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期臺灣武裝抗日事件之研究-以西來庵事件為探討主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閱讀過所有相關資料之後,捨棄其中所含的宗教信仰部分,決定將西來庵事件的領導者之目的, ... 論文名稱: 日據時期臺灣武裝抗日事件之研究-以西來庵事件為探討主題.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59.65.11.210)您好!臺灣時間:2022/10/1112:47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蘇乃加研究生(外文):SUNAIJIA論文名稱:日據時期臺灣武裝抗日事件之研究-以西來庵事件為探討主題論文名稱(外文):AnalysearevolutioninJapan''ssettlementperiodofTaiwan--focusonXILAIANrevolution指導教授:徐興慶指導教授(外文):XUXINGQING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系所名稱:日本研究所學門:人文學門學類:外國語文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2畢業學年度:90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98中文關鍵詞:西來庵事件、吧事件、余清芳、羅俊、江定、蘇有志外文關鍵詞:XILAIANrevolution、TAMAIrevolution、YUQINGFANG、LUOJUN、JIANGDING、SUYOUZHI相關次數:
被引用:10點閱:4251評分:下載:445書目收藏:5
研究動機進了研究所之後,才發現自己對日據時代的了解遠不及中國歷史,因而對日據時期產生興趣。
之所以選定此研究課題,乃是因為事件人物之中,有本人之高曾祖父的參與,並在親眼見過後人為其建立的銅像之後,故而決定以此題目作為研究課題。
在進行資料蒐集之前,手中有關蘇有志的相關記載,僅限於虎頭埤風景區內紀念銅像上之記載,以及日據時期的戶籍謄本。
後經不斷蒐集的結果,陸陸續續發現許多與蘇有志相關的紀錄,但都僅限於其家產之多寡。
家族中原有之第一手資料,自家中大家長交至連戰手中之後再無下文,實為可惜,不過經由實地探訪蘇家古厝(新化老街),以及新化文史工作室、現任西來庵理事的協助之下,得以探知一二。
蘇有志為本論文的最初研究動機,為了能夠更加了解蘇有志,開始動手搜尋任何有關西來庵事件的相關書籍。
在閱讀過所有相關資料之後,捨棄其中所含的宗教信仰部分,決定將西來庵事件的領導者之目的,及蘇有志的參與意圖作為主要探討主題。
研究目的在閱讀臺灣總督府的官方資料及臺灣人對於西來庵事件的研究之後,本人對於余清芳等人的起義目的產生疑惑。
在臺灣總督府的紀錄當中,不消說,自然對余清芳等人冠以匪徒的身分,不僅如此,當時的新聞記事亦是如此稱之。
至於臺灣人的研究部分,除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忠實呈現的《余清芳革命案全檔》的內容之外,最早對西來庵事件有所紀錄的是,民間的有心人士以小說的方式來呈現,後來較為正式的研究,僅針對武裝抗日的型態轉變、或是西來庵事件的歷史意義進行評論。
較為特殊的研究報告則是針對西來庵事件中的宗教信仰部分中的鸞堂進行研究。
至今尚未有針對起義目的進行的研究。
最初令人產生疑惑的部分在於臺灣總督府的紀錄與臺灣人所進行的研究之結論導向不同,當然這是意料中的結果,不過,在審視臨時法院的審問紀錄後,以及最後執行死刑時,余清芳等人所呈現的情形,不禁令人懷疑余清芳矛盾行為。
加上事件中摻雜過多宗教迷信色彩,與利益分享、大中國情懷,使得事件的目的被模糊,僅因為其驅逐日本人的最終意圖,所以許多研究報告毫不考慮的將其列入烈士名冊中。
蘇有志的身分更是令人起疑。
蘇有志不僅在新化地區負有名望,家產之可觀至今仍為當地人所津津樂道。
對於其為人,家族中並未有人知曉,其餘在地方文史工作室中的紀錄,則說明其為人樂善好施等。
至於在西來庵事件中的評語,反而不如描述家產的內容。
站在商人的立場,加之其配有紳章之身分,以及曾經擔任台南廳參事的資歷,何以需要反抗日本人?因為在西來庵事件中超過90﹪的參與者,其職業為農民,不如蘇有志容易生活。
以一個商人的立場,不作賠本生意,而所有資料指出蘇有志參與事件的原因是為了對日本人進行報復,曾有日本人以東新股份騙取蘇有志不少家產,因此蘇有志從此對日本人心懷不滿。
簡單的說,蘇有志僅是為了報復,而不是為了所謂的民族思想,也就是個人利益。
是否真是如此?此亦為本論文的研究目的之一。
過程及內容研究的過程分為兩個部分進行,一項為文書紀錄的再審視,另一項則是實地至南部蒐集資料。
文書紀錄的部分最主要仍是以臺灣總督府的官方紀錄為主,雖不是最客觀的資料,但經過重新審視,仍可獲得新資訊。
實地進行探查的部分,則是現今的新化、玉井,及左鎮地區。
內容的部分首先係將事件之緣起經緯作一完整交代,以釐清事件人物的舉足輕重,隨後提出的兩場主要戰役,則是致使日軍、警屠殺臺灣人民的導火線。
第二章的搜捕行動則是為表明當時事件的影響範圍,以及日軍、警所採取的激烈手段。
第三章所提到的審判情形與結果,則顯示西來庵事件在當時日本國內也曾引起輿論風暴,最後還需利用大正天皇的登基進行大赦,以及至今討論武裝抗日事件時,必定提到西來庵事件的原因。
第四章則將西來庵的歷史定位作一重新詮釋。
最後是整體結論與年表。
結論與特色在結論的部分,並非完全否定余清芳等人的民族意識與起義目的,但是因為其以利益分享作為號召,以及宗教色彩過濃,完全模糊目的焦點,加上所欲建立之「大明慈悲國」的背後思想,仍未脫離大中國意識,與最初日本接收臺灣時的「臺灣民主國」的時代背景意義已完全不同,所以將余清芳稱為烈士,仍需斟酌。
至於蘇有志的意圖,檢視過其紳章身分後,以及曾為台南首富的地位,加之報復日本人心態,本人不認為蘇有志懷有民族意識,而是將此事件視為一筆生意,想藉此分享利益。
且蘇有志在起訴紀錄中的表現不如羅俊被捕的反抗神情,僅是一味的否認,更加令人懷疑參與事件之目的。
羅俊被捕時,身上之祈禱文雖然顯示其迷信宗教的力量,但仍表現出為臺灣人民爭取利益的強烈意識。
蘇有志的表現則完全與之相反。
因此認定蘇有志的動機與目的乃為個人私利著想,較之余清芳更不似抗日烈士。
其實整起事件在臺灣史上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代表了生活困難的農民之反抗行動,同時也代表了在事件中無辜遭受牽連的臺灣人民。
至今在新化、左鎮、玉井、南化等地區,還有許多民間自行設立的萬善堂,以供奉事件中慘遭殺害的無名孤魂,每每回想西來庵事件就會想到日警的殘虐手段。
僅管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對臺灣進行不少實體建設,但屠殺事件仍為無法抹滅的事實,有建設必有犧牲,對於此段歷史,不能完全斷定其功過,不過傷害仍留在被害者的心中,也因此,提到西來庵事件時,曾親身經歷過的人,對臺灣總督府的評價是功過各半。
這也是本論文最大的特色,以現在的眼光看過去的歷史,才能夠給予較為客觀的結論,並提供給其他相關研究者另一種角度去審視後期的武裝抗日事件,重新給予歷史定位。
此外,本論文之年表經多方參考,乃目前有關西來庵事件的資料中較為詳實的年表,可協助相關研究者快速了解西來庵事件。
緒論1第一節研究目的5第二節先行研究7第一章西來庵事件11第一節事件之源起與台日雙方衝突之經緯11(一)事件主要人物12(二)宣傳與資金籌募20(三)事件被揭發之經過23第二節激烈戰役27(一)戰鬥過程27(二)南庄派出所之役29(三)吧之役30第二章臺灣總督府的搜捕行動34第一節第一階段軍力、警力的搜捕34(一)臺南廳方面的搜捕35(二)甲仙埔方面的搜捕38第二節第二階段以警力為主的誘降行動40(一)搜捕江定40(二)誘降行動44第三節保甲制度與搜捕行動之關聯性49第三章西來庵事件人物之起訴、判刑與行刑51第一節起訴與審理、行刑51第二節死亡人數61第四章西來庵事件之歷史定位65第一節一般的歷史定位65(一)台灣武裝抗日革命中規模最大者65(二)殖民統治的完成65(三)有組織、有計畫但卻具濃厚宗教色彩的武裝抗日革命66(四)日人傷亡最慘重的一役67第二節臺灣人對西來庵事件的定位69(一)屠殺事件69(二)對此事件的反應72結論74附錄82附錄一余清芳手稿82附錄二臨時法院條文85附錄三西來庵事件年表86引用書目文獻90
一.中文專書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台灣省通志稿革命志抗日篇》(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簡後聰《臺灣史》(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台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2) 台灣憲兵隊《台灣憲兵隊史上、下》(台北:張北等譯,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吳密察《台灣近代史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2001二版)涂順從《南瀛抗日誌》(台南:台南縣文化局,2000)許極燉《台灣近代發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二版)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灣抗日運動史一~四冊》(台北:張北等譯,海峽學術出版社,2000)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出版社,1999)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上)》(台北:玉山社,1999)溫福住《回首吧》(台南:玉井鄉公所,1999)薛化元《臺灣開發史》(台北:三民書局,1999)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台北:周憲文譯,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黃昭堂《台灣總督府》(台北:黃英哲譯,前衛出版社,1999)黃玉齋《臺灣抗日史論》(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黃雅明《南瀛古厝誌》(台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王曉波《臺灣抗日五十年》(台北:正中書局,1997)喜安幸夫《台灣抗日祕史》(台北:武陵出版社,1997)莊吉發,許雪姬主編《臺灣史檔案˙文書目錄(十一)--公文類聚,公文雜纂》(國立台灣大學,1997) 洪明燦《勇士當為義而戰-血戰吧》(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楊碧川《日據時代台灣人反抗史》(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黃秀政《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林衡道《臺灣史》(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96)創意力文化《臺灣代誌下總督府到總統府》(台北:創意力文化,1996)王曉波《臺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1996)廖風德《臺灣史探索》(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黃秀政《台灣史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5)黃文博《南瀛歷史與風土》(台北:常民文化,1995)林藜《瀛洲斬鯨錄》(台北:稻田出版社,1992)宋文薰等《臺灣全紀錄》(台北:錦繡出版社,1990)吳三連˙蔡培火等《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社,1990)柯惠珠《日據初期臺灣地區武裝抗日運動之研究》(台北:前程出版社,1987)戴國煇《台灣史研究》(台北:遠流出版社,1985)喜安幸夫《日本統治臺灣祕史》(台北:前程出版社,1984)郭廷以《臺灣史事概說》(台北:正中書局,1984)黃大受《臺灣史綱》(台北:三民書局,1982)王詩琅《日本殖民體制下的臺灣》(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80)洪波浪《台南縣志》(台南:卷十附錄,台南縣政府,1980)陳澤主編《台灣先賢先列專輯(第二輯)余清芳傳》(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井出季和太《日據下之臺政第二冊》(台北:郭輝譯,1977) 林衡道主編《余清芳抗日革命檔案》(台中:共四輯八冊,臺灣文獻委員會,1975)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台灣省通志》(台中:卷一土地志疆域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張炎憲等編《台灣近代名人誌第二冊》(台北:自立晚報社,1988) 二.日文專書持地六三郎《台灣殖民政策》(台北:南天書局,1998)井出季和太《台灣治績志》(台北:南天書局,1997)台灣總督府編《台灣統治概要》(台北:南天書局,1997)井出季和太《南進台灣史考》(台北:南天書局,1995)山崎繁樹、野上矯介著《1600~1930臺灣史》(台北:武陵書局,1988)古野直也《臺灣軍司令部》(國書刊行會,1991)山根幸夫等編《増補近代日中関係史研究入門》(研文出版,1991)向山寛夫《日本統治下における台湾民族運動史》(中央経済研究所,1987)許世楷《日本統治下の台湾-抵抗と弾圧》(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4)喜安幸夫《台湾統治密史》(原書房,1981)王育徳《台湾-苦悶するその歴史》(増補改訂版,弘文堂,1964)緒方武藏《臺灣大年表》(台北:台北印刷株式會社,1938)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領臺以後的治安狀況(上卷)》(臺灣總督府,1938)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臺灣》(岩波書店,1929)秋澤次郎《臺灣匪誌》(杉田書店,1923)柴田廉《臺灣同化策論》(晃文館,1923) 臺灣總督府法務部編《臺灣匪亂小史》(1920)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元年》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二年》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三年》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四年》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五年》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臺灣現住人口統計大正六年》臺灣總督府編《台灣史料稿本》 臺灣總督府編《南部臺灣紳士錄臺南廳》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1918三.中、日文期刊論文貝原光世《日本統治下台湾の武装抗日闘争について》(現代台湾研究第17号1999)楊永彬《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台北:台大歷研所,1996)張炎憲等編《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6)臺灣分館《館藏與臺灣史研究論文發表研討會彙編》(台北:臺灣分館,1994)鍾淑敏《日據初期台灣總督府統治權的確立-1895~1906-》(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1989)蔡易達《臺灣總督府基層統治組織之研究--保甲制度與警察》(台北:文大日研所,1988)翁佳音《臺灣武裝抗日史研究--一八九五~一九0二》(台北:台大歷研所,1985)陳春木《吧事件左鎮地區遭難記》(台南:南瀛文獻第二十四卷,1979)藤原彰《植民地領有と軍部-とくに台湾植民地征服戦争の位置づけをめぐって-》(歷史學研究9,1978)《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四年至五年,1915~1916)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山城漫遊數位創意加值之研究-以臺南玉井楠西為例
2.
武裝抗日下之農民運動-以西來庵事件為例
3.
李潼「臺灣的兒女」系列中真實歷史人物人格特質探究
4.
臺灣遂行城市游擊戰之研究
5.
國立臺灣博物館收藏文物「柯象」與土庫事件研究
6.
乙未抗日運動的構成及其行動
7.
武裝抗日下之農民運動—以西來庵事件為例
1.
李慶良(民87):紐西蘭教育部的多元文化特殊教育政策。
特教新知通訊,5(7),173-176頁。
2.
王振德(民74):回歸主流---其發展、涵意及相關的問題。
特殊教育季刊,17,1-7頁。
3.
吳武典(民87):教育改革與特殊教育。
教育資料集刊,23,197-220頁。
4.
吳昆壽(民87):融合教育的省思。
特教新知通訊五卷,7,169-172頁。
5.
吳淑美(民84):完全包含(fullinclusion)模式可行嗎?特教新知通訊,3(3),1-2頁。
6.
吳淑美(民80):學前混合教育之班級管理。
特殊教育季刊,39,7-10頁。
7.
吳淑美(民86):融合式班級設立之要件。
特教新知通訊,4(8),1-2頁。
8.
吳淑美(民88):融合教育與教育改革。
幼教資訊,103,47-50頁。
9.
何華國(民89):澳洲特殊學生之融合教育。
嘉義大學學報,69,161-181頁。
10.
林美和(民74):推動回歸主流教育應有的認識。
特殊教育季刊,17,8-11頁。
11.
林麗容(民88):融合教育的實施方式及其相關的配合措施。
國教輔導,38(3),19-22頁。
12.
胡致芬(民86):重度障礙者之統合教育。
特殊教育季刊,62,16-21頁。
13.
柯貴美(民87):從教育改革聲中談特殊教育的轉型。
國小特殊教育,25,52-59頁。
14.
許天威(民85):加拿大的融合教育運動。
載於第一屆加拿大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03-128頁。
15.
郭秀鳳(民84):障礙幼兒融合式教育之探討。
特殊教育季刊,57,1-9頁。
1.
武裝抗日下之農民運動-以西來庵事件為例
2.
武裝抗日下之農民運動—以西來庵事件為例
3.
日治初期雲林事件與地方武裝抗日之研究
4.
論臺灣民主國北路抗日
5.
台灣武裝抗日史研究(一八九五∼一九○二)
6.
龜丹溫泉抗日史蹟建構文化觀光資源之研究-以方大戇抗日事件與噍吧哖事件為例
7.
乙未抗日運動的構成及其行動
8.
日據時期台灣抗日運動與民族主義之研究
9.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形成與運用
10.
日據五十年統治對光復後臺灣之影響
11.
忠誠和反逆之間─1895∼1901年間台北、宜蘭地區「土匪」集團研究
12.
日治初期雲林武裝抗日活動與鐵國山組織之研究(1895-1902年)-以簡義與柯鐵為例
13.
玉井的地方發展與聚落變遷
14.
日據時期臺灣人對日本文化之迎拒:殖民性、現代化與文化認同
15.
歷史敘事、認同建構與政治能動──以台灣1970年代非武力抗日運動史探討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噍吧哖事件
1915年發生於臺南噍吧哖(今臺南縣(註1)玉井鄉(註2))的大規模武裝抗日事件。因事件領導人為余清芳,又稱「余清芳事件」;起事地點在西來庵,又稱「西來庵事件」;衝突 ...
- 2西來庵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來庵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玉井事件、噍吧哖事件,是發生於臺灣日治時期大正四年(1915年)的武力抗日事件,領導人為余清芳、羅俊、江定等人,是臺灣日治時期諸多起 ...
- 3日治時期的台灣-知識百科-三民輔考
臺灣有組織的武裝抗日運動至此宣告中止。 3.零星抗日: 五大事件 發生於西元1912至1913年間: 1.張火爐的新竹事件。 2.羅 ...
- 4台灣抗日事件 - 國立羅東高中電子書平台
台灣抗日事件. 作者:五支老二╱ 日期:2012-12-18 ╱ 多媒體版 ╱ 已保護0.00 棵樹. 收藏. 1,220 0. 分享刊物.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
- 5機槍掃射…揭「西來庵事件」死亡人數之謎 - 風傳媒
西來庵事件,又稱噍吧哖事件,是台灣在日治時期發生的最大規模漢人武裝抗日事件。史書上都稱這起事件是日治時期犧牲人數最多的抗日事件,但除了最後在審判中處死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