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郡(中國)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河東郡,中國古代的郡。

目录. 1 建置沿革. 1.1 秦漢; 1.2 魏晉; 1.3 北朝隋唐 ... 三國魏時分平陽、楊、端氏、永安、蒲子、襄陵、絳、濩澤、臨汾、北屈、皮氏諸縣置 ... 河東郡(中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河東郡,中國古代的郡。

目录 1建置沿革 1.1秦漢 1.2魏晉 1.3北朝隋唐 2人口 3行政長官 3.1河東守(—前148年) 3.2河東太守(前148年—9年) 3.3兆陽大尹(9年—23年) 3.4河東太守(23年—222年) 3.5河東相(222年—225年) 3.6河東太守(225年—557年) 3.7河東郡守(557年—583年) 3.8河東郡太守(607年—618年) 3.9河東郡太守(742年—758年) 4國主 4.1曹魏河東國(222年—225年) 5參見 6徵引文獻及註釋 7參考書目 建置沿革[编辑] 秦漢[编辑] 戰國時,秦國置河東郡,郡治在安邑(今山西夏縣一帶)。

西漢時,河東郡為三河之一,屬司隸校尉部,領安邑、大陽、猗氏、解、蒲反、河北、左邑、汾陰、聞喜、濩澤、端氏、臨汾、垣、皮氏、長脩、平陽、襄陵、彘、楊、北屈、蒲子、絳、狐讘、騏二十四縣。

王莽時,改河東郡為兆陽郡。

東漢初,復為河東郡,省左邑、長脩、狐讘、騏四縣。

漢順帝陽嘉二年(133年),改彘縣為永安縣。

[1][2] 魏晉[编辑] 三國魏時分平陽、楊、端氏、永安、蒲子、襄陵、絳、濩澤、臨汾、北屈、皮氏諸縣置平陽郡。

晉武帝太康中,河東郡領安邑、聞喜、垣、汾陽、大陽、猗氏、解、蒲坂、河北九縣。

[3] 十六國時期,河東郡先後為前趙、後趙、冉魏、前燕、前秦、西燕、後秦的領土。

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北伐時收復了河東郡,兩年後又被北魏攻佔。

[4] 北朝隋唐[编辑] 北魏太武帝神䴥元年(428年),置雍州,河東郡改屬雍州。

延和元年(432年),改雍州為泰州。

北魏時,聞喜縣改屬南太平郡,汾陽縣改屬龍門郡,分河東郡之安邑、河北、太陽三縣置河北郡。

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析置安定縣。

太和十一年(487年),分解縣為南解、北解二縣。

太和中,罷泰州。

東魏孝静帝天平初,復置泰州,東垣縣改屬新安郡。

[5]西魏文帝大統三年(537年),攻佔河東郡,廢泰州。

[6][7]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於河東郡置蒲州。

[8]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河東郡,其地屬蒲州。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蒲州为河東郡。

河東郡領十縣:河東、桑泉、汾陰、龍門、芮城、安邑、夏、河北、猗氏、虞鄉。

[9]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河東郡為蒲州。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蒲州為河東郡。

河東郡領八縣:河東、桑泉、解、猗氏、虞鄉、永樂、寶鼎、聞喜。

天寶十三載(754年),改桑泉縣為臨晉縣。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河東郡為蒲州。

[10] 人口[编辑] 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河東郡有236896戶,962912口。

[1] 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河東郡有93543戶,570803口。

[2]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河東郡有42500戶。

[3]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河東郡(僑)有2423戶,10487口。

[11]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河東郡有157078戶。

[9]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河東郡有70800戶,469213口。

[10] 行政長官[编辑] 河東守(—前148年)[编辑] 王稽,秦昭襄王時在任。

[12] 季布,楚人,漢文帝時在任。

[13] 河東太守(前148年—9年)[编辑] 番係,九江人,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離任。

[14] □勝,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在任。

[15] 田延年,字子賓,京兆陽陵人,漢昭帝元鳳六年(前75年)離任。

[14] 周堪,漢元帝永光元年(前43年)出任。

[14] 甄尊,字少公,京兆杜陵人,漢成帝建始二年(前31年)離任。

[14] 陳咸,字仲,西漢後期在任。

[16] 兆陽大尹(9年—23年)[编辑] 河東太守(23年—222年)[编辑] 楊寶,劉玄更始三年(25年)被斬。

[17] 李文,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出任。

[17] 焦貺,會稽人,漢明帝永平十三年(70年)被收捕。

[18] 陳□,汝南平輿人,東漢時在任。

[19] 韓術,南陽堵陽人,東漢時在任。

[20] 史弼,字公謙,陳留考城人,漢桓帝時在任。

[21] 劉祐,字伯祖,中山安國人,漢桓帝時在任。

[21] 耿援,字伯緒,扶風茂陵人,漢桓帝時在任。

[22] 單安,河南人,漢桓帝時在任。

[23]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離任。

[24] 王宏,太原祁人,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棄官北居新興。

[25] 王邑,北地泥陽人,漢獻帝兴平二年(195年)在任。

[24] 郭援,由袁尚任命,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在任。

[26] 王邑,北地泥陽人,漢獻帝建安十年(205年)離任。

[27]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漢獻帝建安十年(205年)到延康元年(220年)在任。

[27] 趙儼,字伯然,潁川陽翟人,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到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在任。

[28] 河東相(222年—225年)[编辑] 河東太守(225年—557年)[编辑] 任嘏,字昭先,樂安博昌人,魏明帝時在任。

[29] 杜恕,字務伯,京兆杜陵人,魏齊王時在任。

[27] 王戎,字濬沖,琅邪臨沂人,晉武帝時在任。

[30] 劉原,勃海人,晉武帝後期在任。

[31] 王佑,晉武帝後期在任。

[32] 爰翰,西晉時在任。

[33] 溫憺,太原祁人,西晉時在任。

[34] 皇甫商,安定朝那人,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由長沙王司馬乂任命,永安元年(304年)被殺。

[35] 路述,晉懷帝永嘉二年(308年)力戰劉淵,死之。

[36] 鄧攸,字伯道,平陽襄陵人,晉懷帝永嘉末沒于石勒。

[37] 魏該,一名亥,東郡東阿人,晉元帝承制時在任。

[38] 李矩,字世迴,平陽人,晉元帝時領。

[38] 石暉,后赵武帝石虎時在任。

[39] 王休,北海劇人,前秦時在任。

[40] 柳恭,河東解人,西燕慕容永中兴九年(394年)降於後秦。

[41] 尹昭,後秦文桓帝姚兴弘始十八年(416年)離任。

[42] 唐小方,後秦姚泓永和二年(417年)為晉將沈林子所斬。

[42] 朱超石,沛郡沛人,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年)到十四年(418年)在任。

[4] 劉遵考,彭城人,晉安帝義熙十四年(418年)出領,同年南還。

[43][44] 毛德祖,滎陽陽武人,晉安帝義熙十四年(418年)到晉恭帝元熙元年(419年)在任。

[45] 王康,北海劇人,晉恭帝元熙元年(419年)出任,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卒於金墉。

[40] 薛謹,字法順,河東汾陰人,北魏明元帝泰常四年(419年)出任。

[46] 薛洪隆,字菩提,河東汾陰人,北魏時在任。

[46] 薛破胡,河東汾陰人,北魏時在任。

[46] 薛麟駒,河東汾陰人,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年)贈。

[46] 杜遇,字慶期,京兆人,北魏時在任。

[47] 薛瑚,河東汾陰人,北魏時在任。

[6] 裴雙虎,河東聞喜人,北魏時在任。

[48] 薛遵彥,河東汾陰人,北魏時在任。

[49] 裴仲規,河東聞喜人,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年)贈。

[48] 崔振,字延根,博陵安平人,北魏宣武帝永平中卒於郡。

[50] 趙超宗,天水西人,北魏後期在任。

[51] 崔習,字貴禮,博陵安平人,北魏後期在任。

[52] 崔遊,字延叔,博陵安平人,北魏孝明帝熙平末在任。

[50] 薛懷景,河東汾陰人,北魏後期在任。

[53] 王羆,西魏文帝大統初在任。

[6] 李遠,字萬歲,隴西成紀人,西魏文帝大統中在任。

[54] 韓果,字阿六拔,代武川人,西魏文帝大統九年(543年)出任。

[55] 薛善,字仲良,河東汾陰人,西魏後期在任。

[6] 河東郡守(557年—583年)[编辑] 柳敏,字白澤,河東解縣人,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出任。

[56] 蔣昇,字鳳起,楚國平河人,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年)出任。

[57] 河東郡太守(607年—618年)[编辑] 竇慶,扶風平陵人,隋煬帝大業中在任。

[58] 河東郡太守(742年—758年)[编辑] 崔翘(744年—746年) 李知柔(746年) 苗晉卿,上黨壺關人,唐玄宗天寶六載(747年)出任。

[59] 李憕,太原文水人,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年)出任。

[60] 韋陟,字殷卿,京兆萬年人,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離任。

[61] 李麟,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在任。

[62] 吕崇贲(755年—756年) 崔乾祐(757年) 马承光(757年)[63] 國主[编辑] 曹魏河東國(222年—225年)[编辑] 河東國(222年—225年) 代數 封爵 謚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河東王 曹霖 222年—225年 魏文帝第五子 徙封馆陶 參見[编辑] 蒲州 蒲州府 永济市 徵引文獻及註釋[编辑] ^1.01.1《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 ^2.02.1《後漢書志第十九郡國一》 ^3.03.1《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4.04.1《宋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八》 ^《魏書卷一百六中地形志二中第六》 ^6.06.16.26.3《周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 ^《魏書卷一百六下地形志二下第七》 ^《周書卷四帝紀第四》 ^9.09.1《隋書卷三十志第二十五》 ^10.010.1《舊唐書卷三十九志第十九》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rk2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史記卷七十九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漢書卷三十七季布欒布田叔傳第七》 ^14.014.114.214.3《漢書卷十九下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漢書卷二十五上郊祀志第五上》 ^《漢書卷七十八蕭望之傳第四十八》 ^17.017.1《後漢書卷十六鄧寇列傳第六》 ^《後漢書卷三十三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 ^《後漢書卷六十六陳王列傳第五十六》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裴註引《楚國先賢傳》 ^21.021.1《後漢書卷六十四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 ^《後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第九》 ^《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24.024.1《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宋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三十六》 ^《三國志卷十三魏書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27.027.127.2《三國志卷十六魏書十六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三國志卷二十三魏書二十三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三國志卷二十七魏書二十七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裴註引《別傳》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 ^《晉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二十一》 ^《晉書卷四十列傳第十》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裴註引荀綽《冀州記》 ^《晉書卷六十七列傳第三十七》 ^《晉書卷六十列傳第三十》 ^《晉書卷五帝紀第五》 ^《晉書卷九十列傳第六十》 ^38.038.1《晉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三十三》 ^《晉書卷一百七載記第七》 ^40.040.1《宋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五》 ^《晉書卷一百十七載記第十七》 ^42.042.1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宋書卷二本紀第二》 ^《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一》 ^《宋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五十五》 ^46.046.146.246.3《魏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 ^《魏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 ^48.048.1《魏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七》 ^《周書卷三十八列傳第三十》 ^50.050.1《魏書卷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 ^《魏書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 ^《魏書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 ^《魏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 ^《周書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七》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 ^《周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四》 ^《周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九》 ^《隋書卷三十九列傳第四》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六十三》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下》 ^《舊唐書卷九本紀第九》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二列傳第六十二》 ^《唐刺史考全编》 參考書目[编辑] 王先謙,漢書補注,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隋書地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舊唐書地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圖集》(簡化字版),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譚其驤等,1990,《中國歷史地圖集》(正體字版),臺北:曉園出版社 周振鶴,1987,《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曉傑,1999,《東漢政區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周振鶴,2006,《漢書地理志匯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查论编秦朝行政區劃關中地區內史|隴西郡|上郡|北地郡|雲中郡|九原郡|新秦中河南地區三川郡|潁川郡|碭郡|東郡|薛郡|東海郡(郯郡)|四川郡(泗川郡、泗水郡)|淮陽郡(楚郡、陳郡)|南陽郡|臨淄郡(齊郡)|济北郡|泰山郡(博陽郡)|琅邪郡|膠東郡(即墨郡)|膠西郡|城陽郡河北地區河東郡|河內郡|太原郡|上黨郡|代郡|雁門郡|邯鄲郡(趙郡)|鉅鹿郡|恒山郡|清河郡|河間郡|廣陽郡|右北平郡|上谷郡|漁陽郡|遼西郡|遼東郡淮汉以南漢中郡|蜀郡|巴郡|南郡|九江郡|廬江郡|衡山郡|會稽郡|長沙郡|洞庭郡|蒼梧郡|象郡|南海郡|桂林郡|閩中郡待考鄣郡|巫黔郡(黔中郡)|州陵郡|江胡郡注1:本模板依五十四郡說列出秦郡。

此外皆列入待考一欄。

下劃線者為前221年秦代的36個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以其最後使用的名稱為準,並在()中注明曾用名稱。

查论编西汉行政区划都城:京兆长安县行部郡、王國司隸校尉部三辅渭南郡→右内史→京兆尹|(河上郡+中地郡)→左内史→(左馮翊+右扶風)三河河南郡|河東郡|河內郡|弘农郡豫州刺史部颍川郡(韓國)|汝南郡|梁國(碭郡、呂國)|沛郡兗州刺史部淮陽國(陳郡)|陳留郡(濟川郡、濟陽國)|定陶國(濟陰郡)|山陽郡(昌邑國)|東郡|東平國(濟東國、大河郡)|泰山郡|城陽國(劇郡)青州刺史部齊郡|濟南郡(博陽郡、呂國、濟川國)|濟北國|平原郡|千乘郡|菑川國|高密國(膠西國)|北海郡|胶东国|東萊郡徐州刺史部東海郡|泗水国|楚國(彭城郡)|魯國(薛郡)|琅邪郡|江都國|東陽郡|廣陵國|臨淮郡冀州刺史部趙國(邯鄲郡)|魏郡|广平郡(平干國)|鉅鹿郡|信都郡(廣川郡)|河間國|清河郡|真定國|恆山郡→恆山國→常山郡|中山國幽州刺史部廣陽國(燕國)|涿郡|勃海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蒼海郡朝鲜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并州刺史部太原郡(韩国)|代郡|上党郡|雲中郡|雁門郡|定襄郡朔方刺史部朔方郡|五原郡|西河郡|上郡|北地郡涼州刺史部陇右隴西郡|天水郡|安定郡|金城郡|西海郡河西酒泉郡|張掖郡|敦煌郡|武威郡益州刺史部蜀郡|巴郡|漢中郡|廣漢郡|武都郡|犍為郡|越巂郡|汶山郡|沈黎郡|牂柯郡|益州郡|象郡荊州刺史部南郡(臨江國)|南陽郡|衡山郡|江夏郡|长沙国|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揚州刺史部會稽郡(荆國、吳國)|丹楊郡(鄣郡或故鄣郡)|九江郡|淮南国|庐江郡|六安国|豫章郡交趾刺史部南海郡|苍梧郡|合浦郡|鬱林郡|交阯郡|九真郡|日南郡|珠崖郡|儋耳郡其他郡、国太常郡|廣德國|廣世國(廣川國)|廣宗國西域西域都護府注1:本模板列出西漢郡国制下所有見於史籍的郡、王國。

帶下划线者為西汉末期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的103個郡、國当时的名称。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以其最後使用的名稱為準,並括注曾用名稱。

郡、國同名者,只列出最後使用的名稱。

注3:漢初尚存的西楚所封諸國、西域諸國從略。

查论编東漢行政區劃都城:洛陽→長安→洛陽→许昌行部郡、王國司隸校尉部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左內史郡#|漢興郡#(漢安郡)三河河南尹|河內郡|河東郡|弘農郡豫州刺史部颍川郡|汝南郡|梁國(梁郡)|沛國(沛郡)|陳郡(淮陽國→陳國→陳郡)|魯國(魯郡)|西平國|譙郡冀州刺史部魏郡|鉅鹿郡|常山國(常山郡)|中山國(中山郡)|安平國(信都郡、樂成國)|河間國|清河國(甘陵國)|趙國(趙郡)|勃海郡|廣川國|廣平國|博陵郡兗州刺史部陳留郡|東郡|東平國(東平郡)|任城國|泰山郡|山陽郡|濟陰郡(濟陰國)|濟北國徐州刺史部東海郡(東海國)|琅邪國(琅邪郡)|彭城國(楚郡、楚國)|廣陵郡|下邳國(臨淮郡)|利城郡|城陽郡|東莞郡|東安郡|東城郡青州刺史部濟南郡(濟南國)|平原郡(平原國)|樂安國(千乘郡、千乘國)|北海國(北海郡)|東萊郡|齊國(齊郡)|樂陵郡|長廣郡荊州刺史部南陽郡|南郡(江陵國)|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国(長沙郡)|章陵郡|南乡郡|襄阳郡|宜都郡|新城郡|漢昌郡|臨江郡|西陵郡|固陵郡揚州刺史部九江郡|丹楊郡|庐江郡(六安国)|會稽郡|吴郡|豫章郡|新都郡|臨川郡|鄱阳郡|庐陵郡|彭澤郡益州刺史部漢中郡(漢寧郡)|巴郡(巴西郡)|廣漢郡|蜀郡|犍為郡|牂柯郡|越巂郡|益州郡|永昌郡|廣漢屬國(陰平郡)|蜀郡屬國(漢嘉郡)|犍為屬國(朱提郡)|巴東屬國|上庸郡|房陵郡|永寧郡(巴郡)|固陵郡(巴东郡)|梓潼郡|汶山郡|江陽郡涼州刺史部陇右隴西郡|漢陽郡(天水郡)|武都郡|金城郡|安定郡|北地郡|南安郡|新平郡|永陽郡|西平郡河西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張掖屬國|張掖居延屬國(西海郡)|西郡并州刺史部太原郡|上党郡|上郡|西河郡|五原郡|雲中郡|雁門郡|定襄郡|朔方郡|新興郡|樂平郡幽州刺史部广阳郡|涿郡(分高阳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樂浪郡|玄菟郡|遼東屬國交州刺史部南海郡|苍梧郡|合浦郡|鬱林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高涼郡雍州刺史部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西平郡|西郡西域西域都護府→西域长史府注1:列出東漢時期所有的州及郡、國。

加下劃線者為《後漢書·郡國志》記載的州及郡、國。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括注曾用名。

查论编三國行政區劃 曹魏司隸 河南郡 弘農郡 河東郡(河东國222-225) 平阳郡 河內郡 魏郡 廣平郡(廣平國222-223) 陽平郡 原武郡 野王郡 滎陽郡* 朝歌郡* 幽州 涿郡 燕國(广阳郡220-232) 渔阳郡 右北平郡 上谷郡 代郡 遼西郡 昌黎郡(遼東屬國244-?) 遼東郡 玄菟郡 樂浪郡(樂浪國233-237) 帶方郡 冀州 鉅鹿郡 趙國(趙郡220-232) 安平國(安平郡220-264) 博陵郡 中山國(中山郡220-232) 河間郡(河間國222-224) 勃海郡 常山郡 平原郡(平原國222-226) 樂陵國(樂陵郡220-244) 清河郡(清河國222-223) 曲陽國* 章武郡* 并州 太原郡 西河郡 上党郡 樂平郡 雁門郡 新興郡 朔方郡* 青州 北海郡(北海國222-224,232-233) 東萊郡 齊國(齊郡220-235,239-254) 濟南國(濟南郡220-246) 樂安郡 城陽郡 徐州 彭城國(彭城郡220-232) 下邳郡(下邳國222-224) 廣陵郡 東海國(東海郡220-232) 琅邪國(琅邪郡220-232) 東莞郡* 利城郡* 平昌郡* 兗州 陳留國(陳留郡220-222,224-232) 東郡 濟北國(济北郡220-232) 東平國(東平郡220-223、224-232,壽張國223-224) 濟陰郡(濟陰國222-224) 泰山郡 山陽郡 任城郡(任城國222-224,232-246) 豫州 潁川郡 汝南郡 弋陽郡(弋陽國222) 陳郡(陳國223-224,232) 魯國(魯郡220-232) 沛國(沛郡220-232) 譙郡(譙國222-224) 梁國(梁郡220-232) 襄城郡 汝陰郡* 雍州 京兆郡(秦國221-222、235-244,京兆國222-225) 馮翊郡 扶風郡 新平郡 北地郡 安定郡 廣魏郡 天水郡 南安郡 隴西郡 武都郡 撫夷護軍# 涼州 武威郡 金城郡 西平郡 張掖郡 西郡 酒泉郡 敦煌郡 西海郡 荊州 南陽郡 南乡郡 襄陽郡 江夏郡 魏興郡(西城郡220-221) 上庸郡 新城郡 房陵郡* 義陽郡(章陵郡220-222,義陽國222)* 錫郡* 襄陽南部都尉* 楊州 淮南郡(九江郡220-221,淮南國221-223,楚國232-249) 庐江郡(廬江國222-223) 安豐郡* 梁州 漢中郡 梓潼郡 廣漢郡 涪陵郡 巴郡 巴東郡 巴西郡 東廣漢郡* 阴平郡* 益州 蜀郡 汶山郡 犍為郡 江陽郡 漢嘉郡 朱提郡 越巂郡 牂柯郡 建宁郡 永昌郡 雲南郡 興古郡 西域长史府西域 蜀漢益州 蜀郡 汶山郡 犍為郡 江陽郡 漢嘉郡 廣漢郡 東廣漢郡 梓潼郡 巴西郡 巴郡 巴东郡(固陵郡220-221) 涪陵郡 涪陵屬國# 漢中郡 武都郡 阴平郡 宕渠郡* 庲降都督 朱提郡 越巂郡 牂柯郡 建宁郡(益州郡220-225) 永昌郡 雲南郡 興古郡 南廣郡*  孫吳扬州 庐江郡 蕲春郡 丹楊郡 新都郡 吴郡 毗陵典農校尉 吳興郡 會稽郡(會稽國258-260) 東陽郡 臨海郡 建安郡 豫章郡(豫章國264-265) 鄱阳郡 庐陵郡 廬陵南部都尉# 臨川郡 安成郡 彭澤郡* 臨川郡* 東安郡* 故鄣郡* 巴丘郡* 雲陽郡* 荊州 南郡 宜都郡 建平郡 江夏郡 武陵郡 天門郡 長沙郡 衡阳郡 湘东郡 零陵郡 始安郡 昭陵郡 桂阳郡 始興郡 臨賀郡 西陵郡* 固陵郡* 武昌郡* 营阳郡* 廣州 南海郡 蒼梧郡 鬱林郡 桂林郡 高涼郡 高興郡 交州 合浦郡(珠官郡228-252?) 合浦北部都尉# 珠崖郡 交趾郡 新昌郡 武平郡 九真郡 九德郡(九真屬國271-278) 日南屬國# 宁浦郡* 日南郡*  注释注1:列出曹魏咸熙二年(265年)、蜀漢炎興元年(263年)、孫吳天紀四年(280年)所有可考証的郡、國。

标“*”者為曾置後廢的郡、國。

標“#”者為特殊政區。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查论编晉朝行政區劃 西晉司州(司隶265–280)河南郡|滎陽郡|弘農郡|上洛郡|平阳郡|河東郡|汲郡|河內郡|廣平郡|陽平郡|魏郡|顿丘郡|野王郡#|原武郡#|陽翟郡#兗州陳留國|濮陽郡(東郡265–277;濮陽國277–289)|濟陰國(濟陰郡265–?)|濟北國|東平國|任城國(任城郡265–277)|泰山郡|高平國|東燕郡#(東燕國306–307)|济阳郡#(济阳國300–302)|廣陽國#豫州潁川郡|襄城郡|汝南國(汝南郡265-270)|汝陰郡(汝陰國265-277,?-286,300-301)|梁國|沛國|譙國|魯國|弋陽郡|安豐郡|新蔡國#(新蔡郡 ?-307)|陳郡#(陳國265-277)|南頓國#|西陽國#冀州趙郡(趙國277-301)|鉅鹿國|長樂國(安平國265-284)|平原國|樂陵國|勃海郡(勃海國265-277)|章武國(章武郡265-277)|河間郡(河間國265-306)|高陽國|博陵國(博陵郡265-277)|清河國(清河郡265-277)|中山郡(中山國265-304)|高陽國|常山郡(常山國265–275?,291–301)|中丘國#|武邑郡#(武邑國289-?)|廣川郡#(廣川國 ?-307)幽州范陽國|燕國(燕郡302-306)|北平郡|上谷郡(上谷國291-301)|廣寧郡|代郡(代國289–?;中都國 ?–306)|遼西國(辽西郡265–303)|渔阳郡#平州昌黎郡|遼東郡(遼東國277–283)|樂浪郡|玄菟郡|帶方郡并州太原郡(太原國265–291?)|上党郡|西河國(西河郡265–277)|樂平郡(樂平國280–?)|雁門郡|晉昌郡(新興郡265–290)雍州京兆郡|馮翊郡|扶風郡(扶風國265–289;秦國289–312)|安定郡|北地郡|始平郡(始平國277–289)|新平郡涼州金城郡|西平國(西平郡265–314)|武威郡|張掖郡|西郡|酒泉國(酒泉郡265–311)|敦煌郡|西海郡|晉昌郡#|武興郡#|晉興郡#秦州隴西郡(隴西國265-296)|南安郡|天水郡|略阳郡(廣魏郡265-266)|武都郡|陰平郡|狄道郡#|秦川郡#梁州漢國(漢中郡265–289)|梓潼郡|廣漢郡(廣漢國277–280)|新都郡(新都國277–283)|巴西郡|宕渠郡#|新城國(新城郡265–306)|魏興郡|上庸郡(上庸國 ?–306)益州成都國(蜀郡265–289)|犍為郡|汶山郡|漢嘉郡|江陽郡|涪陵郡|巴郡|巴東郡寧州雲南郡|興古郡|建宁郡|永昌郡|朱提郡|越巂郡|牂柯郡|晉寧郡#(益州郡302–311)#|平夷郡#|夜郎郡#|河陽郡#青州齊國(齊郡302-303)|濟南國(濟南郡277–?)|北海郡(北海國265–277,283–302)|樂安郡(樂安國265–302)|城陽郡(城陽國269–273)|東萊郡(東萊國283–301)|長廣郡|平昌郡#|高密國#|壯武國#徐州彭城國|下邳國|東海國(東海郡265–273,277–291)|琅邪國|東莞郡(東莞國265-277)|廣陵國(廣陵郡265-300)|臨淮國(臨淮郡280-308)|廣陵郡(廣陵國289-290)|東安國#(東安郡291-301)|兰陵郡(蘭陵國291-306?)#|淮陵國#(淮陵郡297-301)|堂邑郡#荊州江夏國(江夏郡265-306?)|南郡|襄陽國(襄阳郡265-300)|南陽國(南陽郡265-277,289-306)|順陽國(南乡郡265-289)|義陽郡(義陽國265-301)|建平郡|宜都郡(宜都國301-?)|南平郡(南平國 ?-301)|武陵國(武陵郡280-304)|天門郡|隋國#|新野國#|竟陵國#(竟陵郡299-307)|建昌郡#|成都國#楊州丹楊郡|宣城郡|淮南國(淮南郡265-289,302-?)|庐江郡(廬江國304-306)|晋陵郡(毗陵郡281-289,291-311,毗陵國289-291)|吳國(吴郡280-289,300-301)|吳興郡|會稽國|東陽郡|新安郡|臨海郡|歷陽郡#|義興郡#交州合浦郡|交趾郡|新昌郡|武平郡|九真郡|九德郡|日南郡廣州南海郡|蒼梧郡|鬱林郡|桂林郡|高涼郡|高興郡|寧浦郡|晉興郡江州#豫章郡(豫章國289-304,306-311)|鄱阳郡|庐陵郡|臨川郡|南康郡|建安郡|晋安郡|武昌郡|桂阳郡|安成郡|寻阳郡#湘州#長沙國(长沙郡280-289,291-301)|衡阳郡|湘东郡|零陵郡|邵陵郡|始安郡|始興郡|臨賀郡 東晉楊州丹楊郡|宣城郡|吴郡(吳國317-418)|吳興郡|會稽郡(會稽國317-417)|東陽郡|新安郡|臨海郡|永嘉郡|義興郡|晋陵郡|淮南郡|琅邪郡(琅邪國320-418)|高平郡(相377-420)徐州廣陵郡(相317-420)|海陵郡|盱眙郡|鍾離郡|山陽郡|秦郡北徐州彭城國|沛郡|下邳郡|東海郡|東莞郡(相415-420)|譙郡(譙國317-402,405-415)|梁郡(梁國317-371,387-417)|琅邪郡(琅邪國409-418)|蘭陵郡|宿預郡|淮陽國兗州濮阳郡|泰山郡|高平郡|魯郡|東燕郡|陳留國|東平郡|濟陰郡|濟陽郡豫州汝南國|汝陰郡|新蔡國|陳郡|南頓郡|潁川郡|弋陽郡|歷陽郡|馬頭郡|晉熙郡|庐江郡|廬江郡|西阳郡北青州齊國|濟南郡|樂安郡|高密國|平昌郡|北海郡|東萊郡|長廣郡司州河南郡|滎陽郡|弘農郡|河北郡北雍州北京兆郡|馮翊郡|扶風郡|咸陽郡|始平郡|安定郡|新平郡荊州南郡(相360-403,412-420)|南平郡(相406-412)|武寧郡|江夏郡(相317-420)|竟陵郡|襄陽郡|南陽郡(相413-415)|順陽郡|義陽郡|隋郡|新野郡||建平郡|宜都郡|武陵國(武陵郡371-387)|天門郡|巴東郡|臨賀郡(相348-360)|始興郡(相324-420)|始安郡(相329-420)|長沙郡(相329-420)|衡阳郡|湘东郡|零陵郡|营阳郡|邵陵郡|桂阳郡|新蔡國|河東郡江州尋陽郡|豫章郡(相402-403,406-416)|鄱阳郡|庐陵郡(相385-420)|臨川郡(內史384-420)|南康郡(相385-420)|建安郡|晋安郡|武昌郡(相322-324)|安成郡(相406-420)梁州漢中郡|魏興郡|新城郡|上庸郡|梓潼郡|晋寿郡|廣漢郡|遂宁郡|汶陽郡|巴郡|宕渠郡|新巴郡|北巴西郡|陰平郡益州蜀郡|沈黎郡|晋原郡|犍為郡|汶山郡|東江陽郡|越巂郡|寧蜀郡寧州建宁郡|牂柯郡|夜郎郡|朱提郡|平蠻郡|南廣郡|建都郡|興古郡|晉寧郡|西平郡|梁水郡|雲南郡|興寧郡|河陽郡|西河郡廣州南海郡|東官郡|蒼梧郡|晉康郡|新寧郡(內史381-387)|永平郡|鬱林郡|晉興郡|桂林郡|高涼郡|宁浦郡|义安郡交州交趾郡|合浦郡|新昌郡|武平郡|九真郡|九德郡|日南郡 注釋注1:列出西晉建興四年(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義熙十四年(418年)的郡、國。

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永嘉五年(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查论编隋朝行政區劃 606年(大業二年)以前(州制)雍州地區雍州|同州|岐州|涇州|寧州|敷州|綏州|延州|慶州|原州|夏州|盐州|灵州|勝州|豐州|秦州|渭州|蘭州|河州|廓州|鄯州|涼州|甘州|瓜州梁州地區梁州|金州|遷州|巴州|通州|渠州|成州|洮州|宕州|武州|扶州|鳳州|興州|利州|龍州|會州|始州|綿州|梓州|隆州|遂州|合州|渝州|信州|益州|雅州|眉州|陵州|資州|瀘州|戎州|西寧州|牂州|黔州豫州地區豫州|鄭州|宋州|亳州|曹州|汝州|許州|蔡州|陳州|潁州|商州|虢州|淅州|鄧州|淯州|顯州兗州地區兗州|鄆州|濟州|魏州|滄州|德州冀州地區冀州|貝州|相州|衛州|懷州|澤州|潞州|蒲州|絳州|晉州|汾州|南汾州|隰州|介州|石州|肆州|朔州|雲州|并州|邢州|洺州|趙州|恒州|定州|瀛州|幽州|易州|玄州|平州|营州青州地區青州|齊州|萊州|膠州徐州地區徐州|魯州|沂州|海州|泗州揚州地區苏州|西楚州|揚州|光州|蕲州|廬州|熙州|和州|南豫州|常州|東揚州|杭州|歙州|婺州|處州|閩州|睦州|饒州|撫州|吉州|虔州|袁州|洪州|廣州|循州|潮州|高州|端州|瀧州|成州|桂州|藤州|南定州|越州|崖州|安州|交州|愛州|德州|蕩州|農州|衝州|宜州荊州地區荊州|硤州|郢州|復州|辰州|武州|亭州|襄州|昌州|隋州|安州|衡州|申州|江州|澧州|巴州|湘州|郴州|永州|連州 607年(大業三年)以後(郡制)雍州地區京兆郡|馮翊郡|扶風郡|安定郡|北地郡|上郡|雕陰郡|延安郡|弘化郡|平涼郡|朔方郡|盐川郡|靈武郡|榆林郡|五原郡|天水郡|隴西郡|金城郡|枹罕郡|浇河郡|西平郡|武威郡|張掖郡|敦煌郡|鄯善郡|且末郡|河源郡|伊吾郡梁州地區漢川郡|西城郡|房陵郡|清化郡|通川郡|宕渠郡|漢陽郡|臨洮郡|宕昌郡|武都郡|同昌郡|河池郡|顺政郡|義城郡|平武郡|汶山郡|普安郡|金山郡|新城郡|巴西郡|遂宁郡|涪陵郡|巴郡|巴東郡|蜀郡|臨邛郡|眉山郡|隆山郡|资阳郡|瀘川郡|犍為郡|越巂郡|牂柯郡|黔安郡|明阳郡豫州地區河南郡|滎陽郡|梁郡|譙郡|濟陰郡|襄城郡|潁川郡|汝南郡|淮陽郡|汝陰郡|上洛郡|弘農郡|淅阳郡|南陽郡|淯陽郡|淮安郡兗州地區東郡|東平郡|濟北郡|武陽郡|渤海郡|平原郡冀州地區信都郡|清河郡|魏郡|汲郡|河內郡|長平郡|上党郡|河東郡|絳郡|臨汾郡|龍泉郡|文城郡|西河郡|離石郡|雁門郡|馬邑郡|定襄郡|樓煩郡|太原郡|襄国郡|武安郡|趙郡|恒山郡|博陵郡|河間郡|涿郡|上谷郡|渔阳郡|北平郡|安樂郡|柳城郡|辽西郡|襄平郡|辽东郡青州地區北海郡|齊郡|東萊郡|高密郡徐州地區彭城郡|魯郡|琅邪郡|東海郡|下邳郡揚州地區江都郡|钟离郡|淮南郡|弋陽郡|蕲春郡|庐江郡|同安郡|歷陽郡|丹楊郡|宣城郡|毗陵郡|吴郡|會稽郡|餘杭郡|新安郡|東陽郡|永嘉郡|建安郡|遂安郡|鄱阳郡|臨川郡|庐陵郡|南康郡|宜春郡|豫章郡|南海郡|龍川郡|义安郡|高涼郡|信安郡|永熙郡|蒼梧郡|始安郡|永平郡|鬱林郡|合浦郡|珠崖郡|儋耳郡|寧越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比景郡|海陰郡|林邑郡荊州地區南郡|夷陵郡|竟陵郡|沔陽郡|沅陵郡|武陵郡|清江郡|襄陽郡|舂陵郡|汉东郡|安陸郡|永安郡|義陽郡|九江郡|澧阳郡|巴陵郡|長沙郡|衡山郡|桂阳郡|零陵郡|熙平郡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河東郡_(中國)&oldid=66320251” 分类:​秦国的郡秦朝的郡汉朝的郡曹魏的郡北朝的郡隋朝的郡唐朝的郡山西的郡前3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75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隐藏分类:​有参考文献错误的页面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ČeštinaEnglish日本語한국어NorskbokmålTiếngViệt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