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誌銘給你不一樣的上官婉兒 - KK閱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據2013年9月出土的墓誌銘可以確定上官婉兒是被葬於唐景雲元年八月,其墓誌蓋上已刻上了“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即可確定在上官婉兒死後不久,也即被葬的時候就已經恢復了 ...     上官婉兒像武則天一樣,曾先後嫁給父子兩位皇帝?她曾激烈對抗韋後一黨,不惜飲下毒酒明志?近日新公佈的墓誌銘讓我們窺見了一些史書裏沒有的新鮮事兒。

    上官婉兒這位生活在1300多年前武則天時期的“巾幗宰相”,美貌與智慧兼備,生前顯赫卻不得善終,一生縈繞諸多傳奇。

    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佈了上官婉兒墓誌銘,在歷史考古學界吸引無數眼球,學者們盯著那982個字反復琢磨,從中窺見了一個史書裏沒有的上官婉兒。

            一妃事二主?    墓誌明確記載,上官婉兒“年十三為才人”,這時應為唐高宗在位期間。

有專家據此認為,她13歲時曾嫁給唐高宗。

    而在以往的史書上,只記載了上官婉兒42歲嫁給唐中宗,册封為昭容。

從來沒有哪段文字提到過,上官婉兒曾先後嫁給父子兩位皇帝。

    在現時的考古圈內,有人認為這是一個顛覆性的大發現,並稱上官婉兒的婚姻之路讓人聯想起武則天。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於庚哲還根據上官婉兒被封才人時高宗年事已高的細節猜測,婉兒與高宗即使有夫妻之名,也無夫妻之實。

在他看來,“才人”封號很可能是武則天指定給上官婉兒的,只是為了幫她擺脫原先尷尬的官奴身份。

    也有學者認為“才人”和“昭容”是宮中女官的官職名稱,前者是正五品,後者是正二品。

墓誌只能說明上官婉兒被封過官,不能確鑿證明她曾是皇帝的嬪妃。

    她才不是韋後黨    史書記載,安樂公主是唐中宗和韋後最寵愛的女兒,恃寵而驕、飛揚跋扈,曾在韋後默許下,向中宗索要“皇太女”的地位,想當儲君。

墓誌顯示,上官婉兒曾拼死封锁“皇太女”一事,還詳細記載了勸阻的過程。

    她曾四次向唐中宗進諫,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髮為尼,都沒有得到唐中宗准許,最終婉兒採取了“請飲鴆而死,幾至顛墜”的激烈管道,可謂以死相諫。

    唐中宗“惜其才用、慜以堅貞”,廣求名醫,最後將命懸一線的上官婉兒救活。

最終唐中宗答應了上官婉兒的要求,將她從昭容降為婕妤。

而安樂公主的“皇太女”之夢,最終也沒能實現。

    此前史學界對上官婉兒和韋後、安樂公主的親疏,頗多爭論。

此次公佈的墓誌,對支持婉兒並非“韋後黨”的學者而言,無疑是劑強心針。

    安葬、毀墓,皆拜太平公主所賜    上官婉兒的一生,始終處於政治漩渦中,死後都無法從宮鬥中脫身。

西元710年,47歲的上官婉兒離世,從墓誌可以看出,她死於政變的兵鋒之下。

    唐中宗駕崩,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上官婉兒和韋皇后、安樂公主一道被誅殺。

雖同為政變中被殺,但上官婉兒與韋後、安樂公主的身後待遇完全不同。

    墓誌中對上官婉兒讚譽頗多:“婕妤懿淑天資,賢明神助。

詩書為苑囿,捃拾得其菁華;翰墨為機杼,組織成其錦繡”,並以唐睿宗的名義為其篆刻墓誌銘,還賜了諡號“惠文”(唐代女性只有皇后和幾比特公主能獲得諡號)。

韋後和安樂公主則被追貶為庶人、悖逆庶人。

    有專家推斷,上官婉兒之所以能够相對風光地下葬,完全是因為和她私交甚篤的太平公主從中運作。

太平公主遊說哥哥唐睿宗(李隆基的父親)下詔安葬上官婉兒,為她簡單修了個墓。

    太平公主還出錢資助了上官婉兒的葬禮。

墓誌中對此有所提及:“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吊祭,詞旨綢繆。

”五百匹絹在唐代是一大筆錢,相當於今天約50萬元,可見太平公主對上官婉兒的重誼。

公主還主張為已逝的上官編纂文集。

    上官婉兒去世兩年後的712年,李隆基登基。

曾經的盟友太平公主成了李隆基在政治上的心腹之患。

713年,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上官婉兒墓也囙此遭“官方毀墓”。

    有專家分析,李隆基此舉或是為了發洩積怨。

當年太平公主對死於他手的上官婉兒高調示好,李隆基心裡難免有氣。

唐代政治鬥爭的詭譎慘烈可見一斑。

    上官婉兒簡介: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人(今河南三門峽),祖籍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一帶),唐代女官、詩人、皇妃。

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

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

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名門出身    上官婉兒是西漢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孫三代的後裔,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孫女,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時任江都宮福監,高祖父上官賢官至北周幽州太守。

    西元664年(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則天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

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异常。

    女皇寵倖    西元677年(儀鳳二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較。

    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

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載其十三歲為才人,可能是武則天為了免去其奴婢身份而給予的名份。

    後來武則天稱帝,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

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

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

    從西元696年(通天元年)(出自《景龍文館記》,《舊唐書》為聖歷年)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錶,參决政務,權勢日盛。

    成為昭容    西元705年(神龍元年),張柬之等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

神龍政變後,唐中宗復辟,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

    上官婉兒與韋皇后、安樂公主亦多往來,屢次勸說韋皇後行武則天的故事,於是韋皇后上錶請求規定全國士民百姓一律為被父親休弃的母親服喪三年。

又請求規定天下百姓二十三歲時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年就免除勞役,,改易制度,用來收取人心民望,李顯都准許了。

    上官婉兒又向韋皇后推薦武三思,將武三思領進宮中,李顯於是開始與武三思商議政事,張柬之等人從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

不久,武三思依靠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

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並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

    西元707年(景龍元年)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府第,並誅其親黨十餘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急忙逃至李顯和韋皇后處,並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

”李顯和韋皇后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

李重俊兵敗被殺。

    引領文風    上官婉兒深得李顯、韋皇后信任,專秉內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儀追贈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上官庭芝追贈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母親鄭氏封為沛國夫人。

    此後,上官婉兒又經常勸說李顯,大量設定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

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李顯和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數首並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

對大臣所作之詩,李顯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

囙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

    其母鄭氏去世後追諡為節義夫人,婉兒上錶將自己的品級降為婕妤以示哀悼,不久之後恢復。

    李顯派人又在上官婉兒居地穿池築岩,窮極雕飾,常引大臣宴樂其中。

當時,宮禁寬疏,允許宮內官員任意出入。

上官婉兒遂與一些宮官在宮外購築宅第,經常與他們交接往來,有的人囙此而求得高官要職。

    中書侍郎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在外宅私通,後被引以為相的。

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禦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外州司馬;也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仍官複原職。

    政變被誅    西元710年(景龍四年),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依附太平公主。

六月,李顯突然駕崩,韋皇后將台閣政職、內外兵馬大權以及中央禁軍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黨羽和族人,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后為皇太后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更改詔書,勸韋後效仿武則天。

    得到消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决定先下手為強,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殺死韋後、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後一黨,擁立其父李旦。

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不許,殺上官婉兒於旗下。

    西元711年(景雲二年)七月,複封為昭容,諡號惠文。

但據2013年9月出土的墓誌銘可以確定上官婉兒是被葬於唐景雲元年八月,其墓誌蓋上已刻上了“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即可確定在上官婉兒死後不久,也即被葬的時候就已經恢復了其昭容的稱號而不是史書上記載的死去一年後的景雲二年七月。

    開元初年,李隆基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作序。

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猜你喜歡 ©2017 /  使用者條款 /  DMCA /  與我們聯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