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 - A+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寄生蟲對人類的危害性
寄生蟲
跳轉到: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寄生蟲
寄生蟲(parasite)指一種生物,將其一生的大多數時間居住在另外一種動物,稱為宿主或寄主(host)上,同時,對被寄生動物造成損害。
目錄
1特徵
2寄生現象、寄生蟲與宿主
3寄生蟲對宿主的作用
4宿主對寄生蟲的影響
5寄生蟲分類
6宿主的分類
7寄生蟲與人類
8科普軼事
9寄生蟲對人類的危害性
10防範措施
11寄生生活對寄生蟲的影響
12寄生蟲的營養與代謝
13人體十大寄生蟲圖片及介紹
14參考
特徵
從自然生活演化為寄生生活,寄生蟲經歷了漫長的適應宿主環境的過程。
寄生蟲長期適應於寄生環境,在不同程度上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對於營養和空間依賴性越大的寄生蟲,其自生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歷史愈長,適應能力愈鏹,依賴性愈大。
寄生蟲只能選擇性地寄生於某種或某類宿主。
寄生蟲對宿主的這種選擇性稱為宿主特異性(hostspecificity),實際是反映寄生蟲對所寄生的內環境適應力增強的表現。
寄生蟲可因寄生環境的影響而發生形態構造變化。
如跳蚤身體左右側扁平,以便行走於皮毛之間;寄生於腸道的蠕蟲多為長形,以適應窄長的腸腔。
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如寄生歷史漫長的腸內絛蟲,依靠其體壁吸收營養,其消化器官已退化無遺。
某些器官發達,如體內寄生線蟲的生殖器官極為發達,幾乎占原體腔全部,如雌蛔蟲的卵巢和子宮的長度為體長的15~20倍,以增強產卵能力;有的吸血節肢動物,其消化道長度大為增加,以利大量吸血,如軟蜱飽吸一次血可耐飢數年之久。
新器官的產生,如吸蟲和絛蟲,由於定居和附著需要,演化產生了吸盤為固著器官。
腸道寄生蛔蟲,其體壁和原體腔液內存在對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物質,在蟲體角皮內的這些酶抑制物,能保護蟲體免受宿主小腸內蛋白酶的作用。
許多消化道內的寄生蟲能在低氧環境中以酵解的方式獲取能量。
雌蛔蟲日產卵約24萬個;牛帶絛蟲日產卵約72萬;日本血吸蟲每個蟲卵孵出毛蚴進入螺體內,經無性的蚴體增殖可產生數萬條尾蚴;單細胞原蟲的增殖能為更大,表明寄生蟲繁殖能力增強,是保持蟲種生存,對自然選擇適應性的表現。
寄生現象、寄生蟲與宿主
自然界中,隨著漫長的生物演化過程,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係更形複雜。
凡是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現象,統稱共生(symbiosis)。
在共生現象中根據兩種生物之間的利害關係可粗略地發為共棲、互利共生、寄生等。
1.共棲(commensalism)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
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稱為共棲。
例如,鮣魚(Echeneisnaucrates)用其背鰭演化成的吸盤吸附在大型魚類的體表被帶到各處,覓食時暫時離開。
這對鮣魚有利,對大魚無利也無害。
2.互利共生(mutualism)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在營養上互相依賴,長期共生,雙方有利,稱為互利共生。
例如,牛、馬胃內有以植物纖維為食物的纖毛蟲定居,纖毛蟲能分泌消化酶類,以分解植物纖維,獲得營養物質,有利於牛、馬消化植物,其自身的迅速繁殖和死亡可為牛、馬提供蛋白質;而牛、馬的胃為纖維蟲提供了生存、繁殖所需的環境條件。
3.寄生(parasitism)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後者給前者提供營養物質和居住場所,這種生活關係稱寄生。
受益的一方稱為寄生物(parasite),受損害的一方稱為宿主(host)。
例如,病毒、立克次體、細菌、寄生蟲等永久或長期或暫時地寄生於植物、動物和人的體表或體內以獲取營養,賴以生存,並損害對方,這類過寄生生活的生物統稱為寄生物;而過寄生生活的多細胞的無脊椎動物和單細胞的原生生物則稱寄生蟲。
寄生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在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一種特定關係。
寄生蟲進入宿主,對宿主產生不同的損害;同時宿主對寄生蟲的反應是產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設法把它清除。
其結果在寄生蟲可能導致形態與功能的改變,在宿主可能出現病理變化。
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相互影響,常常是綜合地作用於對方,經過長期演化的過程,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某些特性被保存下來,並反映在雙方的種群遺傳物質上。
寄生蟲對宿主的作用
寄生蟲在宿主的細胞、組織或腔道內寄生,引起一系列的損傷,這不僅見於原蟲,蠕蟲的成蟲,而且也見於移行中的幼蟲,他們對宿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奪取營養
寄生蟲在宿主體內生長、發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質主要來源於宿主,寄生的蟲數愈多,被奪取的營養也就愈多。
如蛔蟲和絛蟲在腸道內寄生,奪取大量的養料,並影響腸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營養不良;又如鉤蟲附於腸壁上吸取大量血液,可引起宿主貧血。
(二)機械性損傷
寄生蟲對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組織和器官可產生損害或壓迫作用。
有些寄生蟲尤其個體較大,數量較多時,這種危害是相當嚴重的。
例如蛔蟲多時可扭曲成團引起腸梗阻。
棘球蚴寄生在肝內,起初沒有明顯症状,以後逐漸長大壓迫肝組織及腹腔內其它器官,發生明顯的壓迫症状。
另外,幼蟲在宿主體內移行可造成嚴重的損害,如蛔蟲幼蟲在肺內移行時穿破肺泡壁毛細血管,可引起出血。
(三)毒性和抗原物質的作用
寄生蟲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蟲體的分解物對宿主均有毒性作用,這是寄生蟲危害宿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個類型。
例如溶組織內阿米巴侵入腸粘膜和肝時,分泌溶組織酶,溶解組織、細胞,引起宿主腸壁潰瘍和肝膿腫;闊節裂頭絛蟲的分泌排泄物可能影響宿主的造血功能而引起貧血。
另外,寄生蟲的代謝產物和死亡蟲體的分解物又都具有抗原性,可使宿主致敏,引起局部或全身變態反應。
如血吸蟲卵內毛蚴分泌物引起周圍組織發生免疫病理變化-蟲卵肉芽腫,這是血吸蟲病最基本的病變,也是主要致病因素.又如瘧原蟲的抗原物質與相應抗體形成免疫複合物,沉積於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在補體參與下,引起腎小球腎炎.以及刺球蚴囊壁破裂,囊液進入腹腔,可以引起宿主發生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宿主對寄生蟲的影響
寄生蟲及其產物對宿主均為異物,能引起一系列反應,也就是宿主的防禦功能,它的主要表現就是免疫。
宿主對寄生蟲的免疫表現為免疫系統識別和清除寄生蟲的反應,其中有些是防禦性反應。
例如宿主的胃酸可殺滅某些進入胃內的寄生蟲。
有的反應表現為將組織內的蟲體局限、包圍以至消滅。
免疫反應是宿主對寄生蟲作用的主要表現,包括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宿主與寄生蟲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一般可歸為三類:①宿主清除了體內寄生蟲,並可防禦再感染;②宿主清除了大部分或者未能清除體內寄生蟲,但對再感染具有相對的抵抗力。
這樣宿主與寄生蟲之間維持相當長時間的寄生關係,見於大多數寄生蟲感染或帶蟲者;③宿主不能控制寄生蟲的生長或繁殖,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症状和病理變化,而引起寄生蟲病,如不及時治療,嚴重者可以死亡。
總之,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是異常複雜,任何一個因素既不能看做是孤立的,也不宜過分強調,了解寄生關係的實質以及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影響是認識寄生蟲病發生髮展規律的基礎,是寄生蟲病防治的根據。
寄生蟲分類
以生物種類分類
①原生生物:此類寄生生物也很廣泛,常見的比如瘧疾原蟲(Plasmodiumsp.)、賈乾弟鞭毛蟲(Giardialamblia)。
②無脊椎動物:此類寄生蟲從數量和種類上都是最多的,甚至許多門的無脊椎動物是專性營寄生的。
常見的如營內寄生的扁形動物豬肉絛蟲(Taeniasolium),中華肝吸蟲(Clonorchissinensis),和營外寄生節肢動物的陰蝨(Phthiruspubis)、頭蝨(Pediculushumanuscapitis)、庫蚊(Culex)。
③脊椎動物:此類寄生生物很罕見。
盲鰻(Myxine)是脊椎動物中唯一的內寄生動物。
亞馬遜流域有種魚名為Candiru(Vandelliacirrhosa),它會鑽進水中作業的漁民的生殖器,可達13厘米長。
以寄生環境分類
體內寄生生物(endoparasite),一切寄生在寄主體內的寄生生物。
例如寄生在人類消化道,肺,肝,血液管道。
甚至是腦組織和眼球。
體內寄生蟲又分為:
①消化道內寄生蟲,如蛔蟲、鉤蟲、絛蟲、溶組織內阿米巴和雅爾氏(舊譯藍氏賈第)鞭毛蟲等;
②腔道內寄生蟲,如陰道毛滴蟲;
③肝內寄生蟲,如肝吸蟲、棘球蚴(包蟲);
④肺內寄生蟲,如衛斯特曼氏並殖吸蟲(簡稱衛氏並殖吸蟲);
⑤腦組織寄生蟲,如豬囊尾蚴(豬囊蟲)、弓形蟲;
⑥血管內寄生蟲,如血吸蟲;
⑦淋巴管內寄生蟲,如絲蟲;
⑧肌肉組織寄生蟲,如旋毛蟲幼蟲;
⑨細胞內寄生蟲,如瘧原蟲(紅細胞內寄生)和利什曼氏原蟲(巨噬細胞內寄生);
⑩骨組織寄生蟲,如包蟲;皮膚寄生蟲,如疥蟎、毛囊蟎;眼內寄生蟲,如吸吮線蟲、豬囊蟲等等。
體外寄生生物(ectoparasite),一切寄生在寄主體外的寄生生物,例如人體表寄生蟲寄生在人類紡織物和皮膚之間寄生,甚至是在人的皮膚底下,鼻孔,陰莖等腔道;畜禽體表寄生蟲寄生在畜禽體表被毛下,如目前常見的寄生在種雞、蛋雞羽毛下的蝨子、蟎蟲,嚴重的影響到寄主的生產、發育。
以寄生蟲與宿主的關係分類
1.專性寄生蟲(obligatoryparasite)生活史及各個階段都營寄生生活,如絲蟲;或生活史某個階段必須營寄生生活,如鉤蟲,其幼蟲在土壤中營自生生活,但發育至絲狀蚴後,必須侵入宿主體內營寄生生活,才能繼續發育至成蟲。
2.兼性寄生蟲(facultativeparasite)既可營自生生活,又能營寄生生活,如糞類圓線蟲(成蟲)既可寄生於宿主腸道內,也可以在土壤中營自生生活。
3.偶然寄生蟲(accidentalparasite)因偶然機會進入非正常宿主體內寄生的寄生蟲,如某些蠅蛆進入人腸內而偶然寄生。
4.體內寄(endoparasite)和體外寄生蟲(ectoparasite)前者如寄生於腸道、組織內或細胞內的蠕蟲或原蟲;後者如蚊、白蛉、蚤、蝨、蜱等、吸血時與宿主體表接觸,多數飽食後即離開。
5.長期性寄生蟲(permanentparasite)和暫時性寄生蟲(temporaryparasite)前者如蛔蟲,其成蟲期必須過寄生生活;後者如蚊、蚤、蜱等吸血時暫時侵襲宿主。
6.機會致病寄生蟲(opportunisticparasite)如弓形蟲、隱孢子蟲、卡氏肺孢子蟲等,在宿主體內通常處於隱性感染狀態,但當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時,可出現異常增殖且致病力增強。
宿主的分類
寄生蟲完成生活史過程,有的只需要一個宿主,有的需要兩個以宿主。
寄生蟲不同發育階段所寄生的宿主,包括有:
1.中間宿主(intermediatehost)是指寄生蟲的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
若有兩個以上中間宿主,可按寄生先後分為第一、第二中間宿主等,例如某些種類淡水螺和淡水魚分別是華支睾吸蟲和第一、第二中間宿主。
2.終宿主(definitivehost)是指寄生蟲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
例如人是血吸蟲的終宿主。
3.儲蓄宿主(也稱保蟲宿主,reservoirhost)某些蠕蟲成蟲或原蟲某一發育階段既可寄生於人體,也可寄生於某些脊椎動物,在一定條件下可傳播給人。
在流行病學上,稱這些動物為保蟲宿主或儲存宿主。
例如,血吸蟲成蟲可寄生於人和牛,牛即為血吸蟲的保蟲宿主。
4.轉續宿主(paratenichost或transporthost)某些寄生蟲的幼蟲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發育為成蟲,長期保持幼蟲狀態,當此幼蟲期有機會再進入正常終宿主體內後,才可繼續發育為成蟲,這種非正常宿主稱為轉續宿主。
例如,衛氏並殖吸蟲的童蟲,進入非正常宿主野豬體內,不能發育為成蟲,可長期保持童蟲狀態,若犬吞食含有此童蟲的野豬肉,則童蟲可在犬體內發育為成蟲。
野豬就是該蟲的轉續宿主。
寄生蟲與人類
對於寄生在人體身上的寄生蟲來說,人體是非常理想的繁殖棲息地點。
它們可通過空氣,飲用水,食物和直接接觸進入人體。
30分鐘內它們既可找到合適自己的棲息場所。
而寄生蟲為適應寄生生活而發展出來的器官,如豬肉絛蟲的新皮(Neodermis),帶鉤和吸盤的頭節(Scolex),退化的腸,節片(Proglottid)繁殖和水蛭的吸盤;或者是寄生蟲形態的變化,如Candiru吸血後身體會膨脹。
這兩點又保證了它們成功的固定在人體身上。
一條牛肉絛蟲在10周內可從一受精卵生長至2米長。
而且受感染者開始並無感覺。
數周后發現大便里含有會動的蟲體節。
每個蟲體節可含5萬個受精卵。
人的表面皮膚,會受到蟎蟲等細小昆蟲的襲擊。
而人的消化道更是豬肉絛蟲,牛肉絛蟲等的理想棲息地。
若寄生蟲進入人體循環系統,一方面可以攻擊白細胞,另一方面可達肺,肝等臟器或是堵塞血管或淋巴管道,會引起如肝硬化,門脈高壓,象皮病等疾病。
而人如果是豬肉絛蟲的中間宿主,寄生蟲甚至會達眼球和大腦,危及生命。
在烏干達等非洲國家肆虐的昏睡症則是寄生蟲錐蟲(Trypanosoma)入侵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的結果,病人會不斷陷入昏睡狀態,直至永遠醒不過來,死亡率近100%。
中醫早已認識到寄生蟲能引起疾病,並將之稱為「蟲積」,多由飲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及不潔食物等所致濕熱內生,蘊釀生蟲,久而成積。
蟲積常見腹痛、食慾不佳、面黃形瘦等症状;嚴重者,還會出現厥逆、腹脹不通、嘔吐、甚至釀成蠱症。
寄生於人體內的蟲類頗多,一般有蛔蟲、蟯蟲、絛蟲、血吸蟲、囊蟲等。
其發病各有特徵,如蛔蟲寄生於腸道,則腹痛時作;鉤蟲病常表現為面黃肌瘦、嗜食異物;蟯蟲病患者常主訴肛門、會陰瘙癢,並可在這些部位直接找到白色細小線狀蟯蟲;絛蟲病症状較輕,常因糞便中發現白色帶狀或蟲節片而就醫;血吸蟲病因其肝脾腫大,血行不暢,而致水液停聚形成『蠱脹』。
而人類想完全隔絕寄生蟲又是不可能的。
據BBCExklusiv稱,全球有14億人受到寄生蟲危及健康的威脅。
而每個人身上都「棲息」有過100萬隻寄生細菌,昆蟲。
特別是在衛生條件較差的非洲和亞洲,蚊子猖獗,飲用水污染嚴重,人民營養不良,可見到絲蟲引起的象皮病等寄生蟲疾病。
寄生蟲可以改變寄主的行為,以達到自身更好地繁殖生存的目的。
人類若受到一些寄生在腦部的寄生蟲,如終生寄生在腦部的弓形蟲(Toxoplasmosis),反應能力會降低。
非洲一種寄生蟲,產卵到水中。
它們寄生在人身上,如腳掌,給與病人灼燒感,使得病人不得不進入附近河流湖泊之類的水域洗刷,寄生蟲隨即得到其需要的繁殖環境。
鼠類感染弓形蟲後,不會逃避天敵貓的捕食。
其結果是,寄生蟲在終宿主貓身上繼續發育。
但寄生蟲也有對人類有益的一面。
對於一些遭受自身免疫力過強疾患的病人來說,寄生蟲是一劑良方。
寄生蟲為了自身生存,會分泌一些化學物質,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這種寄生蟲藥方,服用間期長(3周一次),藥效比化學藥物要好。
科普軼事
世界上約7億人體體內有寄生蟲。
寄生蟲對人類的危害性
寄生蟲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包括其作為病原引起寄生蟲病及作為疾病的傳播媒介兩方面。
寄生蟲病對人體健康和畜牧家禽業生產的危害均十分嚴重。
在佔世界總人口77%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寄生蟲病依然廣泛流行、威脅著兒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寄生蟲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衛生問題。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倡議的熱帶病特別規劃要求防治的6類主要熱帶病中,除麻風病外,其餘5類都是寄生蟲病,即瘧疾(malaria)、血吸蟲病(shistosomaiasis)、絲蟲病(filariasis)、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和錐蟲病(trypanosomiasis)。
按蚊傳播的瘧疾是熱帶病中最嚴重的一種寄生蟲病。
據估計約有21億人生活在瘧疾流行地區,每年有1億臨床病例,約有100萬--200萬的死亡人數。
目前尚有3億多人生活在未有任何特殊抗瘧措施的非保護區,非洲大部分地區為非保護區。
為此,僅在非洲每年至少有100萬14歲以下的兒童死於伴有營養不良和其它健康問題的瘧疾。
血吸蟲病流行於76個國家和地區,大約有2億血吸蟲病人,5億--6億人受感染的威脅。
蚊蟲傳播的淋巴絲蟲病,有2.5億人受感染,其中班氏絲蟲病是全球性的,居住在受威脅地區的居民約有9億餘,在東南亞、非洲、美洲和太平洋島國的大部分熱帶國家尤為嚴重。
蚋傳播的盤尾絲蟲引起皮膚絲蟲病和河盲症,估計全世界有1760萬病人,廣泛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在嚴重地區失明的患者達15%。
白蛉傳播的利什曼病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呈世界性分布,每年感染的患者大約有40萬人,該病在東非正在擴散。
錐蟲病,其中非洲錐蟲病(睡眠病)受感染威脅的人數約4500萬;美洲錐蟲病(恰加斯病)在南美受染人數至少達1000萬人。
此外,腸道原蟲和蠕蟲感染
(intestinalprotozoalandhelminthicinfections)也在威脅人類健康,其重要種類,有全球性的阿米巴病、藍氏賈第鞭毛蟲病、蛔蟲病、鞭蟲病、鉤蟲病、蟯蟲病等,還有一些地方性腸道蠕蟲病,如豬帶絛蟲、牛帶絛蟲等。
Peters(1989)估計全世界蛔蟲、鞭蟲、鉤蟲、蟯蟲感染人數分別為12.83億、8.7億、7.16億和3.60億。
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特別是農業區,以污水灌溉,施用新鮮糞便,有利於腸道寄生蟲病的傳播;在營養不良的居民中,腸道寄生蟲病更加嚴重影響其健康。
在不發達地區,尤其農村的貧苦人群中,多種寄生蟲混合感染也是常見的。
腸道寄生蟲病的發病率已被認為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基本指標。
有人稱寄生蟲病是「鄉村病」、「貧窮病」,它與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落後互為因果。
因此寄生蟲病是阻礙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經濟已開發國家,寄生蟲病也是公共衛生的重要問題。
如陰道毛滴蟲的感染人數估計美國有250萬、英國100萬;藍氏賈第鞭毛蟲的感染在前蘇聯特別嚴重,美國也幾乎接近流行。
許多人獸共患寄生蟲病給經濟發達地區的畜牧業造成很大損失,也危害人群的健康。
此外,一些本來不被重視的寄生蟲病,如弓形蟲病(toxoplasmosis)、隱孢子病(cryptosporidiasis)、肺孢子蟲病(pneumocystiasis)等與愛滋病有關的原蟲病,在一些經濟已開發國家,包括日本、荷蘭、英國、法國與美國等開始出現流行現象。
當前寄生蟲對人類危害的嚴重性還表現在已經出現惡性瘧抗藥株,媒介昆蟲抗藥性的複雜問題。
因此,隨著寄生蟲病的化學防治及媒介昆蟲化學的防制將會出現更多的新問題;人類活動範圍擴大,不可避免地將許多本來和人類沒有關係或極少接觸的寄生蟲從自然界帶到居民區而進入人群,造成新的公共衛生問題;人類交往越來越頻繁,本來在別國危害性很大的寄生蟲病或媒介節肢動物可輸入本國,並在一定條件下傳播流行;現代工農業建設造成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和生態環境平衡的破壞,也可能引起某些寄生蟲病的流行;近代一些醫療措施、如長期用免疫抑制劑、可造成人體醫源性免疫受損,使機會致病性寄生蟲異常增殖和致病力增強,這些寄生蟲正以新的形式威脅著人類。
我國幅員遼闊、地跨寒、溫、熱三帶,自然條件千差萬別,人民的生活與生產習慣複雜多樣,加以建國前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因素的影響,使我國成為寄生蟲病嚴重流行國家之一,特別在廣大農村,寄生蟲病一直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有的流行猖獗,如瘧疾、血吸蟲病、絲蟲病、黑熱病和鉤蟲病,曾經奪去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嚴重阻礙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曾被稱為「五大寄生蟲病」。
在寄生蟲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普遍,尤其在農村同時感染2.3種寄生蟲者很常見,最多者一人感染9種寄生蟲,有的5歲以下兒童感染寄生蟲多達6種。
此外,流行相當廣泛的原蟲病有:賈第蟲病、陰道滴蟲病、阿米巴病;蠕蟲病有:旋毛蟲病、華支睾吸蟲病、並殖吸蟲病、包蟲病、帶絛蟲病和囊蟲病等。
近年機會致病性寄生蟲病、如隱孢子蟲病、弓形蟲病、糞類圓線蟲病的病例亦時有報告,且逐漸增加。
目前,由於市場開放、家畜和肉類、魚類等商品供應渠道增加,城鄉食品衛生監督制度不健全,加以生食、半生食的人數增加,使一些經食物感染的食物源性寄生蟲病的流行程度在部分地區有不斷擴大趨勢,如旋毛蟲病、帶絛蟲病、化支睾吸蟲病的流行地區各有20餘個省、市、區。
由於對外交往和旅遊業的發展,國外一些寄生蟲和媒介節肢動物的輸入,給我國人民健康帶來新的威脅。
總之,我國寄生蟲種類之多,分布範圍之廣,感染人數之眾,居世界各國之前列。
面臨嚴峻的事實,表明寄生蟲病不僅是我國的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也是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防範措施
飯前便後要洗手。
1993年國一醫院分析一些來自一猶太社區的血液樣本,發現其中很多人感染上了豬肉絛蟲。
但是猶太教徒並不吃豬肉,原因何在?原來是每個受感染的猶太家庭都請過家務人員,正是這些家務人員個人衛生意識淡薄,加之這些家庭的飲食方法,導致了很多人感染了豬肉絛蟲。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
徹底煮熟肉類,海產食物。
飲用水要徹底燒開。
例如弓形蟲,人類通過未徹底煮熟的肉類感染。
世界人口有1/3感染,德國人也有50%的感染率。
而喜歡吃不徹底煮熟的肉類的法國人,感染率達80%。
消滅蚊子等傳播疾病的昆蟲。
感染寄生蟲後,及時就醫。
比如昏睡症的治療,儘早治療是康復的關鍵。
寄生生活對寄生蟲的影響
從自然生活演化為寄生生活,寄生蟲經歷了漫長的適應宿主環境的過程。
寄生生活使寄生蟲對寄生環境的適應性以及寄生蟲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發生了變化。
(一)對環境適應性的改變
在演化過程中,寄生蟲長期適應於寄生環境,在不同程度上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對於營養和空間依賴性越大的寄生蟲,其自生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歷史愈長,適應能力愈鏹,依賴性愈大。
因此與共棲和互利共生相比,寄生蟲更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因而只能選擇性地寄生於某種或某類宿主。
寄生蟲對宿主的這種選擇性稱為宿主特異性(hostspecificity),實際是反映寄生蟲對所寄生的內環境適應力增強的表現。
(二)形態結構的改變
寄生蟲可因寄生環境的影響而發生形態構造變化。
如跳蚤身體左右側扁平,以便行走於皮毛之間;寄生於腸道的蠕蟲多為長形,以適應窄長的腸腔。
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如寄生歷史漫長的腸內絛蟲,依靠其體壁吸收營養,其消化器官已退化無遺。
某些器官發達,如體內寄生線蟲的生殖器官極為發達,幾乎占原體腔全部,如雌蛔蟲的卵巢和子宮的長度為體長的15~20倍,以增強產卵能力;有的吸血節肢動物,其消化道長度大為增加,以利大量吸血,如軟蜱飽吸一次血可耐飢數年之久。
新器官的產生,如吸蟲和絛蟲,由於定居和附著需要,演化產生了吸盤為固著器官。
(三)生理功能的改變
腸道寄生蛔蟲,其體壁和原體腔液內存在對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物質,在蟲體角皮內的這些酶抑制物,能保護蟲體免受宿主小腸內蛋白酶的作用。
許多消化道內的寄生蟲能在低氧環境中以酵解的方式獲取能量。
雌蛔蟲日產卵約24萬個;牛帶絛蟲日產卵約72萬;日本血吸蟲每個蟲卵孵出毛蚴進入螺體內,經無性的蚴體增殖可產生數萬條尾蚴;單細胞原蟲的增殖能為更大,表明寄生蟲繁殖能力增強,是保持蟲種生存,對自然選擇適應性的表現。
寄生蟲的營養與代謝
1.寄生蟲的營養寄生蟲的營養物質種類可因蟲種及生活史各期的營養方式與來源而異。
體內寄生蟲由於寄生在宿主的不同器官與組織,其營養物質有宿主的組織、細胞和非細胞性物質,如血漿、淋巴、體液以及宿主消化道內未消化、半消化或已消化的物質。
這些物質由水、無機鹽、碳水化合物、脂肪與維生素組成。
如果寄生蟲有較發達的消化道,則在這裡含有來源於蟲體和宿主的各種酶。
這些酶有利於對營養物質的消化,且有助於寄生蟲侵入組織或在宿主體內移行。
而絛蟲缺消化道,其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通過皮層(tegument)。
有的原蟲,如結腸小袋纖毛蟲有胞口(cytostome)與胞咽(cytopharynx),阿米巴有偽足(pseudopod),都可吞食營養物質,形成食物泡(foodvacuole),因此原蟲也可有體內的消化與吸收。
許多原蟲未見有食物泡的形成,則可通過表膜吸收營養。
營養物質的吸收,在寄生蟲的任何部位都是通過質膜進行的,質膜可看作是一種對溶質有選擇性的「柵欄」。
寄生蟲對氧的吸收,是由氧溶解在皮層、消化道內壁或其他與氧接觸的部位進入蟲體。
在原蟲主要經細胞膜;有的寄生蟲還可藉助某物質做載體,如血紅蛋白、鐵卟啉化合物等把氧擴散到蟲體的各部分。
攝入寄生蟲體內的氧用來對營養物質進行氧化分解,釋放能量。
許多體內寄生蟲的生活史的某時期處在低氧分壓或甚至缺氧的環境中,在適應低氧分壓環境條件的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加強。
如寄生蟲體內氧運輸效率的提高,通過各種形式更經濟地利用氧,克服氧供應不足造成的困難等。
2.寄生蟲的代謝寄生蟲的代謝可簡分為能量代謝和合成代謝。
能量的來源主要為糖。
糖代謝大概分為同乳酸酵解(homolacticfermentation)和固定二氧化碳(carbondioxidefixation)兩種類型。
前者見於血液兒組織寄生蟲,後者見於腸道寄生蟲。
寄生蟲在無氧糖酵解過程不斷產生能量,它的典型終產物是乳酸。
但許多寄生蟲,在得不到糖類營養物質時可能從蛋白質代謝獲得能量。
體內寄生原蟲的快速繁殖及蠕蟲產卵或幼蟲需要大量蛋白質,其合成代謝是旺盛的。
合成蛋白質所需要胺基酸來自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或游離氨基;至於核酸的鹼基,則依靠源性嘌呤,自身合成嘧啶,如血液中原蟲和線蟲。
脂類主要來源於寄生環境,自身可能合成一部分,如諾氏瘧原蟲(Plasmodiumknowlesi)可依靠糧酵解而自身合成磷脂。
已知線蟲能氧化貯存在其腸細胞內的脂肪酸,作為能量來源。
關於寄生蟲代謝的研究系在體外實驗環境中進行,與其寄生環境有很大差別。
但是,從現有資料分析,寄生蟲代謝的遺傳性還保留有其先前自生生活時期的某些特點。
在實際應用中,研究寄生蟲代謝有助於抗蟲藥物的研究及其抗蟲機制的分析。
寄生物的存在有多種形式——其中最奇怪的一種居住在亞馬遜地區的遙遠地帶。
它恐怖的故事有的時候會牽扯到人類。
鯰魚是亞馬遜地區最常見的魚類之一。
它經常招待比它小很多的魚。
這是寄生鯰——寄生在魚鰓裡面。
在這裡,鯰魚無處躲藏——從它的鰓里冒出一股含有尿素和氨的水流就是它留下的氣味。
寄生鯰只是繞著圈地游弋,直到它感受到這種氣味。
魚游得越來越近,信號也越來越強烈。
它無聲無息地滑了進去。
頭部的鉤刺鉤住了魚,以保證它從魚鰓里吸血時的安全。
對於寄生物來說,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找錯了宿主,而有去無還。
這種最糟糕的事情可能發生在人類的身上——寄生鯰錯誤地找到人類當宿主。
在水中小便是非常不明智的——這給寄生鯰提供了同樣的線索,尿液引誘它深入人的身體內。
最近,在美國的南部諸州出現了更為奇怪的寄生物的故事。
蛙類開始出現多餘的肢體,還有其它形式的畸形。
人們認為這些神秘的變異是因為化學或是放射性污染的結果。
其實整個故事更為離奇。
以蛙類為食的鷺也有寄生物。
它們的糞便里有寄生性扁蟲的蟲卵。
蝸牛吃下這些這些卵,於是很快地就孵化出小的寄生蟲。
所有的寄生蟲幼蟲都去尋找最近的蝌蚪。
像魚雷般精確,它找到了目標。
它把目光鎖定在蝌蚪還未發育成型的肢芽上,它鑽進去,破壞掉原來的細胞。
破碎的四肢試圖再次成長,但是在這個過程里,會長出好幾條腿,而不是一條。
寄生物創造出變異,只為一個簡單的目標——畸形的蛙很容易被捕食。
如果還想繼續它令人作嘔的整個生命周期,那麼它的宿主就必須被蒼鷺吃掉。
我們同樣也包容了很多寄生物。
但是我們與其中一種生物的關係在過去的3000年里發生了變化。
人體十大寄生蟲圖片及介紹
鉤蟲
鉤蟲
這種寄生線蟲的生命開始於人體外,它通過受污染的水、水果和蔬菜進入人體。
鉤蟲幼蟲在人的內臟里生長,它們附著在寄主內臟壁上,吸寄主的血,有時會讓寄主患上叫做腸蟲病的貧血症。
症状:虛弱、腹痛、噁心、腹瀉、貧血
疥蟲
疥蟲
通常被叫做人疥蟲,這種寄生蟲通過身體接觸傳播。
雌疥蟲在的人的皮膚上產卵,引起皮膚反應和發炎。
當雌疥蟲把卵埋在皮膚下人的反應會加劇,如刺癢,這就是疥瘡。
症状:刺癢、疼痛、膿結、皮膚刺激
蛔蟲
蛔蟲是寄生於人類內臟最多的寄生線蟲,可長到15到35厘米長。
蛔蟲通過攝食傳播。
蛔蟲卵孵化後很快刺穿人的內臟壁,進入血液。
通過血流進入肺部,然後被咳出和吞咽,再次回到內臟。
症状:發燒、疲勞、過敏、皮疹、嘔吐、腹瀉、神經問題、喘息和咳嗽
血吸蟲
這些小蟲子寄生在宿主的血液中,它會讓宿主患上血吸蟲病。
它們生活在水中,當人們接觸到受污染的水後,血吸蟲就會刺破他們的皮膚。
這種寄生蟲會引起發炎(腫脹),損害器官,尤其是肝臟。
成蟲能寄生在人類宿主身上數十年,可能數年不顯示任何症状。
它們隨排便離開寄主,在蝸牛寄主中度過它們的餘生。
症状:發熱、疼痛、咳嗽、腹瀉、腫脹、頭昏
絛蟲
絛蟲
絛蟲通過污染食品傳播,通過頭部的「鉤子」附著在寄主的內臟。
絛蟲3、4個月就可成熟。
它能寄生於人體長達25年。
絛蟲卵可通過糞便排出,能存活於植物中,然後被牛、豬吃下,或者傳給人類。
症状:噁心、嘔吐、內髒髮炎、腹瀉、體重減輕、頭暈眼花、痙攣、營養不良
蟯蟲
蟯蟲
蟯蟲是常見的人類寄生蟲,可引起蟯蟲病。
成雌蟲可長到8毫米到13毫米。
蟯蟲的後部呈長長的針形,它也因此得名。
蟯蟲通過外傷性授精交配,雄蟲用陰丨莖刺破雌蟲,之後,雄蟲死去。
它們在寄主的內臟安家落戶,但是與大多數寄生蟲不同的是,它們不會進入血液,不能在人體的其他部位生存。
蟯蟲在體外產卵,通常在肛門周圍,這會引起人的搔癢感,幼蟲會通過人手撓傳播。
班氏吳策線蟲
班氏吳策線蟲
蚊子攜帶這種寄生蟲,通過叮咬人類把這種寄生蟲釋放進入人類血液中。
班氏吳策線
幼蟲會進入淋巴腺,尤其是腿部和生殖部位的淋巴腺,長成成蟲需要1年的時間。
它們會引起熱帶病,有時還會引起象皮病。
症状:發燒、寒戰、皮膚感染、淋巴痛、皮膚增厚、腫脹
弓形蟲
這種常見的新月形寄生蟲會侵襲人的中樞神經系統。
人會通過吃不熟的肉或者抱被感染的寵物感染這種寄生蟲。
大多數人曾感染過這種寄生蟲,顯示它的抗體,但是很少有人表現出症状。
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更易感染弓形蟲,孕婦感染弓形蟲胎兒會受到嚴重或者致命的影響。
症状:流感症状、發燒、寒戰、虛弱、頭疼
藍氏賈第蟲
藍氏賈第蟲
藍氏賈第蟲是有鞭毛的原生寄生蟲。
它寄生繁殖在人類的內臟,可引起賈第鞭毛蟲病。
這種寄生蟲在人類內臟落腳之後會引起發炎和其他損害,減弱內臟吸收營養的能力,引起腹瀉。
這種寄生蟲存在於飲用水中。
症状:腹瀉、噁心、腹痛、體重減輕、打嗝會發出爛雞蛋的氣味。
痢疾阿米巴
痢疾阿米巴
痢疾阿米巴是一種單細胞有機體,它能引起阿米巴病。
這種寄生蟲主要感染人類和其他靈長類。
它可能存在於水中、潮濕環境中和土壤中,可能會污染水果和蔬菜。
痢疾阿米巴通過糞便傳播。
不同於瘧原蟲,它比其他原生動物更能導致死亡。
參考
《中醫基礎理論》-寄生蟲
疾病百科-傳染病
相關概念
感染
傳染源
傳播途徑
醫院感染
性傳播疾病
炎症
感染性休克
消毒
隔離
預防接種
病原微生物
病毒
立克次體
細菌
螺旋體
真菌
寄生蟲
朊粒
病毒性感染
病毒性肝炎(A肝、B肝、C肝等)
病毒感染性腹瀉
脊髓灰質炎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麻疹
水痘和帶狀皰疹
流行性腮腺炎
腎症候群出血熱
流行性乙型腦炎
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巨細胞病毒感染
狂犬病
愛滋病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手足口病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
立克次體病
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
恙蟲病
貓抓病
人粒細胞無形體病
細菌感染
傷寒和副傷寒
細菌性食物中毒(胃腸型食物中毒、神經型食物中毒)
細菌感染性腹瀉
霍亂
彎麴菌感染(彎麴菌腸炎、幽門螺桿菌感染)
細菌性痢疾
布魯菌病
鼠疫
炭疽
白喉
百日咳
猩紅熱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結核病
人感染豬鏈球菌病
破傷風
敗血症
深部真菌病
新型隱球菌病
念珠菌病
麴黴病
肺孢子菌病
螺旋體感染
鉤端螺旋體病
梅毒
回歸熱
萊姆病
原蟲病
阿米巴病(腸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膿腫)
瘧疾
黑熱病
弓形蟲病
隱孢子蟲病
蠕蟲病
日本血吸蟲病
並殖吸蟲病
華支睾吸蟲病
薑片蟲病
絲蟲病
鉤蟲病
蛔蟲病
蟯蟲病
旋毛蟲病
腸絛蟲病(牛帶絛蟲病、豬帶絛蟲病)
囊尾蚴病
棘球蚴病(細粒棘球蚴病、泡型棘球蚴病)
蠕蟲蚴移行症
朊粒病
朊粒病
抗感染藥物
抗生素
合成抗菌藥
抗真菌藥物
抗病毒藥物
抗寄生蟲藥
其它
《傳染病學》
《流行病學》
傳染病潛伏期和隔離處理理
傳染病學辭彙英漢對照
傳染病法
法定傳染病
常見傳染病的消毒方法
ICD-10傳染病章節
出自A+醫學百科「寄生蟲」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5%AF%84%E7%94%9F%E8%99%AB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寄生蟲」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3個分類:生物|生態|動物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此頁由A+醫學百科用戶医者於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11:52的最後更改。
在A+醫學百科用戶Bjzj999和行医的工作基礎上。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
關於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人類早被寄生蟲控制?全球1/3人口淪陷專家:被寄生會變勇敢
- 2貓的寄生蟲可以奴役人類?如果「弓漿蟲」寄生人腦會怎樣?
作者/ 石弘之譯者/ 李漢庭如果你感染了貓的寄生蟲會怎樣? ... 弓漿蟲原本以貓為宿主,但也能傳染給人類,是「動物由來傳染病」。第一個發現弓漿蟲奇妙能力的,是捷克 ...
- 3寄生蟲與人類的關係之探討
透過這次的小論文,我們想對人類身上的寄生蟲能有較通盤而完整的認. 識,包括牠們的種類介紹、生活史、對人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寄生蟲的防治等.
- 4疾病介紹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一)腸道寄生蟲病的症狀依病原種類有所差異,感染一般線蟲(如蛔蟲、鉤蟲、鞭蟲等)可能出現包括腹部不適、腹瀉、嘔吐、營養不良及體重減輕等症狀,如 ...
- 5衞生防護中心- 腸道寄生蟲病
腸道寄生蟲病 · 腹部不適及膨脹、嘔吐、腹瀉 · 體重減輕 · 肛門痕癢 · 如感染縧蟲,可在糞便中排出縧蟲節段 · 如患者體內有大量寄生蟲,可導致較嚴重的併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