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之火成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構成金門及烈嶼島的基盤岩石為中生代的花崗片麻岩、花崗岩、混合岩與石英片岩,在基盤中有各種不同的火成侵入岩脈。

岩盤之上依序堆疊金門層、紅土礫層與近代沖積層,而晚第 ... 金門之火成岩 文‧圖/莊文星  金門群島位於東經118度18分至28分,北緯24度24分至32分,地處大陸東南沿海,福建省九龍江口外。

其中以金門本島與烈嶼為兩大主要島嶼。

金門本島狀似啞鈴,南北最長約16公里,最狹處約4公里,東西寬約21公里。

烈嶼在金門島之西方約3公里處,俗稱小金門,兩島總面積約146平方公里。

金門三面與大陸隔海相望,向東遠眺台灣,又位居廈門灣口,自古以來即為兵家必爭之地,也為近代世界自由民主的屏障。

 金門島與大陸一水之隔,最近距離僅1、2公里。

就地質成因而言,金門與大陸關連密切。

金門的岩盤花崗岩類岩石屬大陸東南燕山期岩漿活動的產物。

這些花崗岩類岩石常穿插著偉晶岩脈或基性岩脈。

地表裸露的岩脈和風化的花崗岩、片麻岩、石英片岩以及蓋層的紅土、沉積物等,相互輝映造就了金門有別於台灣之美好而獨特的花崗岩地質地形景觀(圖1)。

 構成金門及烈嶼島的基盤岩石為中生代的花崗片麻岩、花崗岩、混合岩與石英片岩,在基盤中有各種不同的火成侵入岩脈。

岩盤之上依序堆疊金門層、紅土礫層與近代沖積層,而晚第三紀的玄武岩熔岩流覆蓋於已風化的花崗片麻岩或第三紀沉積岩之上,主要露出於烈嶼地區(圖2)。

地質的構造背景  關於金門島的誕生,可以追溯自三疊紀晚期以來,南嶺褶皺帶經歷了印支運動、燕山運動、喜馬拉雅運動等一系列的大地構造運動,而在此褶皺帶東緣,所形成的一個斷塊隆起的島嶼——金門就誕生了。

 就地質背景而言,在距今2億到1億年前的燕山運動期中,福建東南斷裂活動十分強烈,同時也有廣泛的岩漿活動,影響所及產生了數條深斷裂帶,這些斷裂帶控制了火山噴發和岩漿侵入形成潛伏的巨大花崗岩岩體。

金門位於長樂一南澳深斷裂帶的右側(圖3), 在閩東變質岩帶中段,其構成基盤的花崗岩類岩石正是燕山構造運動中、晚期的產物。

金門與鄰近的福建沿海地區,為同一地質構造與火成岩區,具有相近的岩石組成,主要為片麻岩、混合岩及花崗岩。

金門地質  金門島內所見之地層基盤岩石以中生代之花崗片麻岩、花崗岩(圖4) 為主 ,是構成本島之骨幹。

其分布甚廣,約佔總面積之半;新第三紀—第四紀之覆蓋層分布於中南部。

花崗片麻岩常穿插著偉晶岩、煌斑岩及石英岩脈等脈岩。

 覆蓋於花崗岩質基盤岩石之上而構成本島廣大台地或丘陵地者,為第三紀初至第四紀或近代之沉積岩,部分區域亦夾雜中新世之玄武岩熔岩地層。

 玄武岩熔岩層之分布,於金門雙乳山曾有玄武岩出露之報導,近年來調查採集曾於乳山民眾公墓以東乾溝中見玄武岩碎片數塊,追索母岩露頭不可得,頗感疑惑。

迄今金門島內真正玄武岩熔岩或風化殘留玄武岩礫石層實未獲得實證。

而於小金門南塘之大山頂,青岐之亂石山,西路之龍骨山,庵頂之麒麟山及西吳村後面山,出露大塊玄武岩岩塊,尤以大山頂分布至為廣泛。

依地形推算,熔岩流厚度於大山頂最少10公尺,下部為瓷土層,色黃白,厚度約1公尺,未發現化石,再下則為花崗片麻岩。

麒麟山 (海拔189公尺)及龍骨山(海拔177公尺) 為小金門最高山嶺,其頂部全為玄武岩礫岩塊所分布,其礫徑與大頂山所出露者相同,下部為花崗片麻岩。

此一廣泛分布之礫岩塊,為玄武岩層沿節理面風化侵蝕破裂而成目前現象。

烈嶼青岐是金門地區唯一的一段玄武岩海岸,沿青岐海岸南行,可到達最南端的南山頭,此地由柱狀玄武岩構成的峭壁,氣勢雄偉,極富景觀之美(圖5)。

玄武岩抵擋強烈的西南風,護衛烈嶼的南方海岸,亦是絕佳的天然屏障。

 總體而言,金門地區出露之火成岩依其組成礦物顆粒大小、產狀可分為深成岩 (花崗岩、鹼性花崗岩、混合岩、閃長岩)、半深成-淺成岩(流紋斑岩、長英斑岩)、脈岩類 (細晶岩、偉晶岩、煌斑岩、綠簾石岩)與噴出岩(玄武岩) 等。

茲分列於圖4至圖12中,供參考比較。

圖1.金門中央山嶺太武山圓禿狀之地形乃花崗岩類岩石地貌特徵 圖2.金門基盤岩石地質略圖 圖3.嶺南及金門地質構造圖 圖4.田浦花崗岩採石場。

金門東北海岸田浦、后扁、青嶼一帶盛產花崗岩,為台北中正紀念堂之建築石材,曾經一度揚名。

圖5.烈嶼南山頭海岸具柱狀節理,玄武岩氣勢雄偉,岩石強硬抗風化,抵擋著強烈西南風的侵襲,護衛著烈嶼南方海岸的大地。

圖6.長英斑岩或流紋斑岩。

淺成、淺色酸性細粒斑狀火山岩,以脈狀或大脈體出現於烈嶼羅厝、東崗海岸與龍盤山西麓。

圖7.長英斑岩薄片偏光顯微鏡照相。

斑晶礦物以石英和長石為主,偶含白雲母、黑雲母及磁鐵礦。

圖8.金門鵲山東閎採石場產鹼性花崗岩。

鹼性花崗岩在岩石成因、地體構造方面具有特殊的地質意義,此為台、澎、金、馬地區此類岩石出現之首度報導。

圖9.鹼性花崗岩薄片顯微鏡照相。

粗粒酸性深成岩,主要由石英、鹼性長石和鹼性輝石(綠色)或鹼性閃石(棕綠色具交叉解理)等礦物組成。

圖10.夏墅海岸片麻岩體常見黑色細粒緻密 基性岩脈之煌斑岩 圖11.煌斑岩脈中心部分,角閃石斑晶顯著。

圖12.煌斑岩岩石薄片顯微鏡照相。

斑晶礦物主要為角閃石(棕色)、磁鐵礦(黑色),部分鎂鐵質礦物已換質成綠泥石 (綠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