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年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賀年卡,中國古代稱為賀謁、拜年帖,日本稱為年賀狀(日語:年賀状/ねんがじょう nenga jō */?),是東亞文化圈在新春期間贈送親友的祝賀文書,屬於問候卡的一種。

賀年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賀年卡,中國古代稱為賀謁、拜年帖,日本稱為年賀狀(日語:年賀状/ねんがじょう nengajō */?),是東亞文化圈在新春期間贈送親友的祝賀文書,屬於問候卡的一種。

一般在賀年卡繪上傳統吉祥圖案或該年生肖的圖案、或新年相關的賀詞。

目次 1各地情形 1.1漢語圈 1.2日本 2圖片集 3參考資料 4參見 5外部鏈結 各地情形[編輯] 漢語圈[編輯] 中國送贈賀年卡的習俗可以追溯至宋代,但早於唐代已有後世賀年卡的雛形,稱為「投刺」,「刺」是指名刺。

宋代時,人們過年會向上司或長輩年長登門拜年,到訪不遇時會留下一種稱為拜謁的卡片,上有賀年祝福語句,以表親自上門拜年之意。

現有文獻中記載最早的一張賀年片,是北宋文學家秦觀寫的。

其文曰:「觀敬賀子允學士尊兄正旦高郵秦觀手狀」。

到明代,人們多改用梅花箋紙製作賀年卡,稱為拜年帖。

當時是賀年卡是各人親手製作。

到近代才出現機器大量印製的賀年卡。

日本[編輯] 日本的年賀狀,經過近代郵政制度的導入,已成為日本新年的象徵物品之一。

其特色是使用設計過的明信片,並在明信片正面寫上「年賀」之類的簡短新年賀詞。

日本郵政處理年賀狀的寄送,在2003年達到史上最高的44億5936萬枚,但隨著網際網路、即時通訊平台等新型態通信方式的崛起,年賀狀的寄送量逐年下降,至2020年已降至23億5000萬枚[1][2]。

圖片集[編輯] 捷克的一張手作賀年卡 猶太賀年卡 日本的年賀狀 參考資料[編輯] ^【見る】平成最後の年賀狀『読売新聞』朝刊2018年12月17日(31面)。

^今村節.年始のあいさつ、令和で変える?年賀状離れ、名古屋市内で聞く.中日新聞.2019-12-31[2020-04-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1).  參見[編輯] 聖誕卡 問候卡 外部鏈結[編輯] 小小賀年卡漸成藏家新寵(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古代的賀年卡—刺 賀年卡的來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賀年卡&oldid=65682131」 分類:新春習俗問候卡隱藏分類:含有日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ČeštinaEnglishEsperantoفارسی日本語한국어Slovenčinaไทย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