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為什麼要掘定陵? - 小熊問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郭沫若為何要挖定陵,除了滿足個人和一部分人好奇心以外,還得益於當時文物大省的利益驅動。

帝王陵寢作為一種旅遊、文化資源,很難讓人去拒絕發掘後帶 ... 選單首頁娛樂體育汽車科技育兒歷史美食數碼時尚寵物收藏教育財經社會國際定陵郭沫若挖掘長陵文物郭沫若為什麼要掘定陵?由 與狼共舞說歷史 發表于 歷史2021-06-22不正經鳩摩智2018-12-1215:47:12郭沫若為何要挖定陵,除了滿足個人和一部分人好奇心以外,還得益於當時文物大省的利益驅動。

帝王陵寢作為一種旅遊、文化資源,很難讓人去拒絕發掘後帶來的價值和意義。

再加上,當時的那種學術和時代氛圍,客觀上促成了郭沫若主張的定陵發掘。

郭沫若和當時同意挖掘的一些人(此中就有吳晗)名氣和力量很大,讓意圖阻止的有識之士人微言輕。

當時,郭沫若志在乾陵和長陵等,一個小小的定陵,不過是練練手而已。

那是一個考古圈裡浮躁的年代裡對文物古蹟和歷史文化缺乏尊重的時刻。

結果我們看到了,定陵發掘成了一次慘痛的破壞。

國家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才明文不得再開挖皇陵等。

但是,地方上,還是有人想打著“搶救發掘”的幌子,打皇陵的主意,比如乾陵還有秦始皇陵,好在國家文物局堅決不允,所以未能得逞。

如果不能做到保護,那就情願不挖!郭沫若,真的是…………此處省略一萬字…(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我立即刪除)梁老師說歷史2020-12-2511:39:38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郭沫若為什麼要挖掘定陵?其實小郭志向可不是一個小小的定陵就可以滿足的,他要的是長陵,挖朱棣的陵墓。

你要知道朱棣的長陵那可是明十三陵當中最大,最宏偉的陵墓,這麼多年下來了,幾百年啊,這中間有多少戰亂?有多少年無人管理。

居然到了現在儲存的還相當完整?老天爺算是開眼,能留存到今天,小郭想開開眼啊,畢竟這算是奇蹟啊!既然這麼完整,下邊的東西當然更加的完整了。

明朝可是咱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小郭的眼裡,這價值相當高啊,小郭對於明史有很多的疑問,興許挖這麼一下,這輩子的疑問就都解決了也說不準啊!於是這次挖掘也成為了,大華夏曆史上唯一次由考古學家開啟皇陵的舉動,算是很有意義,只是這個意義是一場災難性的慘痛意義。

當皇陵開啟之後,幾百年的東西,說沒他就沒了。

今天咱就把這事給大傢伙聊上一聊。

開頭咱也說了,這個考古挖掘計劃,首先定的是長陵,但是這事開局就很不順利,他們在長陵上頭摸了一年,連長陵的門都沒有摸到。

所以考古隊決定他們找一個小一點的陵墓,試試身手,為挖掘長陵做點準備,畢竟明皇陵都是一脈相承的嗎?於是另一個陵墓被盯上了,這就是朱棣的兒子朱高熾的獻陵。

但這事也很麻煩,找了半拉月,還是沒摸到門口,這事弄的比較尷尬。

咋弄呢?於是有換了一個小一點的,這就是題主說的定陵。

為什麼是他呢?一個是這陵墓相對於其他的皇陵來說小一點,而且還被大火燒了三次,地面建築就算是有,也沒多少了,都是一些石制建築,找起來利索一點。

首先他們就打寶城開始摸,找線索。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嘛是寶城呢?”他其實就帝王陵墓地宮的上邊建造的一個磚城,跟咱過去的城池也差不多,有女牆,有垛口啥的,就是縮小一點而已。

其實最開始的也沒啥收穫,跟之前的結果一樣,一地雞毛。

可這機會轉眼就來了。

這寶城有一道城牆,他不知道怎麼的就塌了幾塊磚頭,這好,一個洞就出現了。

考古隊打著手電一瞅,這洞明顯就是一個人工砌出來的。

這是嘛玩意?既然出現了,那就挖唄,於是第一條探溝就打這裡開挖了。

據說這探溝也就挖了一米的多距離,這就出現了一塊條石,上面刻了三個字——隧道門。

十幾天之後,一個券門就出現在了大傢伙的眼前,還有一條隧道。

好訊息,繼續挖,你說也怪,這麼挖下去之後,就這隧道的磚牆還找不見了。

總之大體方向肯定是沒錯,有的是時間,就這麼挖挖停停的,折騰了差不多一個多月,倆月的時間,終於摸到了金剛牆的身邊。

所謂的金剛牆其實就地宮的幕牆,這牆相當硬屬於加固牆體,一般的工具你弄不開,當年慈禧的陵墓這牆裡頭鑄造了鐵筋,所以想進去最好還得從棺槨的進出口進入。

最終就在這金剛牆上,考古隊就發現了一個梯形的口子,沒跑這就是當年萬曆皇帝棺槨入葬的地。

這口子開啟之後,就是兩扇石門,都是漢白玉做的,白刷刷的上頭還有門釘。

不用問這門肯定打不開,後邊一準有一個大石頭杵在門後撐著呢?考古隊拿手電筒這麼一照看的清清楚楚,畢竟地宮的大門沒那麼多講究,嚴絲合縫的封死,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地面上的大門還有幾條縫隙,那也是正常。

再說當年工匠封死這大門的時候,他其實也是用拐釘鑰匙擱外邊拉這石頭,才頂住的。

所以要推開這石頭,也簡單拿一拐釘鑰匙推開也就完事了。

門一開啟,這裡頭的過程也沒啥意思,一步步的走過去就完事了。

開啟之後只有三具棺槨和二十六隻木箱。

最終把棺木開啟,找到三具屍骨,而萬曆皇帝的屍體不是咱想的那種顏面朝天躺著,而是呈現一種側臥的架勢,瞅著那樣子,大傢伙推斷和天上的北斗七星似乎有點相似,這是之前不知道的事。

最終這屍骨被取出,這要進行復原嗎?看看萬曆到底是啥樣的?這擱到一邊,咱就不做描述了。

出土最多的當然是絲綢了,咋說呢?當時啊,咱的手段真的跟不上去,有些事整不明白,總之現有的手段用上去之後,這些個東西不僅沒有修復,反而有些損毀了,畢竟這可是幾百年的東西了,還擱地下密封的,氧氣都進不來,這開啟酥酥脆脆的就不說了,一見了氧氣,本來顏色相當的靚麗,轉眼色彩就能給退了。

草率了!不管怎麼說,那也得想辦法組織這事,最終經過一年的努力,修修補補,外加複製啥的,這定陵就成了博物館。

當人們再次走進這博物館的時候,驚奇的發現,這深入底下二十七米的皇帝陵墓,居然沒有棺材。

棺材哪裡去了?這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這其實是另一個讓人心痛的事情,當年這棺槨什麼的,經過了複製,這就拿回去瞅瞅。

這就有啥也不懂的人,感覺這都複製了,原品擺著哪裡有嘛用處,直接給丟了。

哎!皇帝皇后的棺槨啊!三具!全丟了溝裡頭了,當有知道價值的人氣的要求保護這棺槨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一個星期,東西早就沒了,溝裡除了荒草就荒草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當時為了保護這些棺槨,是把人吊在裡頭進行清理的,就是害怕破壞了結構!哎!如果做不到保護,最好不要挖,至此咱就有了不主動挖掘的規定,除非這個陵墓被盜掘,或者這地要基建,措手不及的被挖出來的情況,這叫搶救性挖掘。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歷史神秘人2020-10-2817:48:16定陵作為新中國主動挖掘的明朝帝王陵,讓我們見識到了帝王陵墓到底是怎樣的,這一切都由郭沫若開始!為了好奇心和考古需要,郭沫若和吳晗在1955年就向中央提出挖掘明朝帝王陵的報告!當時是文化百花爭鳴的時代,各個行業充滿幹勁,都想幹一番大事業!作為著名的文學家郭沫若也想復興中國的文化,他當時想挖的是長陵,長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長陵是明十三陵中最大最豪華的陵墓,也是明十三陵第一陵,意義重大!如此豪華的陵墓,大家都想一探神秘的帝王陵墓到底是怎樣的,有什麼奇珍異寶和珍貴的文物,畢竟中國幾千年來,沒有被盜的帝王陵墓沒有真正開啟過,大家都是有好奇心的!最關鍵的是郭沫若認為長陵裡面可能有《永樂大典》的原件,《永樂大典》可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啊,一旦挖出來將會震驚世界,對中國的文化意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向中央打挖掘長陵的報告!當時有人反對,有人贊成,反對的人認為,我們的挖掘的技術,文物的保護技術等都是很初級的,承擔不了這麼大的工程,如果挖掘過程中造成文物的損失那就悔之晚矣啊!可是贊成的認為挖掘不難啊,不缺人手,挖掘出來的文物將會震驚世界,對研究明史有著非凡的意義!最後贊成的佔了多數,中央答應了挖掘長陵的報告!1955年12月郭沫若等人組建了“長陵挖掘委員會”正式對長陵的挖掘,只是在長陵找了一個多月,都沒有找到長陵的地宮入口,這無法開展挖掘啊!所以最後大家決定不如先找個小一點的帝王陵來練練手,再挖長陵就順手多了,而大家就看上了明神宗的定陵!定陵當時的地面建築有所損壞,找它練手再合適不過了!1956年正式挖掘定陵,整整挖了差不多兩年才結束,定陵終於展示了它的樣貌,出土了許多文物,金銀玉器,瓷器絲織品等等,特別是明神宗戴的金龍翼善冠和皇后的鳳冠,精美絕倫技藝高超啊,讓我們見識到了明朝的工業水平!可惜的是由於我們的文物保護技術弱,缺乏對文物出土遇到情況的認知,陵墓被開啟,壁畫和絲織品等文物迅速氧化褪色,甚至灰飛煙滅,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中央規定,以後的帝王陵墓不能主動發掘,以保護為主,一百年不變!在文革的時候,由於缺乏保護,定陵許多文物造成人為破壞,神宗的楠木棺材被大家拆解了,明神宗和皇后的死骨也被燒燬了,當然大部分的文物還是能儲存下來的。

挖掘定陵窺探到明朝皇帝下葬的秘密,特別是開啟明神宗的棺槨時,明神宗的屍骨擺出“北斗七星”的形狀,真是很奇特啊!歷史課課代表2019-09-1310:22:06提到郭沫若,人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留下的很多文學著作,其實郭沫若不僅是我國有名的文學家,還是一位歷史學家,他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曾經發表了很多關於歷史的研究文章,更是對明史非常的有興趣,也著有《明史簡述》一書,後來郭沫若想開啟明十三陵,透過皇陵中的文物,進一步研究明史。

起初郭沫若想要下手的物件就是朱棣的長陵,在他提出這個計劃之後,就馬上遭到了各界人士的反對,首先當時的考古技術不夠發達,其次這樣做也可能會對皇陵造成極大的損壞。

後來,郭沫若在與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等一批歷史學家參觀十三陵時,同樣對明史感興趣的吳晗聊到提出對長陵進行挖掘考古的想法,郭沫若提出:對長陵的挖掘的文物,可以建一座博物館,更可以推進對明史的研究。

眾人深感贊同。

參觀後,郭沫若和吳晗一拍即合,提出挖掘長陵考古。

但同時也有反對的聲音,文物局局、考古研究所等一大批歷史學家當即提出反對,因為當時的考古技術確實不行,文物儲存、復原條件不過關,冒然的挖掘可能會對長陵及文物造成根本性的破壞。

但郭沫若吳晗卻認為當時的考古技術已經達到標準,可以挖掘長陵,很快,郭沫若變向上級提交《關於挖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並得到了批准。

得到批准後,他馬上就付出了行動,郭沫若和吳晗帶領著一批考古隊員,開始對長陵進行了挖掘,但是在挖掘期間一直遇到重重阻礙,一行人持續挖掘了好幾天依然沒有見到任何成果,一直沒有找到長陵的入口,所以郭沫若只能選擇放棄。

如果說挖掘朱棣的長陵對郭沫若來說只是一次試手的話,那麼接下來他就要動真格了,由於定陵的牆磚脫落,露出碹洞,有人提出從這裡開始挖掘,便能找到墓道,直通萬曆皇帝墓穴內,郭沫若便轉向對萬曆皇帝的定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挖掘定陵,但這次挖掘行動依然讓郭沫若大失所望,定陵被開啟後,一些書畫、絲綢等文物遇到氧氣後瞬間氧化,消失殆盡,看著眼前的慘狀讓郭沫若十分失望。

但也並非一無所獲,也留下的金絲翼善冠、皇帝金冠、金絲冠、鳳冠、明神宗烏紗翼善冠、黃金酒壺等一批有價值的文物。

對於歷史過於著迷的郭沫若在挖掘定陵後,其實依然沒有放棄,他後來還想要將武則天的陵墓開啟來看一看,後來有關部門得知後馬上就提出了反對,郭沫若的這些掘墓的行動自然無法實施,否則不知道還有多少皇陵要折損他手。

江湖小曉生2021-06-1815:33:26郭老好奇心很重,尤其是對文藝歷史方面的好奇心,有一天他聽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在乾陵當中,他這顆好奇心就按捺不住了!結果總理回了他一句:不行。

為啥不行?理由很簡單,因為武則天的乾陵在歷史上經歷過多次盜掘,都失敗了。

可見這座陵墓並沒有那麼好下手。

既然乾陵動不了,那就動明十三陵好了。

當時恰好史學家吳晗正在研究明朝歷史,打算寫本《明史簡述》,而挖掘皇陵對歷史研究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

因此郭老的好奇心又上來了,這回他的目標是朱棣的長陵。

1955年一大幫考古學者跑到長陵周圍轉了好大一圈,愣是連個門都沒找到。

結果路過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時,一眨眼功夫就找到了地宮的入口,萬曆就萬曆吧,好歹也是個明朝皇帝。

於是乎挖掘定陵的工作就這麼浩浩蕩蕩地開始了。

萬曆皇帝朱翊鈞做夢都沒有想到,居然因為自己的地宮入口很容易被發現,所以自己給老祖宗朱棣擋槍了。

一、挖掘皇陵,對郭老來說絕對是致命的誘惑。

別說專業的歷史學者了,就咱們作為一個普通人,難道對皇陵下面埋了些啥玩意兒不感興趣嗎?當然非常感興趣。

即使不能擁有,至少也能一睹為快,根源也是好奇心。

郭老這種重磅級的文藝工作者、歷史學者,那就更別提了。

他們表面上給出的理由是為了研究明朝歷史,所以挖掘皇陵有助於這方面的發展。

這個理由很牽強,如果為了研究歷史,是不是要把所有皇陵都給挖了呢?唐宋元明清一個不落下才對,那工程量可就大發了,可能需要幾代人一起努力。

實際原因其實就是郭老這位歷史學者,對皇陵下面的文物充滿了吸引力。

當初為了看一看《蘭亭集序》,郭老可是表態要挖了乾陵的,這事兒他還糾結了很多年。

自古以來,所有人的陵墓,無論是規模還是其中所珍藏的寶物,都無法跟皇陵相比較。

尤其是在太平盛世中的皇陵,那裡面的寶貝就更多了。

其中不乏一些古玩字畫,對研究歷史的確有很大幫助。

二、當年想要挖長陵,是為了尋找《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一直出現在史書當中,可是誰也沒真正見過這玩意兒。

那麼郭老有意思的想法來了,既然《永樂大典》是朱棣時期編纂而成的,那麼朱棣的長陵裡,沒理由不放一套吧?畢竟古代皇帝都以文治武功而自豪,文治這一塊,《永樂大典》顯然是重要的作品。

估摸著《永樂大典》在明朝末年就已經遺漏了,所以到了清朝的時候,壓根就沒見到過這套書的真容。

不過有人見到過,那就是紀曉嵐。

當時紀曉嵐在給乾隆皇帝編纂《四庫全書》。

需要滿大街去找書,工程量實在是太大了。

在紀曉嵐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有人把《永樂大典》的一部分送給了紀曉嵐,這可把紀曉嵐高興壞了。

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清朝的《四庫全書》必須要為清朝服務,那些不利於清朝的言論,自然都被毀掉了。

所以與其說乾隆皇帝在編書,倒不如說在毀書。

大量重要書籍都在這次編書活動中被毀掉了。

而《永樂大典》中的典籍,也不能逃過這場厄運。

現在你知道這套書對郭老的意義有多重大了吧?所以挖掘長陵的意義非常重要,很可能會推翻清朝史料中的大量記載。

這是具有顛覆性的歷史工作,可惜長陵的大門口你找不到!郭老只好把希望寄託在了定陵。

三、定陵挖掘工作十分令人遺憾。

1955年那時候哪有什麼先進的裝置來搞挖掘工作呢?很多盜墓類的小說裡也介紹了,不少大墓裡頭,可是有很多機關的。

就算沒有暗器機關,也有毒氣機關,進去一趟還能全身而退,這本身就是奇蹟,所以活該這幫人發財,畢竟風險太高了。

當金剛牆上第一塊磚頭被拿下來的時候,考古人員立刻聽到砰的一聲,隨後一股黑色濃霧便從墓室內飄了出來。

這可把考古隊員們嚇壞了,這陣濃霧中有股發黴的味道,顏色逐漸從黑色變成乳白色,而且慢慢散去。

想想也知道,這裡面的東西在陰冷潮溼中悶了幾百年,能不產生化學反應嘛!緊接著大家覺得讓人直接進去風險太大,所以打算弄條狗進去。

狗表示:這是人乾的事情嗎?因此這條狗堅決不肯進去。

最終考古人員只好弄了一隻雞進去,這隻雞在地宮裡生活了幾天,沒成想還能打鳴,這下子考古隊員們總算鬆了口氣。

定陵中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很可惜這裡面並沒有郭老要找的《永樂大典》。

不過這些文物也有相當高的價值。

可是那個時候考古技術太差了,考古人員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上軟化劑,塗抹在了文物之上,結果導致幾個月以後這些東西全都發黑變脆,風一吹就散架了。

而且這裡面不少珍貴的明朝絲織品,在接觸到外界氧氣以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得到保護,結果一眨眼就灰飛煙滅了。

最慘的當然是後來那十年裡,保護文物的專家們都不敢繼續工作了,以至於定陵就這麼敞開著無人管轄。

這裡的不少文物當時缺少保護,直接就腐爛掉了,甚至連萬曆老爺子的金絲楠木棺材,都被人扔到了野外,結果被老農民拖回家劈了做傢俱了。

總結:不主動挖掘皇陵,成了考古界的定律。

郭老眼睜睜看著定陵所發生的一切,可他卻沒有能力保護這些文物,那是相當心痛的。

可是他的好奇心並沒有收手,在1965年,郭老再次提出想要挖掘長陵,甚至想要挖掘秦始皇陵。

而與此同時,鄭振鐸、夏鼐等人則請求立即停止發掘帝王陵墓,因為他們不想再看到下一個悲劇出現。

最終在總理的批示下,不再允許主動挖掘皇陵。

船伕2019-01-0314:53:20很簡單,想青史留名唄。

歷史上曾有人說過這麼一段話:“不能流芳百世,便要遺臭萬年。

”能說出這種話的人,可以說是一個赤裸裸的人生賭徒,郭沫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這位“大師”的成名作:《我向你高呼萬歲——斯大林元帥》。

原作太長太肉麻,船伕就節選幾段:斯大林,全人類的解放者,你的生命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生命。

斯大林元帥,你全人類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七十壽辰,我向你高呼萬歲!這首詩創作於1949年11月,但要知道蘇聯在東北的所作所為,和強盜無異,短短几個月對中國的搜刮甚於日本侵略時期的好幾年!就這樣的行為,被郭沫若描繪成了一首“讚歌”!正是這種投機心理,讓郭沫若十分鐘情於中國那幾座尚未被髮掘的帝王陵墓,比如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就被推測很有可能藏有失傳的《永樂大典》。

如果被發現,將是轟動世界的巨大考古成就,負責策劃並主持的郭沫若自然就會名流青史了。

只是可惜天不遂人願,郭沫若打完報告開始發掘時,愣是一個多月都沒有找到長陵地宮的入口,最後突發奇想,就打算用萬曆皇帝的定陵練練手,結果釀成考古界的重大損失,被髮掘出來的文物不斷沒有被妥善保護,反而慘遭破壞,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名流情史也就成了泡影。

金龍逸2018-12-1215:17:19好奇性強,,挖祖先的墓不是什麼好事,,和盜墓賊差不多,,,,,,,蘭臺2020-10-2922:54:44這件事背後是有很複雜的原因的,絕不是“好大喜功”可以概括。

簡單來說,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我們開始用Marxism來領導各行各業,這其中當然就包括了歷史研究領域。

但是,當時歷史研究領域裡Marxism並不是主流,如陳寅恪先生這樣的歷史研究領域的泰斗甚至公開抵制Marxism。

陳寅恪先生並不僅僅代表他一個人,應該說在當時歷史研究領域,陳寅恪先生代表了一大批研究學者對Marxism的看法。

偏偏當時講究的是“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壓人”,不是派一兩個高階官員宣佈“從今天起Marxism就是歷史研究領域唯一方向”,而是要讓歷史研究領域的學者和研究者對Marxism心服口服,發自內心的覺得Marxism就是很厲害。

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這就涉及到當時歷史研究領域裡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歷史學就是史料學。

這是傅斯年先生最開始提倡的,而傅斯年先生之所以這麼提倡是因為上世紀二十年代我們開始發掘殷墟,從殷墟發掘了大量的龜甲以及青銅銘文,可以說從這些考古發現完全顛覆了之前2000年左右歷史學對商朝的文字史料。

公正的說,現代殷商學不是建立在傳統文字史料之上的,而是建立在考古發現之上,傳統文字史料只能起到印證的作用。

用考古發掘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手史料推翻陳寅恪等歷史研究領域泰斗的權威性,最短時間在歷史研究領域建立起Marxism的權威性。

這就是當時包括郭在內的左翼歷史學者一致要求發掘定陵的背後的真正用意。

事實上郭在公開批評陳寅恪抗拒Marxism的時候就提到,新歷史研究者一定會在很短時間內,在史料佔有上超過陳寅恪這樣的“舊權威”。

另外,導師Marx曾經主張,學者在研究時,應該儘可能多的蒐集和佔有資料;這一點當時被視作Marxism在歷史研究領域的指導性思想。

而挖掘定陵這個主張,也和Marx“儘可能多的蒐集和佔有資料”這個主張暗合。

宋業華2018-12-1215:36:38三眼看天下,洞察天地人,大奇兄講故事!好奇是人的天性,更何況郭沫若這位大家!他的好奇心陪伴著自己的一生。

尤其這位考古學家對歷朝歷代皇帝的陵墓,特別感興趣。

尤其皇帝陵墓裡所陪葬的稀有國寶,他更加充滿著濃厚興趣。

他想要解開這個未知的面紗。

可是,在開挖定陵時,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並導致大量國寶的損壞,可以說損失巨大。

因此有關部門意識到:必須停止盲目開挖,才是真正保護文物!可這位大家仍固執己見,認為繼續開挖,才是真正保護文物。

可他沒有意識到,他的知識結構已出現了短板,尤其怎樣保護古文物,已成為眾矢之的。

由於他的目光短淺,而留下一地雞毛。

當他在逝世之前,曾對自己秘書所言:我最大遺憾就是沒有看到王羲之的真帖,它乃靜靜地躺在武則天的墓裡,可以說我此生已難見此真跡了。

?當然也不可能去挖了,遺憾啊!遺憾啊!千年月2018-12-1215:00:22郭沫若這個人很有意思,他算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物了。

也許是當時社會環境,養成了他這樣一位矛盾綜合體,他文采斐然,胸有大志,他是文人,也是革命戰士,他參加過北伐,參加過南昌起義,他是堅持抗戰的領軍人物。

但是他內心卻又有些無奈,有些自卑,更有些無助,因而造成了他有些行為讓人無語。

他有很多缺點,做過很多讓人不敢苟同的事情。

很多人拿魯迅罵他來說事,我是很看不上眼的。

因為事實上,一百個魯迅,也比不上一個郭沫若。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拿兩個人的生平事蹟來對比就知道了。

郭沫若這個人雖然經常有變換陣營立場之舉,但他心中有大義,對於國內的政治勢利,哪家得勢他就依附誰,很多人說他什麼牆頭草。

我想說的是他再怎麼牆頭草也是在為中國的自強發展而出力,這一點就比只會張嘴嗶嗶亂噴的魯迅強很多了。

至於他為什麼挖定陵,這其中倒不完全是他自己的意思,而是吳晗鼓動的。

吳晗是一位明史研究學者,他對明朝的事物自然是很有興趣的,原本他是準備申請挖明長陵的,但怕遭到中央的拒絕,就退而求其次,先挖定陵,當然以吳晗當時的聲望,要申請挖定陵也夠嗆,所以他找到了郭沫若,說服他一起上書申請。

而郭沫若這個人本來就好奇心重,被吳晗這麼以吹,他也想看一看明朝的皇帝究竟留下了什麼好東西。

駐馬店頭號貪汙犯2018-12-1216:59:38郭沫若要挖定陵,那是天經地義的,為啥?因為他是國內第一的考古學家,他要是不想挖定陵,說明他根本不配當考古學家!就像一個人說他好色,但是一個美女投懷送抱他忍住了或者一個人說他愛書法,但是你給他個王羲之的真跡他沒興趣看這可能嗎?劉慈欣一部科幻小說裡,外星人可以給人看宇宙的究極真理,但代價是看完之後就死,然後願意付出生命代價去看真理的物理學家,排成長隊。

這才是合乎情理的!所以問題不在於郭沫若想挖定陵,而在於到底是哪位權高位重的大爺,批准了郭沫若挖定陵?這位大爺,才是真正要負責任的人!那是誰呢?恰恰是在郭沫若挖定陵故事裡,作為郭沫若的反面,以偉大光輝正確的形象,出現的某位!布衣煮酒2018-12-1312:48:59現代科學,講究證偽,我們說我們的歷史文化有多輝煌,我們說了不算,歷史記載也只是參考,你得有相應的考古證明。

所以,掘墓之風愈演愈烈。

其實,別人信不信又有什麼關係?祖上闊過,難道比現在闊更重要嗎?史書記載,你外國人願意信,就信,不信,就拉倒。

更何況他們的《荷馬史詩》比我們的更離譜。

歷史,不是用來炫耀,而是用來借鑑的。

蕭水2018-12-1218:21:09挖掘定陵的報告是吳晗寫的,郭沫若是第一個被說服的倍兒爽82018-12-1214:06:53祖墳均可挖,曹操就是盜挖的高手。

有利於當今都可為!遼寧資深球迷二代2020-10-2822:21:07這個鍋真的需要讓郭沫若來背嗎?我看未必!試想一下,如果當年文史界大部分人士都對挖掘帝王陵寢表示反對,甚至有權力決定是否開挖的官員們中的大部分也表示反對,1956年的定陵挖掘也許根本就不會展開,畢竟反對的人佔據了大多數!而定陵最終還是遭到了挖掘,這隻能證明一點:當年贊同挖掘這座帝王陵寢的人,不管是領導層還是文史界,實際上已經佔據了大多數,郭沫若也只不過是代表人物之一!或者更直白的說,在當時,所有人的心中都有著那種慾望,話說中原正統王朝的帝王陵寢,裡邊究竟是什麼樣?要知道在我們5000年文明的歷史上,以中央正統王朝的身份去挖掘前朝或者更早期朝代的帝王陵寢,這在整個數千年曆史的封建王朝時期是從來沒有過的。

所以歷史上正統王朝的帝王陵寢,要麼至今找不到真正的地點、要麼目前仍然被封閉在某處墓穴之內,再或者在以往的戰亂中被土匪盜賊或者地方軍閥所破壞。

找不到陵寢的皇陵在史書中只有隻言片語的記載,至今封閉的陵寢則在眾人看不見的區域之外,而那些被破壞的帝王陵寢也隨著毀滅性挖掘而面目全非,難以給後人留下全貌。

因此到了近代,封建帝王陵寢到底是什麼樣子?史學家們也仍然是一頭霧水!儘管他們可以從史書當中的寥寥數筆中勾勒出帝王陵寢的畫面,但想象的畫面與現實的畫面自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正因為有著這種差距的存在,很多的近代文史家都想真正的一睹帝王陵寢的全貌,以此滿足他們一生的願望。

或者說,這是歷史學家們從古到今都存在的願望!所以定陵的挖掘雖然是一個悲劇,但他並不是一件突發事件,也不是因為某一個或某幾個人的個人好惡而推動變化,這是積累了太多期望和慾望而衍生出來的一起行動。

儘管在這個過程中,鄭振鐸等人表示了反對,但這樣的反對聲在眾多的擁護聲中,早就已經被淹沒殆盡。

事實上,或許連鄭振鐸等人也對挖掘帝王陵寢存在著巨大的興趣,只不過在慾望面前,他們還是用冷靜支撐住了自己,並不是他們不想看帝王陵寢的全貌,而是他們知道以現有的考古技術,也許可以讓帝王陵寢的全貌真正的大白於天下,但付出的代價極有可能是毀滅性的破壞!而隨後發生的一切,也紮實的印證了這一點!1、不清楚幾百年前的物品該如何保護,紙質和絲綢類配葬品在取出的過程中生拉硬扯,造成大量同材質配葬品的損壞,這還沒算帝王陵寢重見天日,在空氣的侵襲下所造成的另類破壞。

2、由於不清楚定陵內部究竟有多少文物和財寶,因此沒有仔細研究挖掘定陵後的善後工作,比起現如今對待一些著名墳墓和屍骨坑,相關單位直接在原址建立博物館。

那個年代的挖掘則完全考慮不到這些,因此取出墳墓的定陵文物,長期被隨意放在指定的幾個大院和房屋內。

繼續的空氣破壞、缺乏維護下的磨損、神不知鬼不覺的偷盜,等到多年後才想起來重新進行保護的時候,原本保全的文物中又有一部分再次遭到了破壞。

3、由於教育的匱乏,上世紀50年代,國內具備專業文史考古知識的人才實在是少之又少,面對著數千件定陵文物,挖掘團隊又實在缺乏足夠的人員對文物進行逐一鑑定,也造成了大量物品在沒有仔細鑑別和考證的情況下就被當成破爛扔掉和破壞,最知名的莫過於萬曆皇帝的棺槨,竟然被當成廢柴火而扔到了大山裡!不否認的說,郭沫若在定陵挖掘前後的行為,的確成為了他人生當中的一大汙點,但是也不能否認,真正推動定陵挖掘的,也許另有其人!風2018-12-1215:00:02是誰同意它挖墳的?null15755972018-12-1320:23:39據說是為了證明萬曆皇帝陪葬有二十四箱寶物。

持續親善的仁生2020-01-0709:49:21我也來公平公正的發表自己的幾句觀點:作為當時身處亂世的知名一員,他的感情歷程是不是會註定要幾經輾轉?儘管如此卻始終沒有親人跳出來控訴、揭發他,是不是代表他不是太無情?一個人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雲變幻更迭“都還能善終”,並得到老鄧為他塑銅像親筆提字:郭沫若像。

還領頭建立了第一所科技大學,是不是足以證明他是一個當時非常有能力的人?後人對他最大的詬病就是強烈譴責他倡議、請纓挖掘、破壞了很多座皇族古墓,我在想,如果當時的“家長”不同意,他個人有權利去安排、去實施、去完成嗎?他也是奉命行事好不好?找他一個人背鍋真的合適嗎?何況他在近代考古領域的確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績。

後人們一邊享受他的勞動成果、一邊又痛罵他不是人、是嗜財如命的禽獸、是華夏兒子子孫後代的罪人,這樣真的好嗎?這樣就真的公平了嗎?現如今又有多少表面儲存還非常完好的古陵,實際上卻已經慘遭身份多重的“盜墓賊”的洗劫?個人感覺歷朝凡是有很大影響的人“都是有功有過的”,而他,也只是一個“人”。

特殊時期為了活命保全自己,連段小樓都可以現場出賣一直深愛他、保護他、幫助他的妻子和一塊長大風雨同舟的師弟,何況是郭沫若?而且“你”就確定“你”真的能夠做得比他更好嗎?還有很多人都詛咒他會遭到悲慘的報應,而據真實瞭解,他還真的沒有遭到現世報,不僅自己安然老死善終,連一干子女也各有建樹。

這些事情都是在網上查得到的。

我也只是尊重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有感而發而已,敬請網友不喜勿噴。

歡迎網友跟帖各抒己見良性討論指導,謝謝。

執筆左右手2018-12-1213:06:22謝謝邀請,不好意思,這個還真不知道使用者85479519371942018-12-1221:13:58這個不好說,文人的想法好難猜測。

雙旗鎮刀客2018-12-1217:05:16檢視萬曆長期不上朝的真實原因淺草之么2020-12-2514:59:21他主要是想找那個《永樂大典》[摳鼻]生於民國62年2018-12-1215:50:04好奇心?名利心?虛榮心?……說不好,肯定不是僅僅為了學術。

金城千里一布衣2021-02-1109:56:16他認定那陵裡埋的是位皇帝?撕蔥是我哥2021-06-1817:46:01郭沫若還有節操嗎老狼5402020-10-3112:44:37為了他的心願,看看黃陵的寶藏。

破壞了很多文物。

閒雲野鶴iv2020-10-3008:54:40可能郭沫若是卸嶺力士的魁首,搬山道人找鳳凰眼的時候,打聽到,好道家法術的萬曆,可能把他收藏在自己墓中,於是找到卸嶺力士,一起發掘。

——編到這裡了上一篇從“一”到“十”的中國漢字,古人是如何創造的?下一篇近代史中浙江有哪些名人?他們有著怎樣的歷史地位?猜你喜歡秦始皇為什麼會死?因為技術的原因,定陵的發掘痛失了哪些珍貴文物?在故事領域你最喜歡哪些故事?搜索隨便看看2022-01-06老人自己存錢養老,到底對不對?婆婆這麼說,我要如何應對?2022-01-06雪鐵龍天逸一箱油能跑多少公里?16和1.8的有區別麼?2022-01-06家有珍稀版古錢幣怎麼出手不被坑?2022-01-06首頁娛樂體育汽車科技育兒歷史美食數碼時尚寵物收藏教育財經社會國際Copyright©2022小熊問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