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 - 求真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宋欽宗趙桓(原名亶、煊),宋朝亦北宋第九位皇帝,北宋徽宗的長子,南宋高宗趙構哥哥,北宋哲宗侄子,北宋神宗孫子,元符三年庚辰年四月十三日己酉(1100年5月23日)出生 ...
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目錄
1簡介
2基本信息
3人物生平
3.1個人履歷
3.2早年經歷
3.3臨危即位
3.4靖康之變
3.5囚犯生活
3.6受辱去世
4外部連結
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
159.65.11.210
建立帳號登入
工具
閱讀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 搜尋
趙桓
目錄
1簡介
2基本信息
3人物生平
3.1個人履歷
3.2早年經歷
3.3臨危即位
3.4靖康之變
3.5囚犯生活
3.6受辱去世
4外部連結
簡介
趙桓
原圖鏈接圖片來源於新浪博客出生
1100年5月23日別名
宋欽宗、趙亶、趙煊知名於
靖康之恥
趙桓(1100年―1156年),即宋欽宗(1126年—1127年),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宋高宗趙構異母兄,母顯恭皇后王氏。
在位1年零2個月。
趙桓生於元符三年(1100年),初名趙亶,封韓國公,次年六月晉爵京兆郡王,大觀二年(1108年)晉爵定王,政和五年(1115年)立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開封牧,不久受宋徽宗禪讓登基,改元靖康。
欽宗與宋徽宗聽信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金兵圍攻汴京,卻無力抵抗。
靖康之變時被金人俘虜北去。
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駕崩於燕京,終年57歲,諡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葬於永獻陵。
基本信息
本 名
趙桓
別 稱
宋欽宗、趙亶、趙煊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群
宋人(漢族)
出生地
開封
出生時間
1100年5月23日
去世時間
1156年6月
重要事件
靖康之恥
在位時間
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
諡 號
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廟 號
宋欽宗
陵 墓
永獻陵
年 號
靖康
人物生平
宋欽宗趙桓(原名亶、煊),宋朝亦北宋第九位皇帝,北宋徽宗的長子,南宋高宗趙構哥哥,北宋哲宗侄子,北宋神宗孫子,元符三年庚辰年四月十三日己酉(1100年5月23日)出生於坤寧殿〔靖康元年(1126年),欽宗把這天定為「乾龍節」〕,屬相龍。
政和六年(1116年)六月大婚,太子妃為朱璉。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126年1月19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當政共計1年3月,年號靖康: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26年1月24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年號使用1年3月。
紹興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庚辰(1156年6月29日)欽宗崩殂於五國城,享年57歲,廟號欽宗,諡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葬欽宗於永獻陵(今浙江紹興東南寶山)。
個人履歷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時受父徽宗之禪即位。
次年被迫起用主戰派李綱抗金,斬殺罷黜了蔡京一黨,卓有成效,金兵北退。
但仍答應以賠款、割太原等三鎮乞降求和。
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復來,十一月金兵圍困汴京開封,親自前往金營議和被扣留。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汴京城破,北宋滅亡,與徽宗被金廢為庶人,四月與徽宗等宗室以及北宋一些大臣被金兵俘擄北去,先置於燕京,九月又徙往更遙遠的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
次年金天會六年(1128年)八月,方抵上京,金太宗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
十月,又將徽、欽二帝發配至韓州(今遼寧昌圖北,一說吉林梨樹)。
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往北國邊陲小鎮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在此「坐井觀天」。
天會十三年(1135年)四月,其父徽宗趙佶在五國城病死。
皇統元年(1141年),金熙宗改封其為天水郡公,昏德公(徽宗,已故)為天水郡王,海濱王耶律延禧(遼末代皇帝)為豫王。
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高宗之母韋氏與徽宗「梓宮」被放還南歸,臨行前在五國城趙桓跪求韋氏帶信給高宗趙構,求他這位同父異母弟將其贖回,「只為太乙觀主足矣,他不敢望也。
」明說只求讓他回宋出家去道觀做一個道士就行了,不再有做皇帝的念頭。
韋氏歸後,渺無音信。
然高宗議和,殺岳飛等名將,所慮着惟欽宗爾。
金海陵王完顏亮即位後,一度曾把趙桓遷到上京會寧府居住。
貞元元年(1153年),完顏亮自上京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將趙桓帶去。
正隆元年六月(1156年),趙桓在燕京病死,終年57歲,金朝將其葬於永獻陵(今河南省鞏縣)。
趙桓死在燕京是史書有記載的,有定論的。
《辭海》、《中國歷史大事年表》等說他死在五國城是不對的。
趙桓死因另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紹興二十六年六月(1156年),金國皇帝完顏亮命57歲的宋欽宗趙桓和81歲的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賽馬球。
耶律延禧善騎術,企圖縱馬衝出重圍逃命,結果被亂箭射死。
欽宗皇帝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馬亂踐而死。
直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趙桓的死訊才傳到南宋,其弟高宗趙構表面上痛不欲生,內心卻暗自竊喜,終於可以心安了,七月,為其上諡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
早年經歷
趙桓,原名趙亶,又名趙煊,是宋徽宗趙佶的長子,宋高宗趙構的哥哥,母親是顯恭皇后王氏,後納武康軍節度使朱伯材之女朱璉為太子妃。
臨危即位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國在消滅了遼國之後,分兵兩路南下進攻宋朝,直逼宋朝國都開封。
趙佶驚恐地拉住蔡京長子、領樞密院事蔡攸的手說:「真想不到金軍敢這樣長驅直入!」說着氣塞昏迷,跌倒在床下。
群臣趕快灌藥急救。
宋徽宗趙佶甦醒過來,伸手索要紙筆。
內侍呈上紙筆後,趙佶寫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於是,二十六歲的太子趙桓受父宋徽宗趙佶禪讓登基,是為宋欽宗,改年號為靖康。
宋欽宗趙桓與其父宋徽宗趙佶一樣,優柔寡斷,反覆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
即位後,立刻貶蔡京、童貫等人,然後重用李綱抗金。
但是他十分懦弱無能,優柔寡斷。
後來聽從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向金求和。
靖康之變
趙桓一意孤行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軍渡過黃河,京師開封開始戒嚴。
輔佐大臣勸宋欽宗趙桓向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一帶逃跑。
太常少卿李綱請求上殿面議,他對宋欽宗趙桓說:「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給陛下,您卻打算棄而去之,這合適嗎?」趙桓默然不答。
宰相白時中、李邦彥說都城守不住,只有避一避。
李綱反駁說:「天下的城池哪個能有都城堅固?而且宗廟、社稷、百官、萬民都在這裡,怎能丟掉呢!之計,應當整頓軍馬,團結軍民,堅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師。
」趙桓問:「誰能擔任統帥,指揮抗金?」李綱答:「白時中、李邦彥雖然未必熟悉軍事,然而身為宰相,撫慰將士,抵抗金兵,乃是他們倆人的職責。
」白時中十分生氣地說:「李綱莫非不能率兵出戰嗎?」李綱堅定地說:「陛下不嫌我懦弱無能,讓臣負責軍事,我願以死相報!」於是,趙桓任命李綱為東京留守,負責保衛東京,抵抗金軍。
正在這時,內待前來催促說,皇后已經準備好動身離開開封。
宋欽宗趙桓一聽,臉色都變了,急忙離座說:「朕不能留在這裡了。
卿等不要留我,朕要同皇后一起啟程。
」李綱跪下,一邊流淚,一邊磕頭,以死挽留趙桓。
趙桓的心這才稍稍安定了一些。
他對李綱說:「朕今接受卿的請求留下來。
治兵禦敵之事,由你全權負責,萬萬不可稍有疏忽。
」
當天夜裡,宰相白時中、李邦彥連夜進宮,又勸宋欽宗趙桓儘早離京,趙桓決定第二天一早就動身。
第二天早上,李綱入朝,走到午門,看見禁衛軍整裝待發,皇上的乘輿也準備好了。
李綱知道趙桓又改變了主意,他着急地大聲問禁衛軍:「你等究竟願意留下守衛宗廟社稷,還是願意隨皇上逃跑?」禁衛軍齊聲答道:「父母妻子都在這裡,願死守京城!」
聽了禁衛軍的答話,李綱急忙入宮對趙桓說:「陛下已答應留下,怎麼忽然又要啟程了?六軍父母妻子都在這裡,願以死守城。
陛下強迫他們護駕出走,萬一中途四散回都,誰來保衛陛下?況且金兵已經很近,探知乘輿尚未走遠,用健馬快追,怎麼抵擋得住?」趙桓這才醒悟過來,下令召回皇后。
為了穩定人心,李綱立即曉諭軍民說:「聖上主意已定,決心守城,敢有再說離開京師,擾亂人心者,斬!」禁衛六軍一聽留下堅守,一齊高呼「萬歲!」
李綱正在部署守城,金軍就到了都城西北的牟駝岡。
牟駝岡是宋軍養馬的地方,兩萬匹軍馬和大批草料,都落入金軍手中。
趙桓得到消息大吃一驚,急忙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李邦彥說:「都城兵微將寡,勤王兵一時又到不了,除了割地求和,沒有別的法子。
」李綱反駁道:「金兵孤軍深入,所帶糧草不多,不必那麼怕他。
萬一出戰不利,可以閉城固守。
同時,急催各路勤王之師火速前來,那時內外夾攻,一定可以打敗金軍,割地求和的事,千萬不能幹!」
可私下裡,趙桓卻接受了李邦彥的意見,派使者前往金營商議割地求和。
使者走到半路,碰上金軍的使者吳孝民,於是宋朝使者又領着吳孝民回到開封。
金軍使者吳孝民對趙桓說:「上皇已經禪位,過去的事情不必計較了。
請少帝(指欽宗)同大金重新結盟修好,派遣親王、宰相前往我軍請和。
」趙桓問大臣們道:「誰可以擔任去金營請和的使者?」李綱請求派他前去。
趙桓說:「你身負守城重任,國家安危,系卿一身,豈可離開?讓李梲去吧。
」李梲(音:卓)是樞密院的長官。
前往金營議和的使者確定之後,大臣們都退了下去,只有李綱留下不走。
他問趙桓到底為什麼不派自己出使金營。
趙桓回答說:「卿性格剛直,前去議和不合適。
」李綱奏道:「金兵大軍即將兵臨城下,勤王之師又沒有到來,暫時議和也可以。
但議和的條款要恰當。
否則,會招來大禍,宗社安危在此一舉。
李木兌柔懦,恐怕有誤國事。
敵人是貪得無厭的,必然會提出非常苛刻的條款。
只要朝廷舉措適當,敵人就會見機退去。
如果朝廷迫於金軍的威勢,答應他們的全部要求,金軍就會輕視我們,那樣後患無窮。
」趙桓不聽,仍讓李梲出使金營。
果然,李梲等到了金營,嚇得什麼都不敢說,只是領回了金軍提出的議和條款:給金軍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牛馬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尊稱金帝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派宰相、親王到金營為人質,把金軍送過黃河。
李邦彥等極力勸趙桓接受這些條款。
國庫早已空虛,哪有那麼多金銀?只好下令在京城盡力搜刮,搞得家家不安,人人驚恐,全城亂紛紛,朝野鬧哄哄。
李綱堅決反對這些條件。
他說:「金軍索要的金帛,竭盡天下之財,都無法滿足,一個京城怎麼會夠呢?三鎮,是國家的屏障,割給金軍,還怎麼立國?至於人質,宰相可以去,親王不能去。
應該派能言善辯之士,前去同金軍商談條件,說明哪些可以答應,哪些不能答應。
只要談幾天拖延時間,勤王大軍就會到來。
那時金軍所提條款雖然不能實現,也不得不趕快退去。
屆時再同他結盟,他就不敢輕視我們,和平局面才可以長久。
」李綱和李邦彥等反覆激烈爭辯,趙桓卻默無一言。
見此情景,李綱提出辭職。
趙桓慰諭李綱說:「卿先出去指揮軍事,此事慢慢商議。
」但是,等李綱一退出去,趙桓就全部答應了金軍的條件。
趙桓正在為派哪位親王去金營作人質而發愁時,趙佶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前來朝見,堅決請求派他前去。
康王趙構對宋欽宗趙桓說:「敵人一定要求親王作人質,臣為宗社大計,難道能推辭避讓嘛!」趙桓一聽很高興,就派他和宰相張邦昌前往金營。
李木兌對康王趙構說:「金軍擔心南朝失信,要求親王送他們渡過黃河才能回來。
」康王趙構正色答道:「國家處在危難之時,就是以身殉國也是應該的!」康王趙構出發之後,各地援軍陸續到來,共有二十多萬,而金軍只有六萬多人。
李綱等指揮宋軍同金軍交戰,互有勝負。
金兵已經得到三鎮和不少賠款,看到勤王的宋軍陸續來到京城,只好在這年二月趁勢退軍,東京得以保全。
早在金兵南渡黃河時,太上皇趙佶就倉促出城逃避,先逃到毫州(今安徽亳州),再逃到鎮江(在今江蘇)。
金軍退走以後,趙桓派李綱去接趙佶回京。
四月間,太上皇趙佶回到京師。
可是金軍北退後不久,他罷免了李綱。
同時,他迫於朝野內外的壓力,也殺掉或貶黜了蔡京、童貫等六賊臣子。
金軍雖然退出了京師,但並未停止攻宋戰爭。
到了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發動大軍進攻宋朝。
金軍以宗翰為左副元帥,宗望為右副元帥,分東西兩路進兵中原。
九月初,宗翰率領的金軍攻破太原。
金軍左副元帥宗翰聽到自己所害怕的李綱被罷免,便與右副元帥宗望商定合兵南下,在十月初攻下真定府(今河北正定)。
不久,金軍左副帥宗翰率領的西路金兵再次大舉順利南侵,直至開封。
身為兵部尚書、尚書右丞、同知樞密院的孫博,僅憑一句「郭京楊適劉無忌」的詩句就在近衛中訪得一位郭京,並委以軍事重任。
郭京聲稱能施六甲法,只要用7777人就能將金兵擊退,生擒兩位主將。
朝廷對此深信不疑,封他為成忠郎,賞賜大批金泊,讓他招募兵士,郭京招兵只要八字符合六甲就可以。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二十二日,金軍攻通津門、宣化門,宋軍出戰不利。
郭京於二十五日出兵,他下令全部守軍下城,然後大開宣化門出戰,自己與張叔夜坐在城樓觀戰。
出城宋軍受到金軍四面夾擊,死了大半,餘眾逃回,緊閉城門。
郭京對張叔夜說:「我的自己下去做法」,但下城後就帶着殘兵向南逃跑。
金兵登上空無一人的城牆,勢不可擋,儘管張叔夜等拚死抵抗,開封城於當天就被攻陷。
十一月二十五日,金軍先頭部隊到達開封外城。
金國宗翰率領的西路與東路軍合圍開封,並於十一月攻占開封外城。
宋欽宗趙桓派弟弟、康王趙構到金軍統帥宗望處去談判求和。
閏十一月初,金軍開始攻城。
當時雨雪交加,形勢危急。
為了鼓舞士氣,趙桓穿甲戴盔,親自登城巡視,還把御膳房為皇上做的飯食賞給士卒們吃。
趙桓又乘馬踏着雨水、爛泥,到宣化門慰勞軍隊。
可惜大勢已去,這些做法也沒起到多大作用。
由於連着下雨飄雪,天氣嚴寒,加上士兵伙食很不好,衣服單薄,兩手凍僵,拿不住兵器,宋軍軍心渙散,三萬禁衛軍逃亡了一大半,趙桓束手無策。
而金軍在攻下開封外城後,精明的宗翰和宗望並未急於要立即攻下內城,只是占領外城四壁,不斷進行佯攻恫嚇,並假惺惺地宣布議和退兵。
宋欽宗趙桓居然信以為真,急忙派宰相何栗和齊王趙栩到金營求和。
金營的宗翰、宗望對何栗說:「自古以來,有南就有北,兩者不可缺。
只要答應割地,就可以議和,不過必須請太上皇親自前來商議。
」何栗以為自己議和有功,高高興興回去奏報宋欽宗趙桓。
太上皇趙佶沒有這份膽量,趙桓不得已,無奈痛哭一場,只好以太上皇受驚過度、痼疾纏身為由,由自己代為前往。
閏十一月三十日黎明,欽宗率大臣多人前往金營,這恰恰中了金人的圈套。
欽宗到金營後,金軍統帥卻不與他相見,只是派人索要降表。
欽宗不敢違背,慌忙令人寫降表獻上。
而金人卻不滿意,並命令須用四六對偶句寫降表。
欽宗迫於無奈,說事已至此,其他就不必計較了。
大臣孫覿反覆斟酌,改易四遍,方才令金人滿意。
降表大意不過就是向金俯首稱臣,乞求寬恕,極盡奴顏婢膝之態。
呈上降表後,金人又提出要太上皇前來,欽宗苦苦懇求,金人方才不再堅持。
接着,金人在齋宮裡向北設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盡臣禮,宣讀降表。
當時風雪交加,欽宗君臣受此凌辱,皆暗自垂淚。
投降儀式進行完畢,金人心滿意足,便放欽宗返回。
欽宗自入金營,備感屈辱,於無奈之下做了金人臣子,回想起來,悲痛難抑,不知不覺間淚已濕巾,至南熏門,欽宗見到前來迎接的大臣和民眾,便嚎啕大哭。
這是發自內心的感動,畢竟還有眾多臣民惦記自己的安危。
行至宮前,他仍然哭泣不止,宮廷內外更是哭聲震天。
欽宗初赴金營,歷盡劫波,三日後歸來,恍如隔世。
欽宗剛回朝廷,金人就來索要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這簡直是漫天要價。
當時開封孤城之中,搜刮已盡,根本無法湊齊。
然而,欽宗已被金人嚇破了膽,一意屈辱退讓,下令大括金銀。
金人索要騾馬,開封府用重典獎勵揭發,方才搜得7000餘匹,京城馬匹為之一空,而官僚竟有徒步上朝者。
金人又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欽宗不敢怠慢,甚至讓自己的妃嬪抵數,少女不甘受辱,死者甚眾。
關於金銀布帛,欽宗深感府庫不足,遂令權貴、富室、商民出資犒軍。
所謂出資,其實就是搶奪。
對於反抗者,動輒枷項,連鄭皇后娘家也未倖免。
即便如此,金銀仍不足數,負責搜刮金銀的梅執禮等四位大臣也因此被金人處死,其他被杖責的官員比比皆是,百姓被逼自盡者甚眾,開封城內一片狼藉蕭條景象。
儘管以欽宗為首的北宋朝廷如此喪心病狂地奉迎金人,但金人的要求仍沒有得到滿足,金人揚言要縱兵入城搶劫,並要求欽宗再次到金營商談。
欽宗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上次身陷金營的陰影尚未散去,新的恐懼又襲上心頭,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
此時,李若水等人也慫恿欽宗前往,欽宗終究不敢違背金人的旨意,不得不再赴金營。
欽宗到達金營後,受到無比的冷遇,宗望、宗翰根本不與他見面,還把他安置到軍營齋宮西廂房的三間小屋內。
屋內陳設極其簡陋,除桌椅外,只有可供睡覺的一個土炕,毛氈兩席。
屋外有金兵嚴密把守,黃昏時屋門也被金兵用鐵鏈鎖住,欽宗君臣完全失去了活動自由。
此時正值寒冬臘月,開封一帶雨雪連綿,天氣冷得出奇。
欽宗除了白天要忍受飢餓的折磨外,晚上還得忍受刺骨的寒風,輾轉反側,不能入睡,想着眼前這一切,心如刀割,淚如泉湧。
轉瞬之間,欽宗從貴不可及的皇帝淪落為金人的階下囚,的確令人同情。
然而,這一切都是他與其父徽宗一手造成的。
囚禁中的欽宗度日如年,思歸之情溢於言表。
宋朝官員多次請求金人放回欽宗,金人卻不予理睬。
靖康二年二月五日,欽宗不得不強顏歡笑地接受金人的邀請去看球賽。
球賽結束後,欽宗哀求金帥放自己回去,結果遭到宗翰厲聲斥責,欽宗嚇得毛骨悚然,遂不敢再提此事。
宋欽宗趙桓
金人扣留欽宗後,聲言金銀布帛數一日不齊,便一日不放還欽宗。
宋廷聞訊,加緊搜刮。
開封府派官吏直接闖入居民家中搜括,橫行無忌,如捕叛逆。
百姓5家為保,互相監督,如有隱匿,即可告發。
就連福田院的貧民、僧道、工伎、倡優等各種人,也在搜刮之列。
到正月下旬,開封府才搜集到金16萬兩、銀200萬兩、衣緞100萬匹,但距離金人索要的數目還相差甚遠。
宋朝官吏到金營交割金銀時,金人傲慢無禮,百般羞辱。
自欽宗赴金營後,風雪不止,汴京百姓無以為食,將城中樹葉、貓犬吃盡後,就割餓殍為食,再加上疫病流行,餓死、病死者不計其數。
境況之慘,非筆墨所能形容。
然而,金人仍不罷休,改掠他物以抵金銀。
凡祭天禮器、天子法駕、各種圖書典籍、大成樂器以至百戲所用服裝道具,均在搜求之列。
諸科醫生、教坊樂工、各種工匠也被劫掠。
又瘋狂掠奪婦女,只要稍有姿色,即被開封府捕捉,以供金人玩樂。
當時吏部尚書王時雍掠奪婦女最賣力,號稱「金人外公」。
開封府尹徐秉哲也不甘落後,為討好金人,他將本已蓬頭垢面、已顯羸病之狀的女子塗脂抹粉,喬裝打扮,整車整車地送入金營,弄得開封城內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滅宋是金人的既定方針,所以儘管宋朝君臣對金人如此俯首帖耳,但金人還是決意廢黜欽宗。
靖康二年二月六日,欽宗被廢為庶人。
七日,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營。
當金人逼迫徽、欽二帝脫去龍袍時,隨行的李若水抱着欽宗,不讓他脫去帝服,還罵不絕口地斥責金人為狗輩。
金人惱羞成怒,用刀割裂他的咽喉,割斷他的舌頭,至死方才絕聲,可歌可泣!北宋滅亡後,金人冊封一向主和的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建立了傀儡政權。
但這個傀儡政權不得人心。
金人在扶植張邦昌的同時,再次搜刮金銀,即使婦女的釵釧之物也在掠取之列。
開封府擔心金銀不夠,金人無端挑釁,便在開封城四周設立市場,用糧食兌換金銀。
由於京城久被圍困,糧食匱乏,百姓手中的金銀也無所用,便紛紛拿出來換米。
這樣,開封府又得金銀幾萬兩。
然而,開封城已被搜刮數次,金銀已盡,根本無法湊齊金人索要的數目。
金人只好作罷。
此時,金軍統帥得知康王趙構在河北積極部署軍隊,欲斷金人退路,又擔心兵力不足,不能對中原廣大地區實行有效統治,因而,在立了傀儡政權之後,準備撤軍。
在撤退時,金人還燒毀開封城郊的房屋無數。
「東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漢上,北至河朔」,在這樣一個廣大的地區,金兵「殺人如刈麻,臭聞數百里」。
這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罪行滔天,令人髮指。
四月一日,金軍在擄掠了大量金銀財寶後開始分兩路撤退。
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已於前三日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幾個不肯屈服的官員,沿鄭州北行。
被金人擄去的還有朝廷各種禮器、古董文物、圖籍、宮人、內侍、倡優、工匠等等,被驅擄的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北宋王朝府庫蓄積為之一空。
金兵所到之處,生靈塗炭。
如此慘烈的災難,給宋人留下了難以治癒的傷痛,也成為此後歷朝志士仁人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
囚犯生活
趙佶一行分乘八百六十餘輛牛車,由彼此語言不通的胡人駕車,一路淒悽惶惶,受盡屈辱折磨。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五日,趙佶見到韋賢妃(趙構母)等人乘馬先行而去,竟不敢吱聲,不覺五臟俱裂,潸然淚下。
四月七日,趙佶妃嬪曹才人如廁時,被金兵乘機姦污。
八日,抵達相州(今河南安陽南)時,適逢大雨不斷,車皆滲漏,宮女到金兵帳中避雨時又被金兵姦淫,死者甚多。
趙佶長吁短嘆,卻無可奈何。
北上途中食物匱乏,又連日風雨大作,宋俘餓殍滿地,慘不忍睹。
趙桓出發時,被迫頭戴氈笠,身穿青布衣,騎着黑馬,由金人隨押,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不但受盡旅途風霜之苦,還備受金軍的侮辱。
趙桓時時仰天號泣,輒被呵止。
日暮宿營時,金兵「縶帝及祁王、太子、內人手足並臥」,以防逃跑。
四月十日,自鞏縣渡黃河,駕車的人對隨行的同知樞密院事張叔夜說,將過界河,張叔夜悲憤難抑,仰天大呼,扼吭而死。
五月下旬,過太和嶺(今山西朔縣東)時,趙桓等人都被縛在馬背上。
七月二十日,趙桓、趙佶在燕京(今北京)相見,父子抱頭痛哭,悲憤不已。
趙桓原以為生活可以就此安定,不料九月,金人又將趙桓父子遷往更遠的上京(今黑龍江阿城)。
因為南宋勢力漸強,金人怕其奪回趙桓父子,使自己在同南宋的交涉中失去討價還價的籌碼。
這樣,趙桓父子不得不再次承受顛沛流離之苦。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八月),趙桓、趙佶二帝抵達上京,金人命他們身穿孝服,拜祭金太祖阿骨打廟,這被稱為獻俘儀,實際上是以此羞辱北宋君臣。
然後,又逼着他們父子到乾元殿拜見金太宗完顏晟。
接着,金太宗封趙佶為昏德公,趙桓為昏德侯。
這也是中原皇帝玩過的把戲,隋文帝滅陳,封陳叔寶為長城公;宋太祖滅南唐,封李煜為違命侯。
此外,韋賢妃以下三百餘人入洗衣院,趙桓的皇后朱氏不堪受辱,投水而死,男子則被編入兵籍。
不久,金人又將趙桓、趙佶二帝趕至荒涼偏僻的邊陲小鎮——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他們從此就居住於此,直至去世。
生活稍微安定後,趙佶又有了讀書寫詩的雅興。
宋徽宗喜好讀書,有時竟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他讀了唐代李泌的傳記後,知道李泌為國盡忠,復興社稷,後被奸佞嫉恨。
趙佶讀後感觸頗深,並令大臣抄寫一份,賜給韋賢妃。
然而,宋徽宗趙佶對這一切醒悟得太遲了。
在五國城期間,宋徽宗趙佶還與宋欽宗趙桓在宴會上飲酒賦詩,自然是寄厚望於趙桓。
宋徽宗趙佶平生愛好寫詩,再加上做囚徒的傷感,也流溢於詩詞之中。
被流放期間,趙佶寫詩較多,但流傳下來的僅有十幾首。
其中,《在北題壁》流傳最廣:「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
」趙佶與趙桓的孤獨、淒涼之感躍然紙上。
」
宋徽宗趙佶在五國城生活了三年,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病死,死後屍體被金人燒做燈油。
宋欽宗趙桓異常悲痛,身心受到沉重打擊。
宋徽宗死後,宋欽宗同其他宋俘仍囚禁在五國城。
南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二月,金熙宗完顏亶為改善與南宋的關係,將死去的宋徽宗趙佶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活着的宋欽宗趙桓封為天水郡公。
據《呻吟語箋證》載: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虜主贈太上天水郡王,復靖康帝天水郡公,賜第上京。
」根據這一記載可知,金國在為宋欽宗授新封號的同時,在金上京賜給宋欽宗一處上等房舍,後來將宋欽宗及身邊的妃嬪、子女一同遷到了金首都上京城居住。
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關係有所緩和,韋賢妃連同裝有宋徽宗、鄭皇后、邢後梓官的十餘輛牛車踏上了回歸南宋之路。
她離開時,趙桓挽住她的車輪,請她轉告宋高宗趙構,自己若能回歸南宋,當一太乙宮主足矣。
此時,趙桓還沒遷到了金首都上京城居住。
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於燕京,極有可能也將宋欽宗趙桓遷往了燕京。
一是便於監督看管,二是隨時利用宋欽宗向南宋施加壓力,三是仍想按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完顏宗弼(金兀朮)死時所獻之策,爭取將宋欽宗立為傀儡皇帝,幫助金國統治淮河以北宋朝半壁江山。
另外,一些野史也都將宋欽宗死亡時的地點記載為燕京。
受辱去世
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五十七歲的宋欽宗去世。
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宋欽宗趙桓的死因是: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金海陵王完顏亮命宋欽宗出賽馬球,趙桓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亂馬鐵蹄踐踏死。
然而,宋欽宗趙桓死去的消息直到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才傳到南宋。
得知宋欽宗趙桓死去的消息後,南宋高宗趙構表面上痛不欲生,內心卻為無人威脅自己的皇位而暗自高興。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七月,宋高宗趙構為趙桓上諡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
外部連結
古詩文網
北宋的最後一位皇帝趙桓的悲劇人生
寢言說歷史
中國歷史網
取自"https://www.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赵桓&oldid=635329"
分類:北宋皇帝隱藏分類:使用過時圖像語法的頁面含有hCards的條目
此頁面最後編輯於2019年9月2日(週一)20:39。
個監視中的使用者
隱私政策
關於求真百科
免責聲明
服務條款
手機版檢視
延伸文章資訊
- 1趙桓[宋欽宗] - 中文百科知識
宋欽宗,名趙桓(1100年―1156年),即宋欽宗(1126年—1127年),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宋高宗趙構異母兄,母顯恭皇后王氏。在位1年零2個月。
- 2趙桓- 翰林雲端學院
同稱:「北宋欽宗」、「趙桓」。 宋欽宗趙桓(西元1100~1156年),北宋皇帝,靖康年間被金兵擄往北方。 宋徽宗當政晚期,金兵南侵勢烈,宋徽宗遂傳位於宋欽宗, ...
- 3趙桓 - 求真百科
宋欽宗趙桓(原名亶、煊),宋朝亦北宋第九位皇帝,北宋徽宗的長子,南宋高宗趙構哥哥,北宋哲宗侄子,北宋神宗孫子,元符三年庚辰年四月十三日己酉(1100年5月23日)出生 ...
- 4趙桓_百度百科
宋欽宗趙桓(1100年―1161年),宋朝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宋徽宗趙佶長子,宋高宗趙構異母兄,母顯恭皇后王氏。元符三年(1100年), ...
- 5宋朝皇帝趙桓生平經歷是怎樣的?後世對趙桓的歷史評價如何?
趙桓,原名趙亶,又名趙煊,是宋徽宗趙佶的長子,欽宗四月十三日生,此日為乾龍節,宋高宗趙構異母兄,母恭顯皇后王氏。納武康軍節度使趙伯材之女朱璉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