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畢業生的提醒:讓孩子讀音樂班前,你知道99%音樂系學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珊珊也曾經有音樂夢,曾經嚮往自己能每天環遊世界,站在舞台與燈光的中央,漆黑的演奏聽中數千人聚精會神聆聽,當最後一個樂音落下,群眾歡呼喝采。

直到 ... 商周會員登入 ×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接收通知 下次再說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焦點 焦點首頁 時事分析 封面故事 今日最新 大家都在看 國際 國際首頁 全球話題 趨勢中國 財經 財經首頁 產業動態 商業趨勢 焦點人物 投資理財 地產風雲 管理 管理首頁 創新策略 數位轉型 行銷密技 領導馭人 職場 職場首頁 職場修練 創業心法 心靈成長 英文學習 教育趨勢 ESG 精選特輯 alive 良醫健康網 Smart自學網 商周財富網 特別企劃 名家專欄 影音 Podcast《商周Bar》 數位閱讀 商周知識庫 商周共學圈 商周陪你讀 百大顧問團 關鍵100天CEO作戰室 聲音商學院 商周Store 週年慶享好禮 紙本雜誌 電子雜誌 數位訂閱 暢銷圖書 商周CEO學院 領導學程 CEO社群 職場技能 青少年學習 企訓&專班合作 圓桌趨勢論壇 服務 會員中心 訂閱商周 客服中心 常見問題 活動總覽 加入我們 序號兌換 商周紅包 追蹤商周 下載App抽好禮 訂閱電子報 現正閱讀 一個畢業生的提醒:讓孩子讀音樂班前,你知道99%音樂系學生,生涯高峰在畢業當天嗎?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waita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 職場 教育趨勢 職場|教育趨勢 一個畢業生的提醒:讓孩子讀音樂班前,你知道99%音樂系學生,生涯高峰在畢業當天嗎? 圖片來源:[email protected] 撰文者:謝宇程 學與業壯遊 2015.05.11 2015/05/1117:26:30 「原有的職涯路愈來愈窄,投入大量成本與心力,卻很難有機會發揮長才--這是走入音樂科班後將面對的實況,妳和孩子們了解實況嗎?」珊珊直直地看著胡媽媽,吐字緩慢,聲音平淡。

胡媽媽笑得有點僵。

胡媽媽從小培養一對兒女學習音樂,兩個孩子都算是學得來,也喜歡音樂。

大女兒要上高中,面臨是否讀音樂班的決定;兒子將升國二,也不斷掙扎:每天要花多少時間練樂器,多少時間讀書和運動?這天,我幫胡媽媽約了一位音樂系、音樂研究所畢業,在台灣以教學及演奏為業的朋友,也就是珊珊,請她給胡媽媽一些「巷仔內」的意見。

「孩子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對吧!只要孩子有興趣,我想,全力支持他們學下去總沒錯。

」胡媽媽搓著手,自問又自答。

廣告 「不,」珊珊拿著湯匙攪咖啡,「在台灣走音樂之路,沒那麼單純。

」 台灣古典音樂人才的養成,難以計算的代價 珊珊接受了國內最標準音樂教育,她對於其中的代價太清楚了--無論對於家庭或個人而言,培育一個音樂人才,簡直可以說是「殘忍地昂貴」。

首先,極少有任何專業學習,會像古典音樂必須這麼早起步、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花這麼多時間。

學習古典音樂的人,一般從3~5歲開始學習主修樂器,從小三開始學習副修樂器;之後再加上視唱、聽寫、樂理這幾科,每天練習至少三到五小時,日復一日。

廣告 從小請音樂老師,每小時一千元算是便宜的。

如此砸錢砸時間一直練到13歲左右,只是拿到可以「看看有沒有天份」的資格。

如果之後真的要繼續走專修音樂的道路,國中、高中就要繼續讀音樂班,大學讀音樂系。

這一路讀到大學畢業,粗略保守估計,家庭付出台幣200萬學費是起碼的成本。

付出代價的只是家長了,還有學生個人,大部分人都沒有查覺。

珊珊說:「音樂系學生在課堂花大量時間練習,不只犧牲玩耍、休閒、運動的時間,常常無暇探索人生其他的可能性,從當學生開始就和非音樂專業的人很少往來,成為專業演奏者和教師後更是如此。

我高中時讀的音樂班,只有5人參加社團,一般班級幾乎人人參加社團。

大學時,音樂系即使邀系友回來分享,成功典範也只有得到安穩職位的前輩,或在古典音樂圈闖出名堂的才女才子。

音樂界的人,不分老少,手機中電話八成是同行。

這種種原因影響下,培養出來的年輕人常常保守封閉,與外界疏遠、隔閡。

」 學生與家庭,付出了這麼大量的經費在古典音樂人才培育上,取得了什麼成效呢? 老師沒告訴學生:華麗的演奏人生,只適用1%畢業生 珊珊也曾經有音樂夢,曾經嚮往自己能每天環遊世界,站在舞台與燈光的中央,漆黑的演奏聽中數千人聚精會神聆聽,當最後一個樂音落下,群眾歡呼喝采。

直到這幾年,她才知道古典音樂的大環境這麼糟,而且還會繼續變糟。

確實,當享譽世界的古典音樂巨星來台,門票價格貴到爆表,幾乎滿座,而且還有企業投贊助。

這些音樂家和大型藝術經紀公司,確實都還在賺錢。

但是台灣出身的音樂人,遠遠得不到這樣的待遇。

國內音樂家,即使是曾經花大錢出國留學、在圈內名聲顯赫,開售票演奏會也能只撐起大約6成滿的聽眾數。

許多藝術家,為了提振名聲,或是累積學術點的升等資格,需要自辦演奏會,不但沒有賺,常常還要自貼很多錢。

為何? 因為場租、樂器、工作人員、售票系統都要錢,售票無法支應的部分,都要自己出;買票來聽的人,還有一大部分是親朋好友,同行捧場。

因此,在國內大量的音樂家,即使有演奏事業,也要同時教學,或是接伴奏演出的案子,才能生存。

珊珊說:「古典音樂界很少有人公開談,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個產業數十年來,很多方面沒有成長,反而一直走下坡:演出門票沒漲,教學薪資沒漲,音樂要成為事業的可能性愈來愈小。

能以演奏維生的,只有那1%極幸運又極有能力的那一小群人。

」 其他99%呢? 99%音樂系學生,生涯高點在畢業音樂會 珊珊在古典音樂圈的許多同學,在音樂的路上一路拼練技法,全力擠窄門,而且讀碩士的比例還極高。

幾乎99%的學生,在大學或研究所階段會發現原來演奏為業的門這麼窄,於是許多人去修教師學程,補足資格後走入教職,另有少數轉藝術行政。

大量音樂系的學生,人生最後一場音樂會,就是大學(研究所)的畢業音樂會。

在此之後,(幸運的,經過重重甄試後)能成為音樂老師,教學生吹直笛、練合唱。

頂多,帶音樂班或是學校樂團、合唱團--這一切,實在遠遠用不到他們先前練出來的實力。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後來去教音樂班、指導專修音樂的學生,複製下一批人走上自己走過的路。

這是國家、家庭、學生付出大量資源,所想要看到的成果嗎?珊珊這樣說: 當大量專修音樂的年輕人,為了避免失業而搶中小學老師職缺,其實各方皆輸。

首先,現在少子化,教師職缺愈來愈難找。

一些音樂同行爭取到了老師職缺,也非常挫折和不適應。

音樂系學生和教授與演奏家學了十幾年音樂,其實不知道什麼樣的音樂課對一般小孩有意義。

甚至,因為他們學過多年的樂理與聽音,他們聽到音樂時的感受和一般人其實是不一樣的--他們培養20年的音樂技法能力,反而構成教學的障礙。

(註一)在非師範體系,教育學程或是在音樂系所都不見得有為學生開設「音樂教學」課程,關於如何教中小學生音樂,常常需自己跌撞摸索。

一般學校中,家長、學生不見得肯定音樂課的價值,音樂老師常常失望而沒有成就感。

未來的世代即便仍有愛樂者,但是對古典音樂演奏會的需求,仍然將愈來愈少。

當一般人家裡的音響愈來愈好,當線上古典音樂電台愈來愈多,Youtube上有無數古典樂曲,各名曲都有好幾個大師級的經典版本…演奏者愈來愈難說服樂迷到演奏廳現場,端坐聆聽表演。

胡媽媽面如土色,沉默半晌:「所以,喜愛音樂的孩子也不能讀音樂了?若讓他們讀音樂系反而是害了他們?」 音樂系畢業生,開拓非傳統的新方向 也不是的。

現在讀音樂系,要有一種「創業」的心態。

這裡的創業不見得是「開公司」,而是指:用創新的方式運用與發揮音樂專業。

讓社會上的多數人,不進音樂廳而享受音樂,不聽老師講而懂得聆賞音樂。

首先,愈來愈多音樂家發現,他們的音樂表演如果能結合劇情、肢體、表情,可以讓聽眾更樂在其中。

他們的演出機會更廣,有更大的機會打開知名度。

例如SalutSalon、Igudesman&Joo這兩個演奏家團體,都擅用默劇方式,讓聽眾的聽覺經驗更充滿趣味。

第二,許多音樂家開始用新媒材、新形式,為聽眾創造迥異過往的音樂經驗。

例如EricWhitacre這位音樂家,將「大眾募資」的概念用在音樂製作上。

他將自創的合唱曲放在網路上,加上自己指揮的錄影,邀請全世界合唱愛好者提供他們的演唱錄音檔,再用電腦混音合成。

EricWhitacre在FlytoParadise這首音樂之中,號召了世界各地101個國家,5,905位歌者、共8,409個影音檔,創造了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合唱團。

這對表演者和聽者都是驚奇的經驗。

第三,大量音樂家發現,他們到純音樂的場域外,和其他專業的人合作創造的時候,帶來最大的價值。

例如,電影、戲劇的配樂,給了影劇靈魂與生命,也讓音樂創作得到更廣的欣賞機會,當然,也這更是獲利甚豐的工作。

無論是為宮崎駿動畫配樂的久石讓,或是為冰與火之歌、紙牌屋等戲劇寫配樂的作曲家,都名利雙收。

人類社會永遠需要音樂和音樂家,只是不見得是在音樂廳中,穿著晚禮服和燕尾服接受鼓掌。

真正熱愛音樂、心態靈活的音樂人,將用新的管道與方法,把音樂的美好和震撼帶給世界。

註一:一般人聽到的音樂,是絃律、節奏、合聲、音色等等各種因素加疊的總體感受,例如輕快、哀傷、壯麗等等。

但是,經多年樂理和聽音的訓練後,聽到的會是各別音高,自然地在腦中解讀樂曲結構,而且在樂理及音樂史當中進行參照比較。

一般人聽到優美感人的音樂,在專家聽來可能是覺得普通、還好、膚淺;專家耳中別有洞天、開創新局的音樂,常人聽起來可能是怪誕、無聊、不和諧。

專家要練習用一般人的方式感受和溝通,這件事本身是一件困難的學問,需要刻意的學習和鍛鍊。

作者簡介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

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

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學與業壯遊」專欄文章列表 延伸閱讀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音樂班 大學音樂系排名 音樂系排名 音樂系出路 高中音樂班排名 台灣音樂系排名 音樂系出路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廣告 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 台灣的音樂人都去哪了?每逢過年都在聽「恭喜發財歌」,我們是「文化貧民」嗎? 在韓國餐廳吃飯,隔壁大叔突然開始吹笛子,大家還超享受…跳脫亞洲性格,看韓國人「愛現」背後不得已的原因 「我對讀書沒興趣」只是藉口!教養出哈佛姊弟的台灣虎媽:開明,可能會害了孩子 連音樂都是義務教育!比利時教育:5歲小孩可以上免費的音樂課 廣告 大家都在看 跟下屬傳達任務,你都怎麼說?郭家齊:有一種主管最糟糕 台灣之光大騙局|華爾街賭徒聯手中國官二代,坑殺國發基金、股民130億投資! 中射11枚東風我戒備,日公布4枚飛越台灣上空,1圖看飛彈落在哪 當了主管,還是想做好人?5個技巧,讓你不必嚴厲也能帶好團隊 廣告 熱門快訊 廣告 立即註冊 獲得免費閱讀點數 付費訂閱 訂閱商周數位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