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學霸不想填醫學系,寡母竟仰藥「死諫」!資優生 - 今周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能尊重孩子的意願,著實不容易,但是當孩子的志向,無法符合父母的期望時,究竟該怎麼辦?作者陳美儒老師於建中任教40年,看遍了各式各樣優秀頂標的 ... 在今天看見明天 × 建中學霸不想填醫學系,寡母竟仰藥「死諫」!資優生:跟媽媽的命比起來,什麼都不重要了 陳美儒 教育 今周刊攝影團隊 2022-06-0513:00 +A -A 加入收藏 編按:大學申請入學二階甄試將在下週三(6月15日)放榜,每個考生最多只會被1個校系錄取,若不幸落榜,分科測驗7月11、12日就要登場,也導致高中生必須面面俱到,大學面試、分科測驗一把抓。

父母能尊重孩子的意願,著實不容易,但是當孩子的志向,無法符合父母的期望時,究竟該怎麼辦?作者陳美儒老師於建中任教40年,看遍了各式各樣優秀頂標的青春少男少女,仍然感嘆──青春真的不容易。

(原文刊載於2021/8/19,更新時間為2022/6/5)   不想聽我的,那要聽誰的?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當老師在上《詩經.蓼莪篇》的時候,我忍不住偷偷的拭去奪眶而出的淚水,我覺得我是個不孝的孩子。

因為,我只憑自己的喜好而完全違逆了父母從小對我的期待。

  我不敢想像,當爸媽看到我學測甄試錄取的科系時,他們會有多麼生氣或傷心?   老師,在自己所愛和爸媽的期待間擺盪,我覺得好痛苦,這幾天的夜晚,我一直輾轉反側,睡不著。

我實在很苦惱不安,不曉得該怎麼辦?」   「週一清早的早自習,我批閱著學生的週記;有全年級「首席學霸」之稱的小哲的煩惱心聲,跳入了我的眼前。

  忍不住望向坐在窗邊角落的小哲,只見到他一如往昔,外表平靜、安穩的閱讀著《科學人》雜誌。

  我想起,上個月大學學測成績發表,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五科,滿級75級分的,全臺灣只有38人,我們學校就占了11個名額,而其中3人在我班上。

  當「水果報」派來記者,前來專訪這11位同學的讀書方法,且要大集合拍團體照時;小哲一風聞校長室來找人,立即一溜煙就跑了,拒絕接受採訪與拍照。

  事後,我曾私下悄悄問他為什麼要跑掉,小哲壓低嗓子告訴我:「我不想讓爸媽知道我考滿級分。

」   記得每學期的親師會上,小哲的爸媽總是連袂參加。

小哲的爸爸永遠西裝畢挺,媽媽也是盛裝打扮。

  我知道,小哲的爸爸是某著名教學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頗負盛名的心臟科名醫,媽媽則是名氣響噹噹的整型醫美醫師。

  想來,這兩位名醫日常肯定是十分忙碌的,可是小哲是他們唯一的獨生子,是他們的心肝寶貝,所以再忙、再排不出時間,他們也一定會趕來出席親師會。

  每次會議結束,他們夫妻倆永遠是最後離開教室的人,因為小哲的母親一定要對我再三叮嚀,懇切拜託:「老師呀,您也知道小哲脾氣倔得很,我們說什麼,他都愛理不理的。

可是我知道他最聽您的話,您說的最有用。

請您一定要讓他填醫學系,不要老是說什麼環保、愛地球的。

他養天竺鼠、兔子、蜥蜴、蟻獅、巴西烏龜,這些我都可以不管,可是要去念什麼森林資源環保的,我跟他爸爸可不能接受!」   小哲媽媽劈里啪啦的說完一大串,斬釘截鐵的叮嚀我這導師勢必要阻攔小哲的森林環保夢。

  雙親都是名醫,寄望兒子克紹箕裘也是人之常情,可是親愛的爸媽,除了知道兒子學業功課總是「勇冠」同儕之外,你們可知道他最愛的卻是各種飛禽鳥獸?   為了保護這些屬於大自然的飛禽鳥獸,他早已決定把第一志願獻給森林資源學系,立志走遍大大小小的森林,照顧各種昆蟲鳥獸。

  小哲曾在一個放學的午後黃昏,拉著我的手,要我仔細聆聽窗外的鳥鳴,他一臉歡喜的告訴我:「老師,現在是四月天,那是畫眉鳥正在求偶的聲音。

」   又得意洋洋的對我說:「有機會的話,老師可以跟我一起到對面的植物園,我可以為您分辨出三十多種不同鳥類的叫聲。

您知道嗎?從鳥鳴聲也可以分辨出小鳥快樂和傷心的情緒。

」   大學推甄校內名單公布後,許多同學擠在榜單前,看到小哲的名字高掛在臺大森林系時,隨即引來不少同學瞠目結舌,驚訝的問:「那個滿級75分的○○哲,怎麼不念臺大醫科,卻跑去讀森林?」   讀醫學系就是人生勝利組?     在那個閱讀過小哲心聲的週記午休時間,我找來小哲,一起到校園角落散步。

  「老師可以想像你現在內心一定很徬徨、很掙扎,是不是?雖然你不顧一切,勇敢的選擇了森林系,可是想到最終爸媽還是會發現,他們也許不會斥責你,但是一定會很傷心、失望,是不是?」   小哲癟著嘴,一雙明亮聰慧的眼睛開始泛起淚光。

  「老師有個建議,不曉得你覺得如何?我想這申請名單目前還是止於校內而已,你大可選擇放棄,直接參加校外甄試。

」   小哲忍住了即將掉下的眼淚,緊緊的望著我。

  「我想,爸媽既是醫生,期待你繼承他們的志業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當醫生跟保護大自然是不衝突的,如果你有一天和爸媽一樣成了名醫,有了豐富的收入,你可以創立基金會,用來守護飛禽鳥獸、用來保有森林。

你覺得老師這個想法如何?」   「老師,我想我懂了,我今天回家就跟爸媽說明白。

我會參加醫科甄試,開始認真做審查資料,也不用再擔心爸媽的反應了。

」原本癟著嘴角的小哲,瞬間一副「欣然有生望焉」的笑了起來。

  真相的背後     難忘的是,多年前,有個成績十分優秀的男孩,把唾手可得的臺大醫學系,改成純研究的化學系;結果個性跟兒子一樣剛烈,守寡十多年,一手把孩子帶大的母親,竟憤恨得當著兒子的面,吞下大半瓶安眠藥。

  多年後的今天,我仍無法忘記在深夜的急診室裡,身高一百八十幾公分的大男孩,滿臉驚恐、充滿自責的眼神;他一看到我,就像小孩子般的急撲過來,全身不斷的顫抖,雙手環住我,放聲大哭。

  在醫生的緊急催吐、灌腸之下,大男孩的母親幸運的挽回了一命。

  得知母親性命無虞的當下,大男孩終於破涕為笑的對我說:「化學跟母親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反正我並不討厭生物解剖,也不怕血,去當醫生又何妨?」   幸好,當年是先繳交志願卡後再參加大學聯考的;大男孩在繳交志願卡的當天凌晨,選擇把臺大醫學系放到第一志願。

  如今,大男孩早已成為一家大型醫院的骨外科高手,同時也是醫學系教授。

  會思想的蘆葦   寡母因兒子填的志願不符合她的期待,選擇以激烈手段「吞藥」來逼兒子更動志願,這種情緒勒索「死諫」手法,著實不是上策。

  還好她及時被救回來了,而孝順的兒子也依母親的期待,將他原本喜愛的化學系變更為醫學系,結局終以「喜劇」收場,其過程卻是驚心動魄,與「悲劇」擦身而過。

  不論站在親子溝通或教育基準點上,母親的這般作為都是十分不可取的。

  其實對長年擔任高三導師的我而言,幾乎年年都會遇上兒子與父母親的理想背道而馳的狀況。

  通常在得知這樣的情況之後,我會先與孩子談理想與未來藍圖,再找孩子的父母來表達兒子的心思。

最後,再請雙方敞開心胸,做最終、最柔和的直球對決,以求最大「公約數」。

  幾年前,大學學測放榜,一位師大附中的孩子本可以上醫學系,他卻偏不填;結果母親氣匆匆跑來學校找孩子理論且大聲痛罵,沒想到也是火爆剛烈個性的男孩,竟當著母親、師長、眾同學面前,從教室迴廊欄杆一躍而下。

  還好,是二樓。

男孩當場骨折、挫傷,在救護車急奔校園,緊急送醫之後,救回了一命。

  事件發生後不久,中廣新聞網立即撥來手機電話,要我callout發表看法與建議。

當時我正帶著學生在做「校外教育旅行」,現場callout時,正好車行在臺南往高雄的高速公路上,全車全班馬上靜音,就聽我一人跟中廣新聞網連線,而且「乖乖」的聽了我近二十分鐘的「科系選擇與親子溝通課」。

  在古希臘神話裡,有個大壞蛋名叫「普羅克瑞提斯」(Procrustes),他聲稱擁有一張適合任何人的鐵床。

事實上,他遇到較矮小的人,就用鐵鍊把人的手腳拉長;太高大的,則殘忍的把人裁截成適合鐵床的大小。

  與那張慘酷的鐵床相比較,許多爸媽在孩子身上追求的心願或期待,是否也是另一種無形的「鐵床」?   孩子的表現如果不合「鐵床」的規格,很可能就引起心有「鐵床」的父母的焦慮,這種焦慮如果不斷的投射到孩子身上,生性較溫和、乖巧、聽話的孩子,為了符合爸媽的期望,只好拚命「壓抑」自己的想法和舉止;個性比較強硬、不愛順從的孩子,很可能就會跟爸媽爆發強烈的爭執,甚至故意「叛逆、對立」,用以對抗爸媽的那張「鐵床」,以至於決裂。

  當爸媽的期望、執著,與兒女夢幻理想產生對抗時,親子之間的意志溝通,往往也就沉溺在極欲說服對方的拉鋸、拔河間而不自覺。

  如果爸媽硬要給予孩子高壓性的強制規劃,只怕青春年少的心,反彈力道會更大,最終落得兩敗俱傷。

  當孩子的志向,無法符合父母的期望時,怎麼辦?為避免彼此「硬碰硬」,為消弭彼此無謂的傷害,我以「事緩則圓」為最佳原則;建議爸媽先拆除心底的「鐵床」,身為兒女的也試著站在爸媽的立場多些著想;再加上有信任的師長或親友做為溝通橋樑,相信一切將可以有喜樂圓滿的收場。

  今周刊提醒您,自殺解決不了問題,請給自己一個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作者簡介_陳美儒 青少年心理親子教育家‧建國中學資深名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研究所畢業,輔修心理輔導諮商、人際溝通學。

曾擔任師大國語中心、實踐大學兼任講師,專任台北市建國中學資深國文教師兼導師長達40年,教育子弟數千人,許多學生已是海內外各行各業傑出菁英。

曾榮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SUPERTEACHER獎、教育大愛菁師獎,也曾多次代表台灣前往美、加、歐洲、澳洲、南非、中南美洲擔任「海外華文教師研習營」巡迴講師。

是一位充滿影響力和感染力的作家,也是許多父母師長青少年信任的親子教育家。

著作有《青春的滋味:最是徬徨少年時》、《大學甄選入學全攻略》、《十五志學:教育部推薦選文15篇》、《三十而立:教育部頒定核心古文30篇》、《悅讀十三經,成語典故.國學常識一本通》、有聲書《古文SoEasy》等四十多部著作。

執筆於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國語日報等多個專欄,並多次擔任電視金鐘獎評審委員,廣播金鐘獎頒獎人、大陸特別講評師、河南書院親子教育、古文經典觧讀特聘講師。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資優生的祕密》 從今開始!持續閱讀,掌握財經脈動、解構產業趨勢! 學霸 指考 建中 資優生 大學志願 醫學系 人生勝利組 當醫生 親子溝通 信任 關心 電機系 葉丙成 延伸閱讀 孩子把錢挖走後,開始不耐煩,這種事聽太多了...給有錢長輩的3個理財建議:養老要防兒 2021-06-21 「今生不再相欠,來生不要再見!」跳樓孩子的一封遺書,是完美主義父母永遠的痛 2019-10-14 兒子沒有說話 2019-06-13 兩岸晶片實力差多少?坂本幸雄:中芯最好產品已是8年前技術 「達不到討論競爭力的水平」 2022-06-01 最可怕的通膨高點已過?4張圖表顯示,這次和08年不同,新的投資循環將開始 2022-07-07 台股大盤概況走勢 熱門: 熱門話題 /HOTARTICLES/ 最新文章 /HOTNEWS/ 熱門推薦 /HOTRECOMMEND/ x 一台機車騎快20年...41歲黃鐙輝省吃儉用攢下3間房,靠房地產發大財:錢要花在必要,不能花在想要 台股大盤走勢 熱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