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哩島、車諾比、福島歷史上三大核電事故,現在怎麼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哩島:美國第一起商用核電廠事故,除役工作還需20年 ... 事故,由於放射性物質大量釋放,具有大範圍健康及環境影響,必須制定長期應變計畫與監控。

搜尋 搜尋 環境議題 主題 文章 上一頁 分享 專題報導 氣候 6min 2021年12月8日 三哩島、車諾比、福島歷史上三大核電事故,現在怎麼了? 作者:Greenpeace綠色和平 自商用核能發電於1950年代問世以來,截至2021年,尚有443座核反應爐在全球30個國家地區運轉。

回顧過去近70年的核電發展史,3場舉世駭然的核災對當地居民帶來的遺禍,使核能的安全性與污染議題充滿爭議。

反觀臺灣的核四電廠,由籌備到興建,至今超過30年仍未完工,安全性誰能保證? 現行的核能發電技術主要是利用輻射物質—鈾-235進行「核分裂」反應,藉由反應過程產生的熱力與蒸氣推動發電機產生電力。

因此,核反應爐猶如長時間沸騰的高壓鍋,若遇上人為操作疏失或機械故障,就可能引發一連串的意外。

三哩島:美國第一起商用核電廠事故,除役工作還需20年 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電廠2號反應爐因人為疏失、設計缺失與零組件故障,導致反應爐故障。

這場意外促使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啟動一系列核電廠改善計畫,並提升安全標準。

©Greenpeace/RobertVisser時間回到1979年3月28日凌晨4點,位於美國賓州的三哩島核電廠2號反應爐供水汞故障,雖然啟動備用給水汞,但因為備用給水汞的進水閥門在先前檢修時遭關閉,導致備用給水汞無法順利運轉。

缺少為燃料棒降溫的冷卻水,爐心持續增溫、壓力隨之上升;當爐心冷卻系統開始注水,反應爐卸壓閥未能及時關閉,導致冷卻水持續流出、燃料棒逐漸外露。

直至晚間7點,核電廠工作人員仍未發覺爐心熔毀並強行運轉,致使2號反應爐最終無法再修補。

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指出,這場意外結合了人為疏失、設計缺失與零組件故障,並導致NRC啟動一系列核電廠改善計畫、提升安全標準。

根據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NES),三哩島事件屬於第5級「具有重大影響的意外事故」,當局也針對核電廠周遭近200萬人展開健康追蹤計畫。

自此,美國民眾對於核電廠的安全性始終抱持懷疑。

儘管日後NRC等單位指周遭居民的輻射暴露量對於健康的影響「可忽略不計」,仍無法抹滅40年來矗立三哩島上、結構安全未明的2號反應爐對於當地居民造成的心理壓力。

三哩島核電廠2號反應爐在2020年開始移轉產權,以便新的所有權人進行除役工作。

您沒看錯,時至今日,三哩島2號反應爐的除役工作至少還需要20年、預算約10億美元。

而事故以來的除役工作著重在移除廠內的燃料棒,反應爐內部結構的毀損狀況,則因高輻射劑量尚未調查清楚。

車諾比:20世紀最嚴重核災,俄羅斯災區時空停滯35年難以復原 2016年,綠色和平團隊走訪車諾比管制區,見證核災事故30年後,管制區內仍難以恢復「正常」生活,宛如死城。

©DenisSinyakov/Greenpeace1986年蘇聯執政時期,3名車諾比核電廠工作人員進行供電測試時,拆除相關安全警示,又因為一連串的人為操作失當,使4號反應爐爐心溫度攀升至攝氏4650度(太陽的表面為攝氏5500度),核電廠承受不了巨大壓力,最終發生爆炸。

伴隨爆炸噴射出的放射性物質,包含碘-131、銫-137、鈽-239飄散空中,當局直到事發後20小時才驚覺事態嚴重,下令撤離核電廠半徑30公里的3.5萬名居民。

不過,第一時間趕往救援的消防人員就沒那麼幸運了。

世界核能協會(WNA)指出核災事故發生3個月內,共有30名消防員與操作人員死於急性輻射症候群。

車諾比管制區內的罹難消防員紀念碑。

車諾比核災事故中,共有30名消防員與操作人員死於急性輻射症候群。

©PrenticeKoo/GreenpeaceINES將車諾比事故訂為最嚴重的第7級事故,由於放射性物質大量釋放,具有大範圍健康及環境影響,必須制定長期應變計畫與監控。

此外,蘇聯當年緊急以鋼筋混泥土製成「石棺」,遮蔽事故爆炸而裸露的4號反應爐,但在反應爐內的大量放射性廢水持續侵蝕下,2012年必須倚賴各國捐款再建新石棺,直到2016年才完工。

(延伸閱讀:車諾比核災35週年,我們真的要重蹈覆轍嗎?) 為防止輻射外洩,烏克蘭政府必須建造巨型「石棺」遮蔽因爆炸事故裸露在外的4號反應爐。

©DenisSinyakov/Greenpeace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專案經理古偉牧曾三次到訪車諾比管制區,見證當地政府及民眾至今仍努力應對三十多年前核災的遺害,近十年的旅遊開發,正是為了籌集應對核災所需的資金。

車諾比的管制區範圍超過2,000平方公里,其中的知名景點,是刻上所有鄉鎮名稱的紀念碑,包含一座因核事故荒廢的城市,以及數十個從地平線上消失的鄉鎮。

道路兩旁的路標,代表數十個因車諾比核災消失的城鎮。

©PrenticeKoo/Greenpeace雖然今日旅客已可進入管制區遊覽,卻不代表當地已經恢復正常生活,因為每個人在管制區的停留時間及地點,必須受到嚴格規範,以免暴露過量的輻射。

當地兩家接待旅客的飯店,都同樣規定晚上9點後不得外出,保障旅客不會長時間接受核區戶外的輻射。

此外,這兩家飯店只會輪流開放,飯店關閉期間職員需要離開管制區,以避免長期生活在輻射污染中。

即便具備專業輻射防護知識,負責石棺內4號反應爐的工程人員,也需要按月輪班離開管制區;就算是管制區以外的鄉鎮,醫院內也常備輻射檢測的儀器。

所以,車諾比核災區至今仍未恢復正常,所謂車諾比「開放管制區」,說穿了僅限於短期的災區出差和旅遊,所有人只能限期停留,幾乎沒有「生活」可言。

只有為數極少,又沒有選擇的長者,才偷偷回到管制區內的老家,勉強生存下去。

(延伸閱讀:烏克蘭森林大火揚起輻射距離車諾比核電廠僅5公里) 福島:地震、海嘯引發驚世核災,十年除污仍「歸還困難」 2011年3月11日,地震、海嘯引發驚動全球的福島核災,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在同一座核電廠中,有超過一個反應爐發生核災;更是繼車諾比核災後第二起最嚴重7級核子事故,顛覆人們對核災應變計畫的想像。

©DigitalGlobe/CCBY-NC-ND2.0芮氏規模9.0的大地震在2011年3月撼動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1至3號反應爐立即停機、4至6號則位於安全停機狀態,失去外部電力的廠區僅依靠柴油發電機運轉。

不到一小時,海嘯帶來近15公尺高的海水灌入地下室,應變用的柴油發電機設備遭毀損、沖走。

此時反應爐內的燃料棒仍散發著高溫,廠區卻因為停電無法抽水降溫,使1號反應爐首先發生氫氣爆炸,接著3號、4號反應爐陸續爆炸並釋出放射性物質,並迎來爐心熔毀的結果。

這也是繼車諾比核災後,第二起最嚴重7級核子事故,更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在同一座核電廠中,有超過一個反應爐發生核災,顛覆了核工業中所有核災應變計畫的想像。

2021年,日本政府竟決議在2023年陸續排放儲存在福島核電廠區內的核廢水,引發臺灣在內的東亞區域緊張與抗議。

©ChristianÅslund/Greenpeace長期以來核電廠會興建在海邊、河邊,便於取水過濾後冷卻反應爐。

不過福島核災事故處理中,為了滅火直接取用海水澆灌反應爐,卻加速設備侵蝕速度,也殘留大量海水在廠區內。

連同結構受損而持續滲入廠區的海水,截至2021年3月已達125萬公噸,而其中77.8萬公噸(約為72%)尚未經過ALPS第二階段的廢水處理,經日本政府決議,將在2023年陸續排放至太平洋,引發臺灣在內的區域緊張與抗議。

(延伸閱讀:福島核污水不應排放海洋妥善儲存才是保護太平洋唯一選擇) 311核災後十年間,綠色和平堅持每年回到當地,持續檢測、調查輻射污染狀況,也見證福島此刻仍與核污並存。

©ShaunBurnie/Greenpeace福島核子事故疏散範圍從核電廠半徑3公里,持續擴散到20、30公里,昔日家園成為「歸還困難區域」(年輻射劑量在20mv以上),需有特定事由、事先申請才能進出。

此外,日本政府耗費10年持續進行除污工作,目前清除約5公分左右的表面土壤,但除污工作的範圍非常有限,不足令居民回到正常生活。

而且,綠色和平在2020年哈吉貝颱風侵襲日本後調查浪江町,發現尚未除污的森林表土有流入古道川的跡象,再次污染居民的生活空間,最終更將進入太平洋。

(延伸閱讀:核災十年後:為未來的福島,拍一張照片) 人為操作失當威脅核電安全,臺灣還要再一座核電廠嗎? 核電運作及維護的成本持續上升,至今沒有國家或地區完成最終儲存設施,而在無法完全避免人為操作疏失下,核電始終存有比想像更高的風險。

臺灣現有的3座核電廠逐漸屆滿除役,但高階核廢料仍放置在廠區內。

一張放錯位置的椅子都能讓核二廠跳機,臺灣有必要續建核四嗎? 延伸閱讀: 福島十年核災處理無期 綠色和平盼望臺灣平安終結核電 為什麼核四爭議不斷?臺灣真的需要第四座核電廠嗎? 核能是什麼?核能發電的原理?核電有哪些優點與缺點 「以核養綠」是真的養綠?還是逃避問題?破解燃煤及以核養綠盲點 相關文章 2022年8月30日 氣候 專題報導 全球升溫1.5度和2度差很大!控制地球暖化才能確保家園永續 2022年8月3日 氣候 專題報導 什麼是綠色投資?靠投資能夠拯救地球?投資人該如何避免「漂綠」陷阱? 2022年8月2日 氣候 新聞稿 極端高溫鬧停電,台電最新報告證實工業用電增長成缺電危機!綠色和平建議工業用戶發綠電 2022年7月21日 氣候 專題報導 電價調漲誰受影響?幾度電算用電大戶?漲價是發展綠電和經濟轉機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