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洋生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台灣島最南端墾丁一帶則是生物造陸的隆起珊瑚礁海岸,海域裡密布現在珊瑚,有生物歧異度最高的珊瑚礁生態系。
台灣從濱海生物種類特多,沿海、近海、外洋生態系因各式環境 ...
台灣
海洋生態
楊肇岳
一、前言
台灣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東經一二○度到一二二度,北緯二二度到二五度)北迴歸線通過花蓮及嘉義,位處亞熱帶,日照充足,不論陸上或海域動植物,生長季節長。
台灣位於全世界最大的歐亞陸塊和最大洋太平洋交接觸地帶,造就台灣的季風氣候─冬季東北季風、夏季西南季風盛行形成湧浪,使深層水中營養鹽引攪拌,混合上升至表水層。
台灣位於菲律賓海洋板塊和歐亞板塊擠壓、隱沒處,形成台灣東部海域為複雜的海底地形,加上溫度高、鹽分高的黑潮(世界最重要的海流之一)緊貼台灣東部往北流
(造成陸域潮溼溫暖加上日照形成高基礎生產力),海流能量驚人的大自然營力,除了是重要攜帶輸送海洋浮游生物的通道,也是提供其它生物食物來源,更由於受海底地形及東海大陸棚邊緣影響,在宜蘭海域、台灣東北海域,沿二百米等深線一直到釣魚台列島一帶形成湧升流現象,使浮流生物密度奇高,形成重要漁場。
造成台灣海洋生態活潑。
台灣海域終年光照充足(7000~15000Lux),溫度適中(年均溫20℃),外有強海流,近岸岬灣內則潮汐海流平緩穩定,波浪、湧浪複雜,水中溶氧充足,外海水質佳,北方魚會下來過冬,南方魚則上來避暑,魚種眾多,陸地營養鹽、有機質沖刷旺盛,沿海及湧升流區營養鹽充足,基礎生產力高,浮游生物密度高,生態因子優良,因此台灣海域生物畸異度高、生物量大,擁有世界級活潑的海洋生態。
但是國民黨獨裁野蠻,政府腐敗,不曉得生物多樣性可貴,暴殄天物,全無保育珍貴稀有海洋生態資源的政策,原本沿海地區蘊育非常豐富生物資源,但是政治黑暗,立法效率不彰,尚無海洋基本法,亦無保育經營管理沿海地區的海岸法。
政府口口聲聲要建設,要經濟掛帥成長,沒有永續理念,加上無知(無環境意識、生態保育理念)、貪婪(黑金橫行)、心靈墮落的人民共犯結構成為海洋生態的元兇大敵,造成今日台灣環境的滿目瘡痍,包括世界僅有的新品種章魚及眾多台灣特有的原生種海洋生物迅速絕滅了珍貴的珊瑚群窒
息死亡,劣質的沿岸海水讓眾多較脆弱敏感的海洋生物無法存活,例如先是岸邊藻類受污染無法續存,靠吃此種藻類的原生種象魚也跟著絕種了。
混濁海水先毀掉濱海生物接著使迴游魚類也不願靠近台灣、繁殖後代,近海漁填敗了,連帶地遠洋迴游大型魚也少了。
政府和人民先遺棄,虧待海洋,所以不知不覺間台灣就喪失了珍貴的海洋資源。
被「放捨」的海洋生物和環境,被摧殘、毀壞、被糟蹋、被蹂躪的台灣海洋生態……。
二、富有特色的台灣海洋生態
台灣海洋生態的特色:每單位面積生物種名列世界前矛,台灣島佔地球面積不到萬分之一,現生海洋生物種達全世界十分之一(ref.1)包括已記錄大型海洋生物如魚類1500種海藻600、珊瑚250,軟體動物如貝類2500、甲殼類600、棘皮動物150以上……。
全世界四十四萬公里海岸線,台灣海岸長一千多公里佔四百分之一,但若以浮游動物生產力每日每平方米產生二五○毫克碳以上的主要捕魚場海域而言,台灣佔百分之一(世界一半海岸是懸崖峭壁或長年累積冰雪)(ref.2)也就是說台灣海域都是最高生產力能涵養漁源形成漁場的好海域。
台灣的竹圍是地球上紅樹林(水筆仔純林)分佈的最北界,蘭嶼也是海蛇分佈最北界,台灣恆春半島南端也是地球上珊瑚礁分佈的北方次極限(再高緯度祇剩稀疏的耐寒珊瑚群眾)沖繩沾台灣洋流高溫的光成為真正最北界,而中國、香港、美國西岸並沒有珊瑚(ref.3)。
台灣島最北端是由大屯錐狀火山熔岩流與海相接觸的富貴角、麟山鼻、石門等地形成岬角海岸,為海洋生物提供異常堅硬的安山岩底質。
北部海岸北端東北側方向迎接強悍(十月至三月)東北季風,經常巨浪滔天,形成火山腳下的海蝕地形,跳石海岸巨礫灘是一特色,西南海岸則因背風形成沙岸。
又近淡水河口,東海陸棚區生態活潑。
台灣島最南端墾丁一帶則是生物造陸的隆起珊瑚礁海岸,海域裡密布現在珊瑚,有生物歧異度最高的珊瑚礁生態系。
台灣從濱海生物種類特多,沿海、近海、外洋生態系因各式環境生態因子特殊獨特,造成台灣特有海岸生態特色。
台灣的水母、海馬等眾多生物尚缺乏專家研究。
台灣陽光充足
台灣海域溫度適當,年均溫二○℃,水循環旺盛,年均雨量達二五八二公厘,雨水河水沖刷,造成河口沿岸近海營養鹽豐富,及河口、沿岸水半鹹不淡水(蚵仔在水份鹽度千分之十七最適合成長,蝦仔須河口,瀉湖成長快),蚵仔、蝦仔是食物鏈一環,蘊育魚源。
台灣北部海岸是火山安山岩底質石門,跳石門迎強勁冬季東北風是巨浪侵蝕形成海岸逼海域,海崖崩落的岩塊堆在坡腳,經海浪淘涮,形成狹窄礫灘、麟山鼻以西,海岸線折向西南,位於背風側,海浪能量轉弱,開始有河灘堆積全段海岸屬沙岸,細膩說台灣近海有強海流作為生態動力,同樣北海岸東邊和西邊生態絕然不同,西邊即為淡水河口重要漁場,而台灣海流部份支流在宜蘭沿海湧升(引測到底部上升冷水團),三貂角到蘇澳的大海灣外有龜山島屏障,內有湧升流,故為重要鮫仔、鯖科及多種大魚魚場,南部枋寮一帶就像淡水河口躲掉強湧浪,位置近端點成為第三個鮫仔魚場。
台灣除了水循環旺盛外,能量流動亦極成功,由微生物分解腐質迅速,生產者被消費者利用透過吸收、同化作用貯存能量而使高營養級生物能生長、繁殖,例如文蛤、牡蠣濾食浮游生物、有機質,而底棲生物如鯛魚吃文蛤、牡蠣,最後大型漁如白腹仔、鯊魚又吃鯛魚,形成多層營養級,因為台灣生產者種類多,同一營養層生物種多可以形成有效率的綿密的食物網而造成有效率的生態系統能量流動。
早期台灣人口少,尚未工業化前,沒有過漁和污染問題,台灣海洋生態系統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轉移,這樣形成了一種物質和能量連續輸入和輸出趨向於平衡狀態,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構成完整金字塔形成營養結構,這時生態系統中的有機體數目最大、生物量最大、生產力也最大,這種生態系統內部平衡狀態是長期生態適應的結果,台灣由於生物種多,能量和物質循環(大自然營力—海流、湧浪、風力等)途徑複雜,故生態系統容易保持穩定而形成最大生物量,這也就是早期台灣海域連岸邊都可輕易捕獲大魚,近海魚群都多得捕不完,裸胸鯨多得登陸(上攻陸地),鰻苗早期多到餵鴨程度,生態資源原本富饒。
台灣沿海有變化多端的沿岸流波浪,(湧浪到岸邊能量轉化成沿著海岸方向的海流),稍外則有往返而迴流的潮汐流,漲6小時12分後回去同樣造成潮汐回流,更外海則是台灣洋流(特色為往北方流)這些海流加上區域性風吹流則提供台灣海域生態足夠能量,送來浮游生物,送走生理作用廢物,也讓各種生物幼生可隨海流流到適當環境定棲生存。
台灣北方大陸冷水冬季由渤海、長江往南流受阻於台灣海峽較窄淺冷水會轉流向東北角和台灣洋流(不論季節永遠向北流)相會造成溫度鋒面及多種生物。
台灣東部、東北部海蝕平台在冬末春初一片綠油油長滿石蓴、滸苔等綠藻,生長迅速,十四天可收成壹次,褐藻及珊瑚藻在低潮淺繁生、蜈蚣藻、浪花藻、馬尾藻等則在亞潮帶生長,海洋動物直接或間接靠海水表面的植物過活,這些單細胞微細藻靠營養鹽(如硝酸鹽或磷酸鹽)而成長,矽藻快的一天分裂繁殖兩次,慢者兩天一次,台灣東北角附近海域常有湧升現象形成營養鹽豐富,進而在陽光充足、溫度合適下形成浮游生物密度極高現象,進而吸引魚群密集,在河口附近或是由陸地雨水逕流帶下陸源性營養鹽或是紅樹林有機質都會造成生態活潑現象。
也就是說台灣沿海有優異生態系,先是陽光、溫度、藻類葉綠體在營養物質充份下(湧升或陸源)形成高基礎生產力,這些有機質又引被草食動物消費,大魚吃小魚形成食物網,而形成極有特色的台灣海洋生態。
三、自然營力(海流、波浪、潮汐)
台灣位於世界最大洋─太平洋西邊中間位置有高溫高鹽的台灣暖洋流從台灣東部流過,流量達20─40Sv(1Sv即106m3/sec),帶來各型生物,從最小型浮游生物乃至巨型鯨魚皆有,流速可達200cm/sec,寬約100公里,深度達700公尺,在蘇澳外海撞上宜蘭海脊造成湧升現象(即海流緩緩上升現象),會將三、四百公尺次表層水內含豐富營養鹽帶到表層即可見光層,透過浮游藻類經由光合作用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透過食物網而蘊育魚源,形成漁場。
台灣周圍之海流可分為三個不同之系統(ref.11)即台灣暖流中國沿岸流、西南季風吹送流。
整整而言,以往北流為主要特徵(圖四),中國沿岸流自北方高緯度沿中國沿岸南下,冬季時由於東北季風助長,使此流流至中國南海,但因海峽瓶頸,部份北方下來之沿岸冷水在馬祖附近轉而東向流向台灣東北角海域;夏季則因西南季風抵消無法流入台灣海峽。
台灣西部潮差受地形影響變化大,南北兩端如高雄、基隆潮差約一公尺,中部地區潮差較大台中港達4公尺,沿岸潮汐流速一般在20~40cm/sec。
潮流係為潮汐漲落所引發的海水水平運動,在近岸海域,潮流的方向一般隨時間變化而逐漸轉換成一週期迴轉運動,台灣海峽的潮流一般呈橢圓形迴轉(圖五),潮流漲潮時由南北兩端流向中間,退潮時流向相反,流速20~40cm/sec。
台灣東部海域(尤以東南海域)面對開闊海洋,常有遠方湧浪,加以海底地形陡降,湧浪到達岸邊才破碎形成巨大侵蝕能量,東部海灘多為礫岩,東北季風盛行會出現瘋狗浪︵波浪受風吹起,重疊波峰加波峰形成巨浪,東北季風時台灣海域除西南紅柴溝一帶外,波浪洶湧,滔天巨浪不利船隻作業是天然﹁休漁期﹂,夏季西南氣流則反是造成西南海域湧浪驚人,湧浪至岸邊破碎形成沿岸流,造成漂砂,也提供海洋生物能量,水流流動使得底層及表水層水域生物能連繫成一個食物網;水流流動使得底層及表水層水域生物能連繫成一個食物網;水流一方面為濾食性生物運帶食物,另一方面也會將其所產生的一些廢物移走,如此使水域中的營養物質不斷循環。
四、複雜的台灣四周海底地形
台灣四周海岸型態各異具獨特特色,四周海底地形、地貌之複雜,世罕其匹避難所,形成shelter及各種區位適合各式各樣海洋生物棲息扮演不同生態功能角色地位。
台灣雖小,但海海地形極為複雜,各地區有其特色,世間少有。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棚的東南邊緣,西側為台灣海峽,平均水深約60公尺,海底平緩,底質除澎湖群島玄武岩外,其餘為沙質,海峽南部屬南海,愈往南水深達3千公尺,東側面臨太平洋,海岸陡峻,坡度急遽下降在40公里內其深度可降至4千公尺以下,其中琉球海溝更深達7千米,東部陡立岩岸和西部平原地形成對比。
由俞何興(ref.5)台灣海域地質論文中指出─台灣海域依地形地質可分東海陸棚、台灣海峽陸棚區、高屏棚坡區、琉球弧溝區、加瓜海盆─海脊區及恒春海脊─綠島、蘭嶼區。
在琉球弧溝地質區可以板塊隱沒帶視之,即西菲律賓板塊隱沒歐亞板塊處,但詳細界限仍未調查明瞭,所以海底地形地貌仍未窺全貌,而加瓜海盆─海脊地質區特徵為深海平原及海脊,而恒春海脊綠島蘭嶼地質代表擠壓變形的弧溝系統,台灣海域的一半在200米深以內,另一半則因二板塊推擠,在花東縱谷形成一界限,另一界線在和平往東附近海底,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入歐亞大陸板塊而形成琉球弧溝系統,這也就是台灣蘇澳、和平東部海域複雜海底地形,同時醞釀生物棲息、繁衍區位。
台灣西部海域為台灣海峽陸棚區,其海底地形為一封閉性淺海陸棚(平均淺於60公尺),底質主要是沙,原本是優良漁場,晚近受人為污染,過漁及不當捕魚措施,生機杳然。
本島十九條主要河川中有十五條向西流入台灣海峽,祇有4條向東流入太平洋。
由於風化侵餘嚴重,河川上游常挾帶大量河泥至河口沉積,加上季風和潮流作用,在西部海岸形成堆積作用,有海岸平源、沙洲、浮湖、海捕地和沙丘等,但晚近由於水庫攔砂及河川砂石資採仍有海岸侵蝕之虞,東部海岸受太平洋湧浪衝刷形成陡立岩石崖岸、侵蝕海岸。
台灣海岸長1139公里,一般甚為平直,但因地理位置和氣候影響,本省海岸地形卻富有變化,各區其特色依徐鐵良分類可分為十區類型(ref.10)。
週查過去100年颱風登陸,可見以台灣東岸宜蘭、花蓮、台東為最多,所以西部海域和東部海域所受環境天候條件顯然不同,這也是生物龐雜度高的理由之一。
海底複雜地形和黑潮或地區性風吹流起作用,形成湧升現象或渦漩現象,結果形成不同的藻類基礎生產量提升的生態環境生存條件造成生物多樣化。
五、鳶飛魚躍,活潑的台灣海洋生態
俗稱「棺材板」的抹香鯨(長達十八公尺)一面噴水成群遨游台東岸邊,母鯨哺乳養育幼鯨,在夏季往北游,古文獻記載:台灣東部海域自古就是抹香鯨洄游路線。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長濱外海發現一隻母鯨帶九隻長十公尺幼鯨以三隻一排方式並游。
(ref.12)
敏捷、兇猛的虎鯨(長8公尺)也出現在石梯坪、水璉、牛山一帶追捕飛魚,甚至追逼至離岸邊僅一、二百公尺處。
台灣海域東、西、南、北皆發現海豚成群洄游、飛旋、跳躍(ref.6),西部常見瓶鼻海豚、花紋、熱帶點斑海豚分佈約在100米深海域,東部常見在宜蘭海域南部大陸棚及陡峭大陸斜坡,常見:長吻飛旋原海豚、瑞氏、瓶鼻、弗氏、熱帶點斑原海豚,花蓮常見依群次,數量為瑞氏、飛旋原、熱帶點斑原、瓶鼻、弗氏、偽處鯨及虎鯨,每群數量可達百隻,出現在距花蓮兩百公尺以內的淺海,台東海域所見鯨豚最多依次為瑞式、長吻飛旋、瓶鼻、熱帶點斑原海豚等亦發現虎野一群抹香鯨一群及未能確定種二十群,大型鯨常在綠島與富國一帶被發現,上午九~十一時及下午一~四時,春季四月及夏季則是鯨豚出現較頻繁季節。
鯨、豚、鯨鯊、鮪等食量驚人,鯨一天吃一~二公噸食物,南方黑鮪一天吃它自己5%體重食物,鯨鯊、豚類也是不停的吃。
台灣海域生產力高,可以維持高生物量,高耗食物的消費者。
每年東北季風起,節氣轉換,氣溫,水溫下降,北方洄游魚類南來台灣海域過冬,可見海面鮮群成群結隊往南遷移,小型魚(苦蚓仔)在前,中型魚(四破、硬尾仔)在後,大型魚如北腹仔在後,依序猛衝,而食魚類海鳥到處可見俯衝啄魚,魚群則可見跳躍水面,活蹦亂跳。
老鷹、魚鷹、大冠鷲在海邊盤旋,俯衝抓魚鏡頭沿岸到處可見。
台灣海域生態活潑可從以下報導得知:
1台灣海岸有高達27種鯨豚動物,尤其是東海岸,花蓮看豚機率九成,看鯨靠運氣,龜山島海域,蘇澳外海,花東沿岸海域乃至澎湖海域常見豚類洄游,台大動物系一年調查已發現超過200群次的鯨豚族群,台灣台東發現抹香鯨群,包括齒鯨如虎鯨出現追捕飛魚至牛山水璉岸邊︵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四日自由時報︶。
台灣一九九七年全年沿海鯨豚擱淺案例四十九件,五十五頭鯨豚擱淺,無法救活,但可推想台灣鯨豚族群之盛。
2綠蠵龜訪三芝,居民習以為常,四隻綠蠵龜這兩天游到三芝海邊棲息,當地民眾指出:每年夏天常有成群海龜游到三芝古庄海邊岩岸及沙岸並存,不怕生人︵一九九八年九月四日台灣日報︶,事實上淡水漁民自古以來就是常在三芝到沙崙一帶︵因河口生態系生物量大︶捕綠蠵龜外銷日本,最近保育法施行,會把誤捕綠龜再放回海洋︵圖十一︶。
而此海域也是民眾捕珠螺、石吸︵小章魚︶聖地,低潮線下則發現珍貴五形六色軟珊瑚海扇。
此外澎湖望安、蘭嶼、綠島都可見綠蠵龜上岸產卵…。
程一駿透過衛星追蹤器,找出母海龜洄游路線,牠們夏天在澎湖望安島下了蛋,就一直向北游,中間站如淡水、三芝、澎佳嶼,遊到日本海域,然後折返,洄游一趟要三、四年。
3每年三月初大群小型魚苦蚵仔︵日本鯷︶,從北方被中型鯖科花飛魚追趕,躲入北部和東北角海岸灣內常大群死亡被浪中上岸,民眾可輕易撈捕大量活魚。
海豚、鮪、鯊追花飛。
4最大型鯊魚、鯨鯊在宜蘭海域一再闖入定置網被漁民捕獲每年十數起,淡水河口、蘇澳一帶一再放綑仔釣獲各種鯊魚,東北角鏢旗魚,和平和蘇澳雞仔瀨釣牛港參、大石斑。
5老漁民眾擺著大龍蝦標本,早期龍蝦成群在東北角珊瑚礁海域開大會,裸胸鯨上攻至東北角溼地,福隆水母種類多…。
6早期淡水河口常見鯊魚追黑格仔︵黑鯛︶,黑格仔追苦蚵仔大群魚飛躍逃命衝向關渡橋下水域…。
淡水河口盛產魟魚(ray)、水母、海馬、文蛤在低潮線下沙蠶眾多,孔雀貽貝、槍蝦在淡水河北岸築巢,卡卡聲響大作。
淡水兇狠白腹仔吞小魚,五絲拔腹吞蝦子,活生生食物網。
7台灣海域頭足網︵類︶就有大、中、小型小卷、透抽、軟絲仔︵台灣特有,圓形鰭,綠眼珠,非常漂亮︶、花枝︵八隻小觸手,兩隻長鬚,章魚︶…sguid魷魚游速可達每秒10米,每天吃15~20%體重食物︵吃動物性浮游生物,小魚或其它小型頭足類,台灣以流刺網在各大洋捕魷,收穫驚人數以十萬噸計︶,東部、東北部棚坡魷儲量驚人!
8台灣東部海域飛魚跑給鬼頭刀追,用飛的逃命,但鬼頭刀游速較快,而鬼頭刀︵中型魚︶又是被其它大型魚包括旗魚、鯊魚、鮪魚捕食。
趨光性夜間常被漁船以燈光誘集。
9台灣擁有發達的河口海洋生態系︵如淡水河口帕頭仔多,大肚溪口油魚多︶,湧升流區生態系︵涵蓋宜蘭蘇澳海域,台灣東北海域,東海大陸棚邊緣由基隆往東北一直到釣魚台都是湧升區,及陸棚區︵ref.9︶,珊瑚礁生態系,各式沿岸生態系︵以泥岸、岩礁、紅樹林、潟湖、草澤生態系。
︶
各種生態系有各種特殊魚種如陸棚區的赤鱆、嘉臘、紅目鰱、白帶魚、黃花魚等、各種鯊魚;湧升區包括苦蚵仔、花飛鯖科、鰹魚、煙仔虎、鮪魚等,珊瑚礁則有各式熱帶魚及多種無脊椎生物等。
沙泥底魚如花身仔、午仔等,岩礁底各種石斑、鱠、石狗公、黑豬哥、白毛、臭肚仔,大洋迴游魚類,台灣有雨傘旗魚鮪、正鰹、馬加、土托、花飛︵鯖科︶、煙仔虎、巴鰹、白腹仔。
台灣沿海迴游魚類有鬼頭刀、飛魚、參、紅甘參、苦蚵仔︵日本鯷︶、青鱗仔、秋刀魚、烏魚、丁香︵日本銀帶鯡︶…。
10.全世界有五十二種飛魚,台灣則有二十種分佈在東部、南部海域每年春天到夏天飛魚群在台灣東部由南往北迴游,在五、六月到台灣東北海域產卵,母飛魚找海上漂浮物在其下產卵,漁民利用稻草編蓆讓飛魚在其下產卵,以蒐集飛魚卵,加工或鹽漬,外銷日本。
11.冬至前後,烏魚從北方往南迴游經過台灣海峽是台灣冬季重要漁業資源,母鳥游至海峽南部剛好成熟,可製烏魚子,烏魚學名鯔,為廣溫性魚類,棲息沿岸沙泥底環境,幼魚多在河口,紅樹林濕地半鹹淡水中生活,長大後游向外海以浮游生物,有機碎屑及底棲生物為食。
台灣的珊瑚礁分佈
珊瑚礁的成長僅在溫暖,淺的熱帶海洋,二十六到二十七度C,水溫度最佳,亦成長在暖流流經區域,台灣就因為北赤道洋流流經才能有這麼多珊瑚礁北從淡水河口北岸,富貴角、野柳、東北角、蘇澳、鹽寮、牛山、石梯坪、墾丁恒春半島南端及澎湖、小琉球、綠島、蘭嶼、龜山島都有現生珊瑚礁,主要沾台灣暖流的光。
(ref.7)
珊瑚礁獨特的生態使其在全球最具龐雜度多樣化生態系,顏色最艷麗,它所孕育的獨特生物品種之密僅次於熱帶雨林,最多生物的棲所,食性和活動時間的分化區隔,十分明顯。
台灣的珊瑚礁(包括離島)都屬於裙礁,緊鄰陸地呈狹長帶狀。
在近海的珊瑚礁因為來自陸地的污染如泥沙淤積、各式污染物污染等人為破壞而瀕臨消逝命運!全球海岸線有十萬公里以上的珊瑚礁圍繞著,它庇護著絕大部份的沿海生物,包括上面的漁類及下面的無脊椎生物如海參、海膽、蝦姑。
不幸的是珊瑚所居住的清澈海水污濁了,珊瑚便無法行光合作用製造食物。
珊瑚受傷害後復原極為緩慢…
珊瑚礁所孕育的獨特生物品種之密次於熱帶雨林。
因此珊瑚大批遭殃對地球生態多樣性biodiuersity是嚴重打擊,全球5%~10%珊瑚礁因污染及直接破壞而蕩然無存,另存30%可能於末來十、二十年消失殆盡。
漁夫以炸藥炸魚時亦波及珊瑚礁,印度、斯里蘭卡人開採珊瑚礁作建築材料(老古石),沿海的工業廢水、廢棄物的污染是珊瑚礁及其它沿海自然生態大剋星!
珊瑚礁生產力高,為孕育沿岸豐富生物為漁業漁源,一平方公尺多達百萬個單細胞藻類,可行光合作用。
台灣面對迫切的海洋課題如下:
1.台灣四周海域中滿佈美麗珍貴的珊瑚生態系,他們經過一百萬年甚至數百萬年長時蘊育演化累積而成,是台灣最值得珍愛的海洋資源。
基於:甲、生物龐雜度Biodiversity保護、珊瑚礁、群落是海洋雨林,生態活潑,畸異度高。
乙、生產力高,為漁源Coralreef︵庇護絕大部份沿海生物︶。
丙、台灣珊瑚為群礁易受由緊鄰陸地來的廢土,污染物質所傷害。
1貢寮鄉三貂灣海底攝影、生態調查計劃摘要:
三貂灣係台灣東北角珍貴海灣,面向太平洋,自古即為重要的沿岸漁場︵ref.
︶。
亦為海洋資源保育區。
冬季受南下中國大陸沿岸流冷水系及北上之黑潮暖水系交會影響,灣口常有洄游性魚類匯集,灣澳有雙溪注入帶來營養鹽,此地陽光充沛,水質澄清,故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底質方面,灣澳為砂質,兩側岩礁底質造成海域之多樣性變化為良好漁場。
海洋生物群聚組成有其特色!
由於水流、水質、溫度合適本水域10米以下岩礁底質均可見珊瑚群聚,至少超過120種以上,而年代高達數千年乃至上萬年以上。
為極珍貴自然遺產應善加保育,這活潑的珊瑚生態系是台灣人最值得驕傲的海底寶藏。
本計劃將由潛水夫在亞潮帶至30公尺深或更深海域,地毯式拍攝、觀察記錄海底生物種。
工作重點為台灣特有珍、稀珊瑚礁海洋生物:包括魚類、珊瑚、海綿、龍蝦、頭足類(軟絲仔)、海膽、節肢動物(蝦姑)、軟體動物、海藻等生物種。
2本計劃之背景目的、重要性以及國內有關本計劃之情況:
本計劃擬對台北縣境內最珍貴海底寶藏資源區作一詳盡調查,以作為資源管理、生態保育策略之建立。
前人之經驗(參見ref)知道本海域亞潮帶至數十米深處均為珊瑚群聚之處,眾多先人在此以捕龍蝦為生(可見生態系之活潑,龍蝦種類亦多),薯鰻亦曾登陸可見其數量之多,此處方軟絲仔產卵孵化區、紅甘、蝦姑亦多……。
唯近年來由於污染及過漁免不了傷害了珊瑚及漁類,現況之掌握及問題之明瞭將有助於生態之回復。
前人曾於此海域附近作過初期初步調查:包括:1.東北角風景管理處委託張崑雄等之東北角生物。
2.鄭明修潛訪東北角海岸生物一窺龍宮堂奧(大自然vdon
P.60~61)。
蘇仲卿等的鹽寮核能電廠附近海域之生態環境研究,中研院環斜會專制第42號。
4.北縣貢寮鄉鹽寮附近海域漁案資源族群動態之調查研究。
本調查將作進一步現況深入及更廣範完整之調整報告。
3調查方法及進行步驟:
季節性(seasonal)及持續性:
1.將在四月十九日作仔細調查─八海潛入亞潮帶至三十多米深範圍,分區、分項作調查。
2.九月後至次年3月東北風起,北方中國沿岸冷水團會下至本海域附近。
3.潮程,從潛退潮、停潮等之基本水文、水理及生物相變化。
4.預期成果及工作項目
壹卷精彩海底珊瑚礁生態及影片及無數海底照片及少數生物樣本
整理分析三貂灣海域生物種、評估數量
永續生產力
探討此海域資源特色及問題所在︵如漁網掛住珊瑚、塑膠污染、廢土等︶等提出解決等略。
包括自然︵如崩塌、地震、颱風所造成︶因素或人為因素︵如毒魚、炸魚礁、電魚等︶更有效資源管理,生物資源分佈圖及監控系統之建立︵溫度、養份、浮游生物密度等︶本研究海域確實清查生物種、群聚︵生物量︶生物資源特色,從而Protect,
Preserve及Restore自然環境、生態資源。
從而擬定資源保育、海岸環境管理實施計劃。
河口流場造成底層營養鹽上升,形成浮游生物旺盛密集,魚蝦蟹貝富集。
河口生態系,在江河入海,淡水及鹹水交會處的入海口是所有生態系統中最富饒之處︵圖八︶,於此,陸地提供養,使植物滋養,以紅樹林為例,佔地表千分之四其生產力達百分之2.3,此旺盛繁殖力對海洋生物之養育來說極為重要,在漁獲量中有2/3是在河口及沼澤中渡過其生命最初及最弱時期,同時更有許多其它物種利用沿海生態系統覓食。
台灣河川眾多、雨水又多,河口生態系原本活潑,不過受上游築水庫蓄機,及河口污染,眾多漁蝦蟹貝中毒死亡,已漸失往日光彩。
宏觀台灣海域生態,在台灣東南外海︵北赤道洋流由向西轉向北處是一處重要漁場,蘊育鰻曲,遠洋洄游正鰹等︵見圖十︶。
在台灣東北角外海由澎佳嶼直到釣魚台列嶼也就是東海陸棚邊緣常有海水湧升形成湧升生態系也是重要漁場,台灣西岸海峽屬陸棚區生態系而包括澎湖群島及台灣北、東、南沿海則係珍貴的珊瑚礁生態系︵豐富的珊瑚礁生物資源使得包括鯨鯊、鯨豚類生物在珊瑚礁旁洄游覓食不忍離去,台灣眾多河流形成河口生態系︵生產力奇高︶淡水河口釣帕頭仔,大肚溪口刺網捕油魚,岸邊紅樹林生態系、西南潟湖生態系、岩礁生態系、河泥生態系和近海不論底棲、定棲或洄游生態系某種程度重疊,形成生態平衡。
台灣海域的小魚如日本鯷的生命周期如下:母魚來到淡水河口產卵,孵化成鮫仔魚苗後,小魚往北方游可能在澎湖嶼附近小魚成長,成魚後更往北東海、日本南方海域洄游,天冷時再南下台灣過冬完成沿岸洄游生命周期︵參閱英國研究北海小魚成果︶。
大型魚如鮪魚則產卵於大陸棚或遠洋無一人島岸邊︵相對較不怕人為污染︶,孵化,大洋洄游獵食中、小型魚,屬大洋洄游型。
台灣是世界上放綑仔︵以秋刀魚為餌︶釣長Albacore鰭鮪,捕獲最多的國家。
總之台灣西部海岸為大河往海之處,因此具發達的河口生態系,沼澤溼地及灘地生態,優勢生物種如文蛤、牡蠣、西施貝、血蚶及多種雙殼貝、紅尾蝦、斑節蝦、草蝦等︵ref.14︶,當然亦有草澤及一些藻類、紅樹林等基礎生產者,北部、東北部、東部、澎湖的沿岸海域內的底質大都為礁岩;形成礁岩生態系,由於綠藻、褐藻、紅藻大型藻類生長豐盛,所以多九孔、海膽等以藻類為食的經濟性海洋無脊椎生物,九孔一多亦多嗜吃九孔等螺類的龍蝦大量出現,章魚吃龍蝦、九孔、螃蟹,裸胸鯨則會吃章魚形成食物鏈。
南部恒春半島及蘭嶼、綠島、小琉球等沿海水域以珊瑚礁生態系為主,生物種歧異度大有珍貴的海洋景觀資源,海岸線外是許多仔雜魚,及其它種動物幼生的極重要孵育場,近海多矽藻、黑潮內有藍綠藻,沿岸外圍,在台灣西部、北部則是陸棚生態系,東北角及宜蘭海域則是湧升區形成特有生態系︵多苦蚵仔、花飛鯖魚和沿岸連成一氣︶,東部沿岸則受黑潮影響形成介乎大洋生態系與礁岩海岸或珊瑚礁系綜合體形成活潑生態系,南部恆春海域近岸為珊瑚礁生態外就有大降生態特色是具備熱帶海域生物種的特徵,生物種最多︵ref.14
P.21︶。
南方黑鮪的告白
為了游泳而生 BorntoSwim
我出生在澳大利亞西北陸棚區,我是媽媽產下一千五百萬個卵中倖存的兩個之一,一出生我的命運就決定了,我終生每一秒鐘都游我自己身體長度一五○公分,即使睡夢中,我仍在游泳,我比水重,如果我停止游泳,我會下沉,我每天須吃體重5%的食物量,我是老練的掠食者,聽力佳,視力像鷹具立體感,我可以活到二十歲,重二○○公斤,我的生命是一趙大的迴游遷移冒險,從一歲開始。
註:這種鮪魚經濟價值高,釣上一尾就相當於賺一部汽車。
台灣漁民鮪釣的目標。
六、浪花不再美麗,海角樂園正遭糟蹋、摧殘有良知的台灣人,您在何方?能袖手旁觀嗎?
就在您看本文的時候,在台北縣貢寮鄉石碇溪入海口邊,也就是大眾熟知的鹽寮海洋公園沙灘緊鄰的漁蝕平台上正被擺下龐大眾多的水泥消波塊開挖海蝕平台,野蠻的中華民國外來政權在此構築重件碼頭準備兩年後迎接從日本來的核四機組,反應爐體︵兩個︶同時興建冷卻水入水口,就在同地點,一八九五年日本鬼子登陸台灣殖民台灣五十年,這裡的工地位置正是海洋生態裡最珍貴的河口地區、珊瑚礁、眾多現生珊瑚的珊瑚礁生態區,旁邊又有沙質底,沙、礁混合區最佳生態區,又是台灣東北角三貂灣的最底部、最安全、生態最敏感區,透明或是半透明,蟹苗、蝦苗、鰻苗各種魚苗︵ref.13︶在此成長,這地區也是頭足類下卵繁殖區,眾多海洋生物育嬰區,是最重要的海洋資源保育區,無視眾多,數不盡海洋生物的哀號,野蠻政權在一九九八年國際海洋年進行地球海洋生態保育最可恥的一頁屠殺三貂灣,數不盡的海洋生物︵可笑的是,令人不恥的是一批御用妱妓型的所謂生物學者正在此時,以民脂民膏進行生物多樣化前瞻研討會︶。
九月十七日NGO在澳底開反核會議,我怒斥澳底反核自救會幹部為何沒抗爭到底?吳文通前會長向我解釋,K黨用的體制暴力,以五○○萬設監控錄影來收錄反對施工人士形影,當地確實有人到施工海濱抗議、責罵施工人員,不過卻被提報流氓,K黨動用﹁公權力﹂打壓當地反核人士,私下派出九份一帶天道盟黑道來對反核人士施以暴力、脅迫、毆打,另一方面讓前反核會長包工程,工程又由黑、白,包括警察局來撐腰,軟硬兼施下,澳底反核自救會因此一敗塗地,環盟總會也該被譴責完全失職,如果核四可以順利施工,屠殺台灣東北角最珍貴海陸資源,所有環保團體應該關門,而所謂環保人士應切腹自殺為保育理念無法實踐,愧對自己良知、負責。
七、浪花不再美麗─台灣海洋生態元兇大敵
1.國營台電的核一、二、三廠及施工中的核四廠:42℃熱廢水,包括放射性核種及各式毒水,摧毀、屠殺萬里灣、南灣整個海洋生態變成死亡海灣,產生秘雕魚,核污染Deep
Impact無法挽回生態浩劫。
長半衰期核種影響久遠。
2.內政部營建署在淡水河口精彩生態區築堤填海,毀滅世界新品種的小章魚(ref)。
2-1.闕姓漁業主管為工程佣金在台灣沿岸濫建漁港,至少有五個以上漁港完工後就淤沙不能泊船,同時破壞海岸,海灣漁群繁衍、孵育、覓食、生態敏感區。
2-5.環保署發表台灣南部海域受銅、汞、鋅、鎘等重金屬嚴重污染高達標準數十倍,新竹科學園區乃至各種工業廢水︵如二位溪燒廢五金︶毒害生態。
3.官、民代、商人勾結,花蓮、台東台十一線公路廢土未處理造成活埋珊瑚慘劇,事先缺乏環境生態和景觀規劃,不知道海底珊瑚之存在,造成嚴重破壞。
4.人民無知、貪婪、掠奪、搶劫、破壞、用電、用氰化物、用炸藥去傷害海洋生物及其棲地,中國漁民用滾輪拖網破壞珊瑚礁海底棲地,內外夾攻,生靈塗炭。
5.對海岸海埔地過度開發,三萬八千公頃海埔地工業區,破壞沿海生態環境,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海洋。
6.垃圾掩埋場設在海邊有二十多個︵如淡水垃圾山,不可思議全不負責︶,溪邊五十多個,污水終將污染海域。
7.垃圾漂流至日本九州,引發日方抗議,國際糾紛。
填海造陸,為了養殖或工業用途,超抽地下水,海岸下陷,超抽岸砂造成地層不穩下陷。
不明白海象,加劇海岸淤積、侵蝕或土地流失︵凸堤效應︶,在沙灘造地使自然海岸消失。
8.過度捕魚,用草蓆捕飛魚卵,冬季捕烏魚︵帶卵︶,捕鮫仔蹧蹋海洋生物資源。
9.廢土問題,工程棄土,清港底廢土沒善加處理,造成海水混濁生態敗壞。
10.河口污染,沼澤被填平。
11.一九九八年九月一日澎湖防衛司令部以火炮實彈射擊澎湖離島沿岸海域,預計下次定期在屏東海域實施榴彈炮射擊,台東、新竹海域也經常實彈演習︵官方合法炸魚破壞棲地︶。
12.北海岸、東海岸,兩岸到處是消波塊。
消波塊霸佔自然海岸︵數以千億計的消波塊利益那裡去?︶
13.最近有調查報告︵ref.8︶指出澎湖海域珊瑚礁體檢即使深達十公尺、龍蝦、石斑、大法螺等可食用的經濟生物幾乎等於零,珊瑚礁協會在去年一九九七在方力行︵ref.8︶教授任總指揮下對台灣分六區作體檢為期三個月,報告指出人為因素迫害下這群在海底生物受傷嚴重以一九七六年為基準,一九九七珊瑚礁已破壞小琉球達60~80%,東北海域30~50%,墾丁30~50%,澎湖30~40%,海底垃圾比珊瑚多,共生魚貝幾乎全被吃下肚,陸地施工,水土保持不久,棄土又造成海洋混濁,珊瑚窒息。
14.污染源沿海擴散,由范光龍的研究結果:台灣沿海潮流以半日潮為主,完成一次漲、落潮須時十二時二十五分,換言之,潮流流向每六小時十二分改變一次,而近岸潮流的流向一般與海岸線平行,這種特性造成沿海污染物質在岸邊往返而流,較不易擴散遠去,︵加以海水和河水組成不同易形成鋒面,不易均勻混合︶,台灣沿海潮流流連一般為20~30cm/sec,如有污水自一河川排入海,則污水主要涵蓋在河口左、右各五公里,一共十公里,離岸二~三公里的海域。
台灣過度開發的海岸,從金瓜石︵神污染、硫砷銅礦渣天然風化、酸礦排水造成︶,澳底,協和火力電廠、核一、核二廠、淡海新市鎮築堤填海、八里海洋放流管、淡水第二商港、林口火力發電廠、桃園觀塘、大潭工業區、新竹香山工業區、苗栗電廠、苗栗工業區、通霄電廠、台中海渡電廠、台中港、台中電廠、彰濱工業區、雲林離島工業區、嘉義鰲鼓工業區、台南濱南工業區、安平港、沿海遊樂區、高雄興達電廠、興達港、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左營港、左營海洋放流港、高雄港、中洲海洋放流管、南星計劃、大林電廠、大林浦海洋放流管、台東、花蓮海岸消波塊,再加上夾雜其間百餘人工漁港,找不到自然海岸與完整海洋生態,無怪乎,浪花不再美麗。
海岸地區陸續出現與環境不相容的土地利用開發計劃,干擾甚至不列回復的徹底摧毀脆弱敏感的生態地帶,造成海洋資源永久喪失。
台灣漁域受污染物質侵入的途徑如下:
直接放流管排水口,河川輸入,以船運輸入,近海的污泥及工業廢棄物海拋,疏濬挖起的泥土,近海工業活動︵如探石油︶及意外,雨水帶下落塵︵及溶解氣體︶,地下水滲入,暴風雨的逕流。
海洋的污染物主要為:無機顆粒︵如碎岩屑、氣化鐵等︶營養鹽及有機質、微生物、石油、放射性核種、重金屬、多環芳香族碳氫物等。
八、救贖與對策,明瞭海洋生態的脆弱與極易遭毀壞
台灣尚無完整的、系統化的海洋環境生物種,豐富度均度量基本資料庫,現況不明瞭,當然無法劃設敏感區,進行保育計劃,對攸關台灣重要海洋資源生物種的生命週期洄游途徑,繁衍方式、條件、餌料棲息區、覓食區等生態習性乃至進一步生理方面研究不多。
應以立法,嚴格執行海岸、近海生態保育,期能保護、保存及回復、復育自然生態環境及自然棲地,應確實清查海岸,近海生物區域的環境特性,促成生物多樣性及自然美質。
因應之道,基本認知,海洋生態保育對策是知識密集必須經長期觀察累積基礎知識,調查、分析,以求明白回復力,彈力多次……。
應由中央政府主導海域彊界廣大,應顧及游憩需求,應以
續理念配合國際潮流保護維生系統包括海岸濕地、河口、珊瑚礁環境應確立具體之經營管理政。
台灣尚無海洋法,尚無海岸法,無法源,也無專屬機關主管︵如尚無海洋廳︶,海洋、海岸是棄嬰,沒人疼愛保護。
過去戒嚴時期,長期海禁,嚴禁私自前往海邊,親近海域︵有人因此被開槍射殺︶,造成人民與海的疏離,重建海洋文化,在每個人心中埋下生態保育的種子須從啟蒙、認知、接觸、感動烙印
、到實踐……。
教育、媒體、宗教……。
國民黨官商勾結、黑金橫行,新黨沒本土意識不會真正關懷台灣區域性海洋生態,其它在野黨制衡無力,政治黑暗,唯有靠人民普遍覺醒,趕上世上保育潮流。
人類依附自然︵海洋︶而活,與自然和諧,與海洋生物共存共榮,台灣才能進入文明國家之列。
尊重海洋生物的生命的台灣本土保育文化尚待建構!
未來台灣海洋保育策略應涵蓋:
1.為了維繫海洋生物的生命及存活,必須維持較佳的海水水質。
2.永續生態體系的維護,如不可以銅毒死海藻,不可在孵育區撈捕鮫仔;成魚、蝦、貝之捕捉須避開繁殖季節。
3.永續的收成捕捉海洋生物資源,不可過量,資源管理規劃須以永續理念為基準,隨時作科學評估每單位努力捕捉量是否下降,進行漁獲管理。
4.海洋多重使用的整合,避免衝突。
如捕魚和船運運輸。
5.加強海岸管理、規劃、污染防治。
6.加強環境教育、海洋保育、公共意識之覺醒。
7.尊重地方自主及非政府組織參予決策。
1.林幸助1998,海洋沿岸生態系
2.湯麗明譯PeterWeber原著,細看海岸︵ItComesdowntotwocoasts︶看守世界
,19943/4月號第七卷第二號Page20~39
3.SueWells&NickHannaTheGreenPeaceBookofcoralReefs(1992)Page20
4.程一駿,一九九八年八月廿五日中時晚報十五版
5.俞何興,地質,Page47~68No.1-17、No.1-21997
6.周蓮香,自由時報,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四日第五頁
7.戴昌鳳,珊瑚海洋公園,科學月刊第二十卷第八期,P.592
8.陳昭倫,中央研究院,一九九八
方力行,中時晚報,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四日第六版
9.CarolMLalliandTimothyRParsonsBiologicalOceanograpl:AnIntroductionP.119
10.徐鐵良(1962)AStndyonthecoastalGeomorpholosyofTaiwan
TheProceedinssofthegeologicalSocietyofChina,No.5P.29~45
11.張長義,﹁海岸名機﹂─台灣海岸地區環境問題,P.321998,晨星出版社發行
12.方榮爵,大自然的孩子︵一九九八年五月號第十四期第一頁︶
13.楊肇岳,﹁海洋危機﹂生態破壞與海洋污染,P107
14.張崑雄,台灣海岸生態與生產力及評價,工程環境特刊第五號,1993
P.1~48
延伸文章資訊
- 1台灣海洋環境情勢與優先發展順序分析@ 小水滴的海洋世界
海洋不但幅員遼闊廣闊,總體面積也達到十三億立方公里。蘊藏豐富的生物資源及非生物資源,也提供難以計數的功能與潛在利益。台灣因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千餘 ...
- 2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TAMEE - 首頁| Facebook
向海致敬, 在人們心中植入更多海洋DNA, 讓人們學習謙卑尊重的探索自然。 生命只有走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待出來的輝煌! 11289 臺北市臺北市北投區致遠一路二段111巷5 ...
- 3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TAMEE - Home | Facebook
請支持定期定額捐款,這是NGO穩定持續服務的命脈: https://reurl.cc/EzvZmA. ATM轉帳捐款戶名:社團法人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銀行:華南商業銀行石牌分行(008)
- 4海洋危機 - 公共電視
台灣白海豚是台灣特有亞種、極度瀕危的海洋哺乳動物,目前的族群數量,約僅存70-80隻。長期來,被海洋生態學者視為海岸河口生態環境的指標性生物,如果台灣西部海岸的 ...
- 5國內海洋生物多樣性現況與問題
台灣屬於高度開發人口密集的中小型島嶼,周遭又具有多種海域. 生態環境,其中,又以漁業資源有關的漁獲量與棲地、沿岸的珊瑚礁、紅樹林、. 河口、潟湖生態區的減損與變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