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文亞隆《短期團體心理治療》:「此時此地」的理論基礎與兩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帶領團體的策略與技巧:此時此地. 在第二章中我已討論過「此時此地」應用於傳統門診病人團體治療的某些基本原則。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日本版新上線EnglishEdition簡體/正體2019/01/09,健康PhotoCredit:Depositphotos 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文:歐文・亞隆(IrvinD.Yalom)帶領團體的策略與技巧:此時此地在第二章中我已討論過「此時此地」應用於傳統門診病人團體治療的某些基本原則。

本章將對住院病人團體治療的帶領者如何有效運用「此時此地」治療原則加以討論。

首先,回想到心理治療中的「此時此地」,其意指將焦點放在當下治療過程中所發生的事件上—亦即放在治療室中的此時(atthepresenttime)、此地(here)所發生的事件上。

焦點放在「此時此地」意指不強調(de-emphasize)對個案過去生活史或目前的生活處境加以考慮。

請注意!我使用的字是「不強調」。

以「此時此地」為焦點並不表示個案過去的生活史或目前的生活情境不相關或不重要。

事實上,每個個體都相當程度受其個人生涯或歷練的種種事件所塑造;每個人都必須生活於外在世界中;顯然,有效的治療應該協助個案更順利地適應其真實生活情境。

重要的是,團體治療如果只是把重點放在過去,或是著眼於外在生活問題,那麼團體將無法有效協助個案。

如將注意力集中於「此時此地」則可以將團體治療的效益發揮得淋漓盡致;「此時此地」可說是小型團體治療的能量源頭。

「此時此地」的理論基礎 催化人際學習為何如此強調「此時此地」呢?以此為焦點對治療能如何貢獻呢?要回覆上述疑問,首先我必須提出兩個基本假設,而這些假設很少有臨床家會不同意。

第一個假設是精神病理(psychopathology)在某種程度上或甚至是相當程度上是以人際問題為基礎的。

雖然個案來尋求治療時所呈現的症狀有各種不同型態,治療師可做此假設—所有症狀學中都含有人際互動的成分。

這也是精神病理學中人際理論的核心假設,它同時導出一個推論—即治療師所要治療的並非外顯症狀,而是隱含其中的人際病理現象。

第二個假設是個案的人際病理現象可以概括地在小型團體治療中重現。

不論個案的人際困境為何—是傲慢、攻擊、依賴、貪婪、自戀或任何個體與他人間在彼此建立關聯時所出現的種種不良適應方式—都會在團體治療中的行為上顯現出來。

如是,團體為個案人際行為的「生體切片」(biopsy),是團體中每位個案的一個社會縮影。

(socialmicrocosm)。

果真有如是的兩個假設,那麼強調此時此地的理論基礎就顯而易見了。

要獲悉個案精神病理的本質,治療者毋須由個案的詳細病史來衡量個案的病理狀態,一切治療師真正需要獲得並藉此評估個案人際困境的資訊,都可以在團體的過程中獲得。

在團體治療過程中,個案重新展現其不良人際適應型態。

尤有甚者,團體中個案的行為會讓許多觀察者提供略不相同的觀點。

因此,有相當豐富的資訊蘊藏其中等待治療師去發掘,並使其對個案能有所裨益。

經由協助個案明瞭其在別人眼中的模樣,並使個案了解其和團體中他人關聯時所出現的不適應行為,治療師可藉此大致讓個案明瞭他在他們的社會世界中到底出了什麼差錯。

以此時此地為焦點不僅可提供每位個案非常寶貴的資訊來源,它同時也是個案實驗其新行為型態的安全場所。

造成個案行為僵硬固著的諸般緣由之一是其執拗的、帶有災難性的幻想:亦即,他們以為如果出現不同行為舉止就會有某些極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例如:一個阿諛奉承、被動性強的人可能隱藏著一種幻想,認為如果他的行動更果斷(譬如:與人意見相左、打斷別人話語、要求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或表達憤怒),他將會嚐到極不愉快的後果(如被拒絕、大肆攻擊報復、愚弄)。

如果真要產生改變,必須破除掉這些災難性的幻想。

但是破除這些必得基於經驗;那些災難性的幻想並非基於理性,因此不是任何理智上的洞識即可加以消除。

有效的治療機制包括讓個案嘗試這些可怕的行為模式,繼而發現他們災難性的幻想並不會真的實現。

如果個案在第一次表現出有主見的行為時,發現被他人接納、受到更多的尊敬和喜愛,而不是憤怒與排斥時,將是相當具有治療威力的一刻。

但是在尋常的社交處境中要嘗試新的行為是極困難的,要冒很大的風險:寶貴的人際關係可能破裂;所依賴的人也許就此離去;無法確信能自他人得到誠實的、「不玩遊戲」的回應。

團體治療的此時此地則是實驗新行為絕對安全的場所。

團體中的關係是真實的,但同時並不是「為真實而真實」;其他團體成員在此刻對個案非常重要,但是在個案的未來生活中他們不會扮演任何重要角色。

更甚者,團體治療的一項基本法則—不論如何,團體成員會不斷地保持聯繫。

而治療師的存在更進一步降低所冒的風險;可保證個案會有一支持力量存在,他會監測其行為改變後所帶來的種種回應。

團體治療中的成功很快地可類化到「團體外」的行為上。

團體治療師一般假定此類學習的遞轉是自動產生的:個案在團體中嘗試其新行為成功後,便可逐漸在別的地方產生類化的行為轉變。

有些個案無法完成這類轉移改變,此時,治療師要投注更多心力在讓個案將團體中所學事物轉移到團體外生活的過程上。

催化其他的療效因子焦點放在「此時此地」不僅可催化人際學習,同時也是可提供團體治療中其他療效因子充分達成效果的一條康莊大道。

凝聚力(Cohesiveness) 如果要在小型團體治療中發展出凝聚力,要先符合兩項準則: 成員必須體驗到團體活動對其內在有所裨益。

成員必須體驗到團體責任與個人息息相關,並視團體為朝向完成該職責的有效動能。

1234»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 Tags:短期團體心理治療IrvinD.Yalom歐文亞隆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精神醫療此時此地人際互動凝聚力利他性存在因子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如何向長輩解釋「俄羅斯幹嘛打烏克蘭」?歡迎使用可直接貼到LINE群組的懶人包1則觀點俄羅斯建構的平行宇宙1則觀點朱家安:女性不當兵怎麼爭女權⋯⋯是嗎?1則觀點李慧詩《身上的每道傷疤》序:原來矛盾,一直在她心中,像車輪滾動1則觀點蓬佩奧演說稱中華民國台灣是「自由主權國家」,美國應外交承認1則觀點香港晚報:72%安老院舍染疫,業界認已「全軍覆沒」1則觀點東歐疫苗覆蓋率偏低,俄國入侵烏克蘭引發的逃難潮恐使疫情擴散1則觀點【TNL沙龍本週議題】烏俄戰爭開打,你有什麼看法?1則觀點俄烏戰爭對世界局勢的影響:普亭的入侵行動高度不合理,美中兩國或成最大贏家2則觀點普亭放話三大訴求:俄烏第一輪談判沒有結果,雙方相約波蘭邊境進行第二輪談判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