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里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阿基里斯(希臘語:Ἀχιλλεύς,拉丁語:Achilles),也常譯作阿奇里斯、阿喀琉斯、阿基琉斯等,是古希臘神話和文學中的英雄人物,參與了特洛伊戰爭,被稱為「希臘第一 ... 阿基里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的主題是神話人物阿基里斯。

關於以此命名的自行反坦克炮,請見「阿基里斯驅逐戰車」。

阿基里斯雕像,希臘科孚島阿基里斯宮 特洛伊戰爭阿基里斯為帕特羅克洛斯包紮(雅典紅紋基裡克斯陶杯,約500BC) 戰爭 地點:特洛伊(今土耳其希沙利克(英語:Hissarlik)) 時代:青銅時代 傳統紀元:c.1194–1184BC 現代紀元:c.1260–1180BC 結局:希臘聯軍勝利,特洛伊被毀滅 文學作品 伊利亞德 埃涅阿斯紀 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 菲羅克忒忒斯 埃阿斯 特洛伊女人 事件 金蘋果事件 帕里斯的評判 海倫的引誘 木馬計 毀滅特洛伊 從特洛伊返回 奧德修斯的歸程 埃涅阿斯建立羅馬 希臘及其聯盟 阿伽門農 阿基里斯 海倫 墨涅拉奧斯 涅俄普托勒摩斯 涅斯托爾 奧德修斯 大埃阿斯 狄俄墨德斯 安提洛科斯 特洛伊及其聯盟 普里阿摩斯 赫庫芭 赫克托爾 帕里斯 卡珊德拉 安忒諾耳 安喀塞斯 埃涅阿斯 門農 特洛伊羅斯 彭忒西勒亞和亞馬遜人 拉奧孔 參與神靈 戰爭起因: 厄莉絲 希臘方: 雅典娜 赫菲斯托斯 希拉 赫爾墨斯 忒提斯 波賽頓 特洛伊方: 阿佛洛狄特 阿波羅 阿瑞斯 阿提米絲 勒托 斯卡曼卓斯 宙斯 閱論編 阿基里斯(希臘語:Ἀχιλλεύς,拉丁語:Achilles),也常譯作阿奇里斯、阿喀琉斯、阿基琉斯[1]等,是古希臘神話和文學中的英雄人物,參與了特洛伊戰爭,被稱為「希臘第一勇士」。

目次 1父母 2特洛伊戰爭 2.1戰爭 2.2死亡 3習慣用語相關 4文藝相關 4.1詩歌 5繪畫 5.1電影 5.2動畫 5.3小說 5.4遊戲 6參考文獻 6.1引用 6.2來源 7參見 父母[編輯] 他是色薩利國王佩琉斯與海洋女神特提斯的兒子,荷馬在《伊利亞德》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對之進行描寫。

他歷來以其勇氣,俊美和體力著稱。

他對雅典娜和希拉非常尊敬。

據艾斯奇勒斯的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以及其他神話記載,泰坦之子普羅米修斯被宙斯綁縛在高加索岩壁上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普羅米修斯掌握了一個足以危及宙斯統治的秘密。

直到普羅米修斯被海克力斯所拯救,並與宙斯達成和解後,這個秘密才大白於天下:海中女神忒提斯的兒子必將遠遠勝過其父。

其時宙斯正巧在追求忒提斯,得知預言後便作主將忒提斯許配給人間的英雄佩琉斯。

結果生出的子嗣阿基里斯,其實力果然遠勝乃父。

在一出生之時其女神母親便將其捉住腳踝放入冥河斯堤克斯裡浸泡,但由於抓住的腳踝沒有沾水而使其成為日後的弱點,除去此處之外阿基里斯全身近乎刀槍不入,更是有著超越凡人的戰爭智慧與強大力量,只要他出戰希臘聯軍在他的領導下就戰無不勝。

阿基里斯小時就在人馬凱隆那裡學到了草藥醫學與格鬥的技藝。

他的父親在婚禮上得到兩匹神馬——克桑托斯和巴利俄斯。

這兩匹神馬是西風神仄費羅斯的兒子。

克桑托斯告訴阿基里斯他將於特洛伊陣亡,阿基里斯則回答道:「這個我知道。

」後來厄里倪厄斯(即命運女神)使克桑托斯閉了嘴,免得它再泄漏天機。

阿基里斯的母親知道兒子將死於特洛伊,便送他出國。

但後來預言家卡爾卡斯對阿伽門農兄弟說只有阿基里斯參加征討才能攻下特洛伊,於是奧德修斯就假扮商人找到了他並帶他去了特洛伊。

特洛伊戰爭[編輯] 主條目:特洛伊戰爭 戰爭[編輯] 據尤里比底斯的著名悲劇《奧利斯的伊菲革涅亞》描寫,特洛伊戰爭前夕,阿加曼農為了擺脫阿提米絲所製造的無風天氣,必須獻祭其親生女兒伊菲革涅亞。

為了將後者從家鄉騙到舉行獻祭的奧利斯,阿加曼農在家信中假稱要將伊菲革涅亞許配給阿基里斯。

伊菲革涅亞來到奧利斯後,雖然得知殘酷的事實,卻坦然地樂意為了大局而奉獻自己。

目睹這一幕的阿基里斯很受觸動,於是當即向伊菲革涅亞正式求婚。

此後阿基里斯為了維護伊菲革涅亞而遭受士兵圍毆,並在祭典舉行時將仍忠於他的士兵聚集於祭台之下,準備隨時上台搶人。

後在伊菲革涅亞的勸說下沒有實行。

最終,伊菲革涅亞消失在祭台之上,由一頭公鹿取代了她的位置。

這件事成為阿基里斯傳說中的一段情史。

《阿基里斯的凱旋》。

FranzMatsch繪。

阿基里斯宮藏。

關於特洛伊戰爭,《伊利亞德》書中一開始時阿基里斯就與阿伽門農發生了爭執,起因是阿伽門農搶奪了阿基里斯所擄回的女奴,阿基里斯憤而離營,從此不參加戰鬥。

希臘軍的戰況時好時差,宙斯給予士兵們信心,卻從不打算教他們真正勝利,到後來,希臘聯軍節節敗退,一度被打回岸邊。

即使阿伽門農派人請求阿基里斯的原諒,他仍然不為所動。

最後阿基里斯的表兄弟帕特羅克洛斯不忍見己方士兵死傷慘重,穿上阿基里斯的鎧甲,假扮成他的模樣出戰,情勢曾一度逆轉,最後他卻被特洛伊主將赫克托耳王子所殺,這才激發了阿基里斯的戰意。

參戰後他作戰勇猛無比,最後赫克托耳也死於阿基里斯槍下,赫克托耳的老父普里阿摩斯贖回了兒子的屍體,故事結束於赫克托耳的喪禮。

阿基里斯和帕特羅克洛斯的關係在《伊利亞德》中體現為極深刻的兄弟情誼。

殺死赫克托耳之後,阿基里斯還殺死了特洛伊的救兵,亞馬遜族女首領彭忒西勒亞和門農。

死亡[編輯] 垂死的阿基里斯(背面)。

阿基里斯宮。

而在其他作品中,阿基里斯最後被赫克托耳的弟弟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在太陽神阿波羅指點下用箭射中腳踝,希臘人的第一勇士因此而死去。

有種說法是他殺了赫克托耳後,虐屍的暴行引起了眾神的不滿,當然也可以說一切皆是命運使然。

傳說阿基里斯死後,他的盔甲成為希臘英雄爭奪的焦點,認為這是繼任第一勇者的標誌。

結果奧德修斯最終憑演說擊敗勇士大埃阿斯,繼承了這套由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打造的神器。

大埃阿斯其後因女神雅典娜的誘導而發狂,最終自盡而死。

他的兒子涅俄普托勒摩斯在阿基里斯死後加入特洛伊戰爭,最後在木馬屠城時殺死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

根據史詩《奧德賽》的記載,特洛伊英雄奧德修斯下游到冥界時曾碰到阿基里斯的亡靈,當阿基里斯認出奧德修斯時,發出「寧願在人間為奴,也不願在陰間為王」的感嘆。

習慣用語相關[編輯] 阿基里斯率領的軍隊傳說來自於默米東(Myrmidon)王國,驍勇善戰,號令嚴明。

在現代的歐洲語言中,Myrmidon一詞往往指嚴格服從命令的人。

解剖學上將人體腳踝位置的肌腱(即阿基里斯被射中的位置)命名為阿基里斯腱。

「阿基里斯之踵」指某人或某事物的最大或者唯一弱點,即罩門關鍵所在。

希臘學者芝諾以他的名字提出了所謂「阿基里斯追龜」的芝諾悖論。

文藝相關[編輯] 詩歌[編輯] 《荷馬史詩》 繪畫[編輯] 《阿基里斯的憤怒》 電影[編輯] 特洛伊:木馬屠城 動畫[編輯] 《紙箱戰機》山野阪的LBX「阿基里斯」 《紙箱戰機W》山野阪轉讓給太空宏的LBX「阿基里斯D9」另外「探索者」首領-山野淳一郎從TINYORBIT公司奪走成為自己使用的的LBX,之後成為青島和也使用的LBX「阿基里斯·契約者」 戰鬥陀螺Burst超Z的主角持有的陀螺 小說[編輯] 《Fate/Apocrypha》 《TheSongOfAchilles》 《阿基里斯之歌》 遊戲[編輯] 《特洛伊無雙》 《Fate/GrandOrder》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羅念生、王煥生譯《伊利亞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及陳中梅譯《伊利亞德》(譯林出版社)所用譯名。

來源[編輯] 程志敏著:《荷馬史詩導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版社,2007年). 荷馬:《伊利亞德》II,819-21;V,217-575;XIII,455-544;XX,75-352. 參見[編輯] 希臘主題 神話主題 人物主題 阿基里斯數 特洛伊戰爭 特洛伊木馬 閱論編希臘神話中的英雄 阿德剌斯托斯 阿德墨托斯 阿爾卡托俄斯 阿加曼農 阿基里斯 阿塔蘭忒 大埃阿斯 小埃阿斯 埃涅阿斯 安菲阿剌俄斯 柏勒洛豐 波呂尼刻斯 玻瑞阿代兄弟 堤丟斯 狄俄墨得斯 狄俄斯庫里兄弟 俄狄浦斯 奧德修斯 俄耳甫斯 俄瑞斯忒斯 厄忒俄克勒斯 赫克托耳 海克力斯 卡德摩斯 卡帕紐斯 墨勒阿革耳 墨涅拉俄斯 涅斯托耳 帕耳忒諾派俄斯 帕特羅克洛斯 柏修斯 忒修斯 希波墨冬 伊阿宋 伊那科斯 閱論編《伊利亞德》中的人物(英語:ListofHomericcharacters)亞該亞人瓦納克斯 阿加曼農 巴賽勒斯 阿基里斯 阿伽珀諾耳(英語:Agapenor) 大埃阿斯 小埃阿斯 安提洛科斯 阿斯卡拉福斯(英語:Ascalaphus) 阿爾克西拉奧斯(英語:Arcesilaus(mythology)) 狄俄墨德斯 厄勒斐諾耳(英語:Elephenor) 厄珀俄斯(英語:Epeius) 歐紐斯(英語:Euneus) 歐律阿羅斯(英語:Euryalus) 古紐斯(英語:Guneus) 伊多墨紐斯 伊阿拉墨諾斯(英語:Ialmenus) 勒伊托斯(英語:Leitus) 勒翁透斯(英語:Leonteus(mythology)) 瑪卡翁(英語:Machaon(physician)) 墨冬 墨革斯(英語:Meges) 墨涅拉奧斯 墨涅斯透斯(英語:Menestheus) 涅俄普托勒摩斯 涅斯托爾 Nireus 奧德修斯 Peneleos Philoctetes 波達勒里奧斯(英語:Podalirius) 波達耳刻斯(英語:Podarces) Protesilaus Prothoenor Schedius Sthenelus Teucer Thoas Thrasymedes Tlepolemus 其他 阿爾喀摩斯(英語:Alcimus(mythology)) 奧托墨冬(英語:Automedon) 巴利俄斯和克珊托斯(英語:BaliusandXanthus) 比阿斯(英語:Bias(mythology)) 卡爾卡斯(英語:Calchas) 歐多羅斯(英語:Eudoros) 歐律巴忒斯(英語:Eurybates) 歐律達瑪斯(英語:Eurydamas) 呂科墨得斯(英語:Lykomedes) 墨里奧涅斯 帕特羅克洛斯 福尼克斯(英語:Phoenix(sonofAmyntor)) 波呂忒斯(英語:Polites) 波呂波忒斯(英語:Polypoetes) Promachus 斯滕托爾 Talthybius Thersites 特洛伊人國王 普里阿摩斯 王子 安提福斯(英語:Antiphus) 得伊福玻斯 赫克特 赫勒諾斯(英語:Helenus) 克伯利翁斯(英語:Kebriones) 呂卡翁(英語:Lycaon(sonofPriam)) 墨拉尼波斯(英語:Melanippus) 帕里斯 波呂忒斯(英語:Polites) 波呂多洛斯(英語:Polydorus(sonofPriam)) 特洛伊羅斯 長老 安忒諾耳 安喀塞斯 烏卡勒岡(英語:Ucalegon) 祭司 克律塞斯(英語:Chryses) 拉奧孔 戰士 埃塞浦斯(英語:Aesepus) 阿格諾爾(英語:Agenor,sonofAntenor) 阿爾卡托斯(英語:Alcathous) Amphimachus Antiphates Archelochus Asius Asteropaios 阿斯蒂阿納克斯(英語:Astyanax) 阿廷尼俄斯(英語:Atymnius) Axylus Calesius 卡勒托耳(英語:Caletor) Clytius Coön DaresPhrygius 多隆(英語:Dolon(mythology)) 埃披司特洛波斯(英語:Epistrophus) 厄忒俄紐斯(英語:Eteoneus) Euphorbus Gorgythion Halizones Hyperenor Hypsenor Ilioneus Imbrius Iphidamas Mentes Mydon MygdonofPhrygia Panthous Pedasus Phorcys 波呂達瑪斯(英語:Polydamas(mythology)) 波呂玻斯(英語:Polybus(TrojanWar)) 皮來美奈斯(英語:Pylaemenes) Pylaeus Pyraechmes 盟友 埃涅阿斯 科勒布斯(英語:Coroebus) 歐斐摩斯(英語:Euphemus) 歐律皮洛斯(英語:Eurypylus) 格勞科斯(英語:Glaucus(soldier)) 俄斯魯俄紐斯(英語:Othryoneus) 潘達羅斯 Peirous 薩爾伯冬 瑞索斯(英語:RhesusofThrace) 女性 安德洛瑪刻 布里塞伊斯(英語:Briseis) 卡珊德拉 克律塞伊斯 海倫 赫卡柏 波呂克塞娜 西雅娜(英語:Theano)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FAST:795683 GND:118500384 LCCN:no2015006387 NKC:jo2016908864 SUDOC:027276031 VIAF:57405744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阿喀琉斯&oldid=68733860」 分類:​古希臘英雄特洛伊戰爭人物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半神隱藏分類:​含有希臘語的條目含有拉丁語的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অসমীয়া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rezhonegBosanski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FryskGaeilge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Kurdî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LinguaFrancaNovaLietuviųLatviešuMalagasy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मराठीBahasaMelayuMaltiမြန်မာဘာသာनेपालीNederlandsNorskbokmålNouormandOccitan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Sicilianu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Тоҷикӣ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Vepsänkel’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