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內非組蛋白蛋白質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核內非組蛋白蛋白質(簡稱NHP)是一類極不均一的蛋白質,代謝上不穩定,轉換率較快。
有人認為NHP 與基因表達的調控有關,而癌變過程可能是基因表達的調控失常所致,因此當正常 ...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核內非組蛋白蛋白質/15707754
複製
複製成功
核內非組蛋白蛋白質
編輯
鎖定
核內非組蛋白蛋白質(簡稱NHP)是一類極不均一的蛋白質,代謝上不穩定,轉換率較快。
中文名
核內非組蛋白蛋白質
外文名
NHP
分 類
醫學
含 義
極不均一的蛋白質
目錄
1
簡介
2
相關資料
核內非組蛋白蛋白質簡介
編輯
核內非組蛋白蛋白質(簡稱NHP)是一類極不均一的蛋白質,代謝上不穩定,轉換率較快。
有人認為NHP與基因表達的調控有關,而癌變過程可能是基因表達的調控失常所致,因此當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時,NHP會發生改變。
據文獻報道,某些分化旺盛的組織,其NHP亦會發生變化,那麼,癌變過程中NHP的變化是否與組織增殖者相同。
換言之,癌細胞中NHP的變化是特異的,還是非特異的,似有研究的必要。
本文以小鼠Hca腹水型肝癌為模型,小鼠正常肝為本底,小鼠再生肝為對照,用十二烷基硫酸鈉(SDS)聚丙烯酰胺凝膠——等電聚焦雙向電泳為手段,觀察比較了三組NHP的電泳異同。
研究細胞的化學成分及其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的變化和定位的學科。
發展趨勢是定量細胞化學,即在不破壞細胞形態結構的狀況下,用生化的和物理的新技術對各種組分做定量的分析,研究其動態變化,瞭解細胞代謝過程中各種細胞組分的作用。
細胞化學和組織化學的發展是分不開的,都建立在細胞學、組織學以及生物化學的基礎上。
19世紀初葉,法國植物學家F.V.拉斯帕伊在1825~1829年研究禾本科植物的受精作用時,首次發現了澱粉的碘反應,他還建立了蛋白質的黃色反應(xanthoproteicreaction),硫酸對於糖醛及蛋白質(色氨酸)的醛基反應等鑑定方法,因此他被認為是組織化學的創始人。
核內非組蛋白蛋白質相關資料
編輯
細胞化學和組織化學的發展是分不開的,都建立在細胞學、組織學以及生物化學的基礎上。
19世紀初葉,法國植物學家F.V.拉斯帕伊在1825~1829年研究禾本科植物的受精作用時,首次發現了澱粉的碘反應,他還建立了蛋白質的黃色反應(xanthoproteicreaction),硫酸對於糖醛及蛋白質(色氨酸)的醛基反應等鑑定方法,因此他被認為是組織化學的創始人。
動物方面的組織化學和細胞化學的研究開展較晚。
M.珀爾斯1867年用普魯士蘭顯示細胞的鐵質,H.I.克文克1868年用黃色硫化胺溶液(NH4)2S和鐵質化合成為黑色的硫化亞鐵等方法,至今仍在應用。
1844年A.N.E.米利翁敍述了他的蛋白質反應,但是1853年R.霍夫曼指出,這個反應實際上是一個測定酪氨酸的方法,直至1888年,H.萊特格爾才使用米氏反應,E.克萊布斯1868年和H.施特魯韋1872年首次顯示出組織中酶的存在。
他們指出樹膠酊遇膿變成藍色,這是確定組織中有過氧化物酶存在的首次報道。
1895年P.埃爾利希用“納笛”反應首次顯示細胞色素氧化酶。
在異色性方面,甲基紫顯示糖蛋白(1875);天竺牡丹顯示肥大細胞、唾液腺粘液(1890);雜硫氧苯染料如亞甲藍、硫堇、亞甲綠、甲苯胺藍、天青藍等對多糖的異色性染色亦相繼被發現。
組織化學、細胞化學是在形態學和生物化學已有一定基礎,苯胺染料技術發展到高峯的20世紀40年代才活躍起來的。
A.本克1862年首次應用苯胺染料,這是組織學方法上的一次革命。
1936年比利時的組織化學家L.利松的《動物組織化學》一書總結了組織化學的優缺點及發展的方向,把組織化學推向高潮。
當前,發展比較快的是定量細胞化學及定量組織化學,其目的是對細胞、細胞的組分和細胞外的產物,在其原位上和活的情況下進行定量化學分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細胞光度學是對細胞內某些化學物質的光學上的數量進行分析。
最常用的方法為:①吸收量度法,適用於對細胞內化學反應最終反應產物(FRP)的吸收光(紅內到紫外)或X射線的定量測定;②熒光測定法僅限於應用對熒光性的FRP的定量測定;③干涉量度法一般用來測定半透的FRP或整個細胞內幹物質的定量測定;④反射量度法僅用於對細胞內顆粒沉積物的定量測定,如銀顆粒。
其二原位定量測定包括對切片厚度的測定,對一個特殊細胞化學反應區域的定量測定,放射自顯影的顆粒的計數和自動影像分析。
自動影像分析是將光掃描系統(如掃描顯微光密度測定法)和電子計算機連在一起進行定量分析,是定量細胞化學分析細胞內化學物質的最好方法。
1982年日本大田用分子細胞化學方法研究染色質的結構、功能,瞭解到一些真核細胞DNA複製機制以及基因的表達調控等。
如已揭示SV40核蛋白複合物(SV40染色質)具有一個與真核細胞相似的核小體結構,可做為研究染色質的結構與功能的模型。
1983年他又把細胞化學技術與超微結構結合研究了SV40染色質的轉錄和複製,並對細胞的染色質進行了討論。
研究方法和分支學科細胞化學的染色法 染料可以是鹼性的(如亞甲藍)或酸性的(如依紅)。
酸性染料的生色基團是硝基(-NO2)和醌基;鹼性染料的生色基團,包括着偶氮基(-N=N-)胺基〔或吲達胺基(-N=)〕。
染色的原理是基於在酸性染料中具有染色作用的陰離子和細胞內的鹼性物質相結合,而鹼性染料中的陽離子和細胞內的酸性物質相結合,所以酸性的細胞成分被鹼性染料所染色,而鹼性的細胞組分則被酸性染料染色。
例如顯示蛋白質所用的米氏反應,其中硝基汞試劑作用於細胞中蛋白質側鏈上的酪氨酸基,形成紅色沉澱,在重氮基反應中氫氧化重氮與酪氨酸、色氨酸和組氨酸基反應形成有顏色的複合物。
某些碳水化合物、酯類和DNA可用對其醛基有特異結合的試劑,如雪夫氏試劑顯示之。
染核酸的方法與核苷酸磷酸、碳水化合物和嘌呤及嘧啶的三種成分的特性有關。
DNA和RNA能吸收260納米波長的紫外光是由於氮基的存在。
DNA分子內的去氧戍糖與孚爾根氏反應有關。
DNA及RNA的嗜鹼性又與其分子中磷酸根有關,因此,鹼性染料如天青能與DNA及RNA產生特異性反應,甲基綠染DNA也是由於磷酸根的存在。
原位細胞化學 顯微細胞化學方法多是把單層的培養細胞,或把恆冷箱製備的新鮮而又薄的冰凍切片放在一定溶液內温育,使待測的物質或酶與染料或試劑發生專一性的反應,要求在原位上直接形成或變為不溶解的產物。
有顏色的產物用光學顯微鏡,熒光產物則用熒光顯微鏡,吸收紫外光的物質用石英或反射顯微鏡,觀察其在細胞結構上的分佈。
高電子密度產物可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
酶的細胞化學 一般是將薄的冰凍切片用適宜的底物温育,來測定酶在細胞內的位置。
組織化學家格莫里在測定鹼性磷酸酶時是用甘油磷酸鈉為底物,酶水解釋放的磷酸根與底物溶液中的某些離子結合產生非溶性的金屬鹽,後又轉變成金屬鉛,硫化鉛,硫化鈷及其他有色的化合物而得以顯示出來;另一種方法是用β-萘酚的磷酯作為底物,酶水解釋放出的β-萘酚,在有重氮鹽存在時立即結合,因而在酶活動位置產生有顏色的偶氮化合物,其他水解酶,例如脂酶、酸性磷酸酶、硫酸脂酶和β-葡萄糖苷酶,也是根據這種原理,改變一些條件和相應的底物以顯示之。
氧化酶能催化供體的電子轉移到氧原子上,它們有的含鐵,如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有的含銅,如酪氨酸酶和多酚氧化酶。
可用無色的底物,如聯苯胺來驗測過氧化物酶,在酶存在處由於過氧化氫的作用,這些底物會轉變為可染色的染料,聯苯胺反應是由於過氧化物酶能把聯苯胺氧化為藍色或棕色的產物,細胞色素氧化酶能氧化納笛氏試劑中α-萘酚和二甲基對苯二胺氧化成靛酚藍染料。
3′,3′-二氨基聯苯胺試劑可用來在電子顯微鏡下研究過氧化物酶和細胞色素氧化酶。
脱氫酶能從底物中將電子轉移到氧化試劑上或電子體上。
四唑鹽為受氫體在反應中由脱氫酶將底物氫原子轉移到四唑鹽而形成有色的甲(formazan)在局部沉澱,顯微鏡下可判明該酶的定位。
四唑鹽種類甚多,最常用的是硝基藍四唑鹽(簡稱(NitroBT),NitroBT類染料顯示何種脱氫酶,則由所用底物而定,如用琥珀酸鈉,甲是琥珀酸脱氫酶作用下的產物,用乳酸鈉或蘋果酸鈉則是乳酸脱氫酶或蘋果酸脱氫酶作用的結果。
但有些脱氫酶須有輔酶Ⅰ(NAD+)或輔酶Ⅱ(NADP+)才能發生作用,顯示這種脱氫酶時須另加所需的輔酶,輔酶Ⅰ、輔酶Ⅱ或黃素蛋白(FAD或FMN)可做為氫接受體,當NAD+和NADP+接受脱氫酶釋放的氫時,它們即成為還原NAD(即NADH)和還原NADP免疫電鏡細胞化學的研究中,1974年I.W.麥克萊恩和P.K.納卡內曾發現應用副甲醛混合液能使細胞內抗原更為穩定。
1976年文德爾沙弗-克拉布等發現用未標記抗體酶方法研究病毒的抗原的超微結構定位要比應用鐵蛋白標記抗體要成功的多,同時發現將組織塊切成薄片後包埋、温育、染色,比將組織塊包埋前温育、染色為優。
這種方法在細胞生物學中日益顯示出重要性,許多細胞骨架蛋白,例如微管蛋白、肌動蛋白、調鈣蛋白等均可用免疫細胞化學原理找到它們在細胞內的位置,隨着生化提純的蛋白質的加多,免疫細胞化學還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核的細胞化學、定量細胞化學 如孚爾根氏反應及甲基綠(焦寧或派羅寧)染色表明DNA只存在於染色質及染色體內,核仁主要是RNA。
孚爾根氏反應是用雪夫氏試劑(亞硫酸品紅)來染稀鹽酸水解後的DNA使之成為紫紅色沉澱,因為這一反應結果較為穩定,所以在用細胞光度計測定染色切片上細胞核的DNA含量時多用此法着色,並從色的深淺來計算含量,進一步又採用棓花青染色來測細胞質的RNA,1899年A.帕彭海因用甲基綠焦寧G染色法,對細胞內DNA及RNA染色,使DNA染成綠色,RNA染成紅色。
吖啶橙是專染核酸的熒光素,RNA多呈紅色熒光,次為黃色,最弱的呈綠色。
因為腫瘤細胞一般含有較多的RNA,曾做為鑑定腫瘤細胞的一種方法。
在超薄切片上染DNA及RNA也發展了多種染色技術,常規應用溴酸氨絡合物,其反應可能是一種類似孚爾根氏的反應。
染色後DNA出現特異性着色,對比鮮明,此技術可顯示病毒感染的細胞核內30埃的病毒DNA細絲。
核的蛋白質定量測定多應用萘酚黃S及二硝基氟苯染色法。
此法定量可靠,假若將萘酚黃S與孚爾根氏反應結合在一起應用,則蛋白質與DNA的着色,就互不影響。
有的學者應用這種技術研究核內非組蛋白蛋白質。
指出核內非組蛋白蛋白質系由基因調節蛋白質所組成。
因此,對其定量研究日趨重視。
在轉錄活動有重大改變時,常伴隨着此種蛋白質的增加,如用這種聯合染色方法對此種蛋白質進行定量測定,可證明生長旺盛的細胞中非組蛋白蛋白質與DNA的比率較靜止期細胞為高。
用副品紅孚爾根氏反應可對DNA與蛋白質同時染色和測定,再用吖啶黃-茚三酮染色,然後除去非特異性熒光,即可在同一個細胞上同時測定蛋白質及DNA的含量,此技術曾應用於婦科細胞學塗片標本以鑑別癌細胞。
圖集
核內非組蛋白蛋白質的概述圖(7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畅想千年
(2022-01-01)
1
簡介
2
相關資料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編輯
反饋
登錄
延伸文章資訊
- 1關於NHP - NHP神經催眠程式學
這就是NHP(Neuro Hypnotic Programing)- 神經催眠程式學!乃為這21世紀中,解構超越現有科學範圍之學問! 學會NHP,不僅可讓你在不使用語言的狀態 ...
- 2NHP學員成果 - NHP神經催眠程式學
能在不使用語言,而且是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到這些行為! 是的,我最常推薦學員的就是,使用NHP讓別人挖鼻子啦、轉頭啦、抓頭啦,這些 ...
- 3NHP神經催眠程式學-真正有效訓練你潛意識- 奇蹟花源
- 4NHP執行師(NHP神經催眠程式學) 第十七期 - 活動通
【NHP執行師-神經催眠程式學】奇恩老師的招牌課程!這是一門最新的學問!它融合了NLP、催眠及最新的腦科學研究,可以真正有效訓練你的潛意識!這是一門不需要經由語言 ...
- 5NHP之「讀心術」篇 - 地圖並非疆域- 痞客邦
這次要來分享的是,NHP的「讀心術」! 基本上,NHP是雙向的你可以使用NHP去植入意念影響對方; 相對的,你也就可以使用NHP去讀取對方腦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