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屬元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非金屬元素是元素的一大類,在所有的118種化學元素中,非金屬占了22種。

在周期表中,除氫以外,其它非金屬元素都排在表的右側和上側。

包括氫、硼、碳、氮、氧、氟、 ... 非金屬元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注意:本頁面含有Unihan新版漢字:「鿫」。

有關字元可能會錯誤顯示,詳見Unicode擴充漢字。

非金屬元素是元素的一大類,在所有的118種化學元素中,非金屬占了22種。

在周期表中,除氫以外,其它非金屬元素都排在表的右側和上側。

包括氫、硼、碳、氮、氧、氟、矽、磷、硫、氯、砷、硒、溴、碘、砹、氦、氖、氬、氪、氙、氡、鿫(注音:ㄠˋ,拼音:ào)。

大部分非金屬屬於P區。

氫和氦則是S區元素。

[1]大部分的非金屬元素在現在社會中占有重要位置。

目次 1性質 2非金屬性 3單質 3.1物理性質 3.2化學反應 4成鍵方式 5化合物 5.1分子氫化物 5.2含氧酸及其鹽 6造字法 7參考文獻 8參見 性質[編輯] 非金屬在室溫下可以是氣體或固體(除了溴,惟一一個液體非金屬元素)。

非金屬元素在固體時並沒有閃亮的表面,但是不同的元素會有不同的顏色,例如碳是黑色的,而硫是黃色的。

非金屬的硬度有明顯的差別,例如硫是很軟的,但鑽石(碳的一種)卻是全世界最硬的。

非金屬是易碎的,而且密度比金屬要低。

非金屬不是好的導熱體(除了碳在鑽石的形態下),是電的絕緣體(除了碳在石墨的形態下)。

非金屬性[編輯] 非金屬性是非金屬元素的通性,它指某種非金屬元素的原子得到電子的能力。

某元素原子非金屬性越強,即其得電子能力越強。

由元素周期表上看,靠右的元素非金屬性比靠左的元素非金屬性要強,靠上的元素非金屬性比靠下的元素非金屬性要強。

對於元素的單質,非金屬性體現在單質的氧化性上。

(參見元素周期律。

) 單質[編輯] 物理性質[編輯] 非金屬單質大多是分子晶體,少部分為原子晶體和過渡型的層狀晶體。

單質共價鍵數大部分符合8-N規則 稀有氣體:8-8=0(2-2=0),為單原子分子 鹵素、氫:8-7=1(2-1=1),為雙原子分子 ⅥA族的硫、硒:8-6=2,為二配位的鏈形與環形分子 ⅤA族的磷、砷:8-5=3,為三配位的有限分子P4,As4,灰砷和黑磷為層狀分子 ⅣA族的碳、矽:8-4=4,為四配位的金剛石型結構。

少數分子由於形成π鍵、大Π鍵或d軌道參與成鍵,鍵型發生變化,於是不遵守8-N規則。

如N2、O2分子中的原子間的鍵不是單鍵;硼單質和石墨結構中,鍵的個數也不等於8-N個。

物理性質可分為三類 稀有氣體及O2、N2、H2、F2、Cl2:一般狀態下為氣體,固體為分子晶體,熔沸點很低 多原子分子,S8、P4等:一般狀態下為固體,分子晶體,熔沸點低,但比第一類高 大分子單質,金剛石、晶態矽等:原子晶體,熔沸點高 化學反應[編輯] 活潑非金屬元素,如F2、Cl2、Br2、O2、P、S等,能與金屬形成簡單陰離子化合物(如硫化物)或含氧酸鹽等。

非金屬元素之間也能形成鹵化物、氧化物、無氧酸、含氧酸等。

大部分單質不與水反應,僅鹵素與高溫下的碳能與水發生反應。

非金屬一般不與非氧化性稀酸發生反應,但是硼、碳、磷、硫、碘、砷等可以被濃HNO3、濃H2SO4及王水氧化。

除碳、氮、氧外,一般可以和鹼溶液發生反應,對於有變價的主要發生歧化反應;Si、B則是從鹼溶液中置換出氫氣;濃鹼時,F2能氧化出O2 成鍵方式[編輯] 非金屬原子之間主要成共價鍵,而非金屬元素與金屬元素之間主要成離子鍵。

非金屬原子之間成共價鍵的原因是,兩種原子均有獲得電子的能力,都傾向於獲得對方的電子使自己達到穩定的構型,於是兩者就共用電子對以達此目的。

而金屬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較強,與非金屬相遇時就一者失電子、一者得電子,雙方均達到穩定結構。

多原子的共價分子常常出現的一種現象是軌道雜化,這使得中心原子更易和多個原子成鍵。

非金屬原子之間形成的共價鍵中,除了一般的σ鍵和π鍵,還有一種大Π鍵。

大Π鍵是離域的,可以增加共價分子或離子的穩定性。

化合物[編輯] 由於非金屬元素複雜的成鍵方式,幾乎所有的化合物中都含有非金屬元素。

如果非金屬元素與金屬元素一同形成無機化合物,則可以形成無氧酸鹽、含氧酸鹽及配合物這幾類物質。

如果只由非金屬元素形成無機物,則可以形成一系列共價化合物,如酸等。

非金屬元素碳是有機化合物的基礎。

分子氫化物[編輯] 除稀有氣體以外,所有非金屬元素都能形成最高價態的共價型簡單氫化物。

熔沸點:同一族的熔點、沸點從上到下遞增。

但NH3、H2O、HF的沸點因為存在氫鍵而特別高。

熱穩定性:同一周期自左向右依次增加,同一族自上而下減少,與非金屬元素電負性變化規律一樣。

還原性:除HF外都具有還原性,其變化規律與穩定性相反,穩定性大的還原性小。

此外C、Si、B能分別形成碳烷、矽烷、硼烷一系列非金屬原子數≥2的氫化物。

含氧酸及其鹽[編輯] 除稀有氣體[2]外,所有非金屬元素都能形成含氧酸,且在酸中呈正氧化態。

同一族從下到上、同一周期從左到右,非金屬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逐漸增強。

但其他價含氧酸不遵循此規律。

非金屬含氧酸中,高氧化態的強酸常具有氧化性,如硫酸(H2SO4)、硝酸(HNO3)等;一些弱酸如次氯酸也是氧化性酸。

還原性酸包括亞硫酸、亞磷酸等。

造字法[編輯] 在中文中,非金屬元素的名稱都沒有金字旁,而是以它們在常溫下的狀態分別加氣字頭、三點水、石字旁。

參考文獻[編輯] ^也有說非金屬元素有16種的,這時7種稀有氣體元素被排除在外,也有說18種的,此時,5種類金屬元素(硼、矽、砷、碲、砈)被排除在外,或者有說11種的,這時7種稀有氣體元素跟5種類金屬元素(硼、矽、砷、碲、砈)都被排除在外。

^氙除外。

參見[編輯] 閱論編 元素周期表   IA1 IIA2 IIIB3 IVB4 VB5 VIB6 VIIB7 VIIIB8 VIIIB9 VIIIB10 IB11 IIB12 IIIA13 IVA14 VA15 VIA16 VIIA17 VIIIA18 1 H   He 2 Li Be   B C N O F Ne 3 Na Mg   Al Si P S Cl Ar 4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5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6 Cs Ba 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7 Fr Ra Ac Th Pa U Np Pu Am Cm Bk Cf Es Fm Md No Lr Rf Db Sg Bh Hs Mt Ds Rg Cn Nh Fl Mc Lv Ts Og 相關項目化學元素 ·0號元素 ·擴展元素周期表 ·同位素列表 ·地球的地殼元素豐度列表 ·元素列表 閱論編元素分類 s區元素 p區元素 d區元素 f區元素 g區元素 h區元素 ds區元素 元素周期 1 2 3 4 5 6 7 8 9 族主族元素 1(鹼金屬) 2(鹼土金屬) 13(硼族元素) 14(碳族元素) 15(氮族元素) 16(氧族元素) 17(鹵素) 18(惰性氣體) 副族元素過渡金屬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內過渡元素 鑭系元素 錒系元素 超錒系元素 元素的系 鑭系元素 錒系元素 鐵系元素 鉑系元素(PGMs) 其它元素分類 金屬 稀土金屬 貧金屬 難熔金屬 輕金屬 重金屬 類金屬 非金屬 兩性元素 重元素 放射性元素 超鈾元素 超重元素 錒系後元素 人工合成元素 Category:元素周期表 Portal:化學 規範控制 BNF:cb12143375w(data) GND:4042114-4 LCCN:sh85092342 NDL:00563189 NKC:ph12319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非金属元素&oldid=69476052」 分類:​非金屬隱藏分類:​使用Unicode擴展漢字的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ragonésالعربيةالدارج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osanskiCatalàMìng-dĕ̤ng-ngṳ̄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FulfuldeSuomiFrançaisNordfriiskGalegoAvañe'ẽ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Taqbaylit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LatinaLombard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Plattdüütsch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Sicilianu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IsiXhosaייִדישYorùbá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