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神經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植物對周遭環境變化能產生適當的感應,同樣的,動物也能夠接受來自外界或體內的 ... 蛙、狗及人類則是具有較複雜神經系統的生物,除了有發達的腦外,還具有脊髓。

Cindy'sBioworld Home 站長介紹 教材分析 課程架構 教學目標 課程分析 > 5-1植物對環境的感應 5-2神經系統 5-3內分泌系統的運作 5-4動物行為 重點整理 延伸學習 5-1植物對環境的感應 > 5-1圖片說明 5-1教學補充 5-1延伸閱讀 5-2神經系統 > 5-2圖片說明 5-2教學補充 5-2延伸閱讀 5-3內分泌系統的運作 > 5-3圖片說明 5-3教學補充 5-3延伸閱讀 5-4動物行為 > 5-4圖片說明 5-4教學補充 5-4延伸閱讀 影音館 教學動畫 補充影片 小試身手 生物科教材教法 生物實驗教學法 觀課心得 生物科教學實習 5-2神經系統 喜歡飼養貓狗的人,通常會將寵物送去美容院洗澡理毛,但你有沒有發覺,就算貓狗身上的毛剪得再短,臉頰靠近鼻頭上的長鬚毛都是不修剪的,這是為什麼呢? 按钮文本    植物對周遭環境變化能產生適當的感應,同樣的,動物也能夠接受來自外界或體內的訊息,以得知體外、體內各種狀況和變化,並藉由肌肉或腺體等部位產生各種適當的反應。

5-2-1動物如何察覺外界的變化  動物體具有接受環境刺激的構造,稱為受器。

以人體來說,受器分別位在眼、耳、鼻、舌及皮膚等器官內部。

昆蟲、蝦子的複眼與觸角(圖5-7),以及貓和狗的嘴邊長鬚毛,也都是具備受器功能的構造。

小視窗腺體   腺體是動物體中的特殊部位,能夠分泌激素、消化液、淚水或汗水等物質。

人體接受各種不同環境刺激的器官 A蝦子的觸角具有嗅覺受器 B昆蟲的複眼具有光受器                         圖5-7動物具有受器的部位     動物的視覺受器大多位於眼睛內部,接受光線的刺激後,訊息傳送到腦部而引起視覺。

魚類、牛及羊等動物,眼睛分別位於頭部兩側,具有較廣的視覺範圍,但是所看到的物體較沒有立體感。

而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動物,兩眼位在面部前方,所看到的影像較有立體感,有助於判斷物體的距離與形狀。

   大部分動物接受聲音的聽覺受器位於耳朵內部,蝙蝠和鯨豚甚至能聽見自己發出超聲波的回聲,來定位測知獵物及障礙物的所在。

  哺乳動物接收氣味分子刺激的嗅覺受器位於鼻腔內部;昆蟲的嗅覺受器則位於觸角上,例如:雄蛾觸角上的嗅覺受器可接受雌蛾釋放的特殊氣味,並循著氣味找尋雌蛾,以完成交配(圖5-8)。

  人類的皮膚具有多種受器,可分別接受觸、壓、冷、熱及痛等刺激(圖5-9)。

小視窗回聲定位的應用​  現代科技的原理,常是科學家從動物特殊能力模擬而來,例如:聲納、雷達偵測系統及超聲波掃描技術。

其中,水中聲納可用來探測海底、地形、冰山及魚群位置等,提高了軍事及漁業領域的應用能力。

圖5-8蛾的觸角具有嗅覺受器 圖5-9人類皮膚中的受器 蝙蝠發出的超聲波與回聲模擬示意圖    有些受器如果連續受到相同的刺激,可能會產生感覺疲勞的現象。

接下來,將以活動5-1帶你了解人體的感覺和感覺疲勞。

5-2-2動物如何進行訊息傳遞  動物體接受體內或外在環境變化的刺激時,可產生體內的生理反應或外在的行為動作來回應,例如:腸胃不適的病人,有時會以手按住不舒服的部位,尋求減緩疼痛的感覺。

若訊息傳遞與整合反應需要非常迅速地反應,通常由神經系統來完成,例如:在棒球運動中,打擊者看著投手將球投出,判斷並做出揮擊動作的過程,需要透過神經系統進行一連串的訊息傳遞、整合與動作反應(圖5-10)。

圖5-10當投手將球投出後,打擊者需透過神經系統完成看球、判斷、揮擊等一連串訊息傳遞與動作。

5-2-3動物的神經系統  水螅、蚯蚓及蝗蟲等缺乏腦或腦部不發達的生物,其神經構造比較簡單。

蛙、狗及人類則是具有較複雜神經系統的生物,除了有發達的腦外,還具有脊髓。

通常生物體的腦容量和其個體體積比例與學習行為有關,腦容量比例愈大者,學習能力也愈佳(圖5-11)。

  以人體為例,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是神經細胞,簡稱神經元。

神經元的表面延伸出許多突起,這些突起統稱為神經纖維,負責訊息的接受及傳遞。

細胞本體則控制整個神經元的代謝作用及訊息整合(圖5-12)。

圖5-11不同動物的腦容量比例 A神經細胞示意圖  B顯微鏡下的神經細胞(已染色)                                                                                    圖5-12神經細胞   人體的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兩部分。

中樞神經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則包含腦神經及脊神經,延伸在中樞神經以外,負責全身訊息的傳遞(圖5-13)。

  腦主要由大腦、小腦及腦幹三部分組成(圖5-14)。

大腦是身體的意識中樞,分成左、右兩半球(圖5-15),表層分為許多功能不同的區域,例如:運動區、感覺區、語言區等(圖5-16);而情緒、記憶及思考等的表現,也是大腦掌控的功能之一。

大腦左半球負責控制右半身,右半球則控制左半身,若大腦左半球的運動區受損,可能導致右半身無法正常活動。

  小腦也分左、右兩半球,位於腦幹後方,是身體的平衡中樞,有助於全身肌肉的協調。

小腦十分發達的松鼠,可以輕易地在樹梢之間快速來回穿梭。

   腦幹負責控制心搏、呼吸及血壓等功能,是人體的生命中樞,另外還負責不經意的眨眼、打噴嚏、唾腺分泌等功能。

圖5-14腦的構造示意圖 圖5-15大腦的左、右半球(背後觀) 圖5-16大腦分區 圖5-13人體神經系統示意圖     脊髓能將頸部以下所傳來的訊息傳到腦部,並做為腦部命令傳達至四肢及軀幹的中繼站。

有時脊髓接受頸部以下傳來的刺激時,在訊息傳到腦部的同時,也可能直接發布指令至適當的部位產生反應。

  周圍神經依連接的部位可分為腦神經和脊神經。

腦神經與腦部相連,共有12對,主要分布於頭部、頸部及部分內臟等部位。

脊神經與脊髓相連,共有31對,主要分布於軀幹、四肢及內臟。

  將周圍神經依其功能及傳遞訊息的方向分類,可分為感覺神經及運動神經。

感覺神經是指將訊息由受器傳導到中樞的神經;運動神經是指將中樞的命令由中樞傳至反應部位的神經(圖5-17)。

圖5-17腳踩尖物的神經訊息傳導示意圖 5-2-4人體的神經訊息傳導途徑   人體有負責接受刺激的受器。

接受環境刺激時,由中樞神經協調後,可產生不同的反應,這些可以表現反應的部位,稱為動器,主要為肌肉和腺體。

例如:眼睛接受強光後,造成眼睛內的肌肉收縮,產生瞳孔縮小反應;而腺體則包含了消化腺及5-3將介紹的內分泌腺。

  人體藉由神經傳遞訊息產生反應的類型可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大腦意識反應,第二種是反射。

  大腦意識的動作可藉由反覆練習而較為迅速與熟練,其訊息傳導途徑,必須經由大腦感覺、判斷及發布命令,大腦為控制中樞,例如考生看題目思考後手寫答案(圖5-18),其神經傳導路徑為: 圖5-18考生看題目思考後,手寫答案之神經傳導途徑。

    反射是指非經大腦意識所產生的反應,通常可以節省腦力或應付緊急狀況,避免身體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反射無法藉由訓練而變得更快速。

發生在四肢的反射,是由脊髓所控制,例如:手觸燙物的縮回反射與膝跳反射。

另外,不經意的眨眼、唾腺分泌、瞳孔遇強光而縮小等,發生在頭部的反射,則由腦幹所控制。

  有時人體接受刺激,會先立即產生反射,且幾乎同時產生大腦意識反應,例如:手觸熱茶壺時,手部皮膚上的受器接受刺激後,訊息便經由感覺神經傳導至脊髓。

脊髓收到訊息後先發出命令,由運動神經傳達命令給手部的肌肉動器,使其收縮,而將手快速收回,此為反射。

  幾乎在縮手反射的同時,脊髓也將訊息上傳給大腦,使大腦引發燙或痛的感覺,並命令手移至嘴邊吹氣。

這時產生燙或痛的感覺,及將手移至嘴邊吹氣的動作反應,皆屬於大腦意識控制(圖5-19)。

A感覺神經傳導訊息至脊髓 B1、B2同時進行:  B1運動神經傳導脊髓反射的命令至肌肉  B2脊髓傳導訊息至大腦產生痛覺  C大腦命令產生意識動作 圖5-19手觸熱茶壺時,先產生脊髓控制的肢體反射(A→B1),再產生大腦控制的意識動作(A→●B2→C)。

Poweredby Createyourownuniquewebsitewithcustomizabletemplates. GetStar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