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ura自我效能論(self-efficacy_theory) - 教育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Bandura與Schunk認為自我效能是指有關個人在含有新奇、無法預測及壓力因素的情境下,能夠多有效的組織並執行必要行動的自我判斷。
個人在面對重大決定時,是否有能力去面對 ...
跳到主要內容
:::
Bandura自我效能論(self-efficacy_theory)-教育百科
詞條檢索
全文檢索
音讀檢索
切換漢語拼音鍵盤
切換注音小鍵盤|
關閉
小提醒:
輸入完畢後請點選
音讀檢索
進行搜尋
聲母
韻母
詞條名稱:Bandura自我效能論(self-efficacy_theory)
ㄇㄧㄥˊㄊ一ㄢmíngtiān
切換來源
ToggleDropdown
教育Wiki
教育Wiki
教育Wiki
起源自我效能這個概念是由社會認知論學者Bandura於1977年所定義提出,根據心理學的行為學派與認知學派,他提出以自我調適為核心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learningtheory)。
Bandura認為增強無法引發人類的行為,除非透過認知過程產生期待。
換言之,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是個人對於是否能夠達成賦予的特定任務的能力的信念。
一個人所具備的自我是一個認知系統,具有一套內在的評估與解釋過程,而這個內在過程形成個人對事物的概念、信念與自我概念。
由此發展出來的認知基模會調節個人與外在世界的互動關係,而外在環境反過來也會影響個人內心身處的思想與情感反應,於是Bandura將自我效能定義為:人們對自己組織並執行必要行動方案以達成特定績效的一種能力判斷,並非是一種可擁有的技能,而是指個人能夠如何善用所擁有的技能的一種信念。
所以,自我效能決定了個體不管是其最起始的行為,還是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或是在面對壓力和困境時,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產生動機、認知資源及行動以符合某個情境的要求,盡力達成目標。
Gist與Mitchell則在自我效能中加入判斷的概念,認為自我效能是判斷員工個人能力,運用激勵、認知資源和行動方式,以達成未來特定任務的績效。
Bandura與Schunk認為自我效能是指有關個人在含有新奇、無法預測及壓力因素的情境下,能夠多有效的組織並執行必要行動的自我判斷。
個人在面對重大決定時,是否有能力去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且自我效能的信念高低會影響個人對行動的決策,使得逃避問題或是努力堅持的行為,皆有可能發生。
Bandura更進一步闡述:人對於自己本身的效能信念會影響他們所做的選擇、他們的抱負,下多少心力在特定的任務上,以及面對困難及挫折的時間時能夠堅持多久。
自我效能的功能根據Bandura的研究,自我效能具有以下功能:影響個人對不同難度活動的選擇,以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
自我效能高者傾向於選擇有挑戰性的任務,遇到困難仍堅持自己的行為;而自我效能低者則相反。
影響人們面對逆境的態度。
自我效能高者勇於面對逆境,相信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難;而自我效能水平低者在困難面前畏首畏尾,選擇規避。
影響新行為的習得和已習得的行為的表現。
影響活動時的情緒。
自我效能水平高者信心十足,情緒飽滿;而自我效能低者充滿恐懼和焦慮。
由以上可得知,自我效能並非客觀的評量結果,而是個人主觀上的認定。
因此,有些人有強烈的自我效能,有些人則沒有;有些相信在最困難的任務仍有自我效能,但有些則相信他們只在簡單的任務上是有效的,同時自我效能並不僅是過去經驗反映,更多時候是可做為預測未來行為的因素。
在完整的決策環境下,個人透過本身的能力與行為結果和環境交互作用,以達到行為應有的表現。
自我效能包含了能力的形成、認知及行為技巧的組成,進而能整合到行動方針中,以應付無數的目的。
換言之,人們對於自身能力的看法,影響了主導成就表現與持續性動機的自我調節機制(self-regulatorymechanism),自我調節機制假定人們會有意識的為自己設定目標,以引導自己行為朝目標的達成邁進。
一個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收到成功的回饋可能會顯示真實狀態和理想狀態的差距有多少,如果差距很小,表示個人對環境控制的感覺愈強,會更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夠達成目標,因此自我效能也會愈高。
如果差距很大時,則會使人喪失自我效能,而降低了達成目標的自信。
因此,在工作職場中,個人扮演了主動的角色,Bandura的實證研究指出,由於人們會受到如何去解讀成就的影響,是遠勝於成就的本身,因此自我效能會比過去績效成就更能預測未來的行為。
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是與外在環境、個人能力與成就表現等交互作用後的結果,經此過程所產生的自信心會決定其內在動機的高低。
因此,自我效能會因任務、事件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自我效能的信念除了會決定動機的程度、影響個人對行動的選擇及付出行動的努力程度之外,同時,也影響個人遇到逆境時堅持不懈的程度。
自我效能的來源及向度Bandura提出以下四種自我效能的資訊來源:過去成就與表現(PerformanceAccomplishments)替代的經驗(VicariousExperience)言語上的勸說(VerbalPersuasion)情緒上的激擾(EmotionalArousal)。
個人對自我效能的評估則可分成三個不同的向度,分別是強度(Magnitude)、說服力(Strength)以及延伸性(Generalizability)。
強度:自我效能的強度是指一個人認為自己所能達成的任務其困難的等級。
自我效能強度較高的人相信自己能夠完成較困難的任務,而較低自我效能的人則認為自己僅能完成較簡單的任務。
說服力:自我效能的說服力是指能夠被判斷力(Judgment)說服的程度。
自我效能較弱的人容易因為阻礙而受挫。
相反的,自我效能較高的人不會因為困難的問題而被威嚇住。
延伸性:自我效能的延伸性是指自我效能延伸至特定情況的範圍,將效能運用在不同的情況中。
有些人可能認為,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完成某些工作;也有些人會認為,在任何情況之下他們能夠完成特定的工作。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詞條功能
轉寄詞條
錯誤通報
友善列印
推薦關聯詞
×
轉寄詞條
請輸入您想要寄送的對象Email,如果1人以上,請使用,分隔
取消
送出
×
錯誤通報
請輸入錯誤原因,我們會送相關人士審核,感謝您的參與
取消
送出
×
推薦關聯詞
請推薦與本項詞條之意義相同但名稱有差異的詞條
取消
送出
延伸文章資訊
- 1為什麼沒有學習動機?-淺談自我效能理論與課業學習 - Google ...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概念是源自於Bandura(1986)所提出的社會認知理論,所指的是個人對其在特定領域中使否能成功地執行或完成任務之能力的綜合性判斷與知覺, ...
- 2簡介:「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最近朋友介紹我一個在心理學、教育學、企管學頗負盛名的概念:「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重點摘要如下:. 自我效能,簡單的講,就是:一個人能否 ...
- 3班杜拉(Bandura) - 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理論@ 閱讀與生活
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是外在環境、個人能力與成就表現等交互作用後的結果,經此過程所產生的自信心會決定其內在動機的高低。因此,自我效能會因任務、事件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 4自我效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社會認知理論
- 5第二節、自我效能的探討與運用
一)自我效能理論的概念. 自我效能(Self –efficancy)為Bandura 社會學習理論. (Social learning theory)中核心概念之一,自我效能係指. 一個人自我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