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是指在各種地質作用中產生和發展著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礦物是指在各種地質作用中產生和發展著的,在一定地質和物理化學條件處於相對穩定的自然元素的單質和他們的化合物。

礦物具有相對固定的化學組成,呈固態者還具有確定的 ... 礦物 礦物是指在各種地質作用中產生和發展著的,在一定地質和物理化學條件處於相對穩定的自然元素的單質和他們的化合物。

礦物具有相對固定的化學組成,呈固態者還具有確定的內部結構;它是組成岩石和礦石的基本單元。

基本信息中文名:礦物英文名:mineral原理:地質作用性質:天然單質或化合物分類:硫化物,氧化物顏色:紅色,綠色定義礦物礦物一般是自然產出且內部質點(原子、離子)排列有序的均勻固體。

其化學成分一定並可用化學式表達。

所謂自然產出是指地球中的礦物都是由地質作用形成的。

地殼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數自然元素,具有相對固定的化學成分和性質。

都是固態的(自然汞常溫液態除外)無機物。

礦物是組成岩石的基礎。

(地質博物館中有明確概念:一般而言礦物必須是均勻的固體。

礦物必須具有特定的化學成分,一般而言礦物必須具有特定的結晶構造(非晶質礦物除外),礦物必須是無機物,所以煤和石油不屬於礦物。

參考:南京地質博物館新館二樓)。

實驗室已經能夠製造出某些礦物晶體(但製造出來的不屬於礦物),如人工水晶、人工鑽石等。

已知的礦物約有4700種左右,在固態礦物中,絕大部分都屬於晶質礦物,只有極少數(如水鋁英石)屬於非晶質礦物。

來自地球以外其他天體的天然單質或化合物,稱為宇宙礦物。

由人工方法所獲得的某些與天然礦物相同或類同的單質或化合物,則稱為合成礦物如人造寶石。

礦物原料和礦物材料是極為重要的一類天然資源,廣泛套用於工農業及科學技術的各個部門。

煤的化學成分很不穩定不是礦物,是典型的混合物。

簡介礦物在科學發展史上,礦物的定義曾經多次演變。

按現代概念,礦物首先必須是天然產出的物體,從而與人工製備的產物相區別。

但對那些雖由人工合成,而各方面特性均與天然產出的礦物相同或密切相似的產物,如人造金剛石﹑人造水晶等,則稱為人工合成礦物。

早先,曾將礦物局限於地球上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天然產物。

但是近代對月岩及隕石的研究表明,組成它們的礦物與地球上的類同。

有時只是為了強調它們的來源,稱它們為月岩礦物和隕石礦物,或統稱為宇宙礦物。

另外還常分出地幔礦物,以與一般產於地殼中的礦物相區別。

其次,礦物必須是均勻的固體,氣體和液體顯然都不屬於礦物。

但有人把液態的自然汞列為礦物,一些學者把地下水﹑火山噴發的氣體也都視為礦物。

至於礦物的均勻性則表現在不能用物理的方法把它分成在化學成分上互不相同的物質,這也是礦物與岩石的根本差別。

此外,礦物這類均勻的固體內部的原子是作有序排列的,即礦物都是晶體。

但早先曾把礦物僅限於“通常具有結晶結構”。

這樣,作為特例,諸如水鋁英石等極少數天然產出的非晶質體,也被劃入礦物。

這類在產出狀態和化學組成等方面的特徵均與礦物相似,但不具結晶構造的天然均勻固體特稱為似礦物(mineraloid)。

似礦物也是礦物學研究的對象,往往並不把似礦物與礦物嚴格區分。

每種礦物除有確定的結晶結構外,還都有一定的化學成分,因而還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質。

礦物的化學成分可用化學式表達,如閃鋅礦和石英可分別表示為ZnS和SiO2。

但實際上所有礦物的成分都不是嚴格固定的,而是可在程度不等的一定範圍內變化。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礦物中原子間的廣泛類質同象替代。

例如閃鋅礦中總是有Fe2+替代部分的Zn2+,Zn﹕Fe(原子數)可在1﹕0到約6﹕5間變化﹐此時其化學式則寫為(Zn﹐Fe)S,石英的成分非常接近於純的SiO2,但仍含有微量的Al3+或Fe3+等類質同象雜質。

最後,礦物一般是由無機作用形成的。

早先曾把礦物全部限於無機作用的產物,以此與生物體相區別,後來發現有少數礦物,如石墨及某些自然硫和方解石,是有機起源的,但仍具有作為礦物的其餘全部特徵,故作為特例,仍歸屬於礦物。

至於煤和石油,都是由有機作用所形成,且無一定的化學成分,故均非礦物,也不屬於似礦物。

絕大多數礦物都是無機化合物和單質,僅有極少數是通過無機作用形成的有機礦物,如草酸鈣石[Ca(C2O4).2H2O]等。

礦物是自然形成的純物質或化合物,化學成份組成變化不大,有結晶結構。

岩石是一或多種礦物的聚合體,化學成份不定,通常無結晶結構。

成因產狀礦物是化學元素通過地質作用等過程發生運移﹑聚集而形成。

具體的作用過程不同,所形成的礦物組合也不相同。

礦物在形成後,還會因環境的變遷而遭受破壞或形成新的礦物。

形成作用岩漿作用發生於溫度和壓力均較高的條件下。

主要從岩漿熔融體中結晶析出橄欖石﹑輝石﹑閃石﹑雲母﹑長石﹑石英等主要造岩礦物,它們組成了各類岩漿岩。

同時還有鉻鐵礦﹑鉑族元素礦物﹑金剛石﹑釩鈦磁鐵礦﹑銅鎳硫化物以及含磷﹑鋯﹑鈮﹑鉭的礦物形成。

偉晶作用中礦物在700~400℃﹑外壓大於內壓的封閉系統中生成。

所形成的礦物顆粒粗大。

除長石﹑雲母﹑石英外,還有富含揮發組分氟﹑硼的礦物如黃玉﹑電氣石,含鋰﹑鈹﹑銣﹑銫﹑鈮﹑鉭﹑稀土等稀有元素的礦物,如鋰輝石﹑綠柱石和含放射性元素的礦物形成。

熱液作用中礦物從氣液或熱水溶液中形成。

高溫熱液(400~300℃)以鎢﹑錫的氧化物和鉬﹑鉍的硫化物為代表;中溫熱液(300~200℃)以銅﹑鉛﹑鋅的硫化物礦物為代表;低溫熱液(200~50℃)以砷﹑銻﹑汞的硫化物礦物為代表。

此外,熱液作用還有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等非金屬礦物形成。

風化作用中早先形成的礦物可在陽光﹑大氣和水的作用下化學風化成一些在地表條件下穩定的其他礦物,如高嶺石﹑硬錳礦﹑孔雀石﹑藍銅礦等。

金屬硫化物礦床經風化產生的CuSO4和FeSO4溶液,滲至地下水面以下,再與原生金屬硫化物反應,可產生含銅量很高的輝銅礦﹑銅藍等,從而形成銅的次生富集帶。

化學沉積中,由真溶液中析出的礦物如石膏﹑石鹽﹑鉀鹽、硼砂等;由膠體溶液凝聚生成的礦物如鮞狀赤鐵礦﹑腎狀硬錳礦等。

生物沉積可形成如硅藻土(蛋白石)等。

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礦物趨向於結構緊密﹑比重大和不含水。

在接觸變質作用中,當圍岩為碳酸鹽岩石時,可形成夕卡岩,它由鈣﹑鎂﹑鐵的矽酸鹽礦物如透輝石﹑透閃石﹑石榴子石﹑符山石﹑矽灰石﹑矽鎂石等組成。

後期常伴隨著熱液礦化形成銅﹑鐵﹑鎢和多金屬礦物的聚集。

圍岩為泥質岩石時可形成紅柱石﹑堇青石等礦物。

特徵礦物在空間上的共存稱為組合。

組合中的礦物屬於同一成因和同一成礦期形成的,則稱它們是共生,否則稱為伴生。

研究礦物的共生﹑伴生﹑組合與生成順序,有助於探索礦物的成因和生成歷史。

就同一種礦物而言,在不同的條件下形成時,其成分﹑結構﹑形態或物性上可能顯示不同的特徵,稱為標型特徵,它是反映礦物生成和演化歷史的重要標誌。

物理性質礦物長期以來﹐人們根據物理性質來識別礦物。

如顏色、光澤、硬度、解理、比重和磁性等都是礦物肉眼鑑定的重要標誌。

作為晶質固體,礦物的物理性質取決於它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並體現著一般晶體所具有的特性──均一性﹑對稱性和各向異性。

礦物顏色礦物的顏色多種多樣。

呈色的原因﹐一類是白色光通過礦物時﹐內部發生電子躍遷過程而引起對不同色光的選擇性吸收所致﹔另一類則是物理光學過程所致。

導致礦物內電子躍遷的內因﹐最主要的是﹕色素離子的存在﹐如Fe3+使赤鐵礦呈紅色﹐V3+使釩榴石呈綠色等﹔是晶格缺陷形成“色心”﹐如螢石的紫色等。

礦物學中一般將顏色分為3類﹕自色是礦物固有的顏色﹔他色是指由混入物引起的顏色﹔假色則是由於某種物理光學過程所致﹐如斑銅礦新鮮面為古銅紅色﹐氧化後因表面的氧化薄膜引起光的干涉而呈現藍紫色的錆色﹐礦物內部含有定向的細微包體﹐當轉動礦物時可出現顏色變幻的變彩﹐透明礦物的解理或裂隙有時可引起光的干涉而出現彩虹般的暈色等。

條痕指礦物在白色無釉的瓷板上劃擦時所留下的粉末痕跡。

條痕色可消除假色﹐減弱他色﹐通常用於礦物鑑定。

光澤指礦物表面反射可見光的能力。

根據平滑表面反光的由強而弱分為金屬光澤(狀若鍍克羅米金屬表面的反光﹐如方鉛礦)﹑半金屬光澤(狀若一般金屬表面的反光﹐如磁鐵礦)﹑金剛光澤(狀若鑽石的反光﹐如金剛石)和玻璃光澤(狀若玻璃板的反光﹐如石英)四級。

金屬和半金屬光澤的礦物條痕一般為深色﹐金剛或玻璃光澤的礦物條痕為淺色或白色。

此外﹐若礦物的反光面不平滑或呈集合體時﹐還可出現油脂光澤﹑樹脂光澤﹑蠟狀光澤﹑土狀光澤及絲絹光澤和珍珠光澤等特殊光澤類型。

透明度指礦物透過可見光的程度。

影響礦物透明度的外在因素(如厚度﹑含有包裹體﹑表面不平滑等)很多﹐通常是在厚為0.03毫米薄片的條件下﹐根據礦物透明的程度﹐將礦物分為﹕透明礦物(如石英)﹑半透明礦物(如辰砂)和不透明礦物(如磁鐵礦)。

許多在手標本上看來並不透明的礦物﹐實際上都屬於透明礦物如普通輝石等。

一般具玻璃光澤的礦物均為透明礦物﹐顯金屬或半金屬光澤的為不透明礦物﹐具金剛光澤的則為透明或半透明礦物。

斷口﹑解理與裂理礦物在外力作用如敲打下﹐沿任意方向產生的各種斷面稱為斷口。

斷口依其形狀主要有貝殼狀﹑鋸齒狀﹑參差狀﹑平坦狀等。

在外力作用下礦物晶體沿著一定的結晶學平面破裂的固有特性稱為解理。

解理面平行於晶體結構中鍵力最強的方向﹐一般也是原子排列最密的面網發生﹐並服從晶體的對稱性。

解理面可用單形符號(見晶體)表示﹐如方鉛礦具立方體{100}解理﹑普通角閃石具{110}柱面解理等。

根據解理產生的難易和解理面完整的程度將解理分為極完全解理(如雲母)﹑完全解理(如方解石)﹑中等解理(如普通輝石)﹑不完全解理(如磷灰石)和極不完全解理(如石英)。

裂理也稱裂開﹐是礦物晶體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的結晶學平面破裂的非固有性質。

它外觀極似解理﹐但兩者產生的原因不同。

裂理往往是因為含雜質夾層或雙晶的影響等並非某種礦物所必有的因素所致。

硬度是指礦物抵抗外力作用(如刻劃﹑壓入﹑研磨)的機械強度。

礦物學中最常用的是摩氏硬度﹐它是通過與具有標準硬度的礦物相互刻劃比較而得出的。

10種標準硬度的礦物組成了摩氏硬度計﹐它們從1度到10度分別為滑石﹑石膏﹑方解石﹑螢石﹑磷灰石﹑正長石﹑石英﹑黃玉﹑剛玉﹑金剛石。

十個等級只表示相對硬度的大小﹐為了簡便還可以用指甲(2.5)﹑小鋼刀(5~5.5)﹑窗玻璃(5.5)作為輔助標準﹐粗略地定出礦物的摩氏硬度。

另一種硬度為維氏硬度﹐它是壓入硬度﹐用顯微硬度儀測出﹐以千克/平方毫米表示。

摩氏硬度Hm與維氏硬度Hv的大致關係是(kg/mm2)﹐礦物的硬度與晶體結構中化學鍵型﹑原子間距﹑電價和原子配位等密切相關。

比重指礦物與同體積水在4℃時重量之比。

礦物的比重取決於組成元素的原子量和晶體結構的緊密程度。

雖然不同礦物的比重差異很大﹐琥珀的比重小於1﹐而自然銥的比重可高達22.7﹐但大多數礦物具有中等比重(2.5~4)。

礦物的比重可以實測﹐也可以根據化學成分和晶胞體積計算出理論值。

彈性﹑撓性﹑脆性與延展性某些礦物(如雲母)受外力作用彎曲變形﹐外力消除﹐可恢復原狀﹐顯示彈性﹔而另一些礦物(如綠泥石)受外力作用彎曲變形﹐外力消除後不再恢復原狀﹐顯示撓性。

大多數礦物為離子化合物﹐它們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顯示脆性。

少數具金屬鍵的礦物(如自然金)﹐具延性(拉之成絲)﹑展性(捶之成片)。

磁性根據礦物內部所含原子或離子的原子本徵磁矩的大小及其相互取向關係的不同﹐它們在被外磁場所磁化時表現的性質也不相同﹐從而可分為抗磁性(如石鹽)﹑順磁性(如黑雲母)﹑反鐵磁性(如赤鐵礦)﹑鐵磁性(如自然鐵)和亞鐵磁性(如磁鐵礦)。

由於原子磁矩是由不成對電子引起的﹐因而凡只含具飽和的電子殼層的原子和離子的礦物都是抗磁的﹐而所有具有鐵磁性或亞鐵磁性﹑反鐵磁性﹑順磁性的礦物都是含過渡元素的礦物。

但若所含過渡元素離子中不存在不成對電子時(如毒砂)﹐則礦物仍是抗磁的。

具鐵磁性和亞鐵磁性的礦物可被永久磁鐵所吸引﹔具亞鐵磁性和順磁性的礦物則只能被電磁鐵所吸引。

礦物的磁性常被用於探礦和選礦。

發光性質些礦物受外來能量激發能發出可見光。

加熱﹑摩擦以及陰極射線﹑紫外線﹑X射線的照射都是激發礦物發光的因素。

激發停止﹐發光即停止的稱為螢光﹔激發停止發光仍可持續一段時間的稱為燐光。

礦物發光性可用於礦物鑑定﹑找礦和選礦。

化學性質化學組成和晶體結構是每種礦物的基本特徵﹐是決定礦物形態和物理性質以及成因的根本因素﹐也是礦物分類的依據﹐礦物的利用也與它們密不可分。

礦物組成化學元素是組成礦物的物質基礎。

人們對地殼中產出的礦物研究較為充分。

地殼中各種元素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不同。

氧﹑矽﹑鋁﹑鐵﹑鈣﹑鈉﹑鉀﹑鎂八種元素就占了地殼總重量的97%﹐其中氧約占地殼總重量的一半(49%)﹐矽占地殼總重的1/4以上(26%)。

故地殼中上述元素的氧化物和氧鹽(特別是矽酸鹽)礦物分布最廣﹐它們構成了地殼中各種岩石的主要組成礦物。

其餘元素相對而言雖微不足道﹐但由於它們的地球化學性質不同﹐有些趨向聚集﹐有的趨向分散。

某些元素如銻﹑鉍﹑金﹑銀﹑汞等克拉克值甚低﹐均在千萬分之二以下﹐但仍聚集形成獨立的礦物種﹐有時並可富集成礦床﹔而某些元素如銣﹑鎵等的克拉克值雖遠高於上述元素﹐但趨於分散﹐不易形成獨立礦物種﹐一般僅以混入物形式分散於某些礦物成分之中。

晶體結構礦物礦物晶體結構中原子的堆積(排列)與配位數,共價鍵的礦物(如自然金屬﹑鹵化物及氧化物礦物等)晶體結構中﹐原子常呈最緊密堆積(見晶體)﹐配位數即原子或離子周圍最鄰近的原子或異號離子數﹐取決於陰陽離子半徑的比值。

當共價鍵為主時(如硫化物礦物)﹐配位數和配位型式取決於原子外層電子的構型﹐即共價鍵的方向性和飽和性。

對於同一種元素而言﹐其原子或離子的配位數還受到礦物形成時的物理化學條件的影響。

溫度增高﹐配位數減小﹐壓力增大﹐配位數增大。

礦物晶體結構可以看成是配位多面體(把圍繞中心原子並與之成配位關係的原子用直線聯結起來獲得的幾何多面體)共角頂﹑共棱或共面聯結而成。

一定的化學成分和一定的晶體結構構成一個礦物種。

但化學成分可在一定範圍內變化。

礦物成分變化的原因﹐除那些不參加晶格的機械混入物﹑膠體吸附物質的存在外﹐最主要的是晶格中質點的替代﹐即類質同象替代﹐它是礦物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可相互取代﹑在晶體結構中占據等同位置的兩種質點﹐彼此可以呈有序或無序的分布(見有序-無序)。

礦物的晶體結構不僅取決於化學成分﹐還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

同種成分的物質﹐在不同的物理化學條件(溫度﹑壓力﹑介質)下可以形成結構各異的不同礦物種。

這一現象稱為同質多象。

如金剛石和石墨的成分同樣是碳單質﹐但晶體結構不同﹐性質上也有很大差異。

它們被稱為碳的不同的同質多象變體。

如果化學成分相同或基本相同﹐結構單元層也相同或基本相同﹐只層的疊置層序有所差異時﹐則稱它們為不同的多型。

如石墨2H多型(兩層一個重複周期﹐六方晶系)和3R多型(三層一個重複周期﹐三方晶系)。

不同多型仍看作同一個礦物種。

晶體分子礦物的化學成分一般採用晶體化學式表達。

它既表明礦物中各種化學組分的種類﹑數量﹐又反映了原子結合的情況。

如鐵白雲石Ca(Mg﹐Fe﹐Mn)[CO3]2﹐圓括弧內按含量多少依次列出相互成類質同象替代的元素﹐彼此以逗號分開﹔方括弧內為絡陰離子團。

當有水分子存在時﹐常把它寫在化學式的最後﹐並以圓點與其他組分隔開﹐如石膏Ca[SO4]‧2H2O。

成因產狀物是化學元素通過地質作用等過程發生運移﹑聚集而形成。

具體的作用過程不同﹐所形成的礦物組合也不相同。

礦物在形成後﹐還會因環境的變遷而遭受破壞或形成新的礦物。

地質作用岩漿作用發生於溫度和壓力均較高的條件下。

主要從岩漿熔融體中結晶析出橄欖石﹑輝石﹑閃石﹑雲母﹑長石﹑石英等主要造岩礦物﹐它們組成了各類岩漿岩。

同時還有鉻鐵礦﹑鉑族元素礦物﹑金剛石﹑釩鈦磁鐵礦﹑銅鎳硫化物以及含磷﹑鋯﹑鈮﹑鉭的礦物形成。

偉晶作用中礦物在700~400℃﹑外壓大於內壓的封閉系統中生成。

所形成的礦物顆粒粗大。

除長石﹑雲母﹑石英外﹐還有富含揮發組分氟﹑硼的礦物如黃玉﹑電氣石﹐含鋰﹑鈹﹑銣﹑銫﹑鈮﹑鉭﹑稀土等稀有元素的礦物如鋰輝石﹑綠柱石和含放射性元素的礦物形成。

熱液作用中礦物從氣液或熱水溶液中形成。

高溫熱液(400~300℃)以鎢﹑錫的氧化物和鉬﹑鉍的硫化物為代表﹔中溫熱液(300~200℃)以銅﹑鉛﹑鋅的硫化物礦物為代表﹔低溫熱液(200~50℃)以砷﹑銻﹑汞的硫化物礦物為代表。

此外﹐熱液作用還有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等非金屬礦物形成。

風化作用風化作用中早先形成的礦物可在陽光﹑大氣和水的作用下化學風化成一些在地表條件下穩定的其他礦物﹐如高嶺石﹑硬錳礦﹑孔雀石﹑藍銅礦等。

金屬硫化物礦床經風化產生的CuSO4和FeSO4溶液﹐滲至地下水面以下﹐再與原生金屬硫化物反應﹐可產生含銅量很高的輝銅礦﹑銅藍等﹐從而形成銅的次生富集帶。

化學沉積中﹐由真溶液中析出的礦物如石膏﹑石鹽﹑鉀鹽﹐硼砂等﹔由膠體溶液凝聚生成的礦物如鮞狀赤鐵礦﹑腎狀硬錳礦等。

生物沉積可形成如硅藻土(蛋白石)等。

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礦物趨向於結構緊密﹑比重大和不含水。

在接觸變質作用中﹐當圍岩為碳酸鹽岩石時﹐可形成夕卡岩﹐它由鈣﹑鎂﹑鐵的矽酸鹽礦物如透輝石﹑透閃石﹑石榴子石﹑符山石﹑矽灰石﹑矽鎂石等組成。

後期常伴隨著熱液礦化形成銅﹑鐵﹑鎢和多金屬礦物的聚集。

圍岩為泥質岩石時可形成紅柱石﹑堇青石等礦物。

礦物組合礦物在空間上的共存稱為組合。

組合中的礦物屬於同一成因和同一成礦期形成的﹐則稱它們是共生﹐否則稱為伴生。

研究礦物的共生﹑伴生﹑組合與生成順序﹐有助於探索礦物的成因和生成歷史。

就同一種礦物而言﹐在不同的條件下形成時﹐其成分﹑結構﹑形態或物性上可能顯示不同的特徵﹐稱為標型特徵﹐它是反映礦物生成和演化歷史的重要標誌。

礦物分類礦物的分類方法很多。

早期曾採用純以化學成分為依據的化學成分分類。

以後有人提出以元素的地球化學特徵為依據的地球化學分類﹐以礦物的工業用途為依據的工業礦物分類等。

一般廣泛採用以礦物本身的成分和結構為依據的晶體化學分類。

從礦物的分類及礦物成分來看,礦物分成單質和化合物兩種。

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礦物,如金剛石成分是碳,自然金成分是Au。

化合物則是由陰陽離子組成的,根據陰離子成分不同分為若干類:化合物類型陰離子成分硫化物S-2氧化物O-2氫氧化物 (OH)-1鹵化物F-1、Cl-1、Br-1、I-1碳酸鹽[CO3]-2硫酸鹽[SO4]-2硝酸鹽[NO3]-1鉻酸鹽[CrO4]-2鎢、鉬酸鹽[WO4]-2、[MoO4]-2磷、砷、釩酸鹽[PO4]-3、[AsO4]-3、[VO4]-3矽酸鹽[SiO4]-4硼酸鹽[BO3]-3亞硒、亞碲酸鹽[SeO3]-2、[TeO3]-2硒、碲酸鹽[SeO4]-2、[TeO4]-2碘酸鹽[IO3]-2氧、氫氧鹵化物[O2Cl2]-6、[(OH)3Cl]-4硫鹵化物 S2Cl2以上各類化合物加上單質礦物共十八類。

這些礦物中矽酸鹽礦物種數最多,占整個礦物種類的24%,占地殼總重量75%,硫鹵化物最少,只有一種。

自然元素礦物﹑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礦物﹑鹵化物礦物﹑氧化物及氫氧化物礦物﹑含氧鹽礦物(包括矽酸鹽﹑硼酸鹽﹑碳酸鹽﹑磷酸鹽﹑砷酸鹽﹑釩酸鹽﹑硫酸鹽﹑鎢酸鹽﹑鉬酸鹽﹑硝酸鹽﹑鉻酸鹽礦物等)。

新型礦物世界上已知礦物約3000種。

隨著研究手段的改進﹐新礦物種的發現逐年增多。

若以20年為一個計算單位﹐則新礦物的發現﹐1880~1899年為87種﹐1900~1919年為185種﹐1920~1939年為256種﹐1940~1959年為347種。

80年代平均每年發現新礦物約40~50種。

中國從1958年發現香花石開始﹐至1989年已發現新礦物約70種。

分類方法礦物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目前常用的分類法有工業分類、成因分類和晶體化學分類三種。

根據礦物的不同性質和用途,對礦物進行工業分類,分為金屬礦物類和非金屬礦物類。

根據礦物的成因,將礦物分為內生成因礦物、外生成因礦物和變質成因礦物三類。

根據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將礦物分為五大類,即自然元素大類、硫化物及其類似物大類、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大類、含氧鹽大類、鹵化物大類。

分類礦物礦物的分類方法很多。

早期曾採用純以化學成分為依據的化學成分分類。

以後有人提出以元素的地球化學特徵為依據的地球化學分類,以礦物的工業用途為依據的工業礦物分類等。

一般廣泛採用以礦物本身的成分和結構為依據的晶體化學分類。

從礦物的分類及礦物成分來看,礦物分成單質和化合物兩種。

各類化合物加上單質礦物共十八類。

這些礦物中矽酸鹽礦物種數最多,占整個礦物種類的24%,占地殼總重量75%,硫鹵化物最少,只有一種。

礦物分為下列大類:自然元素礦物﹑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礦物﹑鹵化物礦物﹑氧化物及氫氧化物礦物﹑含氧鹽礦物(包括矽酸鹽﹑硼酸鹽﹑碳酸鹽﹑磷酸鹽﹑砷酸鹽﹑釩酸鹽﹑硫酸鹽﹑鎢酸鹽﹑鉬酸鹽﹑硝酸鹽﹑鉻酸鹽礦物等)。

命名法則礦物的命名有各種不同的依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1)以化學成分命名的,如自然金;(2)以物理性質命名的,如孔雀石;(3)以晶體形態命名的,如石榴石;(4)以成分及物理性質命名的,如銅礦;(5)以晶體形態及物理性質命名的,如綠柱石;(6)以地名命名的,如高嶺石;(7)以人名命名的,如章氏硼鎂石。

中國習慣上把具金屬或半金屬光澤的,或可以從中提煉某種金屬的礦物,稱為某某“礦”,如方鉛礦﹑黃銅礦;把具玻璃或金剛光澤的礦物稱為某某“石”,如方解石﹑孔雀石;把硫酸鹽礦物常稱為某“礬”,如膽礬﹑鉛礬;把玉石類礦物常稱為某“玉”,如硬玉﹑軟玉;把地表鬆散礦物常稱為某“華”,如砷華﹑鎳華、鎢華。

至於具體命名則又有各種不同的依據。

有的依據礦物本身的特徵,如成分﹑形態﹑物性等命名;有的以發現﹑產出該礦物的地點或某人的名字命名。

例如鋰鈹石liberite(成分)﹑金紅石rutile(顏色)﹑重晶石barite(比重大)﹑十字石staurolite(雙晶形態)﹑香花石hsianghualite(發現於湖南臨武香花嶺)﹑彭志忠石pengzhizhongite(紀念中國結晶學家和礦物學家彭志忠)等。

礦物的中文名稱除少數由中國學者發現和命名(如鋰鈹石﹑香花石﹑彭志忠石等)及沿用中國古代名稱(如石英﹑雲母﹑方解石﹑雄黃等)者外,主要均來源於外文名稱。

其中有的意譯,如上述的金紅石﹑重晶石﹑十字石等;少數為音譯,如埃洛石(halloysite)等;大多數則系根據礦物成分,間或考慮物性﹑形態等特徵另行定名,如矽灰石(原文wollastonite為紀念英國化學家W.H.Wollaston而來)﹑黝銅礦(原文tetrahedrite,意譯應為四面體礦)等;還有音譯首音節加其他考慮的譯名,如拉長石(原文labradorite來源於加拿大地名Labrador)等。

相關詞條 礦物收藏 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既仁且智者喜石。

礦物和岩石的形態多種多樣:它們可能是山脈上巨大的石塊,是沙灘上漂亮的鵝卵石,以及光彩熠熠的寶石。

德國詩人歌德就是著名... 金屬礦物 金屬礦物是指具有明顯的金屬性的礦物。

如呈金屬或半金屬光澤,具各種金屬色(如鉛灰、鐵黑、金黃等),不透明,不導電,導熱性良好,如方鉛石、磁鐵礦、自然金等。

... 概述   分類   金屬礦   地球勘探   展望  礦物標本 礦物標本是地質學上的專業術語,指保持了實物原樣或原生狀態,可供人學習、研究、觀賞的礦物樣本。

品質優秀的礦物標本應該具備三個條件:一、帶少量基岩,礦物的主... 作用   礦物   種類 礦物晶體展 礦物晶體是具有科研和觀賞雙重價值的珍奇資源,是大自然賜予人類天然、獨特、精美、珍貴的不可再生的藝術品。

礦物標本的收藏源自於16世紀早期,17世紀歐洲的皇... 歷史   礦物特性   展品條件   世界礦物展 鹵化物礦物 鹵化物礦物是指金屬元素與鹵素元素氟、氯、溴、碘的化合物。

基本資料   成因物性   典型晶體 礦物共生關係 礦石中各種礦物生成的先後次序和空間的組合關係。

它是在一定的地質環境中,受特定的物理、化學因素控制,由一定的成礦作用形成的。

按現代含義,包括礦物共生組合、... 階段介紹   共生組合及時代   性質   分析   成分 礦物加工工程 礦物加工工程是研究礦物分離的一門套用技術學科。

其學科目的是將有用礦物和脈石(無用)礦物分離。

例如:將鐵、銅、鉛、鋅礦石中含有石英等脈石礦物,通過重選、... 簡介   研究機構   培養目標   培養要求   學科內容 粘土礦物 粘土礦物引(clayminerals)是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礦物。

它們是一些含鋁、鎂等為主的含水矽酸鹽礦物。

除海泡石、坡縷石具鏈層狀結構外,其餘均具... 粘土礦物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維生素E九江水檸檬酸礦物白礬小蘇打乙醚礦物色使用手冊玉器礦物質礦產礦物晶體礦物加工工程設計氫氧化鈉石英甲醛稀土礦物原料選礦及深加工左鏇肉鹼礦物油沉積岩礦物質絕緣電纜水錳礦甘油水晶礦物典.第五卷,鹽類礦物.第一分冊,砷、硒、碲、釩、鎢、鉬、鉻等鹽類礦物礦物加工實踐教程熱門詞條BCGlandscapepiesnake《十八歲的約定》《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加權指數土壤液化天才客製化女神宰相劉羅鍋幻影計劃愛情市場學拉字至上林益全樹脂武靴葉歸有光激戰2終極火影緯來體育臺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貪婪之島雲林縣政府ARASHI企嬌滴滴孔眾屍兄張學良微信廣告恐龍王愛內希提姆曼尼·帕奎奧櫻花莊的寵物女孩牧場物語眼科羅丹自由之翼郭德綱酒銀正雄雙人CECILmyheartwillgoonph7仙境幻想周齊掃瞄器海洋生物博物館龍騎士礦物@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