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醫療價值,從「以病人為中心」做起 - 康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病人為中心」:全球醫療照護新典範 · 尊重病患的價值喜好與表達出的需求 · 協調與整合病人的照護 · 提供病人生理上的舒適 · 提供病人情緒上的支持 · 家屬與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治療歷程與心得 創造醫療價值,從「以病人為中心」做起 收藏 圖片來源/pexels 瀏覽數23,483 2007/08/01· 作者/張曉卉 ·出處/康健雜誌 第105期 放大字體 已有一些國家的醫療照護體系核心從「以疾病為中心」轉為「以病人為中心」,在「看病時間像領便當一樣短」、「醫生地位最大」的台灣,做得到嗎? 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Porter)最近再度到台灣演講,主題卻跳脫慣常的企業領域,而是「醫療問題」。

對於台灣醫療現況,波特直指,「台灣醫療最大問題,不在全民健保,而是如何提供醫療服務的系統」。

全國性保險(健保)只是良好醫療照顧的起點,醫療照護的核心應是提升價值。

但台灣的醫療系統沒有提供夠好的品質,沒有創造出夠好的價值。

曾任衛生署長、現任奇美醫院院長詹啟賢跑去聽了這場演講,對於波特指陳台灣醫療癥結,心有戚戚焉。

呼應波特觀點,詹啟賢指出,現在醫界一窩蜂把所有醫療問題都歸咎到健保,把健保當成敵人是不對的。

醫療政策需要新思維,決策者如果不去思考醫療行政體系是否有效率,「健保、行政體系變成兩個無法契合轉動的齒輪,資源浪費更嚴重。

」波特剖析,當前醫療照護系統有個很不尋常現象:我們擁有21世紀、日新月異的醫療科技,卻以19世紀的組織和管理方法來提供這技術。

「台灣和很多其他國家一樣,醫療照護系統是環繞著各專業組織起來,彼此間沒有很好的整合和資訊流通。

」 廣告 「如果醫療產業想創造出高價值的醫療照護系統,必須以病人為中心,依據病患健康狀態整合各個專業和服務,」波特說,就像企業過去以生產、行銷等功能來組織,幾年前轉變為事業體架構(businessunit),以客戶為中心,組織客戶所需的技術和服務。

「以病人為中心」:全球醫療照護新典範「以病人為中心」早已是全球醫療照護奉行的新典範。

(圖片來源/Unsplash)美國醫療研究院(IOM)在1999年提出「犯錯是人性」報告,引起全球醫界探討醫療誤失與改善病人安全。

2001年,第二份報告「跨越品質鴻溝——21世紀的新醫療體系」強調,所有的醫療品質革新,應該從「以病人為中心」為出發點,再度被各國奉為圭臬。

當時這份報告直指美國醫療照護體系並未提供民眾所期待、以及應得的醫療品質。

民眾必須在複雜醫療環境中自行摸索;現有的醫療機構是設計用來照顧急性病患,因而無法處理許多慢性狀況;許多醫師診治病患並沒有遵行治療指引;病人的治療計劃經常被拖延。

「跨越品質鴻溝」報告提出需從六項目標改善醫療品質:安全、有效、以病人為中心、及時、有效率、公平。

而「以病人為中心」的實質內涵,必須要做到:尊重病患的價值喜好與表達出的需求協調與整合病人的照護提供病人生理上的舒適提供病人情緒上的支持家屬與朋友的參與告知、溝通與教育 廣告 以疾病為中心的荒謬,一個老人要掛5科如果依照這份報告的目標與要求檢視台灣醫療服務,以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形容各大醫院普遍的門診現場,「病人在候診室等了兩、三個小時,進診間的時間像去領個便當;醫師看病看得頭都抬不起來,護理人員、藥師、檢驗、放射檢查的人員忙得連話都懶得說??,」恐怕大多數醫院的就醫品質都不及格。

進一步拿台灣急迫需求的「老年醫學」來看,雖然老年人口比例已達總人口數10%,加護病房住院病人超過半數是老人,但目前就醫仍以醫師專業分科、以疾病為中心,對老年病患仍不友善。

王伯伯在三年前、75歲時因為腰痛腿無力,查出罹患晚期攝護腺癌,開刀切除睪丸後持續到泌尿科追蹤,因為癌細胞造成腰痛,得去掛疼痛科才能領嗎啡止痛,加上王伯伯有糖尿病、高血壓,「至少要看五科,才能解決現在問題,」王伯伯坐在輪椅上說,每次看診女兒就得請假開車陪著來。

雖然醫學中心如榮總、台大成立了「高齡醫學中心」或「老人醫學部」,但在基層開業多年、曾至夏威夷大學、哈佛大學進修老人醫學科的韓良誠醫師指出,「台灣欠缺以整體性的『老人學』角度,規劃諸多複雜的老人問題,及培育專精於老人問題的研究人才。

」在他的奔走溝通下,成大獲得教育部許可成立老人研究所,今年首度開始招生。

廣告 而在全球先進國家開始推醫療變革,重視醫療品質的浪潮中,衛生署將「以病人為中心」做為健康體系發展策略內容,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把「以病人為中心」導入醫院評鑑核心主軸,各大醫學中心在這趨勢壓力下,漸漸發生質變。

個案管理師滿足病人所有需求在《康健》專訪全台19所醫學中心時,許多位院長提到,他們開始要求醫護人員推翻過去以疾病、醫生、醫院為中心的思維,而以病人為中心做為醫療照護核心準則。

(見40頁「如何創造高品質的醫療照護」)例如好幾所醫學中心成立跨科系整合的癌症治療團隊,病人一旦診斷罹癌,由專屬「個案管理師」為病友服務,從入院參與、協調治療團隊擬定病人的治療計劃,到出院後居家照護、以及門診追蹤一手包辦,提供病人全程連續性照顧。

又好比有些醫院成立婦女健康中心,將女性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子宮頸癌篩檢等檢查設置在同一區域,既顧全女性隱私又能節省掛號與重複看診時間。

還有的醫院考慮到糖尿病人是腎衰竭進而洗腎高危險群,把腎臟科和新陳代謝科門診放在門診同一區,需要照會另一科時,直接幫病人掛號轉到隔壁間就診,避免病人在門診打轉延誤病情。

病人若不做好該做的,治療效果打折扣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病人參與不可少。

一位當了30年外科醫師的醫院院長提到,病家說「全權交給醫生作主」的時代已經過去。

現在的醫療服務要求醫師充分告知病情,讓病人參與治療決策。

波特強調,病人參與對健康結果很重要,醫療照護的「產品」,必須由醫生和病人共同創造出來。

「我們可能擁有世界第一流的醫生和護士,但若病人不做好他們該做的,治療效果就會打折。

」已經有醫院順應這股潮流,比方台北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等,紛紛在醫院大廳、住院手冊裡提出病人的權利與責任,提醒並教育病人,重視自身權益,同時也有病人應盡的責任,才能獲得適切、高價值的醫療照護。

(見左上表)誠如波特所言,醫療產業應該以病人為中心,在整個疾病的完整照護療程(包括監控、預防、診斷、治療與病況持續管理)的層級上競爭,才能為病患帶來更多價值。

在台灣醫界企求躍升國際舞台,甚而吸引外國人來享受醫療服務時,如何確實加強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系統,創造病人、醫事人員、醫院的三贏價值,需要更積極。

麥可.波特:病人參與對健康結果很重要,醫療照護的「產品」,必須由醫生和病人共同創造出來。

病人的權利受到尊重的權利隱私權受到保護的權利受到公平待遇的權利接受妥善醫療照護的權利安全受到維護的權利了解診療程序及病情的權利選擇診療方式的權利選擇參與或拒絕臨床試驗的權利取得個人病歷資料的權利反映意見及申訴的權利有不接受心肺復甦術及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的權利表達器官捐贈意願的權利病人的責任資料來源:台北榮民總醫院 看更多 您正在閱讀《康健雜誌》105期 你看對科了嗎? 如果有一天,大家都能韃到理想境界 如何創造高品質的醫療照護 更多本期內容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2022康健癌症趨勢論壇】重症治療新契機,成人周邊造血幹細胞儲存 熱門文章 1. 夫妻差幾歲最好?「這歲數」恐讓離婚率更高?老少配必備4問 4. 小暑熱又濕 應多吃養脾胃食材 2. 冷氣開除濕可以順便降溫? 3招保持涼爽又省電 5. 喝茶,降低34%骨鬆骨折機率 3. 不要成為大腸癌盯上的6種人! 6. 老人家的特殊氣味,跟身體機能退化有關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食物 早上吃什麼精神最好?4大原則、9種食物吃出超元氣早餐 最新專題 中年後重新愛父母 6個名人故事一起迎接新時代孝順之道 新冠確診、快篩陽怎麼辦?從預防感染到康復完全教戰 新冠復原指南 北榮專家說|讓醫療新知變得更簡單清楚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測測看,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