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效益性、自我約束的經營機制,確立了商業銀行的企業法人地位。

... 近年來,由於海外需求高漲,中國大陸銀行業開始了海外擴張。

2007年11月12日,美聯儲批准了招商 ...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從1949年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銀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過幾次改革,從僅有國有控股銀行到還有外資與僑資控股銀行,已形成了由中央銀行、銀行業監管機構、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如:信用合作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等共同組成的銀行體系。

目次 1歷史 2現狀 3參見 4注釋 5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宋朝政府發行的交子是世界上的第一種紙幣 銀聯網絡已經延伸到中國境外150個國家和地區 主條目:錢莊和票號 中國銀行業的雛形產在宋朝時期(960年—1279年),當時出現了具有高利貸性質及無利息存款業務的錢莊與票號,1840年,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現代銀行理念與外國銀行開始進入中國,第一家進入中國的外國銀行為1845年在香港設立的東藩匯理銀行,隨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德華銀行、花旗銀行等外國銀行紛紛進入中國。

1897年,中國通商銀行成立,這是中國人自己成立的第一家銀行。

1897年成立的大清戶部銀行總行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家中央銀行。

1912年2月5日,中國銀行在上海市漢口路3號大清銀行舊址開業,此時的中國銀行為中華民國的中央銀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現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中國銀行成為僅經營外匯業務的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其他商業銀行成立之後又被取消,中國人民銀行既是中央銀行又是商業銀行。

改革開放開始後,1979年3月,中國農業銀行恢復;1979年8月,中國人民建設銀行成立;1983年9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自1984年1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1],1984年1月1日,中國工商銀行成立,承擔了了過去由中國人民銀行辦理的金融經營業務。

在1994年,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被改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同一年,三大政策性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成立,1995年5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頒布[2],明確了商業銀行為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的企業法人.以效益性、自我約束的經營機制,確立了商業銀行的企業法人地位。

1998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招商銀行率先推出了網上銀行業務,隨後中行、建行、工行也相繼推出該項業務。

2002年3月26日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使帶有銀聯標識銀行卡在全中國範圍內聯網通用。

截至2015年1月20日,銀聯網絡已經延伸到中國境外150個國家和地區。

2003年4月29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現狀[編輯] 主條目:中國大陸銀行列表、銀聯和網上銀行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是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是銀行業監管機構[3],負責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監管。

政策性銀行是由政府發起、出資成立,為貫徹和配合政府特定經濟政策和意圖而進行融資和信用活動的機構,中國三大政策性銀行是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

商業銀行一般是指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從事其他中間業務的盈利性機構,包括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住房儲蓄銀行、外資、合資銀行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

中國大陸還擁有很多股份制商業銀行,如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

外國銀行分行如德國商業銀行上海分行、英國巴克萊銀行上海分行、美國銀行上海分行等。

近年來,由於海外需求高漲,中國大陸銀行業開始了海外擴張。

2007年11月12日,美聯儲批准了招商銀行在紐約設立分行的申請。

到2010年末,工行、建行、中行躋身世界銀行前十名,同時有111家銀行進入世界1000家銀行之列。

[4]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也被列入國際系統重要性銀行[5]。

2021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根據2020年的數據評估認定了19家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包括6家國有商業銀行、9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4家城市商業銀行。

按系統重要性得分從低到高分為五組:第一組8家,包括平安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廣發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第二組4家,包括浦發銀行、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第三組3家,包括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第四組4家,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第五組暫無銀行進入[5]。

參見[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體制 香港銀行業 注釋[編輯] ^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2013年11月9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2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13-11-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19-06-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8).  ^中國銀行副行長陳四清銀行業國際化黃金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05.1王君暉.央行、银保监会重磅发布!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出炉,19家商业银行入选,有何影响?来看最新解读.證券時報.2021-10-16.  外部連結[編輯] (簡體中文)中國銀行業協會 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金融機構 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監管機構:中國銀保監會 開發性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 中國進出口銀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6家)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銀行 交通銀行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股份制商業銀行(12家) 招商銀行 中信銀行 平安銀行 興業銀行 廣發銀行 中國光大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華夏銀行 中國民生銀行 浙商銀行 恆豐銀行 渤海銀行 民營銀行(17家) 網商銀行 微眾銀行 民商銀行 金城銀行 華瑞銀行 華通銀行 富民銀行 新安銀行 眾邦銀行 三湘銀行 新網銀行 中關村銀行 蘇寧銀行 藍海銀行 振興銀行 億聯銀行 客商銀行 裕民銀行 錫商銀行 地方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134家) 農村商業銀行(1427家) 農村合作銀行(33家) 村鎮銀行(1616家) 農村信用社(812家) 農村資金互助社(45家) 住房儲蓄銀行中德住房儲蓄銀行外資法人銀行(39家) 滙豐銀行(中國) 渣打銀行(中國) 花旗銀行(中國) 星展銀行(中國) 瑞穗銀行(中國) 三菱日聯銀行(中國) 摩根史坦利國際銀行(中國) 摩根大通銀行(中國) 浦發矽谷銀行 友利銀行(中國) 韓亞銀行(中國) 德意志銀行(中國) 新韓銀行(中國) 韓國企業銀行(中國) 首都銀行(英語:Metrobank(Philippines))(中國)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 法國興業銀行(中國) 法國東方匯理銀行(中國) 盤谷銀行(中國) 澳新銀行(中國) 正信銀行 華美銀行(中國)) 國民銀行(中國) 瑞士銀行(中國) 新聯商業銀行 蒙特婁銀行(中國) 東亞銀行(中國) 南洋商業銀行(中國) 恆生銀行(中國) 華僑永亨銀行(中國) 中信銀行國際(中國) 大新銀行(中國) 大華銀行(中國) 華商銀行 開泰銀行(中國) 富邦華一銀行(台資) 永豐銀行(中國)(台資) 玉山銀行(中國)(台資) 國泰世華銀行(中國)(台資) 外國及港澳台銀行分行(括注境內主報告行) 德國商業銀行(上海分行) 巴克萊銀行(上海分行) 美國銀行(上海分行) 荷蘭安置銀行(上海分行) 比利時聯合銀行(上海分行) 挪威銀行(上海分行) 加拿大豐業銀行(廣州分行) 桑坦德銀行(上海分行) 義大利裕信銀行(上海分行) 瑞士信貸銀行(上海分行) 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上海分行) 法國外貿銀行(上海分行) 紐約梅隆銀行(上海分行) 德國西德銀行(上海分行) 馬來亞銀行(上海分行) 富通銀行(上海分行) 大眾銀行(香港)(深圳分行) 瑞典商業銀行(上海分行) 印度國家銀行(上海分行) 三井住友信託銀行(上海分行) 北德意志州銀行(上海分行) 北歐斯安銀行(上海分行) 招商永隆銀行(深圳分行) 上海商業銀行(深圳分行) 瑞典銀行(上海分行) 西太平洋銀行(上海分行) 西雅那銀行(上海分行) 北歐銀行(上海分行) 美聯銀行(上海分行) 台灣土地銀行(上海分行) 第一商業銀行(上海分行) 俄羅斯外貿銀行(上海分行) 巴西銀行(上海分行) 大邱銀行(上海分行) 埃及國民銀行(上海分行) 澳洲聯邦銀行(上海分行) 台灣中小企業銀行(上海分行) 卡納拉銀行(上海分行) 印度尼西亞曼底利銀行(上海分行) 韓國產業銀行(上海分行) 台灣銀行(上海分行) 聯昌國際銀行(上海分行) 哈比銀行(烏魯木齊分行) 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 信託公司(68家) 貸款公司(13家) 企業集團財務公司(253家) 汽車金融公司(25家) 金融租賃公司(69家) 消費金融公司(23家) 貨幣經紀公司(5家)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4家) 其他會管金融機構(14家) 相關條目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央行金融機構評級 香港特別行政區銀行業 澳門特別行政區銀行業 閱論編中國主題歷史 年表 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黃河文明 長江文明 中國近代史 明朝歷史 清朝歷史 中華民國歷史 大陸時期 台灣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年表) 疆域 中原 塞北 嶺南 西域 山東 傳統大區(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 中華民國疆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邊界線海岸線·領海基點) 兩岸三地 中國大陸 香港 澳門 台灣 藏南地區 渤海 黃海 東海 南海 地理 中國氣候 中國冰川 中國山脈 中國平原 中國高原 中國丘陵 中國丹霞 中國島嶼 中國半島 中國海灣 中國河流 中國湖泊 淡水湖泊 鹹水湖泊 火山 自然資源 礦產 森林 水資源 自然災害 蝗災 水災 地震 旱災 瘟疫 政治歷代政權 夏朝 商朝 周朝 西周 東周 秦朝 漢朝 西漢 新朝 東漢 三國 孫吳 蜀漢 曹魏 晉朝 西晉 東晉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宋朝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臺灣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區劃 先秦 九州 十二州 秦朝 漢朝 西漢 新朝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十六國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宋朝 遼朝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 官吏 科舉 法制 憲法 治貪 酷刑 對外關係 軍事 戰爭 水軍 空軍 軍費經濟 農業 水利 外貿 貨幣 財政 證券 典當業 報刊業 交通(驛站) 漢朝經濟 唐朝經濟 清朝經濟 中華民國經濟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 宋朝科技 明朝科技 中華民國科技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 文化 中華文化 神話 人物 妖怪 神獸 傳說 漢文化 中國語言 漢語圈 漢字文化圈 漢字詞 漢字文化影響史(英語:AdoptionofChineseliteraryculture) 中國文學 中國書法 中國哲學 中國戲曲 中國音樂 中國武術 遊戲 中國建築 中國橋梁 中國園林 美術 中國油畫 中國畫 宗教 信仰 思想 教育 科學 數學 天文學 化學 發明 曆法 服飾 中國舞 中國菜 茶文化 酒文化 中醫 中藥 術數 民俗 殯葬 生殉 盜墓 人口 宗族 中國人 四夷 東夷 西戎 南蠻 北狄 中華民族 中國民族主義 中國民族列表 移民 華人 君主 皇帝 公主 宰相 總理 婦女 娼妓 同性戀 流寇 流民 乞丐 中國主題 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中國公司經濟史 工業史 貿易史(英語:Historyoftradefor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五年規劃 工業化(英語:IndustrialRevolutioninChina) 人民公社 大躍進 四個現代化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 「抓大放小(英語:Graspingthelarge,lettinggoofthesmall)」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國製造 科學發展觀 四萬億投資計劃 走出去戰略 國家創新型企業(英語:NationalInnovativeEnterprises) 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 中國製造2025 一帶一路 雙循環 歷年國內生產總值 區域協調發展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 京津冀協同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 環渤海經濟圈 西部大開發 中部崛起計劃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海峽西岸經濟區 環北部灣經濟圈(英語:BeibuGulfEconomicRim) 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第一產業 農業 絲綢業 林業 畜牧業 漁業(英語:FishingindustryinChina) 水產業(英語:AquacultureinChina) 珍珠養殖(英語:PearlfarmingindustryinChina) 第二產業 製造業 汽車製造業 電機製造業(英語:ElectricmotormanufacturingindustryinChina) 電子工業(英語:ElectronicsindustryinChina) 水泥業 鋼鐵(英語:SteelindustryinChina) 紡織(英語:TextileindustryinChina) 鐵路設備業(英語:RailwayequipmentindustryinChina) 船舶工業 高端材料產業(英語:AdvancedmaterialsindustryinChina) 航天工業 生物醫藥業 製藥(英語:PharmaceuticalindustryinChina) 藥業(英語:PharmacyinChina) 生物技術(英語:BiotechnologyindustryinChina) 日用品與批發零售業 啤酒(英語:BeerinChina) 葡萄酒 咖啡(英語:CoffeeproductioninChina) 性玩具業 容器產業(英語:ContainerindustryinChina) 交通運輸業 民用航空 港口 航運(英語:ShippingindustryofChina) 電信業 通信業 移動通信產業 礦業 黃金開採(英語:GoldmininginChina) 稀土產業(英語:RareearthindustryinChina) 煤炭工業 石油工業(英語:PetroleumindustryinChina) 油頁岩 能源業 電力工業(英語:ElectricitysectorinChina) 煉油業(英語:OilrefineriesinChina) 核工業 可再生能源 風力發電行業 太陽能行業 地熱能源(英語:GeothermalpowerinChina) 生物能源 公共設施管理業 給排水 第三產業 金融業 金融服務業(英語:FinancialservicesinChina) 證券(英語:SecuritiesindustryinChina) 對沖基金(英語:HedgefundindustryinChina) 銀行業 歷史(英語:HistoryofbankinginChina) 銀行列表 網際網路產業 軟體業 電子遊戲 網路遊戲(英語:OnlinegaminginChina) 業務流程外包(英語:BusinessprocessoutsourcinginChina) 旅遊業 博彩業(英語:GamblinginChina) 傳媒業 電視廣播 電影產業 出版業(英語:PublishingindustryinChina) 學術出版業(英語:AcademicpublishinginChina) 房地產業 地攤經濟 特殊經濟區域 經濟特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自由貿易試驗區 自由貿易港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國際貿易中心 監管機構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商務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務院國資委 市場監管總局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 銀保監會 證監會 國家外匯局 國家統計局 中國貿促會 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綜指) 深圳證券交易所(深證成指)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 北京證券交易所 大連商品交易所 上海期貨交易所 鄭州商品交易所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其他項目 企業(英語:ListofcompaniesofChina) 最大公司 500強(英語:Top500EnterprisesofChina) 國有企業(英語:State-ownedenterprisesofChina) 城市化 國際排名(英語:InternationalrankingsofChina) 人民生活(英語:StandardoflivinginChina) 稅收制度 對華援助 科技 國家標準 強制性產品認證 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出口產品(英語:ListofexportsofChina) 貿易夥伴(英語:ListofthelargesttradingpartnersofChina) 中國泡沫經濟 分類 概述 東亞經濟(英語:EconomyofEastAsia)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oldid=68228173」 分類:​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DeutschEnglishLietuviųРусский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