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的制度社會經濟與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隋唐五代的制度社會經濟與文化.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的中央行政制度. 隋唐的中央行政組織採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分權制。

但隋代時,各省職掌並未明確畫分,至唐代才 ... 隋唐五代的制度社會經濟與文化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的中央行政制度   隋唐的中央行政組織採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分權制。

但隋代時,各省職掌並未明確畫分,至唐代才完備。

唐制設三省: 一、中書省:首長為中書令,是決策機構,掌管法令、法令的決策。

二、門下省:首長為侍中,是審核機構,審核中書省所出之法令。

三、尚書省:首長為左僕射、右僕射,是執行機構,執行門下省審核通過的政令、法令。

下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各有所司。

  就制度而言,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有事則在政事堂共同商討。

但實際上,大權在於中書令及侍中。

日後逐漸演變,尚書僕射須有「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三品」等頭銜,才可以入政事堂商議政事。

但是三省以外的官員如果也有此類名號,也可以入堂參議政事,使唐代宰相更為多人並置制。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的地方行政組織   隋的地方行政組織是實行州、縣二級制。

而在州之上又有總管府,總管鄰近數州。

<>大業元年(西元605年)廢掉總管府,大業三年改州為郡,雖然名稱改變但二級制本質未變。

  唐朝大致依隋代的制度,但<>武德伴間復設總管府,改稱都府。

<>於貞觀元年(西元627年)分天下為十道,結果二級制又變成三級制。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五代的兵制   隋至盛唐初期的兵制,沿襲北周的府兵而稍加改良。

北周的府兵制是兵民分籍,兵的管理是軍人相互督率。

而隋唐是將軍人也納入一般百姓的戶籍,隸屬於州縣管理,而成為兵民合一的府兵制。

  唐初兵區稱為折衝府,府兵的來源,就是選自折衝府中家富而身體強健的男丁。

他們不必負擔其他徭役,但要自備糧食及衣物。

平時農耕,學習作戰技巧;有事時才出征,臨時由中央任命統率。

戰事完畢,兵又回歸折衝府。

不過除了征戰之外,府兵還須徵調入京城守衛,稱為「番上」,十分煩苦。

  <>、<>以後,經濟繁榮,府兵們受到物質誘惑,紛紛放棄軍職,另求其它發展。

有的因其土地已被他人兼併,無法自負糧食開銷而逃亡。

一直到開元年間,府兵竟然無法按時入京宿衛(番上),<>被迫另外招募壯民十二萬來充任,稱做「長從宿衛」,後改稱「擴騎」,從此,由府兵制變成兵農分業的募制。

  天寶年間政治逐漸腐敗,擴騎乃廢,鎮兵變成藩鎮所控制。

天子只擁有禁軍,兵制於是大壞。

  五代的兵制為唐藩鎮的延續,其兵制也是以禁軍為主。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的田制─均田制   隋唐田制為「均田制」。

即由政府將定數的田給人民耕種再課徵租賦。

  隋制是丁男受露田(種植五穀)八十畝;桑田(種植桑及果樹)二十畝。

婦女受露田二十畝。

依規定露田是身死之後要還田於政府,而桑田不用歸還政府(可傳子孫)。

  唐代時丁男的受田畝數與隋代相同,但是婦女不再給田(但寡婦另有給田)。

且唐代將露田改稱為口分田、桑田改稱為永業田。

口分田同樣身死還官,永業田可傳子孫。

回前頁    回首頁 隋至唐初的稅制─租庸調法   隋代的賦稅有田租和戶調(絹綿的課徵,因以戶為單位來課徵故稱戶調)。

以外丁男每年須為公家服役二十日。

  唐則因襲隋制,定為「租、庸、調法」。

每丁每年納粟二石,是為租。

每丁每年服力役二十日,是為庸;每戶每年繳納綾、絹(生白繪)、絁(粗紬)各二丈,綿(絲綿)三兩是為調。

  <>後戶口逃匿者很多,租庸調法無法繼續實行。

回前頁   回首頁 唐的兩稅法       <>後,租庸調法因戶籍散亂而無法實行。

<>時宰相<>創立「兩稅法」,規定全國居民依其貧富等級由政府量出為入來課稅,每年分夏、秋二季來徵收(稱夏輸、秋輸),全部以錢財徵輸,省掉徭役。

由於合乎簡單、公平的原則,而為以後朝代所沿用。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的刑律   <>定刑律,比以前朝代寬,也更公平。

<>時又重定新律,至末年又愎尚較嚴苛的法律。

唐代的律法大致是承襲隋律而稍加增減,且除去煩瑣嚴苛之處。

  <>時改重為輕,進步更多。

<>時又命<>、<>等修訂律令,通稱為唐律疏義,成為後世法律制定的範本,同時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律書。

  唐律的基本觀念是以禮教為中心,因此許多禮教中很重要的事,例如:尊、卑、貴、賤的差別影響在唐律中都很重視的。

同時唐律中也充滿仁恕的精神,對死刑犯特別審慎,並且擴大減刑的範圍。

這種觀念與精神,大致為以後朝代所繼承,成為我國傳統刑律的特點。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的科舉制度   隋廢魏晉的「九品官人法」,改行科舉,目的是為了摧毀世族、門閥。

雖然說選拔人才,事實上卻也是想要集權於中央。

  <>時,首先建立「進士科」,由士人自由報考,及第上榜的人就可以擔任官職,這是我國科舉制度的開始。

  而科舉是到唐朝才算完備。

唐代的取士途徑分為三種:一由中央官學畢業生中考試挑選,稱為「生徒」。

一由禮部主持各地士人考試,稱為「鄉貢」。

一由天子下令徵求,稱為「制舉」。

  其中,鄉貢因必須先經過縣試、州試合格,才可以再進中央考試,所以較受重視。

  所有的鄉貢、生徒都須送禮部,一起接受分科考試。

考試科目很多,而以「明經」和「進士」較受士人重視。

尤其是「進士」科,因為必須兼試策論和詩賦,要上榜比較難,較為社會所注重,一般文人也以出身「進士」為榮。

回前頁   回首頁 科舉制度的意義與影響    科舉府中國的政治、社會影響很大,因為: 科舉讓中央選才任職有了比較客觀的標準。

入朝廷當官的機會再被少數士族集團所壟斷獨佔。

因為機會均等,名門望族和寒族(平民百姓)可以公平競爭,社會 階級因此而逐漸消失。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五代的門第觀念   魏晉南北朝以來,士族把持政權,門第觀念很深,隋唐均想予以摧毀。

  <>時命大臣撰寫氏族志,其中明白指示以當時官位的高低定等級,想以唐宗室和朝廷中大臣為主體,另造一個新的集團與士族對抗,但是門第觀念在社會上已根深蒂固,非政治手段能動搖的,這些新的貴族集團後來也都成了士族的成員。

  不過自<>起開始任用私人寵信。

<>重用宦官之後士族的權勢地位開始下降,一直到<>之亂後,終於因為戰爭的摧殘而使得士族門第觀念沒落。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五代的社會階級   隋唐社會,除士族之外,大體上可分為二類。

一為良民:包括農工商,各有他們的事業,二為賤民:隋代時賤民分為樂戶和奴婢。

唐代時則分為雜戶、番戶和奴婢。

雜戶是在各官之下專供驅使的人,具有戶籍,可以和百姓一樣受田,但不可和士族結婚。

而番戶僅在各官之下供差使,沒有戶籍。

奴婢的地位最低,是主人財產的一部分。

唐代蓄養奴婢的風氣很盛;至五代,由於社會變亂,奴婢甚至敢威脅挾持主人,因此蓄奴風氣開始衰弱。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時的社會風尚   隋唐時期的社會,較自由開放。

  隨著軍事征伐和商業貿易的開展,隋唐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日益密切,文化交流日趨頻繁。

此時,甚多外族人士來華,歸化中國,享受華夷一家的平等待遇。

所傳入的文化風習,亦至可觀,胡風特甚,包括婦女的解放,提升了女性地位。

  隋唐的統一,混融南北,結合中外,一個多樣性與一致性的和諧統一、正當發展,所以人們獲有較多自由以實現自己的創造才能和個性,沒有漢代「罷黜百家」的心態,也沒有宋明理學恢復道統的自覺。

<>以後,對武人與胡人產生顧忌,華夷之防,始漸趨嚴密。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五代的農業   農業是隋唐五代時的經濟根本。

隋代建立才十二年就已「庫藏皆滿」。

而<>中朝,府庫存糧食更豐,可見當時農業興盛的情形。

而當時農業發達的直接原因有: 隋唐的統一、社會安定,為農業發展的好背景。

均田制的實施。

農具的改良。

插秧技術的發明。

(唐代) 水力灌溉的加強。

  但到了<>後因兵亂、割據才使農業沒落。

而且因土地兼併、均田破壞,大量土地集中於宦官、富豪、寺院手中,而形成了「莊園制度」。

由佃農共耕莊主的田地,收成後向莊主繳納佃租,不必再負擔政府的租稅徭役。

「莊園制度」是中唐以後的農業特殊景象。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五代的工業   隋唐的工業可分數種,現分別說明: 一、手工業:   隋唐的工業以手工業為主。

分官營和民營兩種。

  官營:供給朝廷使用,工匠主要由各地優秀工匠人才來輪流工       作。

  產品供應商人買賣。

二、紡織業:   以北方及四川為中心。

三、製瓷業:   以南方為主,其中越州(今浙江紹興)的青瓷,類玉似冰,最為   珍貴。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五代的商業   隋唐時期,因工業發達,國際間貿易頻繁,以及交通運輸便利而使得商業大為興盛。

對外貿易方面,當時的出口商品以絹帛、茶、瓷器為大宗;進口貨物,則以馬匹、皮毛(西域諸國)和香料、珠寶(南海諸國)為重要。

唐代為處理日益發達的海上貿易,曾在廣州設置市舶司以為管理。

至國內商業,也大有進展。

唐代在各官府均置有「公廨本錢」(廨音 ),貸款給商人以取利息。

又因錢貨攜帶不便,<>時,更有人發明「飛錢」(又名「便換」),只要商人在京師,將錢交與諸道「進奏院」(駐京辦事處)及諸軍、諸使、富豪,換領錢券,輕裝前往四方,若合券無誤,即可取錢,有如現在的匯票。

此法影響北宋「交子」紙幣的產生。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時期南方的繁榮   六朝對江南的開發,奠定了日後南方經濟發展的基礎。

唐代<>以後,北方殘破,政府的財賦頗仰賴於南方。

在漕運上,<>、<>時,每年自東南漕運二十萬石,以後陸續增加,到<>時,已增至四百萬石。

以財稅言,晚唐田賦以外的稅收,以關稅、茶稅和鹽榷為最大宗,而這些稅源主要來自南方。

關稅自中葉北方遭吐蕃、回紇侵擾以後,便轉移到南方的海關收入。

茶葉的產區,主要在江、浙和嶺南。

鹽的收入最多,可抵百餘州的賦稅,亦以江、浙一帶為主。

至<>元和年間,江南所出的賦稅,已高達天下十分之九。

(賦稅收入十分之九收自江南)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的經學   東晉以後,經學分成南北兩派,南派注重簡單扼要,重視擷取精華;而北派講求廣博學習,博大精深。

但因為南方文學風氣較興盛,所以隋代統一後,頗受南派的影響。

  直至<>,重視經學,命令<>等人參考南北兩派的學說,編撰成五經正義,做為「明經科」考試的依據。

但是由於多數的士人學者都輕視明輕較重視進士科,由此隋唐的經學不夠發達。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五代的史學  史學在唐代時研究風氣較盛。

唐代史學有三項特色: 一、官修正史:   唐以前的正史,大多是私家著述,經政府審定認可,但唐代則開設史館,命令大臣修撰史書。

唐代官修史書有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及隋書各史。

其中隋書、晉書是集體創作,此為前所未有的方式。

官方修史的風氣既開,則後代修前代史成為常例。

二、開始撰寫典章制度史:   <>撰寫通典,詳細敘述了歷代的典章制度,開創了撰寫典章制度史的先河。

三、首部史學理論專書問世:   <>撰寫史通,其中評論前代的史書,內容十分中肯、精闢,並且還提出自己的主張,此影響後世甚大。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五代的地理學   隋唐疆域遼闊,交通發達,所以地理學也有長足的進步。

隋代有<>的西域圖記,始創地圖與地誌合流的新體例。

唐<>編的元和郡縣圖志,是我國現存最古而完整的全國地方志。

至於地理學者,以<>時的宰相<>最有名。

他曾用比例尺法繪製地圖;又以墨色標古郡國,以朱色題今州縣,開創了後世以朱墨分今古的沿革地圖的畫法。

回前頁   回首頁 唐的天文學─渾天儀       <>時,<>用銅製造渾天儀,表裡總共有三層,可以用來測定日、月星辰的位置,在當時無不稱奇。

回前頁   回首頁 唐的算學   在算學方面,唐初,<>撰寫緝古算經,大部分已用高次方程式來解答了。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的醫學   在醫學上,隋末唐初時,<>所撰寫的備急千金要方,是一部集唐以前醫學大成的著名著作。

回前頁   回首頁 隋的印刷術   隋代在科技上有一值得注意的發明,那就是雕板印刷術的發明,讓印刷技術又向前邁進一步。

回前頁    回首頁 隋代的文學   隋代文學大致上是承襲南北朝時期駢體文的華麗風氣,知名文人不多。

回前頁    回首頁 唐代的文學詩        唐詩因朝廷科舉的提倡,以及社會的安定繁榮而盛行,也是中國詩的黃金時代。

可分成四個時期來探討唐詩的演變: 一、初唐時,仍受六朝餘風影響,豔麗工整,拘於形式之美,王勃、楊烔是其著者。

二、盛唐李白、杜甫,才因擺脫形式,著重內在情感的捕捉,而開創出生動活潑的   獨特風格。

李白為詩浪漫,號「詩仙」;杜甫肆志於社會關懷,號「詩聖」。

三、中唐名家有元稹(音 )、白居易,皆以敘事分明、淺顯易懂名世;由於刻意   強調詩人的社會責任,作風近於杜甫。

四、晚唐詩風流於纖細豔麗,以杜牧、李商隱等為著名。

回前頁   回首頁 唐代的文學駢文與古文     隋唐文章沿襲六朝駢文,由於矯揉堆砌,缺乏情義與內容,早有改革之議。

中唐以後,面對<>及外來佛教的盛行,士人開始對本土文化重新反省。

其中<>提倡古文,主張文以載道,學習古文,倡導以秦、漢及其以前的散文為標準,崇尚樸實,頗得<>的支持,一時聲勢甚盛,而與駢文抗衡;但到晚唐,受到豔麗文風的影響,古文勢力又衰。

回前頁   回首頁 唐代的文學傳奇   傳奇就是短篇小說。

唐代傳奇在篇章上比以前筆記小說為長,在寫作技巧上更為宛轉流暢;而且題材從志怪述異擴大到人情社會,成為真正的小說。

傳奇又分三類: 一、神怪類:代表作有李朝威的柳毅傳,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等。

二、豔情類:代表作有元穎的鶯鶯傳,白行簡的李娃傳等。

三、豪俠類:代表作有楊巨源的紅線傳,杜光庭的髯(  )客傳等。

  而探究傳奇在唐如此盛行之因可能與中唐以後文體解放有關,因為散文的運用比駢文方便多了。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五代的繪畫        繪畫在初唐以前,仍以人物畫為主流,此與佛像畫的興盛有關。

進入盛唐,山水畫才卓然興起。

李思訓的畫,著重寫實,崇尚工麗,善用青綠,雜以金色,號稱「金碧山水」,開北派畫風;<>擅長水墨受禪宗影響,筆意秀逸,重在傳神,能使用比較深的墨點或墨線,把畫中的形體從白地中顯現出來,或從較淡的墨色中分出物體和物體的前後關係,故有「破墨山水」之稱,其為南派所宗。

又有<>(字道子),兼長山水、人物,善用墨線表現形象,粗放而富動感,號稱「畫聖」。

下至五代十國,南唐徐熙特創「沒骨畫法」,不尚線條鉤勒,先用淡墨意寫物態,然後敷染色彩,所畫花鳥,比前代更生動活潑。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的書法   隋唐都置有書學博士,表示對書法教育的重視。

唐初,因<>酷愛王羲之的作品,一時畫法家競學羲之字體。

唐玄宗以後,楷書流行,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於世,且兩人草書、楷書皆擅長,二人字體以嚴整遒勁見長。

另外,張旭擅長草書,有「草聖」之稱。

  隋唐雕塑仍以造像為主,保存最多的地方是敦煌的千佛洞。

唐代雕塑大多以體態豐腴、神態安祥著稱。

回前頁   回首頁 隋唐的雕塑           隋唐雕塑仍以造像為主,保存最多的地方是敦煌的千佛洞。

唐代雕塑大多以體態豐腴、神態安祥著稱。

撰寫者:新甲國小張淑娟老師 建置者:桃源國小徐順得老師 回前頁    回首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