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裔臺灣人 - 维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泉州裔臺灣人是臺灣閩南裔族群的最大群體,父系祖籍位於福建泉州府(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和中華民國金門縣),母語為閩南語泉州方言或廈門方言等。

泉州裔臺灣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

(2018年5月18日)請協助補充參考資料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細情況請參見討論頁。

泉州裔臺灣人Choân-chiuèTâi-uân-lâng鄭成功陳中和辜顯榮蔡培火王永慶施振榮總人口約佔臺灣閩南裔人口的45%[1]分佈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島、澎湖群島)語言臺灣閩南語(臺灣話)中華民國國語(現代標準漢語)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和臺灣民間信仰基督宗教(新教和天主教)其他相關族群閩南人、漳州裔、潮州裔、臺灣原住民 泉州裔臺灣人是臺灣閩南裔族群的最大群體,父系祖籍位於福建泉州府(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和中華民國金門縣),母語為閩南語泉州方言或廈門方言等。

泉州裔人可再細分為三邑裔、同安裔與安溪裔等子群體。

至今,泉州裔人已隨著時代演進,與其他漢族民系(其他閩南裔群體、客家裔或其他民系)和原住民等族群廣泛融合。

目次 1歷史 1.1移民 1.2發展 2文化與信仰 2.1音樂與戲劇 2.2鄉土神信仰 2.2.1臺灣各地由泉州三邑移民所建的龍山寺 2.3語言 3各時期名人 3.1荷西與鄭氏時期 3.2清治時期 3.3日治時期 3.4戰後時期 4相關條目 5參考資料 6外部連結 歷史 移民 由於泉州港曾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商港,因此泉州人十分善於航海與經商;泉州人的首次臺灣移民潮可追溯至閩南武裝海商領袖鄭芝龍以「三金一牛」獎勵並招募墾民。

隨後,鄭芝龍之子鄭成功於臺灣南部建立東寧政權,部份泉州人跨海加入鄭氏,是為第二波移民潮。

第三波移民潮是清治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開放泉州晉江的蚶江港與鹿港對渡,五十七年(1792年)再開放蚶江及福州五虎門與淡水河口的八里坌對渡,這是人數最多的一波移民潮。

發展 泉州裔人多居住於沿海城市或農村,掌握濱海的港口要地。

三邑與同安裔人均擅長航海經商,從事工商業者眾多,著名的一府二鹿三艋舺以及滬尾與大稻埕等均由三邑或同安裔人所闢建。

清治時期的郊商即多數由三邑裔人組成,一般稱為「泉郊」,掌握當時臺灣對外的經濟命脈;然而,也有同安裔人組成的廈郊。

泉郊與廈郊雖同為泉州裔,但也曾因地域商業利益而發生械鬥,如艋舺的頂下郊拚。

至於安溪裔人則因為安溪人較晚來臺,且原鄉安溪多山,多務茶業,對於臺灣茶業發展有深遠影響,安溪移民集中於大台北地區,對於台北的開拓,安溪移民居功厥偉,如東門周家、瑞芳李家等。

1926年臺灣漢人祖籍、籍貫調查表格中來自泉州府和永春直隸州移民人數比例 府州/居民(千人) 泉州府1,681.4 永春直隸州20.5 地區/居民(千人) 安溪441.6 同安553.1 三邑686.7 比率 44.8% 0.5% 文化與信仰 音樂與戲劇 南管 車鼓弄 梨園戲 高甲戲 掌中戲 南管為泉州裔河洛人所帶來的傳統藝術,圖為南管音樂家王心心老師梨園戲高甲戲掌中戲 鄉土神信仰 泉州移民渡海至臺灣開墾時,把家鄉神祇信仰一併帶到了臺灣。

迄今臺灣的泉州裔移民仍不忘本,對待與家鄉同名、同神的寺廟,依然祭以鼎盛的香火。

泉州府同安籍移民:保生大帝、霞海城隍(霞城)、蘇府王爺(金門)[2][3] 泉州府安溪籍、永春直隸州移民:清水祖師、顯應祖師、三代祖師、董公祖師、安溪城隍、法主真君、雙忠尊王(尪公) 泉州府三邑籍移民:觀世音菩薩(不分地域的共同信仰,晉江安海視為鄉土神,安海,古稱泉安)、武惠尊王(俗稱紅祖公,晉江青陽)、石獅城隍(晉江石獅)、青山靈安尊王(惠安)、保安廣澤尊王(南安) 保生大帝為同安的鄉土神信仰,之後信仰遍佈整個閩南地區霞海城隍為同安移民的鄉土神蘇府王爺為同安金門籍移民的鄉土神 觀音菩薩為不分地域的共同信仰,晉江安海視為鄉土神,圖為艋舺龍山寺觀音菩薩武惠尊王(順正大王)為晉江石獅移民的鄉土神石獅城隍為晉江石獅移民的鄉土神青山靈安尊王為惠安移民的鄉土神廣澤尊王為南安移民的鄉土神 清水祖師為安溪和永春直隸州移民的鄉土神顯應祖師為安溪和永春直隸州移民的鄉土神三代祖師為安溪和永春直隸州移民的鄉土神董公祖師為安溪和永春直隸州移民的鄉土神安溪城隍為安溪和永春直隸州移民的鄉土神法主真君為安溪和永春直隸州移民的鄉土神保儀尊王為安溪和永春直隸州移民的鄉土神 臺灣各地由泉州三邑移民所建的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淡水龍山寺鹿港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 語言 閩南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南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新竹市和澎湖縣;臺灣話的鹿港方言的發音與泉州話府城腔高度一致,臺灣話第二優勢腔為偏泉州話腔調,近似廈門話,而廈門話為泉州話次方言同安話發展而來。

北臺灣的口音為臺灣閩南語偏泉混合腔,是繼臺灣話偏漳混合腔後的第二優勢腔。

[4] 各時期名人 荷西與鄭氏時期 鄭成功 鄭克塽 清治時期 施琅 蔡培火 辜顯榮 陳中和 日治時期 李天祿 陳錫煌 戴炎輝 龔天降 基隆顏家 鹿港辜家 高雄陳家(陳啟川) 戰後時期 王永慶 林良 洪蘭 陳映真 相關條目 閩南裔臺灣人 漳州裔臺灣人 潮州裔臺灣人 參考資料 ^戴寶村,移民臺灣:臺灣移民歷史的考察,臺灣史十一講 ^《浯事吾聞》艋舺金門館傳承金門香火.[2018-06-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9).  ^前水頭「靈濟宮」蘇王爺被天公處罰之說.[2018-06-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3).  ^存档副本.[2018-07-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6).  外部連結 泉州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臺灣族群憲法、基本法律、宣言及政策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原住民族基本法》 《臺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 多元族群主流化 原住民族(參見南島語族)中央政府認定 阿美族 排灣族 泰雅族 布農族 太魯閣族 魯凱族 卑南族 鄒族 賽德克族 賽夏族 達悟族 噶瑪蘭族 邵族 撒奇萊雅族 卡那卡那富族 拉阿魯哇族 地方政府認定 西拉雅族(台南市市定、花蓮縣富里鄉鄉定) 大武壠族(花蓮縣富里鄉鄉定) 馬卡道族(屏東縣縣定、花蓮縣富里鄉鄉定) 未受政府認定 歐佈諾伙族 德樂日卡族 古納達望族 巴布薩族(貓霧捒族) 巴賽族 洪雅族(和安雅族) 阿立昆族 羅亞族 凱達格蘭族 雷朗族 龜崙族 道卡斯族(平埔客) 巴宰族(巴則海族) 噶哈巫族 拍瀑拉族(巴布拉族) 斯卡羅族 宜蘭噶瑪蘭族 邦查人 虎尾壟族(費佛朗族) 搭加里揚人 瑯嶠人 放索人 因同化或種族滅絕而消失 箕模族 達谷布亞努族 哆囉美遠族 里腦族 猴猴族 小琉球人 漢族戰前閩南族群 臺灣閩南人 臺灣泉州人 臺灣漳州人 臺灣潮州人 福佬客 半山仔 客家族群 臺灣客家人 福佬客 半山仔 其他漢族 臺灣福州人 臺灣興化人 臺灣江浙人 臺灣廣府人 戰後 台灣外省人 外省後代 台灣大陳人 馬祖閩東人 金門閩南人 烏坵興化人(莆仙人) 歸國華僑 緬甸 其他民族中國少數民族移民 滿族 畲族 回族 蒙古族 藏族 景頗族 擺夷族 歸化族 維吾爾族 景頗族 哈尼族 傈僳族 佤族 其他雲南少數民族 其他民族移民 荷蘭人 西班牙人 大和族(灣生) 琉球族 朝鮮族 京族 菲律賓人 印尼人 泰族 新住民按國籍在臺外籍人士 越南人 越南配偶 馬來西亞人 菲律賓人 印度尼西亞人 泰國人 緬甸人 緬甸華人 日本人 韓國人 印度人 蒙古人 俄羅斯人 猶太人 阿拉伯人 美國人 英國人 法國人 巴西人 荷蘭人 西班牙人 烏拉圭人 其他外籍配偶 在臺港澳人士 香港人 澳門人 在臺中國大陸人士 中國大陸配偶 中國大陸學生 中國大陸旅客 按族群 大和族 朝鮮族 琉球族 京族 蒙古族 滿族 回族 俄羅斯族 藏族 景頗族 維吾爾族 馬來族 爪哇族 海外華人 緬甸 相關條目 本島人 本省人 福爾摩沙人 臺灣人 台灣人口 僑生 海外臺灣人 註:戰後移民是指1945年日本投降離台後,移往臺澎金馬之中華民國國民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泉州裔臺灣人&oldid=70640514」 分類:​閩南裔臺灣人隱藏分類:​自2018年5月可能帶有原創研究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檢視原始碼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Bân-lâm-gú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