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武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之後兩軍相互使用及研發新型的毒氣,其中以芥子氣、光氣、氯氣為主,估計至少有50,965噸用於戰爭中。

根據官方公佈數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化學武器戰劑而造成的非 ... 化學武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防化學戰裝備 德國核生化防護車在模擬區演習 化學武器,簡稱化武,指在化學戰時利用具有毒性的化學物質作為武器。

該類武器與核武器及生物武器同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由於其大規模殺傷性,NBC武器(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的縮寫)均不屬於常規武器,使用的話會導致嚴重後果。

通過適當的保護裝備、培訓和排除污染措施,化學武器的主要作用能夠得到有效抑制。

然而至今仍有許多國家擁有大量武器化的化學製劑庫存作備戰之用。

目次 1定義 2歷史 2.1古代到中世紀時代 2.2近代 2.3第一次世界大戰 2.4霧社事件 2.5第二次世界大戰 2.6國共內戰 2.7越南戰爭 2.8兩伊戰爭 2.9恐怖活動 3防護法 4化學武器的分類 5化學武器條約 5.1《化學武器公約》 6為消除化學武器所做的努力 6.1化學武器銷毀 6.1.1印度 6.1.2伊拉克 6.1.3日本 6.1.4俄羅斯 6.1.5美國 7化學武器擴散 8參考文獻 9外部連結 10參見 定義[編輯] 化學武器與常規武器或核武器不同,其殺傷性並不由任何爆炸性物質引起。

生物活體(如炭疽菌)在進攻中的使用被劃分在生物武器之列;而根據《化學武器公約》,由生物製成的非活體毒性製品(如肉毒桿菌毒素、蓖麻毒素和石房蛤毒素)屬於化學武器。

根據該公約,任何毒素化學製品,不論其來源,除用於未被禁止之目的外,均被認為屬於化學武器。

[1] 20世紀,大約70種不同化學製品被作為化學武器使用或作為化學武器試劑儲存。

《化學武器公約》已經制定了清除所有「致命化學酉劑和彈藥」的時間表。

[2] 根據公約,能夠被用於化學武器,或可能被用作製造該類化學品的有毒化學製品,根據其用途和目的被分為三類: 一類物質:化學武器以外的用途極少。

可以用於研究、醫療、製藥、化學武器防禦測試等。

每年製造100克以上就必須向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登記。

一個國家被限於最多擁有1噸這些物質。

例如,芥子氣與神經毒劑。

二類物質:有合法的小規模民用。

此類物質的製造必須登記,禁止出口給非公約簽署國。

例如,硫二甘醇用於製造芥子氣,也用來作為墨水的溶劑。

三類物質:有合法的大規模民用。

年產30噸以上的工廠必須登記,允許檢查。

限制出口給非公約簽署國。

例如,光氣,可以直接作為化學武器,也是許多合法的有機化合物製造的前體;三乙醇胺用於製造芥子氣,也用於製造化妝品及洗滌劑。

歷史[編輯] 古代到中世紀時代[編輯] 化學武器用於戰爭中已有多年歷史,信史上的記載可追溯至古希臘時期的第一次神聖戰爭期間,安塞拉近郊同盟在對基拉的圍城戰中用菟葵之毒污染城市水源。

而最早記錄使用毒氣的戰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29年,在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和斯巴達之間。

斯巴達軍利用硫磺和松枝混合燃燒來製造毒氣對雅典城內的守軍進行攻擊。

近代[編輯] 最早提及建議使用毒氣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但此作法過於殘酷,並沒有被接納。

近代戰爭中最早有組織使用毒氣的可能是英軍。

在20世紀初的布爾戰爭和八國聯軍之役,英軍曾向布爾人和清軍發射氯氣炮彈。

第一次世界大戰[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人類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3]。

法軍在戰爭中率先使用催淚彈。

[來源請求]德軍則於1915年1月在俄國邊境的波蘭小鎮Bolimów[4]使用含有溴代二甲苯(xylylbromide)的砲彈攻擊。

而第一次大規模的使用化學武器則是在1915年4月22日,德國在第二次伊普爾之役用氯氣攻擊法國、加拿大和阿爾及利亞聯軍。

之後兩軍相互使用及研發新型的毒氣,其中以芥子氣、光氣、氯氣為主,估計至少有50,965噸用於戰爭中。

根據官方公佈數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化學武器戰劑而造成的非致命性傷亡約1,176,500人、而至少有85,000人死亡,在德國作家雷馬克的小說《西線無戰事》一書中也有其慘況的敘述。

霧社事件[編輯] 1930年10月27日,在今日台灣南投縣仁愛鄉的賽德克族部落馬赫坡社發生了以莫那魯道等原住民為首的武裝抗日起義,由於日本軍警不諳山地戰而死傷慘重,槍械也被奪去。

後來台灣總督府下令派遣軍機空投糜爛性毒氣彈,造成原住民死傷慘重。

第二次世界大戰[編輯] 沙林毒氣的化學結構,1938年在德國發現。

儘管《凡爾賽條約》第171條及國聯於分別在1936年和1938年5月14日要求義大利王國和大日本帝國等軸心國國家停止使用化學武器,義大利在1936年入侵衣索比亞時無視國聯和日內瓦公約,義軍對埃軍使用了芥子毒氣,造成15萬埃軍斃命。

日軍亦在二戰中國戰場中大量使用毒氣。

為了防止報復[原創研究?],日本並未對有化學戰能力的國家使用,如英美,但仍然在太平洋戰爭入侵了他們的殖民地。

而是對無能力的中國國民政府施放。

武漢會戰時日軍曾多次使用毒氣。

1939年7月,北支那方面軍在晉東作戰時,朝中國軍隊發射能使皮膚和黏膜潰爛的「黃彈」和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紅彈」[5]。

包括1983年《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簽訂後,催淚彈並不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黃磷彈在1980年後才通過《聯合國常規武器公約》列為違禁武器,不允許對「平民」或在「平民區」使用,廣義上並不屬於化學武器。

國共內戰[編輯] 在國共內戰的徐蚌會戰時,黃維率領的國軍第12兵團為了打破和解放軍交戰的僵局,曾授意下屬軍長楊伯濤發射毒氣彈,一度使攻擊山東淄博尖古堆的解放軍傷亡慘重。

為此,解放軍在廣播及毛澤東的戰犯通告中皆為此提出抗議。

中原野戰軍攻擊襄陽與樊城的時候,襄樊守將康澤曾調動化學炮彈,以毒氣彈轟擊來犯的解放軍。

越南戰爭[編輯] 參見:橙劑和牧工行動 美軍在叢林密布的越南受到有著良好偽裝的越共游擊隊大規模偷襲,加上越共游擊隊對擅長使用隱蔽性極佳的地道與陷阱以牽制美軍,致使美軍死傷慘重。

而美國方面則下令在「牧工行動(英語:OperationRanchHand)」中用飛機散布落葉劑,以強烈毒性讓樹木枯萎,企圖讓越共失去叢林的掩護。

越戰戰後,越南有數以千計的落葉劑受害者,症狀包含呼吸道與皮膚的病變,以及胎兒畸形,而受害的越南民眾到目前為止正在尋求美國的賠償。

兩伊戰爭[編輯] 美軍生化演習 在1980年到1988年的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至少對伊朗及與其結盟的庫德武裝方面發動過200餘次化學武器襲擊,包括歷史上針對平民居住區最大規模的化學武器襲擊哈拉卜賈化學武器襲擊。

其間所使用的化學武器既有塔崩、沙林等神經毒氣,也有以芥子氣為主的糜爛性毒劑。

這些化學武器造成大約十萬名伊朗人中毒,其中約一萬人在沒有接受任何治療以前就已經死亡。

在後來的波斯灣戰爭中,美軍鑑於兩伊戰爭時伊拉克濫用化武的教訓,下令前線作戰人員一律配備生化防護裝與防毒面具,尤其是正面迎戰伊拉克飛毛腿飛彈的愛國者飛彈連隊。

恐怖活動[編輯] 對於很多恐怖組織來說,化學武器是很理想的選擇,因為費用便宜、容易取得及易於運輸。

在原料供應充足的情況下,一個熟練的化學家可輕易地合成大多數的化學毒劑。

儘管如此,有一些政治評論家質疑將化學和生物武器作為恐怖襲擊方式的實用性,因為和爆炸物相比,這些武器難以有效使用,但這類武器可有效地造成大眾恐慌[6]。

較為被當今大眾熟悉的毒氣恐怖活動是發生在1995年於日本爆發的東京地鐵毒氣事件。

2002年車臣伊斯蘭武裝份子發動了莫斯科歌劇院脅持事件,由於恐怖分子在歌劇院內部署了炸彈,俄軍阿爾法小組在攻堅時投擲了化學氣體Kolokol-1,雖殲滅了恐怖分子但也造成129名人質死亡。

防護法[編輯] 化學防護車 防毒面具 化學武器的分類[編輯] 化學武器戰劑可以根據何種方式影響人體大致分成幾類 種類 化學劑名稱 作用方式 症狀 作用時間 途徑及持久性 神經性毒劑 G類毒劑: 塔崩(tabun)(GA) 沙林(Sarin)(GB) 梭曼(Soman)(GD) 環沙林(Cyclosarin)(GF) GV V類毒劑: EA-3148 VE VG VM VR VX 諾維喬克(Novichok) 某些殺蟲劑 抑制乙醯膽鹼酶作用,阻止神經傳遞物質乙醯膽鹼在突觸的分解釋放而引發蕈毒鹼和尼古丁一樣作用(導致肌肉一直處於興奮狀態而引起肌肉痙攣) 瞳孔縮小 視野模糊/眼前昏暗 頭痛 噁心、嘔吐、腹瀉 流鼻水 四肢麻痺/肌肉震顫 呼吸困難 癲癇 意識低下 蒸氣:數秒到幾分鐘; 皮膚接觸:2到18小時 VX較為維持而其他戰劑較不持久;都具吸入及接觸毒性 血液性毒劑 大多數的砷化合物 氯化氰(CK) 氫氰酸(AC) 砷化合物:造成溶血,可導致腎功能衰竭。

氯化氰/氫氰酸:氰化物阻斷電子傳遞鏈,導致細胞無法利用氧氣。

迫使細胞進行厭氧呼吸,產生過多乳酸而造成代謝性酸中毒。

皮膚、手指甲和嘴唇可能是粉紅色或櫻桃色 發紺 意識障礙 噁心 呼吸困難 代謝性酸中毒 立即發作 非持久性且為吸入毒性 糜爛性毒劑 二氯乙基胂(ED) 二氯甲基胂(MD) 二氯苯基胂(PD) 路易斯毒氣(L) 光氣肟(Phosgeneoxime)(CX) 芥子毒氣(H/HD ·雙(2-氯乙基硫乙基)醚HT/O-芥子氣 ·HQ/倍半芥子氣 ·HL) 氮芥子氣(Nitrogenmustard)(HN-1,HN-2,參(2-氯乙基)胺HN-3) 戰劑為酸性化合物損害皮膚和呼吸道系統,造成灼傷和呼吸困難。

嚴重的皮膚,眼睛和黏膜疼痛及紅腫 皮膚紅斑與產生水泡,癒合慢,並可能成為感染 結膜充血,角膜浮腫及潰瘍 輕度呼吸窘迫引發呼吸道損害 芥子氣:蒸氣:4到6小時,經眼睛或肺部會更快;皮膚接觸:2到48小時 路易斯毒氣:即時 持續性且為接觸毒性 窒息性毒劑 氯氣 氯化氫 光氣(CG) 雙光氣(DP) 三氯硝基甲烷(PS) 某些氮氧化物 類似糜爛性毒劑的機制,但較多作用於呼吸道系統,進而導致窒息;痊癒者往往會有慢性呼吸困難。

呼吸道的刺激 眼睛及皮膚得燒灼感 呼吸困難、咳嗽 喉嚨痛 胸悶 喘鳴 支氣管痙攣 即時到3小時 非持久性且為吸入毒性 刺激性毒劑:催淚性或催吐性 催淚性: 催淚彈 胡椒噴霧 鄰-氯代苯亞甲基丙二腈(CS) α-氯代苯乙酮(CN) 催吐性: 亞當氏毒氣(DM) 二苯氯砷(DA) 二苯氰砷(DC) 催淚性:造成嚴重眼睛刺痛及暫時性失明。

催吐性:造成噁心和持續嘔吐。

催淚彈或胡椒噴霧:刺激眼睛造成不適 DM,DA,DC:引發嘔吐 即時 非持久性且為吸入毒性 失能性毒劑 二苯乙醇酸-3-奎寧環基酯(BZ) 羥基四氫甲基二苯吡喃(DMHP) LSD EA-3167 Kolokol-1 暫使人的思維和運動機能發生障礙從而喪失戰鬥力 引起阿托品般乙醯膽鹼抑制,並造成與神經性毒氣中毒不同的周圍神經系統問題。

引發明顯情緒變化、幻覺等精神障礙 體溫過高 運動失調(步伐不穩) 瞳孔放大(散瞳) 口渴 吸入:30分鐘到20小時; 皮膚:皮膚接觸到BZ後36小時以上,期限通常是72到96個小時。

可持久性的存在於水中及固體表面;具接觸性毒性 細胞毒蛋白 生物蛋白質,例如: 蓖麻毒素(Ricin) 相思子毒素(Abrin) 藉水解rRNA抑制蛋白合成 潛伏期4到8小時,之後有類似感冒的症狀 18到24小時後: 吸入:噁心、咳嗽、呼吸困難、肺水腫 飲食:胃腸道出血嘔吐和流血腹瀉,最終肝臟和腎臟衰竭。

4到24小時 可經由注射或吸入及飲食;在自然環境中會快速降解 化學武器條約[編輯] 《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或日內瓦議定書,是一項禁止在戰爭中使用化學和生物武器的條約。

該條約於1925年6月17日在日內瓦簽訂,成為國際法的一部分,並於1928年2月8日正式生效。

該條約認為,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受到「文明社會的普遍譴責」。

《化學武器公約》[編輯] 《化學武器公約》締約國。

淺色區域為已宣布擁有化學武器庫存或已知擁有化學武器製造能力之國家。

最近一項國際法中的武器控制協議,《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或《禁止化學武器公約》,規定了化學武器的生產、儲存和使用。

該公約由位於海牙的政府間組織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執行。

為消除化學武器所做的努力[編輯] 1874年8月27日,關於戰爭法及慣例的布魯塞爾宣言簽訂,特別禁止「毒藥或有毒武器」的使用。

但該條約並未被任何國家採納,亦從未發生效力。

1900年9月4日,海牙第一公約生效,宣布禁止「使用能釋放導致窒息或有害氣體的彈藥等武器」。

1910年1月26日,海牙第二公約生效,禁止在戰爭中使用「毒藥或有毒武器」。

1922年2月6日,一戰後,華盛頓裁軍會議條約禁止使用窒息性、有毒或其他氣體。

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義大利簽訂了該條約,但法國拒絕接受該條約中的其他規定。

該條約未曾生效。

1928年2月8日,日內瓦議定書生效,禁止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以及所有類似的液體、物質或器件」以及「細菌作戰方法」。

化學武器銷毀[編輯] 印度[編輯] 1997年6月,印度宣布其儲存有1044噸芥子氣武器。

印度對其武器儲量的公布是在其加入創建了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化學武器公約》之後,同時印度於1993年1月14日成為《化學武器公約》的初始締約國之一。

到2005年,在公布了化學武器儲量的6個國家之中,印度是唯一一個在截至日期前銷毀其化學武器並接受禁止化學武器小組檢查其設施的國家。

到2006年,印度已經銷毀了其75%的化學武器和儲存的化學試劑,並保證在2009年4月前銷毀其全部儲存。

2009年5月14日,印度告知聯合國,確認其已經銷毀所有儲存的化學武器。

伊拉克[編輯]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總幹事羅赫略•普菲斯特大使歡迎伊拉克加入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決定,認為這是增強全球和地區在防止化學武器傳播和使用上努力的重要一步。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宣布:「伊拉克政府已將其加入《化學武器公約》的文件儲存在聯合國秘書長處。

在30天內,它將於2009年2月12日成為公約第186個締約國。

」伊拉克已經宣布了其化學武器儲量,並且由於其剛剛加入,它將是唯一不用遵照銷毀時間表的締約國。

[7] 日本[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中國大陸使用並儲存了大批化學武器,其中大多數都包含芥子氣和路易氏劑混合物。

根據《化學武器公約》,這些武器被歸類為遺棄化學武器。

從2010年9月起,日本開始使用移動銷毀裝置銷毀其在南京的儲存物。

[8] 俄羅斯[編輯] 俄羅斯於1993年1月13日簽署《化學武器公約》,並於1995年11月5日正式批准。

1997年,俄羅斯宣布其擁有一個儲存有39967噸化學武器的目前最大的兵工廠,包括路易氏劑、芥子氣、芥子氣與路易氏劑混合物等糜爛性毒劑和薩林、索曼、VX等神經性毒劑。

根據《化學武器公約》設定的截至日期,俄羅斯於2002年前銷毀了其1%的化學毒劑。

但由於化學物質處理所帶來的技術、財政、環境挑戰,俄羅斯要求將2004年和2007年的截至日期延期。

目前,俄羅斯已收到如加拿大等其他國家給予的10萬盧布的資助,此外還包括此前已捐贈給俄羅斯化學武器銷毀計劃的10萬盧布。

這些錢將用於完成在休奇耶的工作,並支持在Kizner的化學武器銷毀設施建設。

該地將銷毀接近5700噸儲存在大約2百萬軍事彈藥中的神經性毒劑。

加拿大的撥款同樣會用於支持綠十字公眾外聯辦公室的運作,確保公眾了解化學武器銷毀行動的進程。

[9] 到2011年7月,俄羅斯已銷毀其48%(18241噸)的化學武器,其中在戈爾內(薩拉托夫州)和坎巴爾卡(烏德穆爾特共和國)的銷毀設施已經完成其任務,Schuch'ye(庫爾干州),Maradykovsky(基洛夫州),列昂尼多夫卡(奔薩州)的設施正在運轉,而波切普(布良斯克州)和基茲涅爾(烏德穆爾特共和國)的銷毀設施仍在建設之中。

到2013年8月,76%的儲備已被銷毀,同時俄羅斯退出了部分投資化學武器銷毀的「減少威脅合作計劃」[10]。

美國[編輯] 1969年11月25日,時任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單方放棄使用化學武器和所有生化戰爭。

他簽訂了一項法令,要求停止生產和運輸所有有效的化學武器。

從1964年5月到1970年代初期,美國加入一項國防部計劃,旨在通過將載有化學武器的船隻沉入大西洋中的方法來處理化學武器。

1972年海洋保護、研究、禁獵法案通過後,該計劃被廢除。

通過更為安全的處理方式,美國焚化了落基山兵工廠的數千噸芥子氣,並使用化學試劑中和方式銷毀了圖埃勒陸軍軍械庫近4200噸的神經性毒劑。

1975年1月22日,美國批准了禁止使用生化武器的日內瓦議定書。

1989年和1990年,美國和蘇聯協定共同終止包括二元武器在內的所有化學武器計劃。

1997年4月,美國批准《化學武器公約》,禁止大多數類型的化學武器的持有。

公約同樣禁止發展化學武器,並要求銷毀已有的庫存、前驅化學品、生產設備和他們的武器傳輸系統。

美國20世紀80年代開始減少化學武器儲備,並在1988年初移除老舊的彈藥和銷毀所有儲存的3-奎寧環二苯。

1990年6月,在《化學武器公約》生效前7年,約翰斯通環礁化學毒劑處理系統已經開始銷毀位於太平洋約翰斯通環礁基地的化學毒劑。

1986年總統里根與德國首相協定從德國移走美國儲存的化學武器。

1990年,作為「鐵盒計劃」的一部分,兩艘載滿超過10萬枚裝有薩林和VX的彈藥的船從德國不萊梅港起航,經過46天不停歇的旅程到達太平洋上的約翰斯通環礁基地。

這些彈藥均來自美國的軍事武器儲存基地。

[11] 1991年五月,總統喬治·布希承諾美國將銷毀其所有化學武器,並廢除使用化學武器報復的權力。

1993年,美國簽訂化學武器條約,要求在2012年4月前銷毀所有的化學武器毒劑、傳播系統和生產設施。

美國對於化學武器的禁運意味著9個儲存基地都需要分別建立銷毀設施。

美國按時完成了前三個截止日期的任務,在2007年前銷毀了其45%的化學武器。

由於其對化學武器的銷毀,根據美國適當回應政策,美國將會對針對其國家或軍隊的襲擊做軍事量級同等的回擊。

由於美國目前持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只有核武器一種,因此美國將會將所有生物、化學或核武器襲擊均歸類為核武襲擊,並以核武回擊[12]。

到2012年,9個化學武器基地中已有7個基地的化學武器得到銷毀,在條約設定的2012年4月截止日期前,89.75%的1997年庫存已被銷毀。

其他兩個基地化學武器的銷毀將會在截止日期後開始,並使用化學中和而非焚化的方法。

化學武器擴散[編輯] 雖然為減少或清除化學武器做了大量努力,一些國家仍繼續研製和/或儲存化學武器試劑。

右側是宣稱擁有化學武器或可能秘密儲存化學武器或開展研製計劃的國家。

明顯的例子包括美國和俄羅斯。

最近曝光的一封信件披露,1997年,即將上任的美國副總統迪克·切尼反對簽署一項批准禁止使用化學武器的條約。

在1997年4月8日的信中,時任哈里伯頓公司CEO的切尼告訴當時的參議員外交委員會主席森·傑西·赫爾姆斯,加入公約對於美國來說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那些真正會遵守《化學武器公約》的國家對於美國來說並不會構成軍事上的威脅,而那些美國真正需要留心的國家,即使他們加入了公約,他們也不會真正的遵守公約協定。

」[13]該信由美國科學家聯盟發布。

參議院同月批准了《化學武器公約》。

自此,阿爾巴尼亞、利比亞、俄羅斯、美國和印度宣布其擁有共超過71000公噸的化學武器,並銷毀了近三分之一。

根據協定條約,美國和俄羅斯承諾在2012年前清除他們剩下的化學武器。

2012年美國並未完成該目標。

美國政府預計,2017年前剩下的化學武器將被清理完畢。

2013年,敘利亞武裝衝突中出現大量使用化學武器的報導。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認為,「武裝衝突任何一方使用化學武器都構成嚴重違反國際人道法行為,無論受害者是士兵還是平民。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呼籲敘利亞及其他地區的武裝衝突各方尊重這一絕對禁令。

」[14] 參考文獻[編輯] ^ConventionontheProhibitionoftheDevelopment,Production,StockpilingandUseofChemicalWeaponsandonTheirDestruction(CWC):AnnexesandOriginalSignatories.BureauofArmsControl,VerificationandCompliance.[19January20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3).  ^DisarmamentlessonsfromtheChemicalWeaponsConvention.[2015-05-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6).  ^外交部處理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問題辦公室;國防部處理日本遺棄化學武器辦公室.还人民一片净土——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工作纪实.世界知識.2005,(23):14-25[2021-07-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第一次世界大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基於HewStrachan的著書中4頻道檔案文件) ^独家:日本发现日中战争首份毒气部队详细报告.[2019-07-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8).  ^SimonWessely.Weaponsofmasshysteria.guardian.co.uk.2001-10-20[2011-02-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8)(英語).  ^IraqJoinstheChemicalWeaponsConvention.Opcw.org.[2011-09-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3).  ^日军遗弃化学武器“移动式销毁”将在南京启动.搜狐新聞.[2015-05-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8).  ^加拿大总理宣布将拨款帮助俄销毁前苏联核武器.新浪網新聞中心.[2015-05-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俄罗斯已销毁约70%化学武器储备 拒绝美继续资助.新浪網新聞中心.[2015-05-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TheOceansandEnvironmentalSecurity:SharedU.S.andRussianPerspectives. ^NotwithImpunity:AssessingUSPolicyforRetaliatingtoaChemicalorBiologicalAttack.Airpower.maxwell.af.mil.[2011-09-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InSurpriseTestimonyCheneyRenewsOppositiontoCWC(PDF),UnitedStatesSenate,1997-04-08[2009-01-04],(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6-03-04).  ^化学武器的使用:历史不可重演,亟需各方关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2014-12-01[2015-05-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2)  外部連結[編輯] 化學武器·聯合國裁軍事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化學和生物武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編輯] 禁止化學武器公約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生物武器 強斯頓環礁 七三一細菌部隊 牧工行動(英語:OperationRanchHand) 閱論編用於化學戰、失能(英語:Incapacitating_agent)和防暴的化學武器血液性 氫氰酸(AC) 氯化氰(CK) 砷化氫(SA) 溴化氰 硫化氫 磷化氫 一氧化碳 二甲基氰化胂 二甲胂氧 三氟化磷 氰基甲酸甲酯 五羰基鐵 四羰基鎳 2,3,7,8-四氯雙苯環二噁英 羥基乙腈 銻化氫 乳腈 丙酮氰醇 糜爛性砷化合物 二氯甲基胂(MD) 二氯乙基胂(ED) 二氯苯基胂(PD) 路易氏劑(L) 二(2-氯乙烯基)氯化胂(英語:Lewisite2)(L2) 三(2-氯乙烯基)胂(英語:Lewisite3)(L3) 硫芥類 芥子毒氣(H) 倍半芥子氣(Q) 氧聯芥子氣(T)(英語:O-Mustard) CEES(英語:2-Chloroethylethylsulfide) 氮芥類 HN1(英語:HN1(nitrogenmustard)) HN2 HN3(英語:HN3(nitrogenmustard)) 其它 光氣肟(CX) KB-16(英語:KB-16) 氯甲基二丁基氯化錫 二氯氧化硒 神經性G類毒劑 塔崩(GA) 沙林(GB) 梭曼(GD) 乙基沙林(GE) 環沙林(GF) GH(英語:GH(nerveagent)) GP(英語:GP(nerveagent)) 氟塔崩 丁烯沙林 GV類毒劑 EA-1356 EA-4352 EA-5365 EA-5414 EA-5488 V類毒劑 EA-2192 EA-3148 EA-3317 VE(英語:VE(nerveagent)) VG VM(英語:VM(nerveagent)) VP(英語:3,3,5-Trimethylcyclohexyl3-pyridylmethylphosphonate) VR(英語:VR(nerveagent)) VS(英語:VS(nerveagent)) VX CVX Vx(英語:V-subx) 達美林酯 MFPhCh GT-45 達美林酯1號 達美林酯2號 達美林酯3號 諾維喬克 A-230(英語:A-230) A-232(英語:A-232) A-234(英語:A-234(nerveagent)) A-242(英語:A-242) C01-A035(英語:C01-A035) C01-A039(英語:C01-A039) C01-A042(英語:C01-A042) 氨基甲酸酯 EA-3966 EA-3990(英語:EA-3990) EA-4056(英語:EA-4056) T-1123(英語:T-1123) 伸辛基-雙(5-甲基硫代膦酸酯溴化物)(英語:Octamethylene-bis(5-dimethylcarbamoxyisoquinoliniumbromide)) 其它 EA-2012 EA-2054 EA-2098 EA-2613(英語:EA-2613) 2-乙氧甲醯基-1-甲基乙烯基環己基甲基膦酸二乙酯(英語:2-Ethoxycarbonyl-1-methylvinylcyclohexylmethylphosphonate) 2-氟-5,5-二甲基-1,3,2-二氧磷雜環己烷-2-氧化物 前驅物 氯沙林(英語:Chlorosarin) 氯梭曼 環己醇 1,8-二溴辛烷 N,N-二甲基磷氨基二氯化物(英語:N,N-Diisopropylaminoethanol) 二甲基磷氨基二氯化物二氰化物(英語:Dimethylamidophosphoricdicyanide) 2-丙醇 二氯甲基膦(英語:Methyldichlorophosphine) 甲基膦醯二氯 甲基膦醯二氟 頻哪醇酮 3,3-二甲基-2-丁醇 異丙基甲磺醯基亞膦酸酯(QL)(英語:QL(chemical)) 3,3,5-三甲基環己醇(英語:3,3,5-Trimethylcyclohexanol) 窒息性(英語:Pulmonaryagent)氯氣(Cl2) 光氣(CG) 全氟異丁烯(PFIB) 氯化苦(PS) 雙光氣(DP) 十氟化二硫(Z) 二甲基(三氟甲硫基)胂 丙烯醛 溴乙酸乙酯 過氯甲基硫醇(英語:Perchloromethylmercaptan) 苯胩氯 四硝基甲烷 三氟化氯 高氯醯氟 綠十字毒氣刺激性(英語:Listofchemicalwarfareagents#Harassingagents)催淚性 辣椒素(OC) CS CN CR CH CNS(英語:CNS(chemicalweapon)) 溴代丙酮(BA) 溴化甲苄基(英語:Xylylbromide) 梅西(噴霧劑)(英語:Mace(spray)) 氯化苄 溴化苄 碘化苄 二氯硫化碳 氯丙酮 α-溴苯乙酮 催吐性(英語:Vomitingagent) 二苯氯胂(DA)(英語:Diphenylchlorarsine) 二苯氰胂(DC/DA) 亞當氏劑(DM) α-溴氰化苄 二甲基氰化砷 三氯硝基甲烷 失能性(英語:Incapacitatingagent) 畢茲(BZ) DMHP(英語:Dimethylheptylpyran) EA-3167(英語:EA-3167) EA-3443(英語:EA-3443) EA-3580(英語:EA-3580) EA-3834(英語:EA-3834) Kolokol-1 LSD(K) 苯環己哌啶(SN)(英語:Phencyclidine) PAVA噴霧劑 睡氣(英語:Incapacitatingagent#Sleepinggas) 毒素植物毒素 蓖麻毒素(W) 相思子毒素 印防己毒素(苦毒寧)(英語:Picrotoxin) 魚腥藻毒素a(S)(英語:Guanitoxin) 蒴蓮根毒素(英語:Volkensin) 槲寄生凝集素 烏頭鹼 動物毒素 石房蛤毒素(SS) 環蛇毒素(英語:Bungarotoxin) 集沙群海葵毒素 河豚毒素 眼鏡蛇毒素 刺尾魚毒素 西加毒素 毒鼠矽(英語:Chlorophenylsilatrane) 微生物毒素 肉毒毒素-A(X) 葡萄球菌腸毒素-B(PG)(英語:EnterotoxintypeB) 伊普西隆毒素(英語:Clostridiumperfringensalphatoxin) T-2毒素(英語:T-2mycotoxin) 二乙酸藨草鐮刀菌烯醇(英語:Diacetoxyscirpenol) 嘔吐毒素(DON) 黃麴黴毒素 破傷風痙攣毒素(英語:Tetanospasmin) 其它 氟乙酸甲酯 氟乙酸氟乙酯 貧鈾 註:本模板分類以及括號內代碼採用美軍生化武器軍事符號標準(CBmilitarysymbol)。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化学武器&oldid=71141935」 分類:​武器化學武器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有疑似原創研究語句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Brezhoneg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فارسیSuomiFrançaisFrysk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inaLombardLietuviųLatviešuМонгол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icilianu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