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揮一刀不算殺人?刑法殺人罪與重傷害致死罪的區別 - 鳴人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國《刑法》中,如果因犯罪行為導致他人死亡,除了第271條殺人罪以外,還有第276條過失致死、第277條第2項傷害致死、第278條第2項重傷害致死等。

 只揮一刀不算殺人?刑法殺人罪與重傷害致死罪的區別|司法流言終結者|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全產品速覽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買東西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新冠肺炎 時事觀察 軍事評論 鳴人放送 法律評論 鳴人選書 影評 作者群 只揮一刀不算殺人?刑法殺人罪與重傷害致死罪的區別 司法流言終結者 29Oct,2020 示意圖。

圖/路透社 日前媒體報導,桃園一名黃姓男子為替丁男弟弟報斷手之仇,持刀攻擊何男左手臂,導致何男左手臂有大面積砍傷,何男因此大量失血引發出血性休克,經過搶救仍回天乏術,檢方依殺人罪起訴黃男,法院則改依重傷害致死罪處以有期徒刑9年定讞。

針對這起事件,特定媒體再次展現不令人失望的下標力,指出法院表示「只揮一刀不算殺人」。

這次,司法流言終結者將淺析,殺人罪與重傷害致死的區別。

《刑法》不是只有殺人罪 我國《刑法》中,如果因犯罪行為導致他人死亡,除了第271條殺人罪以外,還有第276條過失致死、第277條第2項傷害致死、第278條第2項重傷害致死等。

意即除了傷害罪、重傷害罪及殺人罪以外,還有所謂的「傷害致重傷或致死」,以及「重傷害致死」。

或許讀者會覺得納悶,傷害就傷害、重傷害就重傷害、殺人就殺人,還分什麼「致重傷」「致死」?這種規定就是所謂的「加重結果犯」。

「加重結果犯」又稱之為結果加重犯,是結果犯的特殊型態。

行為人出於基礎犯罪之故意而實行構成要件該當之行為,卻超過基礎犯罪所預定之損害結果,而出現較重之結果。

法律明文規定,針對此加重結果應加重處罰,即屬加重結果犯。

1 以「重傷害致死」而言,是因犯第278條「重傷害」罪致發生死亡結果之「加重結果犯」。

依《刑法》第17條之規定,以行為人能預見其結果之發生為其要件。

這裡所謂的「能預見」,指的是以「客觀」情形而言,與行為人「主觀」上有無預見之情形不同。

如果行為人主觀上就有預見,而結果的發生又不違背其本意時,則屬《刑法》第13條第2項間接故意之範圍,也就是第271條的「殺人」罪,不是上述的「重傷害致死」。

因此重傷害致死罪,指行為人對於重傷害有犯意,而對於死亡之結果在客觀上能預見,但主觀上不預見為要件。

何謂「重傷害罪」? 另外,重傷害行為對加重結果(死亡)造成之危險,如在具體個案上,基於自然科學之基礎,依一般生活經驗法則,其危險已達相當之程度,且與個別外在條件具有結合之必然性,客觀上已足以造成加重結果之發生,在刑法評價上有課以加重刑責之必要性,以充分保護人之身體、健康及生命法益。

也就是說,重傷害行為與該外在條件,事後以客觀立場一體觀察,對於加重結果之發生已具有相當性及必然性,而非偶發事故,須加以刑事處罰,始能落實法益之保障,則該加重結果之發生,客觀上有預見可能性。

2 所謂重傷害罪,依照《刑法》第10條第4項規定,係指毀敗或嚴重減損他人視能、聽能、語能、味能、嗅能、肢體機能、生殖機能或造成其他身體或健康,有重大不治或難治之傷害。

《刑法》第10條第4項第4款所稱毀敗或嚴重減損一肢以上之機能,是指肢體因傷害之結果「完全喪失」其效用或其效用「嚴重減損」者,不以受傷當時或治療中之狀況如何為標準,如果經過相當之診治而能恢復原狀,或雖不能恢復原狀而僅只稍微減少其效用者,仍不得謂為該款之「重傷」。

因此,《刑法》第10條第4項第4款所定毀敗或嚴重減損一肢以上之機能之重傷害,是指一肢以上之機能完全且永久喪失,或雖未喪失,但顯較一般功能「嚴重減退」,且經過相當之診治,仍無恢復之可能而言。

3 殺不殺人不是看揮了幾刀 回到本件桃園砍人案,就判決書顯示其糾紛原因係為被害人前曾打斷過被告友人弟弟的手,於是為此報仇。

而被告砍了被害人手臂一刀後便逃跑,沒有持續的追砍或妨礙就醫的行為。

就判決書記載,被告當時持刀砍向被害人左手臂,似乎未涉及任何常人所理解之「致命部位」,殺人與重傷害之區別,應以有無殺意為判斷;亦即,被告動手時,有無決意要取被害人性命為準。

因此,無論是傷害、重傷害、殺人,都不能單純的以「過程不重要,結果最重要」的想法來判斷,必須加以判斷諸多因素,也必須符合立法者所訂下的各種認定標準。

當下次再看到新聞報導說拿刀砍人,但檢方或法官不採用殺人罪或殺人未遂罪時,可以先從判決書中查找關鍵之所在,可別被聳動的標題痛罵司法改革失敗了。

司法流言終結者:Facebook 參閱王皇玉《刑法總則》。

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6924號、102年度台上字第2029號、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原上訴字第39號判決意旨參照。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5143號、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上訴字第1163號判決意旨參照。

法律評論 司法流言終結者 延伸閱讀 拿刀砍人就是殺人?你的刑法只有殺人罪? 為減輕獄政放寬,又因殺人案而嚴苛:假釋門檻的下一步? 你為什麼還沒殺人?巴夫洛夫的狗與死刑 說原諒太難?修復式司法在刑事審理中的練習題 監督司法,需要的是神對手!從一則殺人新聞爭議報導談起 《噬罪者》:更生人身上,那些不因刑滿而消失的罪 作者其他文章 法不入家門?敲下《小小世界》的磚,讓法律走入家庭黑盒子 當過風紀股長竟能免死?淺談法律精神與媒體獵巫的斷裂 沒有人是「棄民」:釋字755號的後《監獄行刑法》時代 安樂死難題:許一個善終,完成人生旅途的《天堂計畫》 #MeToo運動啟示:從《溫斯坦性醜聞》看見性騷擾、性侵害被害人 疫情來襲下的高壓環境:從《瀑布》談時常被誤解的思覺失調 《沒說出口的殺人告白》:每一個重大案件的背後,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別變成青春弒戀的林柏宏:《跟騷法》不會讓你無法追求對象! 《文林銀行》及《廢棄之城》——從兩部片看兒童權利的主體性 詐騙人頭帳戶手法揭秘,拒絕成為詐騙集團的綠葉 當金融教育立體化:《文林銀行》帶給校園中的震撼教育 買房不會教你的事:本票遺失的自救之道 被害人權利的里程碑?釋字805對少年保護事件的誤解 疫情下法庭旁聽難題:「網路法庭直播」是解方還是製造更多問題? 警界風波頻傳:面對違法命令與扭曲體制,只能服從嗎? 看更多內容 留言區 司法流言終結者 司法的流言傳來傳去,真的假的讓我們來說分明,流言在這裡就該終結。

「司法流言終結者」由一群來自各地法律好手組成,我們不為司法辯護,而是告訴大家如何正確的討厭司法。

最新文章 誰來指認房間裡的大象?當南加州槍擊案的「政治問題」成為燙手山芋 美國總統拜登三次挺台非口誤?實為對中共武力犯台進行戰略嚇阻 《公共圖書館員》:如何定義公眾?公共場所真的該向所有公眾開放嗎? 陳亮妤/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我們,如何調適孤獨又焦慮的心靈? 戰車技術不斷改良:從蘇聯的T-72到中國的99式戰車 最多瀏覽 政治因素下的南加槍擊案:為什麼是台灣長老基督教會? 戰車技術不斷改良:從蘇聯的T-72到中國的99式戰車 南加州槍擊案/專訪張宣信牧師:「省籍矛盾到我這代為止」 李育任/重複投保防疫險,保險公司一律拒保,真的是輸不起嗎? 「潤」出海外已成登天難事?中國加強嚴控「非必要出境」 鳴人堂臉書專頁 鳴人堂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