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也有阿拉丁神燈? 15世紀中國與伊斯蘭文化交流 - 聯合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北故宮於10月26日推出了名為【航向天方: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印象】的特展,主旨在探討西元15世紀明代中國和伊斯蘭世界雙向的藝術影響。

快訊 被里長害慘?張惠妹小巨蛋演唱會恐成絕響經紀人這樣說 19:44 udn 雜誌 閱讀藝文 明朝也有阿拉丁神燈?15世紀中國與伊斯蘭文化交流 2022-01-1809:17 聯合新聞網/ CANS藝術新聞 【航向天方: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印象】特展現場 台北故宮【航向天方】呈現15世紀中國與伊斯蘭文化交流 江瑄/綜合報導 台北故宮/圖版提供 台北故宮於10月26日推出了名為【航向天方: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印象】的特展,主旨在探討西元15世紀明代中國和伊斯蘭世界雙向的藝術影響。

本展覽為一次難得的跨單位聯合策展,並由6位專家擔任策展人,包括:余佩瑾副院長;器物處黃蘭茵助理研究員、胡櫨文助理研究員;書畫文獻處邱士華副研究員、許媛婷副研究員以及南院處朱龍興助理研究員。

【航向天方】展期將持續至1月26日。

是次展名【航向天方】簡而言之為「乘船至麥加」,「天方」是指現今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台北故宮以文化交流的角度,邀請觀眾跟著鄭和(1371-1433)的船隊一同穿越回600年前,透過航經過不同國家,體驗多種風俗民情與特色,同時也回過頭思考故宮文物背後可能蘊含的交流故事。

展覽分為4個單元:「尋找麒麟」、「天方潮流」、「天方影響」、「餘波盪漾」。

透過船隊翻譯官馬歡的著作《瀛涯勝覽》,可以了解船隊沿途經過許多信仰回教的國家,而在船隊結束航程後,這股濃濃的伊斯蘭風情仍瀰漫於15世紀,副標才定為伊斯蘭的印象。

這次展出了寶貴的第一手見聞和史料,而贈送的「外交禮品」更直接促成了本次展覽呈現的藝術交流。

【航向天方: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印象】特展現場 明朝與帖木兒王朝的交流起源 展覽由重量級作品〈明成祖坐像〉、〈宮城圖〉為展覽揭開序幕,並為主題展覽的時間和範圍定了調,時間是西元15世紀初,範圍是菁英階層的奢侈器物。

這一時期的確是穆斯林的文化和審美在蒙元時期以外,對中國宮廷中的奢侈品產生影響最強、最明顯的時期。

由明成祖也就是永樂皇帝,可說是鄭和下西洋的關鍵人物,所以台北故宮將這件作品放在展場的首位,此展件為他45歲時的肖像,此時的明成祖正值意氣風時期,鬍子有如龍鬚般精神。

書畫文獻處邱士華副研究員表示:「這次新製作的展櫃能讓觀眾非常貼近原作,距離不超過30公分,畫像中明成祖身著龍袍上描金的龍紋以及腰帶上的寶石,透過這次展覽鉅細彌遺的呈現。

」 明成祖坐像 明成祖坐像 這個單元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明人瑞應圖〉,長卷分為5段,其中包含了:白象、黃河清、麒麟、白鹿、嘉永賦…等瑞物和瑞象,中國人深信在德性、仁政的時代中,才有瑞物出現。

其中呈現的一段圖像記錄了榜葛拉國(孟加拉)身穿穆斯林服飾、頭戴纏頭巾的使節著一頭長頸鹿,獻給永樂皇帝,當時文人曾棨還做了一首瑞應麒麟歌。

最有趣的部分則是在「麒麟」的稱呼之前,漢文記載中對這種長脖子動物的稱呼其實一直是「祖刺法」、「徂蠟」之類的音譯詞,也就是英文中的「giraffe」,它們都來自阿拉伯文的稱呼「zarafah」。

此展件雖然不是明代後期所生產類似蘇州片的作品,圖像與文本反應出當時消費者對的永樂皇帝朝代的強盛、國威遠佈,廣受後人喜愛,所以才重新再繪製一次。

明人瑞應圖(局部) 明人瑞應圖(局部) 除了長頸鹿之外,獅子也不屬於中國原產的瑞獸,〈明人畫狻猊圖〉中一隻超級大的獅子,在展場中氣勢領然。

「狻猊」這詞源自印度或伊朗傳入中國。

從畫面中可見這隻獅子頭部鬃毛整齊,特別是耳朵旁的鬃毛如辮子般柔順垂下,南院處朱龍興助理研究員進而說明:「主人對能讓寵物美觀的裝飾,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像是〈唐明皇幸蜀圖〉中唐玄宗騎的三鬃馬可發現,為了顯示這隻御騎的不同,會特別幫牠做毛髮的梳理與打扮。

比較特別的是,這隻獅子毛髮呈整齊的螺旋狀,與國立東京博物館所收藏的周全〈獅子圖〉殊途同歸。

」展場中還有另外幾件與〈明人畫狻猊圖〉相呼應的展件:〈明官窯青花獅子腹碗〉、〈越南青花雙獅紋軍持〉、〈越南青花加彩獅戲大盤〉以及〈明宣德青花獅子盤〉、巨型的〈雙獅戲球紋平毯〉及在掐絲琺瑯器上也有獅子裝飾…等。

明人畫狻猊圖 明人畫狻猊圖 此外,台北故宮更陳列了鄭和船隊中的隨行者費信、馬歡等人的著作,以及陳誠走陸路出訪帖木兒王朝的記載。

這些著作,例如《星槎勝覽》、《瀛涯勝覽》、《西域番國志》等早已經是中外交通史方面的必讀名著。

其實單是從鄭和、費信、馬歡這些個人的穆斯林身份背景中,已經可以一瞥中國和伊斯蘭世界的長久聯繫。

書畫文獻處許媛婷副研究員說明,費信所著的《星槎勝覽》不但記錄了船隊航程的時間與國家,更記錄下每個國家的寶物,如:「佐法兒國」(阿曼)地產祖刺法、金錢豹、駝蹄鳥、乳香、龍涎香貨…等;而「忽魯謨斯」(伊朗)則地產金箔、寶石、獅子、駱駝、祖刺法、豹…等,最終鄭和的船隊從天方國將使者與寶物一同帶回中國,使節更進獻了獅子及麒麟給明朝朝廷作為禮物。

另外,還有阿拉伯語翻譯馬歡的著作《瀛涯勝覽》也記載了與鄭和一同下西洋時的所見所聞,在「阿丹國」(葉門)時紀錄了「麒麟前足高九尺餘,後足六尺餘。

項長頭昂,至一丈六尺。

傍耳生二短肉角,牛尾,鹿身,食粟豆餅餌。

」 明馬歡撰《瀛涯勝覽》明萬曆四十五年江西巡按陳于廷刊本 明馬歡撰《瀛涯勝覽》 明萬曆四十五年江西巡按陳于廷刊本 伊斯蘭金屬器影響明代瓷器、陶工 從蒙古人建立跨越歐亞的大帝國至中國明初,歐亞大陸各地就有了前所未有的商業交流,台北故宮以院藏青花瓷與伊斯蘭地區的圖案及器型進行對比。

在永樂和宣德時期,已模仿了中西亞當地的金屬器、玻璃器、陶器…等作品,所以生產出器型非常特殊的青花瓷,像是〈明永樂青花花卉紋大扁壺〉、〈明永樂青花波濤花卉紋扁壺〉以及〈明永樂青花纏枝花卉紋折沿洗〉皆屬於15世紀早期獨特的器型。

器物處黃蘭茵助理研究員補充道:「從一件藏於土耳其托普卡匹皇宮(TopkapiPalace)的細密畫上可見到一個有趣的景象,在畫面中的拖車裡併承當地所生產的黃銅器以和極有可能是明朝致贈給當地皇室的『外交』禮物──青花瓷。

」 明永樂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 明永樂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 其中〈明永樂青花花卉紋大扁壺〉最特別的是其器身中央海水潑濤紋飾呈外鼓形象,而器物的背面並沒有上釉,可見其胎體,同時中心內凹,本次展覽特別將這件器物擺在雙面可觀看的展櫃中,十分難得。

〈明永樂青花花卉紋大扁壺〉器型模仿自目前藏於弗瑞爾美術館(FreerGalleryofArt)一件13世紀中期的〈黃酮嵌銀扁壺〉,但中國的青花大扁壺並沒有實質上的功能。

另外,〈明永樂青花纏枝花卉紋折沿洗〉最特別的是採用了外來的鈷料「蘇麻離青」描繪纏枝花卉紋紋樣。

〈明永樂青花纏枝花卉紋折沿洗〉則可對應到FreerGalleryofArt以及大英博物館的兩件〈黃酮折沿洗〉,透過兩大博物館的館藏,能了解折沿洗通常與執壺搭配使用,而在細密畫當中,也可以看到他們成套的模樣。

明宣德青花卷草斜格網紋蓋罐 明宣德青花卷草斜格網紋蓋罐 在永樂時期的瓷器,裝飾的紋樣大部分為花卉紋,而台北故宮藏的一件明星展品〈明永樂青花人物圖如意耳扁壺〉則是以很少見的人物為主角,瓶身繪有5位胡人於遠山近景之間,從人物的面部輪廓、衣著服飾呈現異族風情,姿態與組合近似於14世紀伊斯蘭祈求乾涸泉水再度流動的畫作相當近似。

明永樂青花人物紋如意耳扁壺 明永樂青花人物紋如意耳扁壺 明十六世紀青花新月形軍持 明十六世紀青花新月形軍持 明宣德青花花卉紋燈 明宣德青花花卉紋燈 本次還展出直徑達45公分的〈明永樂青花牡丹紋盤〉及〈明永樂青花四季花卉紋蓮花式盤〉兩件碩大的器皿,這些大盤是為了符合中亞當地人飲食習慣而特製,在托普卡匹皇宮以及伊朗阿德比爾神廟(ArdebilShrine)的館藏中能見到許多如此大型的青花瓷盤。

「一件目前收藏在洛杉磯郡立博物館(LACMA)早期的細密畫〈NushirvanReceivesanEmbassyfromtheKhaqan〉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青花瓷盤與黃銅盤在宴會中被併用。

」黃蘭茵說道。

明永樂青花四季花卉紋蓮花式盤 明永樂青花四季花卉紋蓮花式盤 在展覽中,也可見到掐絲琺瑯器的身影,策展人之一的器物處胡櫨文助理研究員表示,本次【航向天方】特展於掐絲琺瑯器選件上,主要做了兩了方面的嘗試。

首先,在策展上,本次展出台北故宮較少呈現的文物-掐絲琺瑯器,且大部分的掐絲琺瑯器皆為第一次展出,在展覽前,這些器物均經過登錄保存處的專業古文物修復人員整理,讓觀眾得以看見掐絲琺瑯器的原貌;其次,則是從藝術史的角度,重新探索掐絲琺瑯在中國,得以形塑獨特風格的可能原因。

文獻中,曹昭《格古要論》稱掐絲琺瑯為「大食窑」,王佐稱,雲南人在京城燒造掐絲琺瑯器,足見源自拜占庭的掐絲琺瑯,極可能借道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

在15世紀瀰漫來自天方潮流的氛圍下,中國的掐絲琺瑯器製作迎來第一波高峰;其以藍為主的色調,與鍍金璀璨的獨特藝術風格,或許便和當時的伊斯蘭印象,有所關聯。

明十七世紀掐絲琺瑯鳳耳壺尊 明十七世紀掐絲琺瑯鳳耳壺尊 中國繪畫對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除了瓷器外,中國特有的彩色灑金箋紙也是15世紀的外交品項,這種高級紙品也隨著外交、商業交流進入到了伊斯蘭世界,成為抄寫古蘭經的用紙。

一件限展42天的國寶──黃庭堅〈書自松風閣詩〉,其引首為藍色灑金的箋紙,上面描繪了細膩的折枝花鳥圖案,也是這次展覽的焦點之一。

台北故宮書畫文獻處在2018年前推出了【宋代花箋特展】開啟了研究員對作品物質性更大的興趣。

黃蘭茵表示:「當我在搜集瓷器相關資料時發現,像是:折枝花鳥、遠山近景中有些小樹叢點綴…等,這些題材往往會在不同媒介上看到,而這種彩色的箋紙與紋樣,而在中西亞的《古蘭經》或詩集上面不管是山水、花鳥、瓜果、折枝花卉,這些圖案可以跟中國的彩色箋紙完全的做對照!」此外,更有4件古蘭經扉頁(輸出品)由莫斯科馬爾加尼基金會(MardjaniFoundation)無償提供於此次展出。

目前存世的明紙手抄古蘭經大約有五本,都是這個時期交流的產物。

邱士華說道:「透過〈書自松風閣詩〉的彩色灑金箋紙與《古蘭經》的內頁不謀而合後,於是更好奇15世紀還有沒有什麼描金、灑金箋或是色彩繽紛的文獻作品呢?經過了同仁的大查察,發現了16世紀的《御製金錄大齋章表一冊》,翻開來雖然沒有圖案描繪,但灑金箋跟大小與《古蘭經》很近,於是挑了其中7個頁面展出,讓觀眾了解從15至16世紀中國是有製作灑金色箋紙的工藝與實力。

」 在曾代表帖木兒王朝出使北京的吉雅思丁·納卡什在日記裡,記載了中國街市上出售畫樣、描繪因果報應的故事畫本的內容。

本次展覽裡也對比了14世紀以後的波斯細密畫中石頭、雲朵的畫法和同時期中國民間繪畫技法的相似性。

另外,明代畫家沈周筆下蜷成一團的〈貓〉,和收藏於土耳其托普卡匹皇宮博物館裡的一幅貓畫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現象來自於明代皇帝繪有儒、釋、道一團和氣式的構圖,帶有吉祥的寓意,這樣的圖式在當時中國廣為流行,並隨著外交渠道流傳至波斯地區。

而在托普卡匹皇宮藏的細密畫《法提赫畫冊》〈仕女圖〉同樣受到中國影響,其中以中國宮廷御製《斷易精粹》中「五爻辛巳火」的女性形象為對照最為顯著,從服飾的顏色到形制,都與中國服飾穩合度相當高;而畫中的主人翁皆憩於榻上,坐姿非常雷同,邱士華:「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猜測,像宮廷繪製的《斷易精粹》人物形象,當時也傳到波斯地區,讓他們在繪製細密畫時,成為圖像資料庫的來源之一。

」 明沈周寫生冊貓 明沈周寫生冊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件來自美國克里福蘭美術館的〈伊朗十五世紀列王紀插畫〉(輸出品)展現了明代與伊斯蘭世界的交流頻繁,同時也回應陸路交流的歷史記載,余佩瑾副院長表示:「透過圖像,可以清楚看到有3位身著明朝官服的官員們,跪坐於波斯花園中,桌上亦擺放了包括:孔雀藍釉、青花…等不同器形或裝飾紋樣的容器,流露出濃厚的中國風格,讓我們能很具體的了解明朝與伊斯蘭世界交流狀況。

」 十六世紀末伊斯瑪爾一世敗白羊王朝軍 十六世紀末伊斯瑪爾一世敗白羊王朝軍 2022年1月號No.204合刊 中貿聖佳薛世清:2021上海歲末拍賣掐絲琺瑯器成績不俗 【故宮文物月刊】故宮的掐絲琺瑯組合器 孟加拉渡輪起火造成至少37死、百人受傷 喵星人喜歡「團成一團」?故宮沈周團貓圖有玄機 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現代藝術 2021年,蘇富比三度呈獻現代大師畢加索之經典鉅作,包括〈鬥牛士〉、〈男子半身像〉與〈抱膝女子〉三幅橫跨近二十年創作時期的精彩肖像,全數均以破億港元高價成交,屢次刷新藝術家的亞洲拍賣紀錄,引證亞洲藏家對畢翁的頂尖佳作需求強烈。

2022-03-2708:18 2022藝術市場必須面對三個趨勢 首先是往年都會在四月上旬舉行的香港蘇富比春拍,已宣佈將延到4月下旬,但這還得看香港疫情是否能控制的下來;如果疫情未見平息,按香港政府規定是無法聚會舉行拍賣的,因此這個被視為中國藝術品市場開春的第一場拍賣還得往後再延。

可見2022年開春的藝術市場仍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制約。

2022-03-2708:15 2021中國工藝品拍賣十大排行榜TOP10 回顧2021年,全球仍籠罩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下,跨國跨區域自由往來仍是關海阻隔,物流、人流依舊是各家拍賣公司難以跨越的障礙。

無法貨暢其流,加上市場預期解封後將有一波大爆發,解封前賣方心態正處保守惜售觀望,導致拍賣公司徵件困難,尤其大貨、生貨,徵集來到前所未有的艱難。

2022-03-0214:04 回顧2021年最貴的10件中國藝術品有那些? 回顧2021年,全球仍籠罩在新冠疫情下,跨國跨區域自由往來仍受封阻,物流、人流依舊是各家拍賣公司難以跨越的障礙。

但專家們都認為,疫情有望在下半年得到控制,各國將開放邊境管制,全世界將逐漸回復到疫情前的秩序。

2022-03-0214:02 2021中國陶瓷器拍賣成交十大排行榜TOP10 相較於2020年近乎行情停滯的中國陶瓷器拍賣市場,在持續受新冠疫情影響的2021年,表現出穩健的局面。

2021年的中國陶瓷器拍賣與2020年分別於北京保利誕生一件破億人民幣拍品,全球中國陶瓷器拍賣市場金字塔已從香港轉往北京。

2021年在北京保利以2.65億人民幣成交的〈清乾隆御製洋彩胭脂紅地軋道雕瓷鏤空「有鳳來儀百鳥朝鳳」圖雙螭耳大轉心瓶〉位居中國陶瓷器十大天價之首,更刷新了全球最貴中國瓷器拍賣成交紀錄! 2022-03-0214:01 明朝也有阿拉丁神燈? 台北故宮於10月26日推出了名為【航向天方: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印象】的特展,主旨在探討西元15世紀明代中國和伊斯蘭世界雙向的藝術影響。

本展覽為一次難得的跨單位聯合策展,並由6位專家擔任策展人,包括:余佩瑾副院長;器物處黃蘭茵助理研究員、胡櫨文助理研究員;書畫文獻處邱士華副研究員、許媛婷副研究員以及南院處朱龍興助理研究員。

【航向天方】展期將持續至1月26日。

2022-01-1809:17 共0則留言 規範 發布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More 《CANS藝術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以古美術為定調的專業藝術月刊,嘗試用新聞速度的節奏、深入淺出的文字來剖析藝術產業種種現況,豐富多元的資訊;廣闊的視角,充份、及時地提供給世界各地關心華人藝術的每位讀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