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中的僧侶,一生靜觀一物,創造「莫蘭迪色」 -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莫蘭迪的靜物畫,大多溫暖柔和,治癒人心。

這一切源於他的用色,低飽和度和明度相近的顏色,像朦上一層灰調,淡化顏色區塊之間的過渡。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1/03/26,藝文圖片由作者提供德尼思化文藝平台,集結四方好手,以求百家爭鳴。

目前共有天文學、國際詩歌、中國古典文學及思想、文藝評論、影評、視覺藝術等主題。

「德尼思化」來自Deliver之轉音,再加一個「思」字,就是「得你思化」,為本平台創立之初衷。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戈登探長(德尼思化創辦人,希望讓文藝更加貼地)幾乎每個藝術學生,入門第一堂課,必先畫靜物。

或許太過基礎,我們普遍甚少談及靜物畫,似乎無話可說。

其實,愈是簡單的菜餚,愈難煮得出色。

繁華落盡見真淳,簡單,偏偏最難做好。

靜物畫,不就是對著物件繪畫而已?到底可以如何與別不同,甚至名留藝史?不妨看看義大利的喬治.莫蘭迪(GiorgioMorandi),靜物畫的怪傑,一生只專注畫一物,以生命成就畫作。

二十世紀歐洲,極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終身未娶,和未婚姐姐生活,不出遠門。

莫蘭迪多以瓶子為題材,如花瓶、瓶罐、水壺等。

簡樸的避世畫匠,如同苦行僧,人稱畫僧。

圖片由作者提供圖片由作者提供靜物畫常見的對象,有花卉、器皿、食物、頭骨、書籍等,通常一幅靜物畫都包含眾多物件,而各有對應的象徵意義,畫家借靜物畫的構圖擺位和對象,暗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

意在言外,乃傳統靜物畫的創作概念。

但莫蘭迪相反,沒有、割除多餘的象徵,只有瓶子竊竊私語,單純物件的投影。

那些形狀單純的瓶子,不斷反覆排列,回歸視覺觀察的,屬於純粹形體的世界。

莫蘭迪的靜物畫,大多溫暖柔和,治癒人心。

這一切源於他的用色,低飽和度和明度相近的顏色,像朦上一層灰調,淡化顏色區塊之間的過渡。

虛化邊緣,讓物件、桌子,以至後方的牆身之間的關係都變得模糊不清。

此用色現今被叫作「莫蘭迪色」,相當有名。

圖片由作者提供圖片由作者提供觀者眼中,可能只見千篇一律的瓶罐畫作。

其實,每幅都在不同的排列間發現物件,背後隱含了,畫家對空間與時間的觀察。

莫蘭迪用流動的色彩,畫下空氣的流動,帶動空間與時間的存在,分離了外在世界。

寂靜的畫面像是凝結一樣,沒有噪音,瓶罐如同提醒着觀畫者,專注純粹的存在。

他用顏料將瓶罐塗成白色,讓灰塵堆積瓶身,把它們的外觀塗走,把它的透明和反光抹去。

僅僅留下物自身的存在,與空間和時間的關係,把物件放在唯一的舞台,與「存在」本身相應。

圖片由作者提供圖片由作者提供事物存在着,它只有它自身的內在意義,卻沒有像我們為它附加的那樣的意義,視覺,世界所喚醒我僅有的興趣只是色彩、空間、光線和形式,內裹充滿着微妙差異的變化,物件的擺位、組合方式、光線等。

莫蘭迪的自白,詮釋其畢生建構獨一無二的藝術世界。

他潛心觀察,認真看待,那無數個小小的瓶罐,我們由其畫作或能摸索到,屬於他的宇宙。

圖片由作者提供圖片由作者提供莫蘭迪留下的繪畫,不論有否任何象徵意義,都獨立自足。

當我們迷失時,看看他筆下的瓶罐,那一份純粹、專注,想必能重新喚起初心,讓我們面對世事無常,依然保有真誠。

本文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見作者Medium。

相關文章︰責任編輯︰Alex核稿編輯︰Alvin 猜你喜歡Tags:hkop繪畫藝術西方藝術GiorgioMorandi莫蘭迪顏色莫蘭迪色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ACG名曲惡搞作《千本幼女》本質上就是首糟糕「歪歌」,被罵剛好而已1則觀點訪國中健康課本編撰委員:12年國教的「月經教育」有哪些改革?為何無法納入更多「素養導向」的教學理想?1則觀點在烏克蘭移民第二多的加拿大,我如何與不同學齡的孩子們討論俄烏戰爭?2則觀點【關鍵眼中盯】對於18歲公民權,國民黨仍有人認為:反正他們又不會投我,為何要支持?1則觀點戰地新聞不可或缺的「fixer」,冒死成就外媒報道2則觀點海洋獵人:鯨魚與海鷗的攻防戰1則觀點全球響應「關燈一小時」3/26一起關上不必要的電燈!1則觀點GIF檔發明人StephenWilhite因Covid-19逝世,所以「GIF」到底應該怎麼唸?2則觀點【影評】《貝爾法斯特》:北愛爾蘭的歷史衝突與糾葛,如何推動肯尼斯布萊納獻給家鄉的情書?1則觀點【TNL沙龍本週議題】央行宣佈升息,你有什麼看法?2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