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教學:評論(教學筆記+練習) - Miss Lam的教學資源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評論(一) 作用評論屬於議論性的文章。
... 至於文學評論和藝術評論,則是針對某些文學藝術作品的風格或優劣、作者的技巧或成就貢獻,文學藝術的思潮 ...
MissLam的教學資源網
跳到主文
我希望透過這個BLOG,與大家分享一些中文教學教材。
歡迎大家來交流中文教學心得。
文檔如有任何問題,請留言告知我,謝謝!
部落格全站分類:社團組織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n19Thu201410:46
實用文教學:評論(教學筆記+練習)
評論
(一) 作用
評論屬於議論性的文章。
議論文也有人稱為說理文、論說文、論辯文等。
一般論辯說理的文章,都是以議論為主要的表達手段,通過判斷、推理等邏輯方式來闡明事理。
在這個層面上,評論跟其他的論說文沒有分別。
但是一般論說文可以用來論辯一些比較抽象的道理,或者闡明某些現象;而評論則必須針對比較具體的人物事件,就其有關方面作出批評議論。
比如同是討論「習慣」,一般論說文可以泛論習慣的形成、好壞,而不一定需要聯繫到個別人的個別習慣;但評論則必須針對某些人的某些習慣對別人以至社會的影響來加以議論,不需要像一般論說文那樣正反理論、面面俱到,議論的目標對象比較明確。
(二) 應用範圍
在我們日常生活裏,可供評論的事物相當多;從內容方面考慮,常見的分類包括人物評論、時事評論、經濟評論、政治評論、軍事評論、文學評論(包括書評)、藝術評論(包括影評、劇評、樂評)等。
人物評論是針對某個或某些人物的言行、成敗、功過等作出評論,而作為評論對象的,通常是對社會有一定影響、知名度比較高的人,像政治領袖、科學家、文學藝術家、思想家、知名歷史人物等。
其餘時事、經濟、政治、軍事等評論則分別針對一些社會/政治事件、施政方針、經濟政策、軍事策略或部署等提出作者的議論和批評。
這些評論有時候可以以專論文章的形式發表,有時候可以以專欄的形式發表,如果執筆者是報館的編輯,他的論述同時代表了報社的立場和觀點,則又可以以社論的形式發表。
至於文學評論和藝術評論,則是針對某些文學藝術作品的風格或優劣、作者的技巧或成就貢獻,文學藝術的思潮等,表達撰寫者的意見。
可見只要我們對日常生活裏任何一個生活範疇的任何課題有意見,都可以寫一篇評論文章,在報章雜誌上發表。
對各種事物有所評論,既可以提升人們對事物的理性認識,促進民眾之間思想意見的交流,使事理越辯越明,甚至可以通過這樣的議論批評,形成輿論,造成聲勢,間接或直接影響事物的發展、政策的制訂,或新發現、新理論的產生。
一個開明進步的社會,應該容納和鼓勵各種各樣不同觀點的評論。
不管是主事者或者評論者,都應該重視和珍惜評論文章所能發揮的傳意功能和社會功能。
(三) 寫作注意事項
多數論者都認為:一般議論說理文章的三大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
論點是一篇文章的觀點和主張,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表明作者對某個評論對象的態度和評價。
評論作為議論文的一種,對於所議論批評的人或事,是支持、是反對、是斥責、是讚頌……,都應該有明確的立場,因而一篇評論文章應該只有一個中心論點,而不應該同時出現幾個不同的論點。
否則,文章的論點不可能明確,不可能鮮明。
當然,在中心論點之下,可以有若干個分論點,但是這些分論點必須與中心論點保持一致的基調,從不同的側面闡明作者的觀點。
論據則是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和依據。
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據,所提出來的論點才能夠有說服力;一篇評論文章是否成功,不但在於它的論點是否明確,更重要還在於它能不能用具體的材料事例來說明論點、支持論點,使文章中提出的意見觀點顯得有根有據,合情合理。
從另一個角度看,論據是論點確立的基礎。
論據越真實、豐富、典型,論點就越具說服力。
有了充分的論據,我們還必須把有關的論據分析歸納、整理綜合,將他們當中隱含的道理跟文章的論點互相聯繫配合起來,才能使論據發揮支持論點、說明論點的功能。
這種借助論據來說明論點的過程,就叫論證。
可見由提出觀點,到提供依據,到予以證明,是一個完整的論辯過程,中間三個環節,缺一不可。
評論作為議論文的一種,基本上也包含了一般議論文的這些要素。
當然,以上所述議論文的三要素,只是就內容而言的。
從手法上來說,立論的方法可以用歸納法,也可以用演繹法、例證法、類比法等。
歸納法先舉若干例子,通過這些例子的共同特性,歸納出一些普遍的道理,作為文章的中心論點。
演繹法根據一個已經得到論證的原理,提出適用於這個原理的個別例子,依據原理對這個例子下判斷,從而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況下的結論。
例證法先帶出論點,然後羅列例證,通過典型事例,證明生活中確實存在某種現象或某種事理,從而印證自己的論點。
類比法則把自己所要論證的事物與另一種已知或公認的相同或類似的事物做比較,用公認的事物來推論或證明這一事物。
因此在結構上,並非一定按照提出觀點、提供依據、予以證明這樣的論辯過程來安排文章內容的。
在具體的表達手段方面,寫作評論跟寫作其他議論文一樣,由於要清楚地表明論點,並達到立論正確,以理服人的目的,因此要特別注意文章的條理和系統;清楚地畫分段落,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要求。
文章中的每一個段落,都應該是一個完整思想的表達;好的議論文章,往往會在每一個段落中,包含一個明顯的主題句,揭示整個段落的主要思想。
段落與段落之間,需要形成有機的結合,互相呼應連接。
中國傳統的「起、承、轉、合」之說是一個極具概括能力的寫作原則;就算是西方,也有類似的說法。
西方人所說的introductoryparagraph就是「起」,transitionalparagraph就是「承」和「轉」,concludingparagraph就是「合」。
也就是說,不管使用的是歸納法、演繹法還是其他論證方法,段落與段落之間大致上還是應該依照「起」(引論——介紹背景,帶出評論對象)、「承」「轉」(本論——承接引論發揮、鋪陳,援引論據,進行論證,說明自己對所評論的人物事件的態度和評價)和「合」(結論——概括前文或重申論點)這樣的格式展開的。
至於段落中間的句子,也應該做到互相銜接連貫。
中國古代所謂的「文氣」,其實就是文章流暢連貫的結果。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可以利用各種各樣不同的修辭手法。
以論辯性文章來說,可以通過關鍵詞語的重複、代詞和關聯詞語的使用來達成。
關鍵字眼表達了文章中間的一些重要概念,適當的重複,不但可以使這些重要概念在讀者心目中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還可以形成一定的呼應關係和節奏感。
代詞一般要在它所替代的事物已經出現了以後才能使用,否則讀者會不明所指。
適當使用代詞不但可以避免詞語運用上的無謂重複,還可以使代詞與它所替代的詞語之間形成一定的照應聯繫,發揮篇章連接的功能。
至於關聯詞語的運用,則可以更加明確地說明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聯繫,使文章條理彰然,綱目清晰。
(五)示例
例一:時事評論
全民換身份證必先諮詢
正當三十萬市民為爭購「湯多金」股如痴如醉之際,大家不可忘記資訊科技不只是帶來生活上的方便,同時也方便政府收集、儲存、利用大量有關每個市民的資料,對個人進行各種審查、監管控制。
自一九八一年開始,香港法律規定,警察有權要求任何人出示身份證明,若不能出示證件,即有可能要負上刑事責任。
雖然法例並無限定必須是以身份證作證明文件,但是實際上市民已養成習慣,隨身攜帶身份證,預備隨時接受抽查。
智能卡開啟龐大資料庫
但身份證不但是一張證明身份(例如是否香港永久居民)的證件,同時也是一個檔案號碼。
審查身份證的警員,憑此號碼可以得到關於持有人的資料紀錄。
同樣,海關人員查證,也可以得到有關持有人的紀錄。
只要想一想,日常有多少事項涉及出示身份證,就可估量這個到處張揚的「密碼」可以開啟多大的資料庫。
新身份證用途語焉不詳
目前,這些檔案仍是個別處理,並且大部分以人手操作,彼此之間不一定有連繫。
每個檔案的資料也是有限,因為大部分需人手蒐集。
試想,要是身分證不再限於以照片﹑出生日期等簡單資料作身分證明,或憑號碼查持有人的檔案,而是本身就是一個電子資料庫,所記錄的資料包括多方面而詳盡,每次用身份證都記錄上新資料。
查證的人一下子可以“閱讀”到多個資料庫的資料,甚至個別的政府部門資料庫連成一體,到時,身份證就會成為另一種工具。
Bigbrotheriswatching——「大阿哥盯著你」——就會成真。
入境事務處上周三在立法會的人事編制委員會要求保留一個副處長職級的職位,繼續主持一項有關簽發新身分證的研究。
表面上,入境處的要求只是基於目前處理簽發身份證的電腦系統已過時及太殘舊,並且舊身份證容易假冒﹑偽造,所以需要研究更新制度及添置新電腦系統,而在過程中同時研究更大幅改革的可行性,使身分證更能追上新時代新科技新要求。
但事實上是否這麼簡單?
六百萬多市民全體換領新品種身分證,而按立法會文件透露,該身分證會用最頂尖的科技,以「智能卡」的方式,載錄包括生物特徵的資料。
總共儲存什麼資料,文件語焉不詳,用途也不詳,法律根據也不詳,但研究可行性的過程涉及與內地及澳門當局磋商,將來方便出入境、簽證等用途。
輕描淡寫難令市民放心
這是非常影響深遠的頭號大事,不但涉及個人私隱,而且可以成為政治監察追蹤的有力工具。
然而卻到今沒有進行過任何諮詢,非但事前未嘗在立法會任何一個事務委員會提出,要求暫時稍擱置,待事務委員會討論之後再提出,也為代表官員所堅拒。
究竟背後目標何在﹖輕描淡寫的煙幕之下,鐵腕冉然。
急不及待,是否需趕上配合《基本法》二十三條的立法日程?
當然,以上疑慮,政府會譏為神經過敏,又或捕風捉影。
然而,在這些重大問題上,政府一日不交代明白,市民一日難於安枕!
(資料來源:明報2000年3月1日)
例二:經濟評論
網上廣告收益不大
鄧建初
以市盈率(P/E),衡量股價的方法,對在現階段仍然虧蝕的互聯網股來說,並不適用。
因此基金改用以「人頭計數」來計算其價值,原因是既無法以市盈率來衡量,但又要向顧客交代,惟有設計一個認為可以衡量股值的指標,給市場一個共識,並讓其他人接受其想法。
即使現時不賺,將來如能大賺亦足以彌補損失,所以還可以將盈利推遲一段時間也不打緊。
試想想,互聯網最終仍要靠收費或廣告來提供盈利。
現時香港市場多免費上網,但網民則對廣告並無太大興趣,一見廣告即點擊其他有用的網頁,故廣告效益並不如電視般理想。
筆者認為,除了網上售賣貨品,證券業網上買賣較有可為外,其他資訊傳遞不可能收取太多費用;所以將來能夠壯大的始終寥寥可數。
網絡股熱潮終有爆煲一日,那時候,有土斯有財的理念又會再次重生,物業價格就會回升。
(資料來源:香港經濟日報1999年10月6日)
例三:文學評論
心靈底蘊的展露
——評《哭與不哭》
好的作品,往往可以從不同的層面去解讀。
《哭與不哭》即是一篇敘事佳作。
寫親情,寫死亡,寫人情,但歸結起來,都離不開心靈內蘊的揭示。
就敘事的內容看,本篇寫的是:「我」由於舅父突然亡故而引發內心的情感嬗變。
因為是「近距離接觸」,加上平日親情淡漠的關係,故「我」開始時是拒絕「死亡」的,直到最後才接受死亡的事實。
此中,有親情、生死、身內身外、情感理智諸種元素的交互作用,從而再現了人性斑駁的景象。
瞧瞧那個年輕的「我」,怎樣一次次地用意識去掌控情緒,但一直都未能奏效。
然而一旦情感淹沒了理智的堤岸,當潛在的心潮湧動起來時,男兒淚便奪眶而出,內在的「我」終於突破自身性格的規限,心靈的底蘊即時顯露,眷戀、寬容、悲憫之情也隨之而至。
於是,「我」親近了已逝的親人,同時也更新了活著的自我—冷漠、疏離、逆反,在淚眼盈動的一瞬間,全都消解了。
就情節的處理看,作者確是花了一番功夫的。
即如在順序的敘述中,安排了對比。
一面是家人與「我」的情感反差(哭與不哭);一面是「我」前後兩段的情感變異(不哭與哭),這就形成敘事的張力。
試想,當讀者面對那天呼天搶地、歇斯底里的嚎啕痛哭,及不聲不響、死死守著情感「紅燈」的強烈對照的場景時,能不悚然心動?又如,文中也細心地安排了伏筆,即寫「我」在壓抑哀傷情緒時,內心始終忐忑不安(「忐忑」一詞用得頗好),末了,終於演化為決堤的淚波,將情節引向高潮。
本文沒有太多的背景鋪敘,有的只是事件和心理。
文內對「我」心理轉變的分寸的把握,可謂恰當。
例如,瞻仰遺容時,感到舅父的身軀比過往更加熟悉。
「熟悉」二字,語意豐厚。
可以說,那是舊日親情在當下的折射;也可以說,是對已故親人的重新認識和情感認同;更可以詮譯為「我」對死亡事實的接納……
自然,本文也有瑕疵,個別情節交代不周。
如在未證實舅父死訊時,媽媽竟以「白頭人不送頭人」為由,阻止婆婆上醫院,似不合情理。
另,文尾寫「我」對死亡的感覺也顯得空泛一些,可略作充實。
(資料來源:香港理工大學中國語文教學中心陳家春先生)
教學筆記
練習
文章標籤
實用文教學
實用文
評論
中文教學
中文教材
寫作訓練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MissLam
MissLam的教學資源網
MissLam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進修深造個人分類:寫作訓練此分類上一篇:實用文教學:演講辭(教學筆記+練習)
此分類下一篇:實用文教學:新聞稿(筆記+練習)
上一篇:課文教學(記敘):〈大鐵椎傳〉(教學簡報+教案)
下一篇:錯別字練習(成語篇)(附答案)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TopPosts
文章分類
閱讀理解(2)
白話文閱讀理解(40)文言文閱讀理解(40)
口語及聆聽訓練(2)普通話教學(22)語文、文化知識(48)閱讀、作答技巧(11)修辭詞彙(36)課文、文體教學(22)寫作訓練(28)
最新文章
文章搜尋
MyLinks
私たちの部屋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延伸文章資訊
- 1評論文章的寫法和基本架構 - 方格子
而如果是1000字的文章、題目又是「四個技巧」,去掉頭尾之後每個技巧可能只有150個字;這樣一來,讀者可能就會因為不符合預期,而覺得文章沒料。
- 2實用文教學:評論(教學筆記+練習) - Miss Lam的教學資源網
評論(一) 作用評論屬於議論性的文章。 ... 至於文學評論和藝術評論,則是針對某些文學藝術作品的風格或優劣、作者的技巧或成就貢獻,文學藝術的思潮 ...
- 3如何客觀的、有條理的撰寫論文評論(第一部分:注意事項
評論技巧:如何客觀的、有條理的撰寫論文評論(第一部分:注意事項、給作者的評論). 作者: Steve Wallace. 發布日期: 2015 / 12 / 10,. 29327. 人已瀏覽.
- 4評論文章的寫法和基本架構 - 石墨工房8.0
“評論文章的寫法和基本架構” is published by Fred Jame in 石墨工房8.0. ... 如果文章的題目是「教你(做某件事)」或「(做某件事的)四個技巧」之類的時候,讀者...
- 5如何写文章评论
文章评论是阅读文章后读者对文章下的结论,总结对文章的观点。 在写作文章评论的时候,您应该使用合逻辑的方式并利用论据来评估您对文章的主题的看法。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