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諼客孟嘗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曰:“客無能也。

”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左右以告。

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

”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左右以告。

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

”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

”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

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

”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於是馮諼不復歌。

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

”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

”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馮諼曰:“願之。

”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

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

因燒其券。

民稱萬歲。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

”“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之‘視吾家所寡有者’。

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

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

”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

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

”孟嘗君不悅,曰:“諾,先生休矣!”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

”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

請為君復鑿二窟。

”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

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

齊其聞之矣。

”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齎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

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

”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先秦·佚名《馮諼客孟嘗君》馮諼客孟嘗君先秦:佚名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

”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左右以告。

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

”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

”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

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

”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於是馮諼不復歌。

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

”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

”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馮諼曰:“願之。

”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

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

因燒其券。

民稱萬歲。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

”“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之‘視吾家所寡有者’。

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

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

”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

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

”孟嘗君不悅,曰:“諾,先生休矣!”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

”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

請為君復鑿二窟。

”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

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

齊其聞之矣。

”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齎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

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

”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古文觀止,歷史,故事,寫人譯文及注釋譯文齊國有一人叫馮諼。

因為太窮而不能養活自己。

他便托人告訴孟嘗君,表示意願在他的門下寄居為食客。

孟嘗君問他有什麼擅長。

回答說沒有什麼擅長。

又問他有什麼本事?回答說也沒有什麼本事。

孟嘗君聽了後笑了笑,但還是接受了他(《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旁邊的人認為孟嘗君看不起馮諼,就讓他吃粗劣的飯菜。

(按照孟嘗君的待客慣例,門客按能力分為三等:上等(車客)出有車;中等(門下之客)食有魚;下等(草具之客)食無魚。

)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倚著柱子彈著自己的劍,唱道:“長劍我們回去吧!沒有魚吃。

”左右的人把這事告訴了孟嘗君。

孟嘗君說:“讓他吃魚,按照中等門客的生活待遇。

”又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彈著他的劍,唱道:“長劍我們回去吧!外出沒有車子。

”左右的人都取笑他,並把這件事告訴給孟嘗君。

孟嘗君說:“給他車子,按照上等門客的生活待遇。

”馮諼於是乘坐他的車,高舉著他的劍,去拜訪他的朋友,十分高興地說:“孟嘗君待我為上等門客。

”此後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長劍我們回去吧!沒有能力養家。

”此時,左右的手下都開始厭惡馮諼,認為他貪得無厭。

而孟嘗君聽說此事後問他:“馮公有親人嗎?”馮諼說:“家中有老母親。

”於是孟嘗君派人供給他母親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

於是從那之後。

馮諼不再唱歌。

後來,孟嘗君拿出記事的本子來詢問他的門客:“誰熟習會計的事?”馮諼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並簽上一個“能”字。

孟嘗君見了名字感到很驚奇,問:“這是誰呀?”左右的人說:“就是唱那‘長鋏歸來’的人。

”孟嘗君笑道:“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虧待了他,還沒見過面呢!”他立即派人請馮諼來相見,當面賠禮道:“我被瑣事搞得精疲力竭,被憂慮攪得心煩意亂;加之我懦弱無能,整天埋在國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卻並不見怪,倒願意往薛地去為我收債,是嗎?”馮諼回答道:“願意去。

”於是套好車馬,整治行裝,載上契約票據動身了。

辭行的時候馮諼問:“債收完了,買什麼回來?”孟嘗君說:“您就看我家裡缺什麼吧。

”馮諼趕著車到薛,派官吏把該還債務的百姓找來核驗契據。

核驗完畢後,他假託孟嘗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債款賞賜給欠債人,並當場把債券燒掉。

百姓都高呼“萬歲”。

馮諼趕著車,馬不停蹄,直奔齊都,清晨就求見孟嘗君。

馮諼回得如此迅速,孟嘗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見他,問道:“債都收完了嗎?怎么回得這么快?”馮諼說:“都收了。

”“買什麼回來了?”孟嘗君問。

馮諼回答道:“您曾說‘看我家缺什麼’,我私下考慮您宮中積滿珍珠寶貝,外面馬房多的是獵狗、駿馬,後庭多的是美女,您家裡所缺的只不過是‘仁義’罷了,所以我用債款為您買了‘仁義’。

”孟嘗君道:“買仁義是怎么回事?”馮諼道:“現在您不過有塊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撫愛百姓,視民如子,而用商賈之道向人民圖利,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債款賞賜給百姓,順便燒掉了契據,以至百姓歡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為您買義的方式啊。

”孟嘗君聽後很不快地說:“嗯,先生,算了吧。

”過了一年,齊閔王對孟嘗君說:“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當作我的臣子。

”孟嘗君只好到他的領地薛去。

還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攜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嘗君到來。

孟嘗君見此情景,回頭看著馮諼道:“您為我買的‘義’,今天才見到作用了。

”馮諼說:“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患,現在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高枕無憂,請讓我再去為您挖兩個洞吧。

”孟嘗君應允了,就給了五十輛車子,五百斤黃金。

馮諼往西到了魏國,他對惠王說:“現在齊國把他的大臣孟嘗君放逐到國外去,哪位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國家富庶強盛。

”於是惠王把相位空出來,把原來的相國調為上將軍,並派使者帶著千斤黃金,百輛車子去聘請孟嘗君。

馮諼先趕車回去,告誡孟嘗君說:“黃金千斤,這是很重的聘禮了;百輛車子,這算顯貴的使臣了。

齊國君臣大概聽說這事了吧。

”魏國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嘗君堅決推辭而不去魏國.齊王聽到這個訊息,君臣震恐,連忙派遣太傅帶“黃金千金、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等物,非常隆重地向孟嘗君謝罪,請孟嘗君要“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

馮諼勸孟嘗君趁機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廟於薛”。

等齊國的宗廟在薛地落成後,馮諼向孟嘗君報告說:“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戰國策·齊策》)自從齊泯王罷免了孟嘗君的相位後,門下食客多離他而去。

孟嘗君恢復相位後,馮諼策馬前去迎接,其他門客都未到。

孟嘗君感慨地對馮諼說,自己一生好客,對待客人從來不敢有所閃失,而他們見我被罷官,卻都離我而去了。

今仰賴馮諼先生得以恢復相位,門客還有什麼臉面再見我呢?我如果再見到他們,“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馮諼聽了忙下馬向孟嘗君叩頭,孟嘗君急下馬制止,問他是否是替其他的門客謝罪。

馮諼說,不是。

而是為“君之言失”。

他說,任何事物發展都有自身的規律,像有生命的東西一定會死亡一樣,這是一種必然規律;“富貴多士,貧賤寡友”,這也是一種規律。

趕集上市的人,清晨時都急急地趕往集市;但到日落時,人們就是經過集市,也只是甩著膀子走過去,看也不看一眼。

他們不是愛好清晨,厭惡傍晚,而是因為傍晚時分,希望得到的東西,在那兒已經沒有了。

您失去相位,賓客自然都離去了,您不應該因此埋怨士人,希望孟嘗君能夠“遇客如故”。

孟嘗君非常感激馮諼的提醒,於是再次拜謝並接受了馮諼的建議,“敬從命矣,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史記·孟嘗君列傳》)馮諼有超人的智慧,極具戰略眼光。

他抱著對孟嘗君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為孟嘗君政治地位的穩定出謀劃策。

在孟嘗君做齊國相國的幾十年時間裡,“無纖介之禍”(《戰國策·齊策》),是與馮諼的精心謀劃分不開的。

注釋馮諼(xuān宣),齊國遊說之士。

諼,一作“煖”,《史記》又作“驩”,音皆同。

客,做門客。

孟嘗君,齊國貴族,姓田名文,齊閔王時為相。

其父田嬰在齊宣王時為相,並受封於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之說。

田嬰死後,田文襲封地,封號為孟嘗君。

孟嘗君好養士,據說有門客三千,成為以養士而著稱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其中還有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

存,生存,生活。

屬(zhǔ主),通"囑",囑咐。

寄食門下,在孟嘗君門下作食客。

好(hào耗),愛好,擅長,喜好。

諾,答應聲。

以,因為,因為孟嘗君的態度而輕視馮諼。

能,才能,本事。

賤,輕視,看不起。

食(sì四),通飼,給人吃。

草具,粗劣的飯菜。

具,供置,也能作酒肴。

居有頃,過了不久。

鋏(jiá夾),劍。

歸來,離開,回來。

乎,語氣詞。

比,和……一樣,等同於。

為之駕,為他配車。

揭,舉。

過,拜訪。

客我,待我以客,厚待我。

即把我當上等門客看待。

歸來,回去。

彈,敲打。

無以為家,沒有能力養家。

惡(wù物),討厭。

給(jǐ己),供給。

出記,出了一個文告。

記,賬冊,古代一種公文文種。

計會(kuài),會計。

習,熟悉。

責,同”債“。

債的本字。

署,署名,簽名。

(可見"記"不能作帳冊,而當做告示。

)負,辜負,對不住。

實際意思是沒有發現它的才幹。

謝,道歉。

倦於事,忙於事務,疲勞不堪。

憒(kuì)於憂,憂愁思慮太多,心思煩亂。

憒,同“潰”,亂。

懧愚,懦弱無能。

懧,nuò同懦。

沉,沉浸,埋頭於。

開罪,得罪。

不羞,不以為羞。

約車治裝,準備車馬、整理行裝。

約,纏束,約車即套車。

券契,債契。

債務關係人雙方各持一半為憑。

古時契約寫在竹簡或木簡上,分兩半,驗證時,合起來查對,故後有合券之說。

市,買。

反,同”返“,返回。

寡有,沒有。

驅,趕著車。

之,往。

當償者:應當還債的人。

合券,驗合債券。

可知前面應解為“債務契約”。

古代契約分為兩半,立約雙方各執其一。

矯命,假託(孟嘗君)命令。

按:此節描述《史記》更合情理。

疾,迅速。

晨而求見:“見”讀音xiàn,謁見。

下陳,堂下,後室。

區區,少,小,此亦隱指放債之利。

拊愛,愛撫。

拊,同“撫”,撫育,撫慰。

子其民,視民如子。

賈,做買賣。

賈(gǔ)利之,做買賣獲利。

(不必視為名詞作商人解。

)說,通“悅”。

休矣,算了吧。

後期年,一周年之後。

期(jī)年,整整一年。

齊王,齊湣王。

《史記·孟嘗君列傳》:“齊(湣)王惑於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各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遂廢孟嘗君。

”所謂“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是託詞。

就國,回自己的封地。

國,指孟嘗君的封地薛。

顧,回顧,旁顧。

乘shèng,古代四馬一車為一乘,亦可泛指車。

窟,洞。

梁,大梁,魏的國都。

惠王,梁惠王,魏武侯之子。

放,放逐。

虛上位,把上位(宰相之位)空出來。

先驅,驅車在前。

重幣,貴重的財物禮品。

顯使,地位顯要的使臣。

三反,先後多次往返。

反,同“返”。

固辭,堅決辭謝。

太傅,官名,為輔弼國君之官。

掌制定頒行禮法。

齎jī,帶著,抱著文車,文飾華美的車輛。

駟,四馬駕的車,比較:乘不一定是四馬,駟一定是四馬。

服劍,佩劍。

不祥,意為糊塗。

一說不善,沒有福氣。

封書,寫信,古代書信用封泥加印,故曰封書。

謝,賠禮道歉。

不祥,通詳,審慎,不詳即失察。

被,遭受。

被(pī)於宗廟之祟,遭受祖宗神靈降下的災禍。

被,同“披”,遭受。

沉於諂諛(chǎnyú)之臣,被阿諛奉承的奸臣所迷惑。

不足為,不值得你看重並輔助。

一說無所作為。

顧,顧念。

姑,姑且。

萬人,指全國百姓。

纖介,介同芥,纖絲與草籽,比喻極微小。

文言現象判斷句1)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2)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3)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

4)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省略句1)願寄食(於)門下2)左右以(之)告(之)3)乃有意欲為(吾)收責於薛乎?”4)君(於)道中。

5)以(之)何市而反?倒裝句賓語前置1)貧乏不能自存2)客何好客何能3)以何市而反狀語後置1)願寄食門下2)食以草具3)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4)迎君道中5)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定語後置1)齊人有馮諼者2)使吏召諸民當償者3)諸侯先迎之者猜您喜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

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

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

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

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謹食之,時而獻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饑渴而頓踣一作:餓渴)——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說》捕蛇者說唐代:柳宗元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展開閱讀全文∨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

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

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

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

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謹食之,時而獻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饑渴而頓踣一作:餓渴)▲古文觀止,生活,賦稅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

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

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聖人而已矣。

”學聖人,則其師若友,必學聖人者。

聖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似也適然。

予在淮南,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

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懷友》一首遺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後已。

正之蓋亦常云爾。

夫安驅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於其堂,舍二賢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願從事於左右焉爾。

輔而進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會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雲。

——宋代·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同學一首別子固宋代:王安石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

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

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聖人而已矣。

”學聖人,則其師若友,必學聖人者。

聖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展開閱讀全文∨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

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

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聖人而已矣。

”學聖人,則其師若友,必學聖人者。

聖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似也適然。

予在淮南,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

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懷友》一首遺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後已。

正之蓋亦常云爾。

夫安驅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於其堂,舍二賢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願從事於左右焉爾。

輔而進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會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雲。

▲古文觀止,贈別,友情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

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

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bēi)田,或翔於雲表;暮則傃東山而歸。

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於斯亭而樂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

《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詩》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蓋其為物,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

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

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閒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

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

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

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屨,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餘以汝飽。

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豐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記《放鶴亭記》。

——宋代·蘇軾《放鶴亭記》放鶴亭記宋代:蘇軾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

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

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展開閱讀全文∨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

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

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bēi)田,或翔於雲表;暮則傃東山而歸。

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於斯亭而樂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

《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詩》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蓋其為物,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

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

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閒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

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

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

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屨,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餘以汝飽。

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豐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記《放鶴亭記》。

▲古文觀止,隱逸,生活類型:寫景詠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寫雨寫雪寫風寫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樹月亮山水寫山寫水長江黃河兒童寫鳥寫馬田園邊塞地名抒情愛國離別送別思鄉思念愛情勵志哲理閨怨悼亡寫人老師母親友情戰爭讀書惜時婉約豪放詩經民謠節日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憂國憂民詠史懷古宋詞精選詞牌大全古文觀止國小古詩國中古詩高中古詩國小文言文國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詩十九首唐詩三百首古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作者:李白杜甫蘇軾王維杜牧陸游元稹李煜岑參韓愈齊己賈島曹操柳永李賀張籍曹植皎然孟郊貫休許渾羅隱張祜王建韋莊王勃姚合晏殊盧綸岳飛屈原錢起韓偓朱熹高適方乾秦觀李嶠趙嘏鄭谷賀鑄張說張炎程垓白居易辛棄疾李清照劉禹錫李商隱陶淵明孟浩然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韋應物劉長卿溫庭筠王昌齡陸龜蒙楊萬里諸葛亮范仲淹杜荀鶴周邦彥晏幾道皮日休吳文英馬致遠權德輿皇甫冉左丘明劉辰翁黃庭堅趙長卿張九齡戴叔倫卓文君周敦頤司馬遷納蘭性德朝代: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形式:詩詞曲文言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