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接近近代的花朵化石的突然出现,在演化论中产生了一个问题,被达尔文称做是“恼人之谜”(abominable mystery)。
关于被子植物的起源时代,一直存在多种说法,主要有 ...
被子植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被子植物化石时期:白垩纪早期至今,135–0 Ma[1]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实际分化出来的时间可能更早[2]
12种被子植物的花,分别属于12个不同的科。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Tracheophyta
演化支:
真维管植物Eutracheophyta
演化支:
真叶植物Euphyllophytina
演化支:
放射状植物Radiatopses
演化支:
木质植物Lignophyta
总门:
种子植物总门Spermat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AngiospermsLindley[3][P.D.Cantino&M.J.Donoghue][4]
演化支
无油樟目Amborellales
睡莲目Nymphaeales
木兰藤目Austrobaileyales
核心被子植物Mesangiospermae
金粟兰目[注1]Chloranthales
木兰类植物Magnoliids
单子叶植物Monocots
金鱼藻目[注2]Ceratophyllales
真双子叶植物Eudicots
传统分类方式: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或木兰纲Magnoliopsida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或百合纲Liliopsida
异名
Anthophyta
MagnoliophytaCronquist,Takht.&W.Zimm.,1966
被子植物(英语:angiosperms)[5],又称开花植物(英语:floweringplants)、真花植物或有花植物,是指有胚植物中的一类种子植物,其种子有较完整的保护构造,在胚胎时期即被子房包覆;可依其子叶数目,再细分为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
以前的生物学分类称“被子植物门”,而现今被归为一个演化支。
“被子植物演化支”是植物界最多样化的种类,约有304000种[6],也是有胚植物中为数最多且最为人所知的一种;开花植物是现时地球上演化最先进及最具优势的植物种类。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一起合称为种子植物,与已灭绝的种子蕨,均属于种子植物总门;被子植物可以由一系列的衍征将其与其他的种子植物相区隔。
须注意,生物学里还有显花植物与生花植物两个名词,显花植物为种子植物的旧称,生花植物则为已过时的并系群分类,均与被子植物(开花植物)的意思不同。
目录
1特征
2演化
3分类
3.1系统发生学
4开花植物多样性
5维管束构造
6花、果实和种子
6.1花
6.2受精和胚胎形成
6.3果实和种子
7经济重要性
8注释
9参考文献
9.1引用
9.2来源
10外部链接
11参见
特征[编辑]
花
开花植物的花朵是其和其他种子植物间最显著的不同。
花朵让开花植物能够有更广阔的演化关系,且延展了其生态上的利基,以致能使开花植物在陆地上的生态系中称霸。
含有两对花粉囊的雄蕊
开花植物的雄蕊比起和其相对应的裸子植物的器官要轻小的多,且随著时间使花朵更具多样性,因其对不同特定的授粉方式的适应能力,如某些特殊的授粉媒介。
雄蕊亦随著时间演化出了防止自体授粉的机制,更增加了其多样性,让开花植物有著更多的优势。
缩小的雄体
开花植物雄体的缩小可能是演化来减少其由授粉(即花粉到达母株)至进入子房受精的时间缩短。
在裸子植物中,受精的时间可能长达一年之久,而开花植物则可以在授粉后的很短时间内开始其受精的程序。
这使得开花植物能够比裸子植物以极快的速度来产生种子。
紧密地包围著胚珠的心皮(心皮和其他补助部份可能会变为果实)
被子植物紧密的心皮允许其去适应不同的授粉方式,且避免其自体授精的发生,因此维持其多样性的续增。
当胚珠受精了之后,心皮和其他周围的组织便会发展成一颗果实,另一个使被子植物可以增加其在陆地生态系优势的机会,以其演化出多样机制的适应能力。
缩小的雌体
缩小的雌体如同缩小的雄体一般,演化成有较快结实的能力,终致开花植物有一年生草本的生命周期,而使其占有更多的利基。
胚乳
胚乳约在受精后至受精卵第一期前开始成形,有很高的养分可提供胚胎发育之用,且有时亦可提供给幼苗。
这些不同的特征一齐使得被子植物为最多样性且大量的陆生植物,并且也对人类最有经济重要性。
开花植物在陆地生态系中的优势有个重大的例外:即为北方针叶林生态系,其属于裸子植物。
演化[编辑]
陆生植物已存在了约有四亿二千五百万年之长,从第一个以其水栖同类的简单方式-孢子传播生殖的植物之来。
在海里,植物(和一些动物)能简单地将其自身的部份小复制体传播出去,让它们四处浮动和生长。
人们认为这便是早期的植物(如现今的蕨类)的繁殖方式。
但植物很快地便发展出保护其复制体,如干旱和其他在陆地上比在海洋里很合适的多馀措施来。
这类保护变成了种子,但还不是花。
早期的种子植物包括有银杏和松科(如松属和冷杉属)。
花粉-被认为和花朵的发展有最直接的关连,其被发现的化石最早则可上推至一亿三千万年之前。
接近近代的花朵化石的突然出现,在演化论中产生了一个问题,被达尔文称做是“恼人之谜”(abominablemystery)。
关于被子植物的起源时代,一直存在多种说法,主要有古生代起源说、三叠纪起源说和白垩纪(或晚侏罗纪)起源说。
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一直未能发现白垩纪以前地层中的确凿的开花植物和花粉化石,故白垩纪起源说成为学术界的主流。
而一些学者也认为在侏罗纪晚期就已为被子植物的发展准备好了条件,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应当略早于白垩纪,21世纪以来则陆续有发现侏罗纪末期开花植物化石的报道。
已灭绝裸子植物的一些类型,尤其是种子蕨,被推测是开花植物的祖先,但之中并没有直接的连续化石证据来表示花朵是如何演化出来的。
一些较早的化石,如三叠纪早期的“Sanmiguelia”即被推测是开花植物的祖先之一。
依据现在的证据,一些人亦推测开花植物的祖先是由于三叠纪晚期(两亿四千五百万至两亿零两百万年前)的未知裸子植物分歧出来的。
早期的大羽羊齿类植物至开花植物间的关系仍然是个谜。
茨康目一度被认为是银杏类,现在有更多证据使人认为是被子植物的祖先。
被子植物和买麻藤纲之间亲近的关系-依其形态上的证据,因分子上的分析而出现了争议,而使得买麻藤纲被认为更接近其他的裸子植物。
现代的基因分析(分子系统发生)[7][8]表示,在太平洋的岛屿-新喀里多尼亚上发现的互叶梅是其他开花植物的旁系,且形态上的研究[9]也推测其可能有著最早开花植物特征的外表。
巨大的开花植物适应辐射(当其在化石上出现著巨大分歧时)出现在白垩纪早期(约一亿三千万年前)。
而在白垩纪晚期时,开花植物已成了陆生植物的优势种族,且许多被认为可归至现今的科内的化石植物(包括山毛榉、栎树、枫和木兰等)也在此时出现。
许多花朵的颜色和形状
一般猜测,花朵的功能从一开始就将其他动物包含进了其生殖的过程中。
花粉传播可以不需要鲜艳的颜色和明显的形状,因此这会是个累赘,平白地浪费了植物的养分,除非它们能提供其他的一些好处。
对于花朵那突然且完整发展出来的外观,其中一个猜想是因为它们是在一个如岛屿或岛链之类的孤立地域所演化的。
在那里,带有花朵的植物可以发展出和某些特定动物(如黄蜂)有著高度特定的关系,而这即是许多岛内物种发展至现今的方式。
此一共生关系-假想黄蜂夹带著花粉由一株植物到另一株植物身上,如同今日的无花果小蜂一般,最终会导致植物和其共生同伴间高度的特化。
岛屿遗传学被认为是物种形成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当其演进似乎需要有次要的过渡形式时。
注意,黄蜂并不是一个特例;蜜蜂-明显地和植物演化至特定的共生关系,即源自黄蜂。
同样地,大多数在植物生殖过程中的果实源自于花朵的部份增大。
果实通常是利用动物想要吃它的心理,好将其内的种子散播出去。
当许多此类的共生关系仍然脆弱地无法和陆生动物竞争和散播时,花朵表现出其不同的有效生殖方式,并散播(不论其真实来源)出去成为陆生植物的优势类型。
当只有某些确定的证据显示花朵已存在了一亿三千万年之久时,却有一些环境上的证据显示它们已存在了有两亿五千万年长的时间。
一种被植物用来保护其花朵的化学物质-齐墩果烷在如此古老的化石植物上被发现到,如大羽羊齿植物[10]其在彼时演化,且带有现代开花植物的许多特征,虽然它们并不知道是否为开花植物,因为只有其茎棘被保留细部地被发现;其为硅化木最早的一个例子。
叶子和茎在构造上的相似非常重要,因为花朵在基因上只是对植物茎叶的适应变化,一个基因的组合通常会对应至一个新芽的形成[11]。
大部份的花朵被认为都曾有著不定数量的花朵部份,每一部份通常都和其他部份相区隔(或有关联)。
花朵也都曾顷向于长成螺旋的图样,为双性的(在植物内,这是指同一朵花上同时有著雄性和雌性),且子房(雌性部份)占了绝大部份。
当花朵更演进之后,某些种类的部份混合在一起,且会有著特定的部份数量和构造,并在每个花朵或植物上有著特定的性别,或至少为“子房下位(Ovaryinferior)”。
花朵持续进化至今日;现今的花朵是如此深刻地影响著人类,以致于某些不能在自然界中授粉。
现在许多观赏用的花朵也曾是些常见的杂草,只在地面被扰乱时发芽。
某些偏向于和人类的稻谷长在一起,或许之间都已经有著共生的关系,且最漂亮的草因为其美丽而不会被拔起,因而发展出一特殊的人择形态[12]。
被子植物的第三次共同进化,即多肉的水果和营养丰富的坚果和种子在始新世才完成[13]。
根据ErikssonO.(2000)等人的统计,在马阶晚期,即6600万年前,被子植物的最大果实体积还不到10mm3(立方毫米),跟大米粒的体积差不多。
直到始新世,平均果实大小达到人类拳头大小。
在渐新世之后,由于菊科、禾本科、唇形科的大扩散从而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出现,平均果实大小再度被变小[14]。
分类[编辑]
单子叶(左)和双子叶植物
“被子植物”这一词最先是由保罗·赫尔曼于1690年所提出,做为其植物界里的主要一门,指种子被蒴果包覆的开花植物,与其裸子植物-具瘦果的开花植物(整个果实或其每一部份在此被视为是一颗种子且裸露在外)相对。
卡尔·林奈对此一名词和其反义词亦维持著相同的意涵,但做较局限的应用,做为其二强雄蕊纲(Didynamia)内目的名称。
而它要演进至现今所指的范畴,则是直到了罗伯特·布朗于1827年在苏铁和松柏目中确立了真实裸露胚珠的存在,正确地称呼它们为裸子植物后,才变得可能。
在此之前,只要裸子植物被(且通常)指为双子叶开花植物的话,被子植物就会被用做其反义名,加上不同的局限,以做为其他双子叶植物的总称。
霍夫梅斯特于1851年发现了开花植物中胚珠的变化过程,且决定了其和维管植物间的关系,此一进展将裸子植物修正为和双子叶植物不同的一纲,而被子植物则渐渐被接受来指裸子植物之外的整个开花植物,且因此包括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
这即是现今所接受且使用的名词意义。
在大多数的分类学里,开花植物都被视为是一相关的群体,但其阶层并不一定。
韦特施泰因系统和恩格勒系统使用Angiospermae(被子植物亚门)这一名称,且将其列为亚门;而Reveal系统则是使用Magnoliophytina(木兰亚门)这一名称,亦列为亚门,但随后便将其分成木兰纲(相当于木兰类植物)、合百纲(单子叶植物)和蔷薇纲(包含大多数真双子叶植物)。
塔赫他间系统和克郎奎斯特系统使用Magnoliophyta(木兰门)这一名称,并列为门。
戴尔根系统和索恩使用Magnoliopsida(木兰纲)这一名称,并列为纲。
但是,1998年的APG系统和2003年的APGII系统并不为其设立正式的分类层级,而把它视为一个演化支,称之为被子植物分支。
系统发生学[编辑]
真叶植物 Euphyllophyte
种子植物 Spermatophyte
被子植物 Angiosperm
核心被子植物 Mesangiospermae
真双子叶植物eudicots
金鱼藻目Ceratophyllales
单子叶植物monocots
木兰类植物magnoliids
金粟兰目Chloranthales
木兰藤目Austrobaileyales
睡莲目Nymphaeales
无油樟目Amborellales
末端裸子植物 Acrogymnospermae
松柏目Pinales
买麻藤目Gnetales
银杏目Ginkgoales
苏铁目Cycadales
链束植物Monilophytes
被子植物的主要分支(APGIII分类法)[15]和其它真叶植物的亲缘关系[16]
被子植物内部分支(APGIV分类法)
被子植物各演化支的亲缘关系如下:[17][18]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无油樟目Amborellales
睡莲目Nymphaeales
木兰藤目Austrobaileyales
核心被子植物 Mesangiosperms
金粟兰目Chloranthales
木兰类植物 Magnoliids
白樟目Canellales
胡椒目Piperales
木兰目Magnoliales
樟目Laurales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菖蒲目Acorales
泽泻目Alismatales
无叶莲目Petrosaviales
薯蓣目Dioscoreales
露兜树目Pandanales
百合目Liliales
天门冬目Asparagales
鸭跖草类植物Commelinids
金鱼藻目Ceratophyllales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毛茛目Ranunculales
山龙眼目Proteales
昆栏树目Trochodendrales
黄杨目Buxales
核心真双子叶植物 Core eudicots
大叶草目Gunnerales
五桠果目Dilleniales
超蔷薇类植物Superrosids
超菊类植物Superasterids
鸭跖草类植物 Commelinids
棕榈目Arecales
禾本目Poales
姜目Zingiberales
鸭跖草目Commelinales
超蔷薇类植物 Superrosids
虎耳草目Saxifragales
蔷薇类植物 Rosids
葡萄目Vitales
豆类植物 Fabids
蒺藜目Zygophyllales
卫矛目Celastrales
酢浆草目Oxalidales
金虎尾目Malpighiales
豆目Fabales
蔷薇目Rosales
葫芦目Cucurbitales
壳斗目Fagales
锦葵类植物 Malvids
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
桃金娘目Myrtales
缨子木目Crossosomatales
美洲苦木目Picramniales
无患子目Sapindales
腺椒树目Huerteales
锦葵目Malvales
十字花目Brassicales
超菊类植物 Superasterids
红珊藤目Berberidopsidales
檀香目Santalales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菊类植物
山茱萸目Cornales
杜鹃花目Ericales
唇形类植物 Lamiids
茶茱萸目Icacinales
水螅花目Metteniusales
丝缨花目Garryales
龙胆目Gentianales
茄目Solanales
紫草目Boraginales
黄漆姑目Vahliales
唇形目Lamiales
桔梗类植物 Campanulids
冬青目Aquifoliales
南鼠刺目Escalloniales
菊目Asterales
绒球花目Bruniales
伞形目Apiales
盔被花目Paracryphiales
川续断目Dipsacales
此群类的内部分类已有了很大的改版。
阿瑟·克朗奎斯特于1968年规划并于1981年发表其完整形式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仍被广泛地使用,但却不再被相信可以准确地反应被子植物的种系发生。
有关开花植物应该如何被排列的一般共识已经开始在形成。
经由APG的努力,在1998年发表了一份深具影响力的重分类文件——APG分类法,并于2003年、2009年及2016年发表了其修订版-APGII分类法、APGIII分类法及APGIV分类法。
传统上,开花植物被分成两个类别,一般称之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在克朗奎期特分类法中则分别被称为“木兰纲”和“百合纲”。
这些名称主要是来自观察双子叶植物大多有两个子叶,而单子叶植物大多只有一个而来的,但并非绝对。
就特征而言,子叶的数目并不是一个特别便利且可靠的特征。
最近的研究(经由APG的团队)表示,单子叶植物会形成一单系群,称之为单子叶植物分支。
但是,双子叶植物则不是,而是只有大部份双子叶植物可组成单系群,称之为真双子叶植物分支。
而除去真双子叶植物分支外的其他剩馀双子叶植物则被称为古双子叶植物分支,但此一名称只是方便而已,因为它并不是一个单系群。
开花植物多样性[编辑]
开花植物的物种数量估计约有二十五万至四十万种之多。
在APG(1998)中,共有462科;而在APGII(2003)中,则共有457科,但其中有55种建议选择,所以最小值会是402科。
下表为开花植物中含最多物种的科,依多至少排列如下[19][20]:
菊科:23,600种
兰科:21,950种
豆科:19,400种
茜草科:13,150种
禾本科:10,035种
唇形科:7,173种
大戟科:5,735种
野牡丹科:5,005种
桃金娘科:4,625种
夹竹桃科:4,555种
莎草科:4,350种
锦葵科:4,225种
天南星科:4,025种
杜鹃花科:3,995种
苦苣苔科:3,870种
伞形科:3,780种
十字花科:3,710种
胡椒科:3,600种
爵床科:3,500种
蔷薇科:2,830种
紫草科:2,740种
荨麻科:2,625种
毛茛科:2,525种
樟科:2,500种
茄科:2,460种
桔梗科:2,380种
棕榈科:2,361种
番荔枝科:2,220种
石竹科:2,200种
列当科:2,060种
苋科:2,050种
鸢尾科:2,025种
番杏科:2,020种
芸香科:1,815种
叶下珠科:1,745种
玄参科:1,700种
龙胆科:1,650种
旋花科:1,600种
山龙眼科:1,600种
无患子科:1,580种
仙人掌科:1,500种
五加科:1,450种
上表中,兰科、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和鸢尾科为单子叶植物,胡椒科、樟科和番荔枝科为木兰类植物,其他的则为真双子叶植物。
根据植物分类学家大卫·弗洛丁(DavidFrodin)在2004年所做的分析,一共有57个开花植物的属包括500个以上的种。
种的数目都是估计的,因为其中许多属并没有最近的研究专著。
例如,兰科的Pleurothallis属中种的数量的估计从1120种到2500种。
在其它的维管植物中,也有拥有大量种的属,包括卷柏属(Selaginella),铁角蕨属(Asplenium)和桫椤属(Cyathea)。
显花植物中拥有500个以上种的属
排名Rank
属名Genus
种的数量Species
科名Family
种列表Specieslist
1
紫云英属Astragalus
3,270
豆科Fabaceae/Leguminosae
ListofAstragalusspecies
2
石豆兰属Bulbophyllum
2,032
兰科Orchidaceae
ListofBulbophyllumspecies
3
九节属Psychotria
1,857
茜草科Rubiaceae
ListofPsychotriaspecies
4
大戟属Euphorbia
1,836
大戟科Euphorbiaceae
ListofEuphorbiaspecies
5
薹草属Carex
1,795
莎草科Cyperaceae
ListofCarexspecies
6
秋海棠属Begonia
1,484
秋海棠科Begoniaceae
7
石斛兰属Dendrobium
1,371
兰科Orchidaceae
ListofDendrobiumspecies
8
相思树属Acacia
c.1,353
豆科Fabaceae/Leguminosae
ListofAcaciaspecies
9
茄属Solanum
c.1,250
茄科Solanaceae
ListofSolanumspecies
10
千里光属Senecio
c.1,250
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
ListofSeneciospecies
11
巴豆属Croton
1,223
大戟科Euphorbiaceae
ListofCrotonspecies
12
Pleurothallis
1,120+
兰科Orchidaceae
ListofPleurothallisspecies
13
番樱桃属Eugenia
1,113
桃金娘科Myrtaceae
14
胡椒属Piper
1,055
胡椒科Piperaceae
15
紫金牛属Ardisia
1,046
紫金牛科Myrsinaceae
16
蒲桃属Syzygium
1,041
桃金娘科Myrtaceae
17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c.1,000
杜鹃花科Ericaceae
ListofRhododendronspecies
18
大叶野牡丹属Miconia
1,000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19
草胡椒属Peperomia
1,000
胡椒科Piperaceae
ListofPeperomiaspecies
20
鼠尾草属Salvia
945
唇形科Lamiaceae/Labiatae
ListofSalviaspecies
21
欧石楠属Erica
860
杜鹃花科Ericaceae
22
凤仙花属Impatiens
850
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
23
莎草属Cyperus
839
莎草科Cyperaceae
24
叶下珠属Phyllanthus
833
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
ListofPhyllanthusspecies
25
葱属Allium
815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ListofAlliumspecies
26
树兰属Epidendrum
800
兰科Orchidaceae
ListofEpidendrumspecies
27
斑鸠菊属Vernonia
800–1,000
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
28
Lepanthes
c.800
兰科Orchidaceae
ListofLepanthesspecies
29
花烛属Anthurium
789
天南星科Araceae
ListofAnthuriumspecies
30
柿属Diospyros
767
柿树科Ebenaceae
31
榕属Ficus
750
桑科Moraceae
32
蝇子草属Silene
700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33
槐蓝属Indigofera
700+
豆科Fabaceae/Leguminosae
34
酢浆草属Oxalis
700
酢浆草科Oxalidaceae
35
猪屎豆属Crotalaria
699
豆科Fabaceae/Leguminosae
36
矢车菊属Centaurea
695
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
37
决明属Cassia
692
豆科Fabaceae/Leguminosae
38
桉属Eucalyptus
681
桃金娘科Myrtaceae
ListofEucalyptusspecies
39
文心兰属Oncidium
680
兰科Orchidaceae
40
拉拉藤属Galium
661
茜草科Rubiaceae
ListofGaliumspecies
41
刺头菊属Cousinia
655
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
42
番薯属Ipomoea
650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43
薯蓣属Dioscorea
631
薯蓣科Dioscoreaceae
44
曲蕊花属Cyrtandra
622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45
蜡菊属Helichrysum
600
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
46
毛茛属Ranunculus
600
毛茛科Ranunculaceae
ListofRanunculusspecies
47
玉凤花属Habenaria
600
兰科Orchidaceae
48
珊瑚花属Justicia
600
爵床科Acanthaceae
49
鹅掌柴属Schefflera
584
五加科Araliaceae
ListofScheffleraspecies
50
龙船花属Ixora
561
茜草科Rubiaceae
51
小檗属Berberis
556
小檗科Berberidaceae
52
栎属Quercus
531
壳斗科Fagaceae
ListofQuercusspecies
53
露兜树属Pandanus
c.520
露兜树科Pandanaceae
54
黍属Panicum
500+
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
55
毛兰属Eria
500
兰科Orchidaceae
56
远志属Polygala
500
远志科Polygalaceae
57
委陵菜属Potentilla
500
蔷薇科Rosaceae
ListofPotentillaspecies
维管束构造[编辑]
开花植物组织形成的数量和复杂远胜过裸子植物的,其茎部维管束的排列使得木质部和韧皮部形成同心圆的形状。
叶脉分为平行脉和网状脉
在双子叶植物里,极年轻的茎部维管束会排列成一开放的环,将中间的木髓和外部的皮质层分开。
在每一束中,都有一层被称做形成层的分生组织分开木质部和韧皮部;因著束间形成层的生成,形成了一完整的环,且会周期性地增加其厚度,借由木质部于里面及韧皮部于外面的发展。
柔软的韧皮部会变皱,而坚硬的木头则会持续存在著,并形成茎部的一部份。
因为在季节前后产生的物质特性不同,木头会横向地刻划出一个同心圆来,每四季形成一个环,称之为年轮。
在单子叶植物里,年轻的茎部会有著更多的维管束,且分散在整个基本组织内。
它们没有形成层,且一旦形成了茎部后,就只有在特殊情形下会再增长。
花、果实和种子[编辑]
花[编辑]
主条目:花和植物的性
开花植物的独有特征为花。
花在样式和细节上都表示出显著的变异,并提供了建立开花植物物种间关系的最可靠外部特征。
花的功能是确定胚珠的受精,且发展成包含著种子的果实。
花可能最后在一株新芽或由一片叶子的叶腋上形成。
有时,像是在紫罗兰上,花会单独地在一片普通叶片的叶腋上长出。
但更一般地,植物上长出花朵的部份会和长出叶子的部份明确地相区分,且形成一或多或少精确的,称之为花序的分枝系统。
由花朵所产生的生殖细胞共有两种。
小孢子会分化形成花粉,为“雄性”细胞且生成于雄蕊中。
“雌性”细胞则称为大孢子,会分化形成卵细胞(大孢子发生),包含在胚珠内且被珠心所包围。
花朵可能只由几个部份组成,如柳树,只有少许的雄蕊或两个心皮。
通常,会出现其他的结构来保护胞子叶和吸引传粉动物的外表。
这些周围的结构称之为花萼与花瓣(或瓣状被片,在如木兰属等花萼和花瓣没有区分的花朵上)。
外缘的部份(花萼)通常是绿色的且看起来像是叶子,其功能为保护花朵剩下的部份,尤其是花蕾。
内缘的部份(花瓣)一般是白色的或较鲜艳的颜色,且在构造上会比较精致,其功能为吸引昆虫或鸟类等传粉动物。
吸引的方式有靠颜色、气味和花蜜等。
这种会吸引传粉动物的特性说明了花朵和开花植物在人类周围的兴盛。
当大多数花朵都是雌雄同体(在同一朵花上同时有著雄性和雌性的部份)时,开花植物已发展出了许多形态上和生理上的机制来防止其自体受精。
异形的花朵会有著较短的心皮和较长的雄蕊(或者相反),以使传粉动物不容易将花粉传到雌蕊上。
同形的花朵则有一种名为植物自交不和合性的生化机制,以来区别是否为自体的花粉。
在其他的物种里,雄性和雌性的部份也有在形态上被分离开来,而形成在不同的花朵上。
受精和胚胎形成[编辑]
主条目:受精和植物胚胎形成
双重受精指两个精细胞将子房内的两个细胞受精的过程。
花粉黏至心皮的眼点上后,长出花粉管经由珠孔串穿卵细胞。
两个精细胞即经由此管道被释放到子房内。
其中一个精细胞和卵细胞受精,形成了一个双套的受精卵(或称胚胎)。
另一个精子则会和胚囊中心的两个单套极核相结合,组成一个三套的细胞。
此一三套的细胞会经由有丝分裂形成胚乳-一个果实内富含营养的组织。
若种子没有经由受精而发展的话,此一过程则称为无融合生殖。
果实和种子[编辑]
主条目:种子和果实
当胚胎和胚乳在胚囊内成长时,囊壁会增加且和珠心(一样会增加)与表皮系统相结合以形成“种皮”。
子房的外壁则发展成果实或果皮,其形式和种子分布的方式有著密切的相关。
通常,受精的影响会留在子房里,且花朵的其他部份亦会参与果实的形成,如苹果、草莓和其他植物的花萼。
种皮的性质和果实的性质有著明确的关系。
它们会保护著胚胎并帮助散播,且亦会直接促进发芽。
在不开裂果实的植物里,果实一般会提供对胚胎和散播间的保护。
在此一情况下,种皮只会些微地发育。
若果实是裂开的,且种子是暴露在外的,则种皮一般会发育得良好,且必会实行在其他方面是由果实所实现的功能。
经济重要性[编辑]
在以色列北部的一座成熟的小麦田
农业几乎全部仰赖著被子植物,不论是直接地或间接地经由家畜的饲养。
在本门的所有植物中,禾本科是最重要的一科,其提供了大量的全部原料(米、玉米、小麦、大麦、裸麦、燕麦、御谷、甘蔗、高粱)。
豆科则排名第二。
另外亦重要的还有茄科(马铃薯、番茄、辣椒等)、葫芦科(南瓜、甜瓜等)、十字花科(芥末、油菜籽、高丽菜等)及伞形科(香芹)等科。
许多的水果则来自芸香科和蔷薇科(苹果、梨、樱桃、杏、李、枇杷等)。
在世界的某些地方,某一单一物种有著主要的重要性,因为其广泛的使用用途,如太平洋环礁上的椰子,和地中海里的橄榄。
开花植物亦在木材、纸张、纤维(棉花、亚麻和麻等)、药物(毛地黄、樟脑)、观赏植物和其他许多方面有著众多的用途。
另外,在木材的生产上,亦有许多的植物可以使用。
注释[编辑]
^木兰类植物的旁系群
^真双子叶植物的旁系群
参考文献[编辑]
^Silvestro,D.;Bacon,C.D.;Ding,W.;Zhang,Q.;Donoghue,P.C.J.;Antonelli,A.;Xing,Y.Fossildatasupportapre-Cretaceousoriginoffloweringplants.NatureEcology&Evolution.2021,5(4):449–457.ISSN 2397-334X.PMID 33510432.doi:10.1038/s41559-020-01387-8.
^Yang,L.;Su,D.;Chang,X.;Foster,C.S.P.;Sun,L.;Huang,C.-H.;Zhou,X.;Zheng,L.;Ma,H.;Zhong,B.PhylogenomicInsightsintoDeepPhylogenyofAngiospermsBasedonBroadNuclearGeneSampling.PlantCommunications.2020,1(2):100027.ISSN 2590-3462.PMC 7747974 .PMID 33367231.doi:10.1016/j.xplc.2020.100027.
^Lindley,J.IntroductiontotheNaturalSystemofBotany.London:Longman,Rees,Orme,Brown,andGreen.1830.xxxvi.
^Cantino,PhilipD.;JamesA.Doyle,SeanW.Graham,WalterS.Judd,RichardG.Olmstead,DouglasE.Soltis,PamelaS.Soltis,&MichaelJ.Donoghue.TowardsaphylogeneticnomenclatureofTracheophyta.Taxon.2007,56(3):E1–E44.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帮助)
^floweringplants-開花植物(即被子植物),真花植物.terms.naer.edu.tw.[2016-10-1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2).
^TheAngiosperms(Floweringplants).ThePlantList.[2015-05-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9).
^FIRSTFLOWER.[2007-07-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5).
^AmericanJournalofBotany(AJB).[2007-07-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6).
^SouthPacificplantmaybemissinglinkinevolutionoffloweringplants.[2007-07-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OilyFossilsProvideCluesToTheEvolutionOfFlowers.[2007-07-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Age-OldQuestionOnEvolutionOfFlowersAnswered.[2007-07-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0).
^HumanAffectionAlteredEvolutionofFlowers.[2008-05-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6).
^DilcherD.Towardanewsynthesis:majorevolutionarytrendsintheangiospermfossilrecord[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2000,97(13):7030-7036.
^Eriksson;Friis;Löfgren.SeedSize,FruitSize,andDispersalSystemsinAngiospermsfromtheEarlyCretaceoustotheLateTertiary.TheAmericanNaturalist.2000,156(1):47.ISSN 0003-0147.doi:10.2307/3079030.
^(英文)AngiospermPhylogenyGroup(2009).AnupdateoftheAngiospermPhylogenyGroupclassificationfortheordersandfamiliesoffloweringplants:APGIIIArchive-It的存档,存档日期2017-05-25.BotanicalJournaloftheLinneanSociety161(2):105-121.
^MainTre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nStevens,P.F.(2001onwards).AngiospermPhylogenyWebsite.Version9,June2008[andmoreorlesscontinuouslyupdatedsince].
^AngiospermPhylogenyGroup.AnupdateoftheAngiospermPhylogenyGroupclassificationfortheordersandfamiliesoffloweringplants:APGIV.BotanicalJournaloftheLinneanSociety.2016,181(1):1–20.doi:10.1111/boj.12385.
^刘冰,叶建飞,刘夙,汪远,杨永,赖阳均,曾刚,林秦文.中国被子植物科属概览:依据APGIII系统.生物多样性.2016,23(2):225–231.doi:10.17520/biods.2015052.
^Stevens,P.F.(2001onwards).APW:FamilySiz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本页详列各科的属、种数目之概略数目。
^Stevens,P.F.(2001onwards).APW:LARGESTFAMIL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本页所列最大的科顺序与内文略有差异。
引用[编辑]
来源[编辑]
本条目出自公有领域:Chisholm,Hugh(编).大英百科全书(11thed.).剑桥大学出版社.1911.
AngiospermPhylogenyGroup(2003).AnupdateoftheAngiospermPhylogenyGroupclassificationfortheordersandfamiliesoffloweringplants:APGII.BotanicalJournaloftheLinneanSociety141:399-436.线上版.
AngiospermsArchived2012-08-08atWebCite–TreeofLifeWebProject
Cronquist,Arthur.(1981)AnIntegratedSystemofClassificationofFloweringPlants.ColumbiaUniv.Press,NewYork.
Dilcher,D.2000.Towardanewsynthesis:Majorevolutionarytrendsintheangiospermfossilrecord.PNAS[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97:7030-7036(availableonlinehe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ldestKnownFloweringPlantsIdentifiedByGenes,WilliamJ.Cromie,HarvardGazette,December16,1999.
Stevens,P.F.(2001onwards).AngiospermPhylogenyWebsi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tMissouriBotanicalGarden.
L.WatsonandM.J.Dallwitz(1992onwards).Thefamiliesoffloweringplants:descriptions,illustrations,identification,informationretriev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http://delta-intkey.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impson,M.G.PlantSystematics.ElsevierAcademicPress.2006.
Raven,P.H.,R.F.Evert,S.E.Eichhorn.BiologyofPlants,7thEdition.W.H.Freeman.2004.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简讯刊物【简讯248期】(97年7月)花的起源一老把戏变新花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辽宁古果经重新定年,发现并非最早的开花植物。
花!花!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被子植物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信息:被子植物
在WikibooksDichotomousKey有更多关于本条目的内容:Magnoliophyta
参见[编辑]
庭园植物列表
查论编现存原始色素体生物/泛植物古菌域 ·细菌域 ·真核域【植物界 ·定鞭隐藻生物(英语:Template:Hacrobia) ·不等鞭毛类(英语:Template:Heterokont) ·囊泡虫类 ·有孔虫界 ·古虫界 ·变形虫界 ·后鞭毛生物(动物界 ·真菌界)】红藻门
温泉红藻纲
Porphyridiophyceae
复丝藻纲(英语:Compsopogonophyceae)
Stylonematophyceae
Rhodellophyceae
原始红藻纲(英语:Bangiophyceae)
真红藻纲
Hildenbrandiales
Acrochaetiales
Nemaliales
Batrachospermales
珊瑚藻
Gelidiales
Gracilariales
Ceramiales
皮胆虫皮胆虫灰胞藻
Glaucocystis
Cyanophora
Gloeochaete
隐藻门Cryptomonadales
Campylomonas
Chilomonas
Chroomonas
隐鞭藻
Falcomonas
Geminigera
Guillardia
球半隐藻
Plagioselmis
Proteomonas
Storeatula
Rhodomonas
Teleaulax
Goniomonadales
Goniomonas
绿色植物/狭义植物绿藻门
青绿藻纲(英语:Prasinophyceae)
UTC类群:石莼纲
共球藻纲
绿藻纲
链型植物克里藻门
克里藻(英语:Klebsormidiaceae)
膜生植物轮藻门
轮藻纲
鞘毛藻(英语:Coleochaetales)
鼓藻(英语:Desmidiales)
中斑藻(英语:Mesostigma)
双星藻目
有胚植物/陆生植物地钱门
裸蒴苔纲
叶苔纲
地钱纲
气孔植物苔藓植物/非维管植物
角苔
苔藓:羊角蕨
维管植物石松门
石松纲
石松目
卷柏目
水韭目
真叶植物
链束植物
木贼纲
真蕨纲
松叶蕨纲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松柏门
银杏门
苏铁门
买麻藤门
被子植物
植物分类列表·植物专题
查论编植物学
植物
植物学史(英语:Historyofbotany)
分支学科(英语:Branchesofbotany)
考古植物学(英语:Archaeobotany)
天体植物学(英语:Astrobotany)
苔藓学
树木学
民族植物学
古植物学
藻类学
植物化学
植物地理学(地植物学(英语:Geobotanicalprospecting))
植物解剖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类群
藻类
原始色素体生物
苔藓植物
非维管植物
维管植物
种子植物
羊齿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植物解剖学和形态学(术语表(英语:Glossaryofplantmorphology))植物细胞学
细胞壁
成膜体(英语:Phragmoplast)
色素体
原生质丝
液胞
组织
木栓
基本组织(叶肉(英语:Leaf#Mesophyll))
分生组织
贮藏器官
维管组织(维管束)
木材
营养器官
鳞茎
根
假根
根茎
株(英语:Shoot)〔芽
叶(低出叶(英语:Cataphyll)
叶柄)
无柄花叶(英语:Sessility(botany))
茎〕
生殖器官
颈卵器
雄蕊群(花粉
雄蕊
退化雄蕊(英语:Staminode)
绒毡层(英语:Tapetum(botany)))
花(花被卷叠式(英语:Aestivation(botany))
花朵发育
花图(英语:Floraldiagram)
花式(英语:Floralformula)
花对称性(英语:Floralsymmetry)
轮生)
果实〔果实解剖学(英语:Fruitanatomy)
浆果
蒴果
果核
种子(种子传播(英语:Seeddispersal)
胚乳)〕
配子体
合蕊柱(英语:Column(botany))
雌蕊群〔子房(子房室(英语:Locule)
胚珠)
柱头〕
被丝托(英语:Hypanthium)
花序(苞片
花梗
总状花序
伞形花序)
花被(花被片
花瓣
花萼)
植物胚胎(英语:Embryo#Plant_embryos)
花托(英语:Receptacle(botany))
孢子叶(英语:Sporophyll)
孢子体
表层构造
植物角质层
表皮蜡质
表皮
花蜜
气孔
刺
毛状体
植物生理学和相关物质
糊粉层
集流(英语:Bulkmovement)
纤维素
植物营养
光合作用(叶绿素)
植物黑色素(英语:Phytomelanin)
植物激素
树液
淀粉
食糖
蒸腾作用
膨压
植物生长和习性
植物习性(英语:Habit(biology)#Structure)〔垫状植物(英语:Cushionplant)
莲座状植物
灌木(匍匐灌木(英语:Prostrateshrub)
亚灌木)
多肉植物
树
藤本植物(木质藤本)〕
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
次生生长(英语:Secondarygrowth)
繁殖、演化(英语:Plantevolution)和生态学
世代交替
双受精
植物演化发育(英语:Plantevolutionarydevelopmentalbiology)
植物演化史(英语:Evolutionaryhistoryofplants)(时间轴(英语:Timelineofplantevolution))
植物区系
发芽
授粉(人工授粉
授粉者(英语:Pollinator)
花粉管
自花授粉)
孢子囊〔小孢子囊(英语:Microsporangia)(小孢子(英语:Microspore))
大孢子囊(大孢子(英语:Megaspore))
孢子〕
命名和分类
植物分类学
植物命名法(英语:Botanicalnomenclature)(植物学名
正确名称
作者引证
《国际藻类、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英语:InternationalCodeofNomenclatureforCultivatedPlants)》)
栽培植物分类学(英语:Cultivatedplanttaxonomy)〔柑橘分类学(英语:Citrustaxonomy)
栽培植物(栽培品种
品种群(英语:Cultivargroup)
Grex(英语:Grex(horticulture)))〕
植物系统学史(英语:Historyofplantsystematics)
植物标本馆
国际植物分类学会(英语: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PlantTaxonomy)
植物分类系统(英语:Listofsystemsofplanttaxonomy)
分类阶元
经营管理
农艺学
花卉栽培(英语:Floriculture)
林业
园艺
相关列表和条目
植物学术语表(英语:Glossaryofbotanicalterms)
植物命名人列表(英语:Listofbotanists)(按命名人缩写排列的植物命名人列表(英语:Listofbotanistsbyauthorabbreviation(W–Z)))
植物考察
维基分类
维基专题
维基共享资源
分类单元识别码
维基数据:Q25314
维基物种:Magnoliopsida
EoL:58969176
EPPO:1ANGC
iNaturalist:47125
PPE:angiosperma-parasites
规范控制
BNE:XX525097
BNF:cb11978328f(data)
GND:4144254-4
LCCN:sh85005034
NDL:00563270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被子植物&oldid=70003624”
分类:被子植物植物分类学植物传粉植物的性隐藏分类:含有过时参数的引用的页面Webarchive模板archiveit链接物种微格式条目含有英语的条目引用自1911年大英百科全书而缺少条目参数的维基百科条目含有1911年版大英百科全书内容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维基物种
其他语言
Afrikaans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অসমীয়াAsturianuАвар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Boarisch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বাংলাBosanskiCatalà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Dolnoserbs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NordfriiskGaeilgeGalegoAvañe'ẽGaelg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Hornjoserbsce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lokanoГӀалгӀай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Taqbaylit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Kurdî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LinguaFrancaNovaLimburgsLombardLietuviųLatviešuBasaBanyumasanОлыкмарий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NāhuatlPlattdüütsch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Ирон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SicilianuScotsسنڌي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unda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agalogLeafaka-Tong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epsänkel’TiếngViệtWest-Vlams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南京發現古老花朵化石被子植物出現時間再推前5000萬年
此發現打破了古生物學界長期流行的被子植物只在白堊紀出現的觀點。研究表明,世界上最古老的花出現在距今1.74億年前,比先前公認的化石記錄早了5000萬年。
- 2被子植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3被子植物 - 華人百科
關于被子植物起源的時間,最好的花粉粒和葉化石證據表明,被子植物出現于1.2~1.35億年前的早白堊紀。在較古老的白堊紀沉積中,被子植物化石記錄的數量與蕨類和裸子植物的 ...
- 4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 朵朵花卉網
化石的單子葉植物在白堊紀中期以前與雙子葉植物相比是極其貧乏的,白堊紀後期單子葉植物迅速分化,出現了很多姜目的果化石和棕櫚科的莖,葉化石。到了第三紀,現代單子葉 ...
- 5被子植物出现在那个时期 - 百度知道
古生代起源说。 一般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末期,不早于白垩纪,但我国地质学家潘广在辽宁侏罗纪的地层中找到被子植物的化石:胡桃科枫杨属的果序化石,甚至有单子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