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洲李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蘆洲李宅是採磚、木、石混和構造,因地臨淡水河,地勢低窪且常有水患,所以支撐多用磚柱代替木柱,磚牆多為實磚砌造,四週外牆皆為砂岩砌牆,厚約42公分,建築物內部牆體則 ... 蘆洲李宅蘆洲李宅位於臺北縣(註1)蘆洲鄉中原村中正路243巷19號,大約在咸豐七年(1857年)左右興建,然確實年代不詳。

現存建物為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所建,古蹟類型屬於宅第類別,經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蹟。

蘆洲李氏源自河南光州固始縣(今河南固始縣),後移居入閩省汀州府一帶定居。

元代中葉,人稱「兌山始祖」的仲文公帶領族人移居閩南同安縣兌山一帶,自此家族勢力日益龐大,乾隆晚期,沿著淡水河來到當年的和尚洲(即今蘆洲)從事開墾。

李正一,譜名公正,為李家族譜所載來臺第一世祖,其子李清水承襲父志,不斷擴張家族產業,相傳此時便有房厝的興築,然確實年代不詳。

清水生子七人,七兄弟各有所司,同為家族奮鬥,組成「李長利記」商號,從事蘆洲地區的產業經營、土地買賣,亦時興義診善舉,家族中又有科舉功名,遂在蘆洲成為有名望之大家族。

而後因家族日益龐大,原有宅第不敷使用,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合資重修,主要仿大陸古厝建築型態,延聘唐山名建築師廖鳳山主持重修,而為興建時便利建材能通達李宅所在地,特地闢建一條小運河以直通淡水河,運河溝渠遺跡至今仍在。

蘆洲李宅是採磚、木、石混和構造,因地臨淡水河,地勢低窪且常有水患,所以支撐多用磚柱代替木柱,磚牆多為實磚砌造,四週外牆皆為砂岩砌牆,厚約42公分,建築物內部牆體則為較薄的隔間牆,此種硬包軟的牆體配置顯示強烈防禦性質,不僅在防止盜賊、也有避免水災侵襲之目的。

建築物之前本有一半月池,但因水災頻仍,已為淤沙覆蓋喪失原貌,全宅至今大部份仍保留原貌,人為破壞極少,十分難能可貴。

因房間特別多,內部廊道處處相通,門廊用磚砌拱圈,由左到右,空間層次分明,挑檐較深的正廳採用雙挑出拱,構造形式十分特殊。

蘆洲李宅所在地俗稱「中原村」,乃以此地具有極富傳統中原特色的李宅之故,李宅為一座三落式多護龍的四合院,全宅呈一方整之矩形,坐東南朝西北,全宅共計有九廳、六十房、八十二門、一百二十個窗構成,基地地形由後而前逐漸降低,在風水上,則美名為「七星下地」、「浮水蓮花」,李宅的特色是在於有官紳住宅的氣勢與農宅的渾厚,並可作為傳統民宅的完型代表,且其構架使用的方式為中西建築的混合為一般所罕見。

財團法人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試圖將蘆洲李宅與蘆洲社區緊密結合,使蘆洲李宅除成為文化資產保存的古蹟外,同時也是民眾文化活動的空間,藉此改善蘆洲居民的環境生活品質,提昇蘆洲的文化層面,進而帶動蘆洲市(註2)民的福利共享,促進蘆洲的進步與繁榮。

撰稿者:曾淑容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參考資料:1台閩地區古蹟資訊網,http://sowf.moi.gov.tw/www2/link.html。

2財團法人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http://www.luchoulee.org.tw/home.htm。

圖說:蘆洲李宅大門(筆者親攝)提供人:曾淑容圖說:蘆洲李宅入口(筆者親攝)提供人:曾淑容圖說:蘆洲李宅特色是在於有官紳住宅的氣勢與農宅的渾厚(筆者親攝)提供人:曾淑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