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的寧靜危機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 工商時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本正處在少子高齡化社會,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常識」。

但是正確了解實際狀況的人又有多少呢? 首頁工商書房書房嚴選高齡化的寧靜危機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高齡化的寧靜危機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工商時報書房編輯 2021.11.26 高齡者激增,雖然人口問題並非瞬間發生,但卻實實在在地凌遲、侵蝕每位國民的生活。

圖/freepik 日本正處在少子高齡化社會,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常識」。

但是正確了解實際狀況的人又有多少呢?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有機會接觸國會議員、政府官員、地方首長與經濟界大老,但即便是對政策決定握有重大影響力的他們,對少子高齡化問題也缺乏正確的了解。

「少子化」看來是無法停止的。

雖然因為育兒支援政策奏效,總生育率(每位婦女一生所生育子女總數的推算值)多少獲得改善,但未來的出生人數卻無法增加(理由容後再述)。

至於國家的「高齡化」,是已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人口日漸老去所造成的。

幾年後,包含東京在內,所有自治體的人口都會減少,甚至還有人認為日本可能會消失。

現在已經不是為了部分自治體的人口增加或減少患得患失的時候了,我們必須更加正視全體人口減少的事實,並擬定長期政策。

「論壇」中不負責的討論 另一方面,在所謂的「論壇」中,沒抓到重點的人口對策也非常引人注目。

「運用AI(人工智慧)或接受移民以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就是典型的樂觀主張。

的確,透過機械化或移民的填補,或許多少可以應付當下人口不足的問題。

但日本的勞動力人口在十幾年後,預估將會減少近1000萬人,不可能用機械或外國人取代所有的勞動力。

最近反思這些悲觀主義的論調也越來越多,設法用正面態度看待人口減少的問題,或許能讓不清楚現實的聽眾接受,譬如「人口減少是日本的機會」「人口減少反而是經濟成長的優勢」等等。

當然,確實有些國家即使邁向少子高齡化,經濟依然能夠成長。

「雖然人口減少,但我們還是可以過著富足的生活;只要提高生產率、在相同的勞動時間內從事附加價值更高的工作即可。

如果能提升每位勞工的國民生產毛額(GDP),每個人的所得就會增加。

」從短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論點的確能夠成立;我也認為提升勞動生產率很重要,並不打算否定這點。

但無論人口是否減少,這都是我們的目標;而人口減少的問題,也不只是提升勞動生產率就能立刻解決的吧? 現在應該討論的是,人口的絕對數量劇減、高齡者激增將產生哪些弊病,而這些弊病又該如何應對。

即使經濟持續成長,也絕對不可能遏止少子化或減緩高齡者激增的速度。

我們絕對不能靠著樂觀論述來逃避現實;即使是「不利的真相」,也必須面對,不能別開目光。

「寧靜危機」將侵蝕生活 想當然耳,在人口劇減的過程中,社會也不得不面臨重大變化,這些變化有時可能招致混亂。

如果重新整理我們亟需面對的課題,可以分成以下4點。

第1點不用說,就是出生人數減少。

第2點則是高齡者激增。

第3點是伴隨著工作年齡人口(20至64歲)驟減而來的社會支撐者不足。

第4點則是以上幾點交互作用下所帶來的人口減少。

這幾點將對社會各層面帶來影響,因此我們首先必須了解這4個問題的真面目。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大量收集政府與政府相關機構公布的各種資料,試著進行仔細分析。

後面的正文會再詳述,從分析中看見的日本未來圖像相當令人震驚。

人口減少帶來的日常變化微乎其微;就算要我指出「昨天和今天的差異」,我大概也沒辦法回答。

因為不容易感受到影響,所以人們對此漠不關心。

但這就是人口問題真正的難處:速度雖然緩慢,但卻實實在在地凌遲、侵蝕每位國民的生活。

我將這種狀況稱為「寧靜危機」。

(本文摘自河合雅司《未來年表:人口減少的衝擊,高齡化的寧靜危機》,究竟出版提供) 延伸閱讀 我家該進行都更重建還是危老重建? 人命值多少?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貼上價格標籤 壽險投保價格如何估算?生命表概念已有百年歷史 主題閱讀》跟著達人學存股|書房陪你一起學英文歡迎訂閱追蹤Instagram、樂讀電子報|回工商書房首頁 社會科學社會議題究竟出版 工商時報書房編輯 熱門文章 生技護國神山!台廠CDMO布局概況一覽 2022.09.10 達人試算!想靠ETF存千萬2件事情是關鍵 2022.09.10 美股勁揚周線收高下周聚焦一大事 2022.09.10 被坑了?iPhone14用去年晶片專家揭內幕 2022.09.09 致伸、欣銓、新唐等12檔二高一低法人挺 2022.09.1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