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離島經驗:烏坵@ Hic et ubique :: 隨意窩Xuite日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烏坵不僅是全中華民國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鄉鎮,也是唯一民眾至今不能任意進出的行政區。

來往的交通都依靠海軍每十天一班的軍艦,通常是由臺中港出發,經過五個小時航行 ... Hicetubique偶有幾莖白髮,心情微近中年作了過河卒子,只能拚命向前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關於我加入好友我的相簿我的影音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amu390's新文章廿一世紀的新白色恐怖?開放中轉試點,箇中竅門何在?紀念抗戰的觀點爭議「穹頂之下」看兩岸新聞界墜機海軍號碼迷信考2014選戰前夕預測莫自暴自棄,莫故步自封:寫在雷虎墜機之後一個少將喝醉以後......德陽艦與中海艦【轉載】就讓李武陵退伍吧阿帕契直升機失事初探李登輝的「釷發電」?學運後的民進黨:新瓶還是舊酒?從馬航空難談飛行管制原理不及格的「分手政治學」軍系還是藍營鐵票嗎?差一點差很多深淵當前的募兵危機楊天石說蔣介石 amu390'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累積|今日loading...... 關鍵字 平均分數:0顆星投票人數:0人我要評分: 200607072020我的離島經驗:烏坵?算是遊記 (本圖引用自「烏坵網」) 雖說記者這個行業社會地位是越來越低,薪資條件也越來越沒有吸引力,不過至少還有個好處,就是你有機會去到一些「凡人」去不到的地方、參與不了的場合。

這或許是新聞工作剩下少數誘人的部分。

在同樣的道理下,我第一個去過的「外(離)島」,居然是全臺灣一大半人搞不清楚在哪裡的烏坵,時間是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 烏坵位於北緯24度59分,東經119度26分,行政區域屬於福建省莆田縣。

如果攤開海峽兩岸對峙的地圖就會發現: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沿海有兩大據點,南邊是廈門灣口的金門,北邊是閩江口的馬祖,在幾乎正中間位置,海岸外有一個幾乎看不到的小島,緊鄰在整片赤色大陸邊緣,距離湄州廿海里,南日島十二海里,最近的「敵人」鷺鷥島更只有九海里,充分顯示它的渺小與孤獨。

註:烏坵的緯度跟新竹接近,兩者相距八十一海里;距離金門與馬祖分別是七十與七十二海里;距離澎湖九十三海里、基隆一百零八海里、左營一百四十五海里。

烏坵分為大坵、小坵兩島,面積只有1.2平方公里,自古以來就是福建漁民與海盜的作業基地。

大陸陷共之後,可以扼制湄州、興化灣口的烏坵被反共游擊隊控制,後來整編為著名的「反共救國軍」,民國四十三年設立烏坵鄉,歸金門縣政府代管,四十五年正式成立戰地政務委員會。

隨著反共救國軍突襲大陸的任務結束,民國六十二年,正式由陸戰隊接管防務。

烏坵不僅是全中華民國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鄉鎮,也是唯一民眾至今不能任意進出的行政區。

來往的交通都依靠海軍每十天一班的軍艦,通常是由臺中港出發,經過五個小時航行可以抵達。

由於必須配合潮汐狀況,因此每次啟航的時間也不相同。

我們搭乘的「雲峰」號運輸艦(AP524)於午夜自臺中啟航,在破曉時抵達烏坵外海。

由於烏坵地處最前線,因此運輸艦必須有作戰艦護航。

照片中是就護航的「遼陽」號驅逐艦(DDG921)。

如果要載運的人員少,有時也直接用陽字號驅逐艦跑一趟。

  ◎◎◎◎◎◎◎◎◎◎◎◎◎◎◎◎◎◎◎◎◎◎◎◎◎◎◎◎◎◎◎◎◎ 大坵(上)與小坵,前者的山頂是燈塔:   ◎◎◎◎◎◎◎◎◎◎◎◎◎◎◎◎◎◎◎◎◎◎◎◎◎◎◎◎◎◎◎◎◎ 即使已經考慮到潮汐,烏坵的碼頭還是沒法讓大型軍艦靠泊,因此運輸艦必須錨泊在外海,由LCM登陸艇(就是「搶救雷恩大兵」開場時美軍搭乘的那種登陸艇)接駁上岸。

  ◎◎◎◎◎◎◎◎◎◎◎◎◎◎◎◎◎◎◎◎◎◎◎◎◎◎◎◎◎◎◎◎◎ 儘管如此,登陸艇還是要趕在退潮之前離開,因此整補船每次停留的時間都不超過五、六小時,如果錯過高潮時間,就得在最前線再待上至少半天才走得了。

由於沒有防波堤,因此一旦遇到過強的南風,位於大坵島南岸的主碼頭就會因風浪過大而無法使用,這時必須改用位於北岸「新娘房」的南風碼頭(下): 這塊礁石被取名「新娘房」,是源自海盜巢穴時代的傳說:據傳一對新婚夫妻被海盜擄到烏坵,丈夫在大坵、妻子在小坵,兩人為了跟對方團圓,都試圖游泳到對面去,結果雙雙不幸溺斃,妻子的遺體飄到大坵這塊礁石旁,就被命名為「新娘房」,同樣地,小坵也有一處「新郎房」。

下面這張照片是從海上看新娘房:   ◎◎◎◎◎◎◎◎◎◎◎◎◎◎◎◎◎◎◎◎◎◎◎◎◎◎◎◎◎◎◎◎◎ 從碼頭一登岸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座精神堡壘。

幾棵西洋杉也是我在島上僅見的樹木。

烏坵的守軍在全盛時期約一千人,設有少將指揮官一名,目前只剩下四百多人。

整個島就是覆蓋薄薄紅土的兩塊大石頭,沒有沙灘、沒有農田、沒有樹木,只有數不清的岩塊、碉堡、坑道、鐵絲網。

             ◎◎◎◎◎◎◎◎◎◎◎◎◎◎◎◎◎◎◎◎◎◎◎◎◎◎◎◎◎◎◎◎ 烏坵燈塔,清末自強運動期間由英國工程師Henderson所建,時間是同治十三年(1874)。

二次大戰期間燈塔被盟軍空襲炸毀,戰後修復卻矮了一截。

後來由於兩岸分隔對峙,烏坵燈塔也從民國四十二年起停止發光至今。

(註:燈塔停止發光年代說法不一,請見留言版。

) 事實上,烏坵也是國共雙方最後一場海戰的戰場: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十三號晚間,「山海」(原名永泰,PCE41)與「臨淮」(原名永昌,PCE51)兩艘巡邏艦在烏坵南方海域遭到共軍十二艘快艇圍攻,臨淮號沈沒,山海號逃到烏坵。

國府雖然對外宣稱大捷,但是支隊指揮官與山海號的艦長都因為拋棄戰友而被軍法判刑。

◎◎◎◎◎◎◎◎◎◎◎◎◎◎◎◎◎◎◎◎◎◎◎◎◎◎◎◎◎◎◎ 中正堂,背景是大坵村的民房。

多年來,烏坵的設籍居民一直在五百人以下,但其實大多數人根本住在臺灣,包括三位鄉民代表(只要十七票就能當選)也都不在島上,理論上的上級行政單位金門縣府,對於地處偏遠(要從金門回臺灣,再由臺灣去烏坵)又沒幾張選票的烏坵,向來也是愛理不理。

島上唯一學校烏坵國小廢校之後,實際住在島上的人更剩下三四十人,除了作軍方生意者之外,只剩下不願離家的老人。

民國八十七年台電宣佈考慮在小坵設立核廢料儲存場,雖然引發島民抗議,卻也使得許多島民為了補償金而將戶籍遷回,一度設籍人口逼近千人。

最後在諸多壓力之下,台電於九十一年宣佈放棄烏坵儲存場計畫:說來諷刺,使烏坵儲存場計畫流產的最大阻力,反而是對岸的「敵人」。

  ◎◎◎◎◎◎◎◎◎◎◎◎◎◎◎◎◎◎◎◎◎◎◎◎◎◎◎◎◎◎◎ 就在守軍槍口下堂而皇之作業的大陸漁船。

由於本身人口流失,加上大陸漁民以炸藥濫捕,烏坵民眾早就放棄漁業,現在當地唯一的特產只剩下紫菜。

每年農曆八月民眾將螺殼燒成灰,灑在岸邊的礁石上,作為幫助野生紫菜生長的肥料。

◎◎◎◎◎◎◎◎◎◎◎◎◎◎◎◎◎◎◎◎◎◎◎◎◎◎◎◎◎◎◎ 偏僻渺小的烏坵,幾十年來戰地的地位從來沒改變。

兩岸關係的緊張或和緩,在臺灣只是政客掛在選舉場子上的口號,在烏坵卻是生死攸關的現實。

民國八十四年李登輝總統訪美,第一次總統直選的競賽又熱熱鬧鬧展開,引發北京方面的惱怒,決定對臺灣發動大規模的文攻武嚇。

從八十四年下半開始,共軍在台海當面持續進行各項演習。

到八十五年初,共軍在附近的平潭島舉行大規模三棲演習,當時盛傳共軍考慮打下烏坵或是馬祖的東莒、西莒,兩岸局勢緊繃到空前的高點。

那幾個月裡,烏坵全島風聲鶴唳,大陸漁船也一反常態全部消失。

從臺灣載運武器補給的船隻密集到來,防空降的帶刺鐵絲網一圈圈佈滿整個山坡,從早到晚各據點都在試槍試砲,參謀總長羅本立平均兩個月就來島上一趟,還多派來一位少將作為「備份」指揮官,各據點官兵到雜貨店大買泡麵礦泉水,民眾們紛紛搭船離開,有的阿兵哥打公用電話回家忍不住哭了起來,營長把錢託人帶回家結果被老婆打電話來罵藏私房錢........ 指揮官徐台生少將積極加強戰備,還「規勸」幹部過年不要回臺灣,一方面對官兵喊話:「打贏了,大家一起作中華民國的英雄!打輸了,我跟大家一起進忠烈祠!」 (十年後,徐台生中將再度成為媒體的焦點,但是當初的守島英雄這次卻是被立委指控,花錢買通陳水扁總統的親信才得以升官。

) ◎◎◎◎◎◎◎◎◎◎◎◎◎◎◎◎◎◎◎◎◎◎◎◎◎◎◎◎◎◎◎◎     一千一百多天後,民國八十八年七月,李登輝總統在德國之音的訪問中,拋出「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

消息一出,對岸立刻再度加強戰備,共軍戰鬥機密集出海,甚至數度跨越海峽中線(以往的臺灣海峽如果有「中線」,其實是大陸的海岸線,亦即中共戰機從來不敢出海。

但是經過兩國論事件後,中線真正成了中線,從此海峽西部空域不再為國軍所有)。

又傳出消息:共軍可能要打下一個位置孤立的離島,來給臺灣一點顏色瞧瞧,這次傳說被點名的除了東沙,又是烏坵...... 兩國論發表兩個月後,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原本海峽兩岸高張的軍事對峙氣氛因此嘎然而止。

◎◎◎◎◎◎◎◎◎◎◎◎◎◎◎◎◎◎◎◎◎◎◎◎◎◎◎◎◎◎◎ 對臺灣來說,「隨時要打仗」的日子早就過去,即使對金門馬祖而言,戰地的身分也一天天地被觀光旅遊所取代。

唯獨烏坵,沒有因為兩岸關係的和緩而享受到交流的優勢,仍然是兩岸夾縫間最偏僻的角落,反而因為駐軍的減少而陷於更孤絕的地位。

烏坵太小、太遠、太窮,沒有作為小三通跳板的港口與機場,沒有足供吸引觀光客不遠千里跑來的特殊風景,也不具備足夠的海鮮美酒菜刀等土產........ 甚至,連引來多一點關注的選票數與消費力都沒有。

  這兩塊大石頭的將來在哪裡?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 底下的照片引用自「烏坵網」: 小坵島的東龍王據點 石頭蓋的老屋 大坵村 東山小吃店,作的當然是官兵的生意,注意電視播放的是TVBS。

    報廢在岸邊的漁船(上),以及就在沿岸大喇喇作業的「匪漁船」(下)。

  抗議核廢料設場。

烏坵國小的校歌。

如今學校已經不在,孤島只是更孤獨。

ERWINCHENG/Xuite日誌/回應(27)/引用(0)/好文轉寄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