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21萬件文物回歸圓明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圓明園工作人員對文物進行細致修復。

位於海澱區清華西路的圓明園正覺寺文殊亭內,回家剛滿月的馬首銅像靜靜地“迎接”著四面八方的來客。

網站首頁黨網·時政經濟·科技社會·法治文旅·體育健康·生活觀點訪談國際軍事港澳台灣視頻圖片教育房產 登錄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人民網>>北京頻道 5年21萬件文物回歸圓明園 2021年01月09日09:14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5年21萬件文物回歸圓明園   圓明園工作人員對文物進行細致修復。

  位於海澱區清華西路的圓明園正覺寺文殊亭內,回家剛滿月的馬首銅像靜靜地“迎接”著四面八方的來客。

自去年12月1日正式回歸至今,已有超過3萬人一睹它的芳容。

  透明玻璃展櫃內,馬首神態栩栩如生,毛發纖毫畢見,色彩深沉厚重,歷百年風雨而不鏽蝕。

據介紹,5年來,已有21萬件文物回歸圓明園。

  追尋文物30余年未曾中斷   漂泊百余年,一朝回故園。

在圓明園,和馬首一樣能幸運“回家”的文物還有很多。

它們的順利回歸,都離不開圓明園“追寶人”的不懈努力。

  自上世紀80年代初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成立開始,尋找流散文物工作持續進行,調查征集、登記造冊,與存留流散文物單位積極協商,管理處始終全力促成遺失在外的文物回歸。

2015年起,管理處還專門成立文物回收工作組,對那些因歷史原因被用於民居建筑或埋入地基的文物進行“搶救性”回收。

  在圓明園九州景區,緊挨園牆的是長約百米的“文物長城”,整塊的條石依次平鋪擺開,不規則的青磚和虎皮石堆砌成半米高的石牆。

“一聽說附近有村子拆遷,我們就要趕過去抓緊時間走訪。

”自從接手負責文物回收工作組,曾任管理處文物考古科副科長的張建忠每天的工作,就是奔波著尋覓“寶貝”。

  2018年年底,圓明園管理處宣傳科通過網絡發現一條線索,有人拍下一塊石頭的照片並透露了院落地址。

文物科“順藤摸瓜”,與院落產權方溝通,並邀請市文物局的專家現場鑒定,確認是圓明園獅子林景區的太湖石。

去年9月,太湖石順利回家。

  圓明園管理處副主任李向陽介紹,截至目前,通過捐贈和回收“回家”的圓明園文物多達21萬件。

在已回歸的文物中,諧奇趣噴水池、觀水法石屏風等已歸安原址展示﹔大水法石魚目前展陳於圓明園展覽館﹔天心水面現作為流散文物集中展示區,共展出文物39件,統一安裝玻璃保護罩。

圓明園還計劃對西洋樓“殘雕沉思”的71件石質文物進行加裝玻璃保護罩展覽展示。

  10萬碎片中“修復1860”   得之不易,守之宜謹。

在圓明園,還有很多“護寶人”,精心守護和修復著歷年遺址整修和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

  為了迎接馬首回歸,圓明園管理處對正覺寺全面實施安防與展示提升工程,建立完整的、有縱深防護的安全保障體系,讓馬首在家“住”得安全舒適。

  圓明園文物醫院裡,文物考古科科員張可欣彎腰盤坐,從瓷器碎片堆中取出一枚碎片,和手中的碎片仔細比對,不太匹配,再選一枚……因為長期從事文物瓷器碎片預拼工作,這位90后姑娘的手指已有些粗糙了。

  這些碎片都來自近年來圓明園的遺址整修和考古。

考古出土文物涵蓋瓷器、琉璃、石刻等,其中僅瓷器碎片就多達10萬片,大部分為清代官窯瓷器,包括青花、粉彩、釉裡紅等。

  為此,圓明園管理處已啟動兩期“修復1860”工作,經專業文物修復師的“妙手回春”,已完成修復清康熙款團龍紋碗、清康熙黃釉綠彩龍紋碗、清雍正青花碗、清乾隆梵文青花高足碗等17件。

“修復1860”第三期即將展開,擬修復文物29件,其中瓷器24件,琉璃構件5件。

  多種方式讓文物“活”起來   如何精准傳遞文物故事,也是擺在圓明園眼前的一大課題。

為了讓游客在欣賞馬首的同時了解背后故事,圓明園管理處精心策劃《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用百余件文物、照片立體呈現馬首銅像的文化密碼。

展覽的文字、文物、圖片、視頻,都經歷了數次審查和調整,確保良好的展陳效果。

  除了現場觀展,市民還可以在網上“雲觀展”。

目前,圓明園已完成大宮門遺址區、如園遺址兩處考古現場的三維掃描數據採集,實施了大水法、遠瀛觀兩處地上遺址的三維掃描數據採集,並對181件園內石質文物、庫藏珍貴文物、園外流散文物進行三維掃描,市民可在圓明園官方網站上隨時欣賞虛擬3D文物。

  文物看得見,還能“帶”得走。

圓明園文化元素豐富,目前管理處已建立圓明園特色元素庫,提取文物元素累計1萬多份,文創設計總量1214個,推出產品90件,打造了荷花冰淇淋、圓明園“荷葉茶”系列、“朕的水”等明星產品。

  去年,海澱區“三山五園”入選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其中就包括圓明園。

海澱區將以馬首銅像回歸為重大契機,在文物巡查、文物考古、文物保護等方面加強管理和宣傳,做好文物的追寶人、護寶人、傳寶人,讓包括圓明園在內的三山五園“金名片”活起來、走出去。

(責編:池夢蕊、高星) 人民日報人民網+手機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人民視頻人民智雲人民智作   本網原創 石景山區消防救援支隊舉行“藍劍使命-… 北京8月20日新增2例確診病例和2例… 2021年服貿會即日起可預約購票公… 北京平谷東高村鎮歐李採摘正當時 北京發布雷電黃色預警多區有雷陣雨和… 北京紫谷伊甸園:200畝秋花把秋天變… 首創“出行即生活”新理念北京公交未… 北京延慶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今晚有雷陣… 北京順義一公司實驗突發事件致3人死亡… 助力疫情防控東城龍潭街道舉辦“抗疫… 精彩推薦 建言冬奧 品書香過大年 全面消殺 迎新春 視頻新聞 探訪大興國際機場 首都博物館 首都統一戰線:歌唱祖國攜手前行 西城老字號系列之:大商無算 北京市民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熱點排行 放假通知來了!中秋放3天國慶放7天 需…密雲林場首現“尖帽草” 刷新北京植物多…先行先試“國際協同創新” 北京中日創新…二○二一年“最美醫生”先進事跡發布9月1日起 北京等28個城市啟用電子駕照 人民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1bywww.people.com.cn.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