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子弹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的低質量戰術氢弹,目的是杀伤敌方人员,对建筑物和设施破坏相對較少,带来的长期放射性污染較低,尽管从来未曾在实战中使用 ... 中子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4月8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中子弹"—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7年12月19日)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核武器 歷史核武器發展史 ·曼哈顿计划 ·核軍備競賽 ·核试验 ·核間諜 ·核擴散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東北亞非核地帶條約 ·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禁止核武器条约 ·無核武地帶 ·核武器擁有國列表 戰爭型態核战争 ·核訛詐 ·核武器运输(英语:Nuclearweaponsdelivery) ·核三位一体 ·一次打击 ·二次打击 ·核爆效應(英语:Effectsofnuclearexplosions) 武器類型原子弹 ·氢弹 ·髒彈 ·中子弹 ·槍式 ·內爆式 ·核魚雷 ·核砲彈(英语:Nuclearartillery) ·核武器设计方案 ·核按鈕手提箱 ·简易核装置 ·核深水炸彈 ·核武器列表(英语:Listofnuclearweapons) ·核冬天 社會文化反核運動 ·核伦理学 ·核恐怖主义 ·核裁军 核技術主題查论编 中子弹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的低質量戰術氢弹,目的是杀伤敌方人员,对建筑物和设施破坏相對較少,带来的长期放射性污染較低,尽管从来未曾在实战中使用过,但仍将之称为战场上的“战神”,是一种具有核武威力而又可用的战术武器。

目录 1概述 2發展 2.1美國 2.2法國和前蘇聯 2.3中华人民共和国 2.4印度 3使用 4輻射後症狀 5流行文化 6參考資料 7參考文獻 概述[编辑] 中子彈(英語:Neutronbomb)又稱強型輻射彈(英語:enhancedradiationbombs)或是中性子炸彈,是一種靠微型原子彈引爆的超小型氫彈,外層用鈹反射層包著,它只產生少量衝擊波和紅外線,僅為一般核爆炸的十分之一,但釋放大量中子束,中子可自由逸出,使放射性沾染的範圍比較小。

中子的貫穿能力極強,佔總能量的80%左右,而中子作為一種微粒子,能夠輕易穿透裝甲車輛、建築物、磚牆去殺傷人員,而裝甲車輛、建築物和武器卻能完好的保存下來。

中子彈對付生物的原理,是當大量的中子束進入人體後,能夠破壞人體細胞組織和中樞神經系統。

當人體吸收的中子束達到一定劑量時,就會在短時間內失去戰鬥力甚至死亡。

在辐射吸收特点上,低序数元素、含氢量高的化合物也容易大量吸收和阻挡中子,这点与X射线、伽马射线这些电离辐射的吸收特性有所差别,后者更容易被高原子序数元素吸收和阻挡。

發展[编辑] 美國[编辑] 美國於1958年開始由塞姆·科恩著手於中子彈的研發[1],雖然總統肯尼迪曾反對過中子彈的發展,1962年由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首先發展成功,並在內華達州引爆[2][3]。

當時發展的理由是為了阻止蘇軍坦克群入侵西歐,僅使作戰人員死亡或受傷,而武器、通訊等完好如初。

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執政時期中子彈正式投入生產,1981年里根時期為了加強軍備,下令生產長矛飛彈的中子彈頭和203毫米榴彈砲的中子砲彈。

至1983年,美国軍方共生产带中子弹弹头的“长矛”战术导弹945枚。

法國和前蘇聯[编辑] 法国和前苏联曾公开承认拥有中子弹的生产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 1999年7月15日,中国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駁《考克斯報告》的記者招待會上,國務院辦公室主任趙啟正等宣佈,中國在1965年代和1980年代先後掌握了中子彈設計技術和核武器小型化技術。

[4] 印度[编辑] 1999年8月16日印度宣稱能製造中子彈。

使用[编辑] 雖然自1991年之後,歷次美軍參加的主要國際作戰,都有在開戰初以中子彈打擊對手的傳聞或計劃,但直到目前為止,中子彈尚未在實戰中使用。

輻射後症狀[编辑] 理論上遭到中子輻射汙染的人員,短時間內即會感到噁心,暫時(或永久)失去活動能力,繼而發生嘔吐、發燒等症狀,甚至會出現休克現象,白血球明顯下降,最後導致敗血症,一週以內即死去。

流行文化[编辑] 電影《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偉恩企業製作的中子彈被班恩取走並啟動,企圖攻擊高譚市。

漫畫《20世紀少年》:友民黨將中子彈裝在巨大機器人身上,企圖攻擊新宿。

電影《玩命特區》:毒梟想將中子飛彈射向底特律市,但未能發射。

遊戲《終極動員令:將軍》:中國核武將軍程世涛能升級核子加農炮為中子加農炮。

漫畫《BLOODY_MONDAY》:恐怖份子企圖在日本境內引爆中子彈。

小說《緋彈的亞莉亞》:伊藤茱斬用護衛艦上的中子魚雷攻擊首相的遊艇,後被金次攔截。

參考資料[编辑] ^RobertD.McFadden(英语:RobertD.McFadden).SamuelT.Cohen,NeutronBombInventor,Diesat89.TheNewYorkTimes.December1,2010[2010-12-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7).Afterthewar,hejoinedtheRANDCorporationandin1958designedtheneutronbombasawaytostrikeaclusterofenemyforceswhilesparinginfrastructureanddistantcivilianpopulations.  ^Cochran,Thomas;Arkin,William;Hoenig,Milton.NuclearWeaponsDatabook:U.S.nuclearwarheadproduction.Volume2.BallingerPublishing.1987:23.  ^"About:Chemistryartic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yAnneMarieHelmenstine,Ph.D ^赵启正主任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1999年7月15日[2020年5月25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6月9日).  參考文獻[编辑] 出射忠明.現代兵器結構圖鑑.萬里書店.1996.ISBN 9789621409218.  规范控制 BNF:cb11947041z(data) FAST:1036614 GND:4183517-7 LCCN:sh85091203 NARA:10642487 NDL:0057579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子弹&oldid=72855665” 分类:​核武器中子隐藏分类:​自2014年4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自2017年12月需要专业人士关注的页面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AR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БългарскиবাংলাCatalàČeštinaDeutschEnglish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עבריתMagyarՀայերեն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മലയാളംNederlands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lovenčinaSvensk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吴语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