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立達:從懸壺濟世到醫者仁心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論語·雍也》中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意思是,仁德的人,自己要站穩一定要先讓他人站穩,自己要通達萬物一定先讓他人通達萬物。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百年立達:從懸壺濟世到醫者仁心 2020-09-11國旭遼瀋名記者lgx78 百年立達:從懸壺濟世到醫者仁心立達溯源立達從何而來《論語·雍也》中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意思是,仁德的人,自己要站穩一定要先讓他人站穩,自己要通達萬物一定先讓他人通達萬物。

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才是實行仁道的方法。

數千年來,仁者愛人,中華醫者正是孔子口中仁者的重要實踐者,每次治病救人都需要將心比心、仁愛之心。

近現代中醫學泰斗張錫純先生傳承數千年的中醫文化,以高超的醫術懸壺濟世,1918年,他與齊自芸等在瀋陽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中醫院——「立達」中醫院,並擔任院長,救治了大量疑難患者,改變了傳統中醫遊走街巷之間的行醫方式,將傳統中醫發展帶入新的階段,「立達」自此聞名於世。

從懸壺濟世到醫者仁心,如今遼寧立達依然傳承著中華文化、中醫文化的優良傳統,暖心誠心,服務至上,對症下藥,讓患者達到健康快樂的目標。

立達開創者醫學泰斗張錫純張錫純老先生(1860年-1933年),河北省鹽山縣人,中國近現代醫學泰斗,中西醫匯通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提倡中西醫結合,被尊稱爲「醫學實驗派大師」,與陸晉笙、楊如侯、劉蔚楚並稱爲「四大名醫」。

在當時大多數醫生都把西醫看做邪門歪道的情況下,張錫純敢於突破成見,率先在臨牀實踐中採用阿司匹林、奎寧等西藥與傳統中西藥結合,辨證施治,治療效果極佳,廣受患者讚譽。

張先生說:「夫醫學以活人爲宗旨,原不宜有中西醫界限存於胸中,在中醫不妨取西醫之所長,以補中醫所短;在西醫尤當精研氣化(如臟腑各有性情及手足六經分治,分主六氣等),視中醫神奧之理,原爲形上之道,而非空談無實際也。

」清末這種高遠見識、兼容並包的境界,值得更多醫者學習。

他還有一門獨門絕技,就是他能憑一味藥就治癒疾病,而且見效快,不拖沓。

他的代表作《醫學衷中參西錄》是一生治學、臨牀經驗心得的彙編,通篇貫穿著科學、實證的精神,自出版之日起,就廣受醫學界同仁和患者好評,一百多年來,一直是中醫診斷的重要參考典籍。

由於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好評如潮,1918年他收到奉天稅捐局局長齊自芸和奉天天地新學社的邀請,希望他到瀋陽創辦近代史上首家中醫院。

收到邀請的張錫純心潮澎湃,決心接受邀請前往瀋陽。

他擔任了立達中醫院的院長,將傳統中醫發展帶入新的階段。

1928年爲躲避戰亂,張錫純遷往天津開辦診所,並創辦國醫函授學校,親自編寫函授教材,最終積勞成疾,因病去世,享年73歲。

勤於臨牀百年立達在瀋陽繼續振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張錫純老先生一生勤於臨牀,把感性認識提升爲理性認識,對古方新藥主張「驗之於己,而後施於人」。

衆多藥方他都一一記錄下來,廣爲傳用。

2018年,「張錫純學術思想研究會」瀋陽分會的會長趙子旗女士,爲傳承張錫純老先生的學術思想,重振瀋陽百年老字號"立達」,使得百年立達在瀋陽重新振興發展。

醫院向張錫純老先生學習,積累了大量中西醫結合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牀病例,爲患者找到最佳方案,幫助了數萬名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住病情、防範住併發症的嚴重危害,提升了患者的生命品質和健康指數。

遼寧立達糖尿病醫院是瀋陽市首家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爲主的二級專科醫院,是「遼寧中醫」醫聯體。

醫院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開放住院牀位160張,是省、市醫保定點醫院。

五千年以來,天人合一、以人爲本的中醫文化一直在發揚光大,張錫純先生熟讀中醫經典、勤於臨牀、創立新說,中西結合、著書立說,讓「百年立達」歷久彌新、綻放光彩。

如今,遼寧立達依然傳承著百年精神、不斷創新、將優秀的中華文化繼續傳播,在中醫繼承的道路上博學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相關焦點 宿遷醫生世家的傳承:「懸壺濟世、醫者仁心」 陳運柏說,多年來,父親的行爲一直感染著家人,他不僅有醫者的仁心,更有一種老兵的堅韌與擔當,周邊的老百姓都非常尊敬他。

正是在老父親的耳濡目染下,陳運柏也選擇了從事中醫行業,將家族中「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傳統傳承下去。

從醫30多年,爲無數病人除病祛痛、排憂解難。

路遠的病人來診療,他免費提供食宿;家庭困難的病人看病錢不夠,他掏錢墊付。

「醫」起朗讀醫者仁心,懸壺濟世朗讀田媛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讓2020年變得不同尋常,疫情發生以來,醫務工作者臨危受命,或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或堅守崗位守護著人民生命安全,彰顯了醫務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職業操守;他們初心於懷,使命在肩,面對疫情挺身而出,逆行向前,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健康帶給他人,詮釋了醫者仁心、赤誠大愛的高尚品質。

一家三代,醫者仁心,懸壺濟世爲蒼生 一家三代,醫者仁心,懸壺濟世爲蒼生!到現在,他的那一句:「重症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還是縈繞在大家耳旁。

他,是當年抗擊「非典」的大功臣。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這樣評價道:這次抗擊非典如果沒有鍾南山院士,結果可能就不會是這樣。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 弘揚和傳承侗族醫藥文化,讓侗族醫藥造福侗鄉,造福人類,是我的最大夢想,也是我作爲一位侗醫藥者堅守的精神高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秉承侗族醫藥的優良傳統,一如既往地苦鑽研侗醫藥的知識與技能,不斷總結經驗、提高醫術,以傳承侗族醫藥文化爲己任,爲實現全民大健康的夢想努力奮鬥。

純德堂口瘡散:懸壺濟世醫者心一劑良藥傳百年(走近洛陽非物質文化... 坐落在老城西大街洛陽城隍廟(河南府城隍廟)西隔壁的純德堂,歷經百年滄桑,見證著城隍廟的輝煌,也用一劑劑良藥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健康。

  2010年,純德堂口瘡散被列入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1 創辦藥堂,立志爲民除疾患  純德堂,創建於1860年,距今已有150餘年歷史,它的創辦,源自洛陽城隍廟道長吳志高的仁心。

「懸壺濟世」是什麼意思? 【關鍵詞】醫德、懸壺濟世、救死扶傷、治病救人、醫者父母心、醫爲仁術、濟世爲懷、扶貧濟困、施醫贈藥。

龐琦:懸壺濟世醫者仁心 懸壺濟世醫者仁心   ——記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省立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龐琦    龐琦,1961年生,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山東省立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山東省臨牀醫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學了中醫爲什麼不能懸壺濟世,醫者仁心?醫術越精越寢食難安,學醫是爲了什麼?爲了治病救人 愧對家傳家學,愧對師承,愧對醫門先人,從今往後,改變自己,做懸壺濟世,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好醫生。

記得初拜入師門時師父說:身爲醫者,仁心第一,修德第二,有錢給錢,沒錢免費。

入門三年不曾教我診病,方劑,只讓背誦一百首對聯,如今想來,師父果然是用苦良心,十年了,想起都是熱淚盈眶。

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古往今來,有許多國醫聖手,比如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他們的美名千古傳揚,不僅僅是因爲他們有過人的醫術,更是因爲他們有一顆懸壺濟世的醫者仁心。

東漢末年,羣雄割據,戰亂不休,許多百姓生了病因不能及時就醫而病情惡化,甚至死亡。

張仲景十分痛心,他將衙門大堂當診所。

「懸壺濟世」典故的傳說 我們經常看到有患者給醫生送錦旗,會寫著「懸壺濟世」等,這裡懸壺可不是真的指懸著的壺,是一個醫學的代名詞,下面是關於懸壺的兩個傳說。

《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費長房者,汝南人也。

曾爲市掾。

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

市人莫之見,唯長房於樓上覩之,異焉,因往再拜……遂能醫療衆病。

」 致敬醫者,最美「仁心」 是醫生,一個崇高而又神聖的職業,他們救死扶傷、大愛無疆,他們用最美「仁心」托起健康中國的大廈,譜寫一曲曲生命讚歌。

今天,8月19日,第二個「中國醫師節」,讓我們向醫者致敬,致敬在一襲白衣之下仁愛濟世的最美「仁心」。

他們的最美「仁心」是「只希望這頓打沒有白挨」,生命面前沒有委屈。

買下患者的蔬菜也是醫者仁心 這不是患者家屬李婆婆有意躲避,而是因爲情況比較特殊:一來,家裡確實經濟吃緊,湊不上給胡大爺做手術的錢;二來,辛辛苦苦種的蔬菜,不及時賣出,就會爛到地里。

在這樣的情況下,科室買下了李婆婆的蔬菜,還給胡大爺湊了一筆治療費,這無疑是令人動容的暖心義舉。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

」早在1500多年前,「藥王」孫思邈曾這樣詮釋醫者仁心。

懸壺濟世治沉痾醫者仁心救蒼生——記柳州廣濟醫院中醫特色科 「從我們的兒子發病至今一年多來,從不間斷的送醫送藥,使我們的兒子逐漸的好轉至今已全面康復……在此我們向廣濟醫院中醫科的老中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您們的善心、善意、善舉,使我們的兒子獲得了新生!」這是柳州市一植物人患者經過廣濟醫院中醫特色科治療康復後其父母寫的感謝信中的一段話。

大醫張喜海:四十載懸壺濟世百年傳承鑄就中國夢 投身杏林40載,用「內病外治,中藥熱敷」的治骨之法,療百姓之疾苦、傳醫者之仁心,揚中華之國粹。

本期【豫企匯談】邀請到了鄭州復康中醫骨病醫院院長、第六代中醫傳承人張喜海,講述他傳承百年中醫良方,憑藉對中醫治療骨病的獨特見解,幫助成千上萬名骨病患者擺脫疼痛煎熬,重新擁抱健康。

「慈悲仁心、懸壺濟世」,東明縣柏建軍救助僧人一事側記 「慈悲仁心、懸壺濟世」——東明縣天健醫院院長柏建軍救助僧人一事側記文//吳勝雷崔進有是山西省五台山法雷寺的一名僧人,今年75歲。

崔進有愛吃蘿蔔、土豆與紅薯,醫院做好了可口的飯菜,柏建軍與其他醫護人員就一日三餐給他端到牀頭,有時候還會煮上幾個雞蛋爲他補充營養,或者,有時候柏建軍還會外出買些香蕉等水果給他送過去。

有一次記者隨同柏建軍外出參加義診活動,活動結束時他特意拐了個彎到鎮上的親戚家裡拿了一些石榴回來給他改善口味,讓人深受感動。

「我的頭髮長了有時間的時候給我剪一下吧」! 懸壺濟世,難濟亂世浩劫—《大明劫》吳又可 大明劫,是2013年的由王競導演拍攝,馮遠征主演的一部電影,之所以今天想要寫這部電影,是因爲在這部電影的主角吳又可的身上,看到了在這次武漢的新冠狀病毒抗爭的過程中,我國的醫者那種大無畏,懸壺濟世的醫者仁心。

僅以此文,向所有的醫務工作者致以敬意! 宋兆普:醫者仁心讓他把病人當恩人 也正是這句話,展現了一位好醫生的醫者仁心。

   病人把醫生看作自己的恩人,這並不難理解;醫生把病人當成自己的恩人,普通人理解起來還是有些難度。

不過,在看過了宋兆普的解釋和其從醫經歷後,還是能領會到其中深意。

這句話中既包含著對醫道醫德的理解,也包含著對病人所承擔的責任,還包含著懸壺濟世、念及蒼生的仁者之心。

寧養服務詮釋「懸壺濟世」的人道關懷 在對醫者的歌頌中,有一個非常唯美的詞——懸壺濟世,所描述的正是這種救濟世間病難的仁心。

所謂濟世,我們既期待高超的醫技,更期盼滾燙的仁心,哪怕是回天無力,也願意給與病患溫暖的人道關懷。

「寧養服務」,正詮釋了「懸壺濟世」的人道關懷。

懸壺濟世精岐黃 2014年10月出席俄羅斯第十一世界中醫藥大會並大會發言和現場演示飛針技術「大德善士」懸壺濟世,精湛岐黃 濟世活人  ——記「中國好人」陳秀華仁心仁術濟蒼生  本刊記者/宋淯知  廣東省青聯常委、廣東省中醫院陳秀華教授的診室牆上,懸掛著題爲的牌匾,這是她二十多年懸壺濟世,一手仁術、一顆仁心的真實寫照。

中醫世家五代傳人馬春林,百年中醫懸壺濟世承醫道 中醫世家五代傳人馬春林,百年中醫懸壺濟世承醫道時間:2019-04-2210:16  來源:求醫網  編輯:位於河南駐馬店的「馬氏中醫」五代相傳,近一百七十年懸壺濟世,遠近聞名。

  早在清朝道光18年,一代名醫馬德龍出生在一個平凡的農民家庭,當時因家境貧困,難以餬口,12歲便隨父流浪,乞討度日。

流浪至江蘇境內,大病一場,數十日不愈,幸好隨其父在外帶病乞討時偶遇道光年間一位名醫才得以康復,這位醫者看其體弱多病,甚是可憐,又無著落,便讓其父子留在無錫做藥堂雜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