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病毒的構造@ 3微生物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焦點9 病毒的構造病毒(virus) 病毒的生命現象不完整,病毒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體內,病毒在寄主細胞內可以繁殖和遺傳。

當病毒離開寄主時便毫無生命現象。

病毒的構造 ... 3微生物高中生物講義-單元3微生物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3090313589病毒的構造?未分類焦點9病毒的構造 病毒(virus) 病毒的生命現象不完整,病毒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體內,病毒在寄主細胞內可以繁殖和遺傳。

當病毒離開寄主時便毫無生命現象。

病毒的構造簡單,病毒不具有細胞,所以病毒是是介於生物和無生物之間的有機體。

各類生物從細菌以至高等的動物、植物,都可能受病毒的感染。

病毒對寄主有專一性,亦即一種病毒只能感染一定種類的寄主。

  伊凡諾斯基(Iwanowsky) 1892年,伊凡諾斯基自感染鑲嵌病之煙草葉片抽取葉汁,以細瓷濾器過濾,將濾液塗抹於健康的煙草葉面,不久該植株就顯出鑲嵌病的病徵,故可證明病株汁液的濾液內含有鑲嵌病的病原體。

由於一般細菌都不能通過細瓷濾器,因此煙草鑲嵌病一定是由比細菌還要小的病原體所引起,稱之爲濾過性毒,現今簡稱病毒。

  菸草鑲嵌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 菸草鑲嵌病毒(簡稱TMV)是一種RNA病毒,專門感染植物,尤其是菸草及其他茄科植物,能使這些受感染的葉片看來斑駁污損,因此得名(mosaic為馬賽克,也就是拼貼之意)。

19世紀末期伊凡諾斯基已確認菸草鑲嵌病的病原體可通過細瓷濾器,但直到1930年才證實菸草鑲嵌病毒的存在。

  濾過性病毒(filtrablevirus) 1892年,伊凡諾斯基首先發現菸草鑲嵌病的病原體可通過細瓷濾器,稱爲濾過性毒(濾過性病毒),現今簡稱病毒。

  噬菌體(bacteriophage,phage) 感染細菌的病毒又稱爲噬菌體。

在遺傳工程,常用噬菌體作為基因轉殖細菌的載體。

  病毒的形狀 病毒非常微小,光學顯微鏡無法觀察到,所以直到1930年代,電子顯微鏡發明後,科學家才知道病毒的形狀及構造。

大多數植物的病毒爲桿狀,動物病毒中很多呈球狀;噬菌體一般呈蝌蚪狀,有頭部與尾部之分。

  病毒的大小 病毒的大小,隨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較小的病毒(例如小兒麻痺病毒)直徑只有20奈米(nm)左右,較大的病毒(例如伊波拉病毒)則可達300奈米。

  病毒的構造 病毒不具細胞。

病毒的構造非常簡單,病毒的基本構造包括蛋白質外殼和中心核酸兩部分,病毒的外殼是由蛋白質組成,病毒的核酸為RNA或DNA;科學家尙未發現同時含有DNA和RNA的病毒。

  殼體(capsid)、蛋白質外殼(proteincoat) 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又稱為殼體,殼體是由許多蛋白質的小單元所組成,組成殼體的小單元稱為殼粒。

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種類及數目的殼粒,可組成不同形狀的殼體。

例如:菸草鑲嵌病毒的殼體呈桿狀,腺病毒的殼體呈二十面體。

  殼粒(capsomere) 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又稱為殼體,殼體是由許多蛋白質的小單元所組成,組成殼體的蛋白質小單元稱為殼粒。

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種類及數目的殼粒,可組成不同形狀的殼體。

  外套膜(套膜、膜套、被膜,envelope) 些病毒在殼體的外側另具有外套膜(或稱為套膜、膜套),例如:流感病毒及愛滋病毒都具有外套膜,病毒的外套膜來自於宿主的細胞膜。

  DNA病毒 有些病毒的核酸為DNA,以DNA為遺傳物質,例如:疱疹病毒、B型肝炎病毒(HBV)、噬菌體、腺病毒、人類乳突病毒(導致子宮頸癌)。

  RNA病毒 有些病毒的核酸為RNA,以RNA為遺傳物質,例如: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愛滋病毒(HIV)、A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菸草鑲嵌病毒(TMV)、禽流感病毒(H5N1)、新型流感病毒(H1N1、H7N9)。

  類病毒(Viroid) 類病毒是一類小於任何已知病毒的侵染性粒子,類病毒為極小的環狀RNA分子,無蛋白質外殼,疑似通過細胞碎屑進行傳播。

由於類病毒具有亞病毒的特性,但其作用方式又依然未明。

類病毒可引起某些植物病害,類病毒是否能在動物細胞內存在則尚有爭論。

生物教師/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高中生物《生物e教室》首頁【教學視訊】YouTube1生物學家的貢獻2生物的分類3微生物4細胞構造與生理5細胞分裂與組織分化6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7植物的構造與生理8植物的生殖與反應9循環與消化10呼吸與排泄11感覺12防禦13內分泌與生殖14神經運動與行為15遺傳16基因17演化18生態系19生物多樣性保育20生物學的應用 ericbio's新文章10病毒的增殖9病毒的構造11病毒與人類的關係13細菌的構造12細菌的種類14細菌的生理15細菌與人類關係17古細菌16藍綠菌18真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