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伏火」之源- 壹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尤在涇《靜香樓醫案》記載一案:「中氣虛寒,得冷則泄。

而又火升,齒衄等症,古人所謂胸中聚焦之殘火,腹內積久之沉寒。

此當溫補中氣,俾土厚則火自然斂。

方:人參、茯苓、白朮、炙草、乾薑、益智仁、附子。

」為何方用附子理中湯加益智仁?可否辨證為上熱下寒或寒熱錯雜?筆者帶著疑問去探尋「伏火」之源。

清代醫家鄭欽安《醫理真傳》指出:「世多不識伏火之義,即不達古人用藥之妙也。

余試為之喻焉:如今之人將火煽紅,而不覆之以灰,雖焰,不久即滅,覆之以灰,火得伏即可久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