸,此乃山衰脈散所致,不吉。

至於腐臭之水,如牛豬涔,最為不吉。

如果是泥漿水,得雨則盈,天晴則涸,此乃地脈疏漏,也不吉。

水所處的地點也關係到對水的評價。

《水龍經》說:“東浜深百尺,西住有乾糧。

” “西北池塘近家邊,子孫不孝叫皇天。

”“門有橫溝,足疾難愈”“前山如木構,媳婦抱公腳。

”這些評價都不足取,毫無科學根據。

連風水先生自己也常常說話相抵牾,一會兒說:“宅後有池塘亦人財之地”,一會兒又說“屋後有池塘,寡婦守空房”。

我們千萬不要相信這一套。

風水術認為水關係到人的吉凶。

如臭穢水,主女人崩漏,男子痔痿,門戶衰落。

天應水,主大貴。

真應水,如果能夠春夏不溢,秋冬不枯,主大富。

緣儲水,主厚祿。

山泉水,風味甘色瑩氣香,四時不涸不溢,冬暖夏涼,主長壽。

黃妙應《博山篇•論水》云:“尋龍認氣,認氣嘗水。

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氣香,主上貴。

其色白,其味清,其氣溫,主中責。

其色淡,其味辛,其氣烈,主下貴。

若酸澀,若發餿,不足論。

”水質對人體是有影響的,但若說水可以主大貴、中貴、下貴,則太玄虛。

我們知道,在同一水源情況下,有人富,有人窮,窮富的決定因素不在於水。

風水先生往往根據河道的形狀評論地形的吉凶。

如《水龍經》有圖有文,現介紹幾條: 幹水散氣:幹水斜行,似有曲折而非環抱,又無支水以作內氣,總不結穴。

幹水成垣:水派過大,如樹之身。

水城回繞,有結穴處。

枝水交界:右邊的上下都有水流過來,左右朝抱,中間結穴,福力甚大。

曲水朝堂:曲水而至,抱曲而去,此處可結穴。

支幹:大水汪洋是幹龍,支龍作穴出三公。

反水:龍頭水反,家破人離。

兜抱:右畔有池兜,富貴永無休。

飛龍:飛龍之水腹中求,子孫去敗鳳池頭。

二龍:二龍相會號雌雄,富貴出三公。

對於風水先生的這些觀點,我們應當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

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他們注意到保護生態平衡,反對擅自開挖、填埋池塘。

這方面教訓是很多的,如果破壞了水源,勢必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對氣候及資源也造成不良影響。

他們注意“人與環境”的關係,認為環境直接影響人的身體素質,污穢的水會導致疾病,這些都是可取的。

應當否定的方面是:他們片面地強調水的決定性作用,用保守的地脈觀念反對開掘池塘,將人與的吉凶關係誇大化和極端化,說什麼水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出三公”“家破人亡”。

他們將看水的目的用於喪葬,使那些合理的知識被歪曲,這都是不可取的。

附:《水法》 穴雖在山,禍福在水。

所以點穴之法,以水定之。

山如婦,水如夫,婦從夫貴。

如中原萬里無山,英雄迭出,何故?其貴在水。

故曰有山取山斷,無山取水斷。

夫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皆血脈之貫通也。

只用天干,不用地支,水法皆然。

乾坤艮巽大神,甲庚丙壬中神,乙辛丁癸小神,謂之內三神。

寅申巳亥大神,子午卯酉中神,辰戌丑未小神。

地支不問坐向,放水來去並凶,逢太歲衝動則見禍。

依金木水火土定吉凶,或往來雙行,幹多支少,半吉。

支多幹少,大凶。

幹清流長,支濁流短,雙行雙去,謂之駁雜。

如法者,八幹來,四維去為妙。

若小神不入中神,中神不入大神,則不吉。

有大神,若八幹水不來,只平穩無福不發,謂之無祿馬貴人。

如水神不相克,縱為不大發,無禍。

寅申巳亥乃亡神劫殺之地,子午卯酉乃桃花咸池之地.辰戌丑未乃墓庫魁是之地,水法皆忌之。

水之吉凶 相地術不僅要相山,還要相水,相水就要評判水的好壞。

怎樣的水為好呢?水源深長則龍氣旺而發福悠久,水源短淺則發福不遠。

水要入堂,又要有下關收水,或者水龍暗拱,都,是好水。

凡水之來,欲其屈曲,橫者欲其繞抱,去者欲其盤豆,回顧者欲其澄凝。

如果是海水,以其潮頭高、水色白為吉。

如果是江河,以其流抱屈曲為吉。

如果是溪澗,以其悠洋平緩為吉。

如果是湖泊,以其一平如鏡為吉。

如果是池塘,以其生成原有為吉。

如果是是天池,以其深注不涸為吉。

人們不可任意填塞池塘湖泊,也不可貿然開鑿土坑。

《放水歌》 若論門庭先論水,家道興隆從此起。

中堂天井兩分流,引得外人相窺視。

其次精詳總出水,水要流行須吉位。

陽山宜放陽字水,陰山須放陰水去。

合得陰陽不駁雜,去來皆要星辰利。

假如坐亥向巳方,巽巳長生去有妨。

但得斜穿丙丁去,不然左穿出乙方。

折歸已巽橫斜過,卻穿丙丁去亦良。

仍忌午與坤申位,更有吉辰非去方。

砂 砂,穴四周的山。

風水觀念認為:山厚人肥,山瘦人饑,山清人貴,山破人悲,山歸人聚,山走人離,山長人勇,山縮人低,山明人達,山暗人迷,山順人孝,山逆人嘶。

山形變化不定,有左觀方者而右觀圓者,高視而正,低視而偏,正視而丑,側視而美。

要使山形變化,關鍵在點穴。

穴點得好,就能使遠山變近,高山變低,惡山變秀,丑山變美,去山回還,斜山端正。

砂形之情態萬殊,咫尺之移頗異。

砂水相連,砂關水,水關砂。

抱穴之砂關元辰水,龍虎之砂關懷中水,近案之砂關中堂水,外朝之砂關外龍水。

穴前兩邊是侍砂,能遮惡風。

從龍抱擁的是衛砂,外禦凹風,內增氣勢。

繞抱穴前的是迎砂,面前特立的是朝砂。

水左來,砂右轉。

水右來,砂左轉。

黃妙應在《博山篇》論砂說:“水口之砂最關利害,交插緊密,龍神斯聚。

走劇順飛,真龍必去。

砂有三類,肥圓正為富局,秀尖麗為貴局,斜臃腫為賤局。

砂砂有殺,汝知乎?有尖射的,破透頂的,探出頭的,身反向的,順水走的,高壓穴的,皆凶相也。

又有相關的,破碎的,直強的,狹逼的,低陷的,斜亂的,粗大的,瘦弱的,短縮的,昂頭的,背面的,斷腰的,皆砂中禍也。

”這就將那些看起來不舒服的砂統統歸於“凶” “禍”之相,在這些地方不得點穴。

風水還講究砂的宏觀佈局,凡穴四周都有富貴之砂,主吉。

砂的排列要層層疊疊,前後有序,一律內傾,似有情之意。

砂腳有潺潺流水,環繞緩流,就是好砂。

風水的這些觀念,提出了山與人的關係。

山勢與人的肥、瘦、勇、貴、高、低、離,聚、明、暗是有關係的。

桂林山水中生活的人,具有南方人的秀麗之美。

大別山中生活的入,具有純樸厚實之美。

海濱大山中生活的人,具有彪悍曠達之美。

風水的這些觀念,又提出了山形與視角的關係。

古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左右高低皆不同。

看山時,從左、右、高、低、正、側審視,就會得出不同認識。

地點選得好,遠近、高低、惡秀、丑美、去回均可變化。

這實際上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可惜的是,風水觀念將這些比較正確的認識運用到喪葬中,將山作為穴的侍、朝、衛、迎,這就未免太荒唐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紫玄坊 紫玄坊命理 紫玄坊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不設分類個人分類:陽宅風水此分類上一篇:二十四山七十二龍格局(二完) 此分類下一篇:基本風水入門(二) 上一篇:面部痣斑剋應 下一篇:基本風水入門(二) 歷史上的今天 2008: 2008:基本風水入門(三) 2008:基本風水入門(二) ▲top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2022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公告]MIB廣告分潤計劃、PIXwallet錢包帳戶條款異動通知[公告]2021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 活動快報 從頭開始保養體驗 連續熱賣超過10年的第一名美容油精華皇家蜂王乳平衡... 看更多活動好康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六壬(41)陽宅風水(115)手面相(88)測字、六爻占卜(53)子平八字(93)紫微斗數(28)擇日(7)奇門遁甲(24)心情記事(3)未分類文章(16)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11六月(14) 2011五月(6) 2010十二月(9) 2010十一月(15) 2010十月(3) 2010六月(1) 2010三月(1) 2010一月(23) 2009十二月(4) 2009十一月(5) 2009十月(6) 2009九月(7) 2009八月(8) 2009七月(4) 2009六月(7) 2009五月(5) 2009四月(9) 2009三月(14) 2009二月(15) 2009一月(13) 2008十二月(12) 2008十一月(21) 2008十月(34) 2008九月(24) 2008八月(18) 2008七月(29) 2008六月(37) 2008五月(35) 2008四月(89)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